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專家:新冠肺炎或將年年暴發

2020-10-20 參考消息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0月18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其結果將是新冠疫情每年都會暴發。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員傑弗裡·沙曼和瑪爾塔·加蘭蒂在共同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探討了新冠病毒成為常駐性病毒的可能性。這是病毒在人類群體中反覆暴發的一種特性。在發表於《科學》周刊的文章中,他們指出了關鍵性的影響因素,包括二次感染風險、疫苗的可獲得性和功效、潛在的季節性因素,以及與其他可能影響新冠病毒傳播的病毒感染的相互作用等。

報導稱,沙曼是用模型分析新冠病毒和流感等傳染病暴發的領導性權威專家。他是最早認識到無症狀傳播的重要性和封閉隔離措施有效性的專家之一,並發表了被廣泛引用的理論:越早採取封閉隔離措施,可以挽救越多的生命。

報導稱,如果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長於一年時間,或許對其他地域性冠狀病毒感染的免疫反應能提供某種保護,人們也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先是新冠似乎已被消滅,但幾年後又死灰復燃。其他影響因素包括疫苗的可獲得性和功效以及病毒暴發的季節性。

沙曼和加蘭蒂在文章中寫道:「如果二次感染成為很普遍的現象,除非向全世界大多數人口提供高效疫苗,否則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常駐性流行病。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的指標包括,二次感染是否會成為普遍現象、其發生的頻率、重新感染的人的傳染性以及臨床結果風險是否會隨二次感染而增大等。」(編譯/田策)

新冠病毒示意圖。(圖片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

來源:參考消息網

相關焦點

  • 西媒:流行病專家探討新冠病毒成為常駐性病毒可能性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新媒體專電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近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
  • 美流行病專家警告:新冠肺炎或成季節性疾病 南半球或迎疫情第二波...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安東尼·福奇稱,新冠肺炎很可能成為季節性、周期性的疾病。福奇表示,隨著向冬季過渡的南半球國家出現確診病例,疫情可能在南半球爆發,需要做好準備應對全球疫情迎來二次爆發。福奇認為,目前需要加快疫苗研發,爭取在疫情二次爆發前研製出來,繼續做好藥物隨機對照試驗,獲得安全可靠的藥物。
  • 新冠肺炎還不算「大流行病」嗎?
    截至發稿前,WHO尚未將新冠列為「大流行病」
  • 專家提出大流行病時代降低風險方案
    本報訊聯合國框架下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10月29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自然退化導致大流行病暴發的風險上升,如果應對全球傳染病的方式不發生根本性變革,未來大流行病的發生將更頻繁,並且將比新冠肺炎傳播更迅速、對全球經濟破壞性更強、造成更多民眾死亡。
  • 「雙語彙」流行病與大流行病/Epidemic & Pandemic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傳播,中國境外確診病例快速增加,有關這場疫情的新聞報導也鋪天蓋地。一時間,epidemic、pandemic等相關用語頻頻出現,令人眼花繚亂。新冠肺炎是epidemic(流行病),這一點毋庸置疑。那麼,什麼樣的疾病才稱得上pandemic(大流行病)呢?在流行病學領域,區分疾病類型的標準包括prevalence(流行性)、incidence(發病率)以及the known or unknown disease pathways(已知或未知疾病傳播途徑)。
  • 研究稱廢水中新冠病毒可判斷暴發時間 科學界:很有啟發性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UB)的一個病毒學團隊於6月26日發布消息稱,其在去年3月採集的巴塞隆納廢水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義大利是歐洲最先暴發大規模疫情的國家,情況也最為嚴重。此前,義大利國立衛生研究院已在意北部城市開展廢水監測,並在去年12月收集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新冠病毒,比該國首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確診時間提前兩個多月。
  • 美免疫學教授:或有新一輪暴發 寄望於疫苗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全球戰疫·洞勢|美免疫學教授:或有新一輪暴發,寄望於疫苗陷入爭議漩渦中的「群體免疫」背後,到底是將生命看作數字計算的冷酷理性,還是一種付出代價相對較小的抗疫思路?新冠病毒是否將在未來某一時間點捲土重來?我們距離特效疫苗還有多遠?
  • 多國專家再駁「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新冠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在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讕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斯比日前對媒體說:「我的判斷仍然是,新冠病毒符合自然起源。」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全球多國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新冠病毒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的傳播時間要比各國官方報告的首例病例發現時間(1月或2月)提前數周甚至數月。哈佛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副教授威廉·哈納奇認為,在3月中旬美國境內暴發的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來自美國國內而不是來自海外。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全球多國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新冠病毒在歐洲和美國等地的傳播時間要比各國官方報告的首例病例發現時間(1月或2月)提前數周甚至數月。哈佛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副教授威廉·哈納奇認為,在3月中旬美國境內暴發的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來自美國國內而不是來自海外。
  • 美國官員「甩鍋」,美英瑞等國專家再駁「新冠病毒實驗室起源論」
    新冠疫情在全球繼續蔓延。近來,一些美國官員又在散布「新冠病毒起源於武漢實驗室」的讕言,為自身抗疫不力「甩鍋」。多國專家駁斥了這一說法。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斯比日前對媒體說:「我的判斷仍然是,新冠病毒符合自然起源。」
  • 市疾控中心舉辦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
    2020年9月29日,市疾控中心舉辦「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暴發疾控應對極限桌面推演」。市衛生健康委吳兵副主任,市疾控中心夏俊傑主任、馮鐵建副主任,市、區疾控中心相關科所負責人等40餘人參加了演練,還邀請了北京、大連、廣州3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前來指導、交流。
  • 全球新冠死亡人數達200萬 專家:發達國家管控糟糕令人震驚
    據美聯社報導,從疫情爆發至今,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的全球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約相當於布魯塞爾、麥加、明斯克或維也納的人口之和。 「死亡人數實在是太驚人了,」流行病專家、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阿希什·賈哈說。
  • 多倫多大學成立大流行病研究所,專門研究新冠病毒
    根據CTV News報導,多倫多大學新成立了一所大流行病研究所。該研究所將致力於研究新冠病毒帶來的影響以及恢復工作相關內容,同時還將幫助政府為將來的疫情做準備。  大流行病研究所的院長Adalsteinn Brown表示,新的研究計劃將匯集多大的大量資源,目的是有效地研究和應對COVID-19疫情。  Brown說,該研究所將確保我們更快,更有效地做出應對措施,現在進行更好的研究將有助於今後的準備工作。
  • 轉化醫學專家:中國為何是新發傳染病暴發熱點地區?
    ▼ 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H1N1甲型流感、新冠肺炎,進入新世紀以來,這些新發傳染病接連暴發,極大威脅了人類健康。中國多次受到疫情衝擊,可謂新發傳染病暴發的熱點地區。
  • 非洲現神秘「病毒」和伊波拉相似,世衛專家:比新冠肺炎更危險
    如今人們提到新冠肺炎都會「談及色變」,因為新冠肺炎的危害和傳染性以及治癒起來非常的麻煩,另外還可能伴隨著嚴重的後遺症。所以新冠肺炎已經是當今全球醫學界的難題。但新冠並不是最嚴重的流行病。」我們了解到,自從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瘋狂傳播以來,已經奪走了近180萬人的生命。然而,反新冠肺炎並不是專家長期以來最為擔心的那個「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當然不會鼓吹,發出沒有任何依據的「威脅」。此時,也應該激起人們的警示,我們可能將面臨比新冠病毒更加棘手的「傳染病」,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空穴來潮。
  • INOVIO新冠肺炎DNA疫苗INO-4800顯示中和抗體和T細胞免疫應答 |...
    這項研究發表在同行評審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題為《新冠肺炎候選DNA疫苗的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 of a DNA vaccine candidate for COVID-19),由INOVIO的科學家和來自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英國公共衛生部(
  • 多國公共衛生專家分析非洲疫情好於預期原因
    在由國際發展機構Diinsider本月25日主辦的在線研討會上,與會公共衛生專家分享了非洲國家抗擊新冠疫情的舉措,並認為非洲抗疫經驗主要有:在疫情暴發初期多國普遍重視疫情防控,積極採取多種措施;運用以往流行病應對經驗,有效利用現有設施和平臺;政府積極開展合作抗疫;擴大檢測量,積極研發疫苗等。Nanthalile Mugala在線上研討會上發言。
  • 流行病的pandemic和epidemic有什麼區別?
    近日,韓國、日本、義大利等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急劇增加,epidemic和pandemic這兩個詞頻頻在外媒報導中出現。那麼到底應該用epidemic,還是pandemic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新冠病毒持續在全球傳播之際,epidemic和pandemic這兩個詞比往常更頻繁地在新聞報導中出現。儘管這兩個詞很相近,但二者指的不是同一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