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發稿前,
WHO尚未將新冠列為「大流行病」。
什麼是大流行病?
2020年2月26日,韓國首爾,為防止感染冠狀病毒,一名婦女戴口罩急匆匆走過市場。在她身後,消毒公司員工正在消毒。
攝影:KIM HONG-JI, REUTERS
鑑於新冠已出現全球化傳播,
「大流行病」一詞,
已開始在官員和新聞媒體中流傳開來。
到底什麼是大流行病呢?
當一個重要公共衛生機構宣布一種病大流行時,
又會發生什麼呢?
一個全球衛生危機往往呈階段性增長趨勢,
這種危機通常始於一場沒緣由的「爆發」:
確診病例陡增、
但暫時被控制在一個相對小型地理區域(如武漢);
2020年2月3日,中國武漢,一名男子穿過空蕩蕩的馬路。
供圖:GETTY IMAGES
但如果疾病突破了防控線,
在外傳播、且出現在外自主傳播,
那麼它就會成為一種流行病。
(流行病,指跨越國際邊界並影響到全世界大量人口的傳染病)
但並非每一種流行病都能到「大流行病」的程度。
比如季節性流感也符合以上定義,
但它有周期性,過了季就會暫時消失;
但大流行病的傳播不在乎天冷天熱,
依然能在全球傳播。
2月23日,狂歡者們穿戴防護服與口罩參加威尼斯狂歡節。由於義大利威尼斯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狂歡節最後兩天及周日晚上慶祝活動都被取消。
攝影:MANUEL SILVESTRI, REUTERS
其次,
確認大流行病,
還要考慮感染對象和感染地點:
如果一個人在中國感染新冠,然後回到自己祖國,自己好了且沒傳染任何人,那麼這個人就」不算數「,不會被計入那份是否構成大流行病有關的病例總數中;但是,如果新冠在本地出現自主傳播,新的被感染者已無中國接觸史,那麼這些新感染者就「算數」了。
2020年1月23日,來自疫情中心武漢的旅客在東京附近的成田機場接受檢疫。照片前景中的是一個熱成像監控器,用於檢查乘客體溫。
攝影:KYODO VIA AP IMAGES
比如在疫情爆發初期,中國大多數病例都有武漢接觸史。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這種接觸追蹤會中斷,這是一種令人苦惱的轉折點,因為這樣一來,就代表控制新冠的難度加大。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用以檢測新冠病毒的測試套件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某些公共衛生專家認為,
以這些定義來衡量的話,
新冠其實已達到大流行狀態:
六大洲都已出現確診病例,其中韓國3150例,義大利997例。在很多國家,局部地區疫情仍在持續,美國最新的一例在加州。
2月29日義大利疫情程度示意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被發現,如今已蔓延到全球。本周新型冠狀肺炎的病例數在義大利、伊朗和韓國等國急劇上升,這也導致股市出現自2008年經濟衰退以來的最大跌幅。
屏幕顯示了2020年2月28日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交易期間的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圖片來源:REUTERS/Brendan McDermid
那麼問題來了——
世衛組織為啥還不把它歸為「大流行」呢?
宣布「大流行」會怎樣?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Tedros(左)
圖片來源:REUTERS/Denis Balibouse
世衛組織總幹事Tedros敦促:
「我們正處於病毒大爆發邊緣。」
但Tedros在周三新聞發布會上再次敦促:
「謹慎行事,
別急著喊『大流行病』一詞!
貿然宣布這個詞,沒有任何益處!
其中的風險將顯而易見,
它會加劇恐慌,摧毀體系。」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國家和全球衛生法合作中心(collaborative Center on National and Global Health Law)主任Lawrence Gostin神總結:
「恐慌」(panic)一詞,
其實就藏在「大流行」(pandemic)之中!
Gostin說:
「2009年,
WHO將甲型H1N1流感定為大流行病,
引發全球恐慌,
但後來,
世衛組織卻因此舉受到批評了,
因為甲型H1N1流感沒那麼致命,
這警報拉得有點『唬人』。
豬在墨西哥郊外的農場裡進食。2009年4月,該地甲型H1N1流感爆發曾導致近百人死亡。
攝影:MARCO UGARTE/AP
甲型H1N1流感已成為季節性流感,
而每年準備大量疫苗。」
Gostin繼續說:
「新冠有可能成為大流行,
當然令人擔憂,
因為它比流感致命性強,
但是,
我們希望儘可能推遲這一過程——
直到我們研製出疫苗,
疫苗應該在12到18個月內實現。」
倫敦國立醫學院科學家在受精雞蛋中鑽孔,注入流感病毒並進行測試,用以製作下一季流感疫苗。
攝影:JAMES KING-HOLMES/PHOTO RESEARCHERS, INC.
宣不宣布「大流行」有那麼必要嗎?
從法律角度來看,
世衛組織宣不宣布其實並不重要了。
Tedros於1月31日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球性暴發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 PHEIC)。
Gostin指出, 世衛組織雖然未正式宣布新冠為大流行病,但已將其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簡稱PHEIC)。這就意味著在法律上,允許世衛組織就成員國應如何應對疫情提出建議,世衛組織還會動員各方給予資金和政治支持。
如果新冠被正式「定性」,會有何後果?
雖然「大流行病」只是一個沒有法律意義的標籤,
但一旦確定,
就表示衛生部門無法控制病毒傳播,
且必須採取緩解措施,
比如關閉學校和取消大規模集會。
在美國,疾控中心已分享了針對新冠的社區保護策略,包括關閉學校以及建議遠程辦公,大規模集會可能被推遲甚至取消;如果形勢過於嚴峻,今年夏天的東京奧運會也可能被取消。疾控中心還建議推遲非急需施行的手術,以確保醫院有足夠的床位。
日本女演員石原裡美正在接力東京奧運會火炬,但如果新冠疫情過於嚴峻,東京奧運會可能被取消。
(圖片來源:網易新聞)
「孩子們需要接受教育,他們的父母也需要去工作,人們也希望外出享受生活,」Gostin說道。「所以除非萬不得已,宣布『大流行』並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但Gostin指出,如果世衛組織真把新冠確定為大流行病,人們需要先記住一件事:
「不要驚慌,
這一點很重要!」
點擊下圖或閱讀原文按鈕
購買型號46-70705德國Bresser天文望遠鏡
現在購買將獲贈國家地理限量版月球全圖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國家地理中文網」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