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記錄了新冠肺炎的太空撞擊

2020-09-19 剪輯界小白

美國宇航局、歐空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拍攝了新冠肺炎對經濟活動和汙染的影響快照。

地球觀測衛星在全球和定期監測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各種物理參數。 圖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正在跟蹤新冠肺炎是如何改變經濟和環境的。這三個空間機構將衛星觀測結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個新儀錶板今天揭幕了。

新冠肺炎地球觀測儀錶板讓用戶了解這場持續不斷的流行病是如何影響到世界各地的機場和航運交通、城市夜燈和農業生產的。它還包括關於溫室氣體、空氣品質和水質的數據。

「這一流行病不僅造成了驚人的人類痛苦。我們可以從太空記錄它對全球的影響,「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管理局副局長ThomasZurbuchen在儀錶板上發布的一段視頻中說。「我們的三個太空機構意識到,如果我們能夠聯合力量,我們就能帶來一套更強大的分析工具來應對這場快速發展的危機。」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ALOS-2號衛星和歐空局的衛星哨兵1號觀測了停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附近一家工廠的新造汽車的密度。儀錶板上的圖表顯示,在中國出現新的冠狀病毒之後,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間,停在那裡的新車密度急劇下降。衛星圖像顯示,4月份生產的汽車數量再次上升。

舊金山在三月中旬開始設防時,從太空探測到的城市夜光並沒有發生劇烈的變化。然而,加州大學舊金山醫療中心從1月份到4月份變得明亮起來。 圖片: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美國航天局和歐空局發布地圖記錄了二氧化氮的變化,汙染了中國的空氣作為大流行的結果。由於工廠關閉,飛機停飛,人們在家裡隔離,人們停止通勤。這個儀錶板現在包括了美國、歐洲、印度和中國在燃燒化石燃料時釋放的二氧化氮的變化。

太空機構的數據顯示,隨著全球大流行減緩了經濟的發展,人類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數量也在下降。然而,這種暫時的下跌並不足以阻止攀巖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總量。美國宇航局(NASA)研究項目經理肯·朱克斯(KenJucks)今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冠狀病毒(Coronavirus)封鎖的結束,北京的二氧化碳排放似乎在4月份恢復正常。數據顯示,中國的二氧化氮汙染也出現了反彈。

隨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繼續,儀錶板將繼續更新衛星觀測。歐空局地球觀測項目主任約瑟夫·阿什巴赫(Josef Aschbach)在電話中說:「我們的團隊現在已經筋疲力盡了,但也為我們的工作今天能向全球觀眾展示感到非常自豪。」

相關焦點

  • 俄羅斯「快車-80」遠程通信衛星受損 可能是遭到太空垃圾撞擊
    俄羅斯「快車-80」遠程通信衛星受損 可能是遭到太空垃圾撞擊(© 照片 : Roscosmo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9日電,俄羅斯火箭航天領域消息人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
  • 嫦娥一號衛星成功撞擊月球
    「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 中新社發孫自法 攝成都商報3月2日報導減速、下落、撞擊……北京時間3月1日16時13分10秒,嫦娥一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於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月球豐富海區域。
  • 火星衛星來自於火星大撞擊?
    這些衛星的暗面類似於太陽系外的原始小行星,這表明這些衛星可能是很久以前在火星引力作用下捕獲的小行星。但衛星軌道的形狀和角度並不符合這種捕捉場景。根據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上的一項新研究:重新審視火星全球探測者任務20年前的數據,支持了火星衛星是在對火星巨大撞擊後將大量巖石送入軌道後形成的這一觀點。
  • 中國火箭殘骸撞擊蘇聯衛星?美國預測撞擊概率為10%
    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頻率越來越高,在地球軌道上,開始出現大量衛星。如果這些衛星都是可知可控的,那麼地球軌道還算安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和失聯衛星出現在地球軌道,這些都是未來的「太空隱患」。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LeoLabs太空公司,近期在世界範圍發出警告,表明一顆早已失聯的蘇聯衛星,可能將和一枚中國火箭的殘骸發生碰撞!
  • 俄羅斯遭小行星襲擊,日本衛星很厲害,完整記錄撞擊過程
    不過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日本氣象廳的向日葵8號衛星拍下了這顆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被劇烈燒蝕的壯觀景象,並完整記錄了小行星撞擊俄羅斯的過程。紅圈裡面為小行星觀察向日葵衛星拍攝的雲圖,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巨大的溫帶氣旋,溫帶氣旋正在緩慢的旋轉著,氣旋之上就是正在劇烈燃燒、火光四射,拖著隆煙的火流星,它正在極速的衝向地面。
  • 太空垃圾多「撞暈」衛星 有必要制定「太空交規」
    目前,地面上能觀測到並記錄在案的空間碎片約有4000多萬個,形成約3000噸太空垃圾,仍在逐年增加。可觀測到的最大碎片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當,最小的與一個壘球相當。  規避空間碎片幾乎成為各種太空飛行器、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規定動作」。國際空間站去年多次調整飛行軌道和高度,最頻繁時在3周內兩次調整軌道,躲避空間碎片。
  • 馬斯克用42000顆衛星打造的是網際網路還是太空包圍網?
    自從1957年人類向太空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到今天世界各國總共發射了大約8500顆衛星、探測器、著陸器、載人飛船、貨運飛船和空間站等飛行器。如果SpaceX真能完成它42000顆衛星的發射計劃,那麼這一家公司就要將太空中飛行器的數量增加5倍以上,屆時太空中95%都是馬斯克的衛星!
  • 太空垃圾多且「繁殖」 人類或失去同步衛星軌道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以來,人類已向太空發射了5000多顆各類太空飛行器,其中很大一部分已成為太空垃圾在近地軌道上飄蕩。   目前,地面上能觀測到並記錄在案的空間碎片約有4000多萬個,形成約3000噸太空垃圾。其中,地面可觀測到的最大碎片與一輛公共汽車相當,最小的與一個壘球相當,這些數字每年都在增加。
  • 太空垃圾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2】
    低地球軌道的碎片以大約每小時2.8萬公裡的速度飛行,即使尺寸很小,也能給衛星造成巨大破壞,同時對太空人的安全帶來致命威脅。在已經編目的太空垃圾中,大約有70%位於距地面約2000公裡以內的低地球軌道,時刻威脅著各種衛星的安全。更為可怕的是,地球周圍的太空垃圾雲仍在不斷擴大。 不過,凱斯勒表示,太空垃圾問題目前仍處在可控制範圍內,因為衛星操作人員能夠採取預防措施,防止衛星發生相撞事故。
  • 太空垃圾汙染嚴重 同步衛星軌道受到威脅
    波波夫金的話並非聳人聽聞,此前太空飛行器與1釐米見方的太空垃圾相撞的頻率約為5年1次,現已提高到每1年半至2年1次,在軌太空飛行器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太空飛行器一旦被太空垃圾撞擊報廢,自己又變成新的太空垃圾。最終,近地軌道將被各種危險的太空垃圾所「封鎖」,地球將變成一個永久的垃圾帶。
  • 厄瓜多唯一衛星被太空垃圾「撞死了」
    新浪科技援引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厄瓜多空間局(EXA)表示該國目前正在不斷嘗試與該國唯一的一顆衛星取得聯繫,日前這顆衛星與一片太空垃圾相撞後失去了信號。這顆微衛星名為「飛馬座」(Pegasus),是該國唯一擁有的衛星,由中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升空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 太空垃圾威脅:新指導規範幫助應對太空軌道碎片威脅
    這些即將部署的繞地太空飛行器並非都是由財力雄厚的公司或者政府機構運營,相當一部分衛星將由一些進入空間技術領域不久的新公司運營,這些公司在幾年前甚至未曾想過會成為太空俱樂部的一員。隨著繞地軌道變得越來越擁擠,衛星相撞的風險也在增加,尤其是那些在缺乏運營經驗人員控制下的簡易衛星。衛星相撞是一個大問題。例如,2009年2月,運營中的美國通訊衛星「銥星-33」與俄羅斯報廢衛星「宇宙-2251」相撞,到當年10月撞擊產生了約1800個新碎片,佔當時可監測軌道碎片的10%。
  • 蘇聯衛星和廢棄的助推器差點在太空中相撞
    本周一段時間,看起來兩塊太空垃圾可能會在繞地軌道上發生撞擊,如果這一切發生,高速撞擊所產生的碎片會對其它衛星造成傷害。兩塊太空垃圾包括一顆已失效的蘇聯衛星和一枚廢棄的助推火箭,兩者在周四晚上相向而行,險些相撞。一家名為"LeoLabs"的私人太空追蹤公司利用地面雷達追蹤太空物體,這兩者曾被預測相撞機率為10%或更高。
  • 太空垃圾雲正不斷擴大 或致同步衛星軌道報廢
    波波夫金的話並非聳人聽聞,此前太空飛行器與1釐米見方的太空垃圾相撞的頻率約為5年1次,現已提高到每1年半至2年1次,在軌太空飛行器與太空垃圾相撞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太空飛行器一旦被太空垃圾撞擊報廢,自己又變成新的太空垃圾。最終,近地軌道將被各種危險的太空垃圾所「封鎖」,地球將變成一個永久的垃圾帶。屆時,高度依賴現代通訊衛星等現代太空設施的人類將發現自己的生活難以為繼,人類文明程度甚至大幅後退。
  • 日媒:中國加速邁向「太空強國」連發火箭和衛星
    日媒稱,中國加快開發太空,5月5日首次發射用於建設空間站的大型火箭,火星探測器也將於今年擇機發射。另外,中國還將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據日本《讀賣新聞》5月13日報導,5日是中國勞動節連休的最後一天,一枚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中國媒體在網絡上對這枚全長約54米的火箭在傍晚升空的過程進行了直播。
  • 清理太空垃圾又有新招數
    李會超  新聞背景  據報導,美國仁斯利爾理工大學的工程師團隊正在研發一種名為OSCaR的小衛星,以較為低廉的成本搜尋和收集軌道上的空間碎片,為應對日益嚴重的太空垃圾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實際上,除了OSCaR外,各國航天科技人員們還提出了多種清理太空垃圾的設想,其中有不少都已經付諸實踐。
  • 美憂太空「珍珠港事件」 中國可摧毀3萬公裡外衛星
    美國《新聞周刊》雜誌網站5月4日發表文章稱,在美國「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皮特·辛格和「大西洋理事會」未來戰爭項目主任阿古斯特·科爾共同創作的科幻小說《幽靈艦隊》中,作者描述了一場災難性的世界大戰,戰爭始於中國在太空中對美國發動偷襲。
  • 不明物體進入地球撞擊軌道?56年前的NASA衛星終於要回來了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隨著各種各樣的巖石小行星在地球周圍的空間肆意地飛來飛去,世界各地的望遠鏡都在密切注視著天空,以確保我們的星球不受到外來天體的撞擊風險。8月25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卡塔利娜天空調查系統和夏威夷大學的小行星地面撞擊最後警報系統發現了一顆小的不明太空物體,由於其軌道位於地球撞擊軌道上,引起了天文學家們的注意。
  • 後年開始撞擊,改變地球命運
    赫拉還配備有兩個可以著陸小行星的小型立方體衛星,它們可以對太空巖石進行數據收集。在11月27日舉辦的歐洲航天局成員國部長級會議中,赫拉任務終於獲得了批准,這也就意味著歐洲即將加入人類的星球防禦演示項目。赫拉任務會對美國宇航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DART)進行評估。
  • 發射衛星一時爽,處理殘留淚兩行,各國都在想辦法處理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什麼太空垃圾主要包括太空飛行器及運載火箭在發射、運行中產生的碎片,報廢的太空飛行器及其組件,運行中太空飛行器表面脫落物、逃逸物等,也包括火箭、太空飛行器爆炸、撞擊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及碎片等——它們完全是人類太空活動產生的人造廢棄物體,還包括了太空人們產生的生活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