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的春節,註定比往年冷清不安。
截至 1 月 24 日 14:22,全國共確診了 883 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疫情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
專家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
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
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
拒絕野味!管住嘴,就是管住命。
來 源丨丁香醫生(DingXiangYiSheng;櫻大力、自燃月、Mei)、央視新聞( cctvnewscenter)、央視財經、21世紀經濟報導(jjbd21;陶力、實習生 孔澤思)等
今年的春節,註定比往年冷清不安。
相信所有人和我們一樣,比起除夕歡聚,更關心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進展。
1 月 20 日,鍾南山院士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1 月 23 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央視新聞採訪中表示,病毒來源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高福表示,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看到了,在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這些攤位也分離到了病毒。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微博
受到這一消息影響,包括淘寶、閒魚等在內的電商平臺,緊急下架了相關的商品交易。在短視頻平臺和吃播興起之後,網絡主播也開始對食用野味的進行傳播,助長了食用野生動物的風氣。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屏蔽了果子狸、獾、竹鼠等關健詞。但是,在抖音上,仍然有博主發布蝙蝠吃播的視頻。
禍起:華南野味批發市場
華南海鮮市場,華中地區最大的海鮮市場,也是疫情最早的發生地,距離漢口火車站僅僅只有 1 公裡多。
圖片來源:偶爾治癒
華南海鮮市場明則「賣海鮮」,卻也是有名的「野味市場」。
網傳的一張市場「報價表」上,赫然標註著幾十種野味,從十幾塊到幾百塊不等。
菜單上面滿滿的都是 孔雀、狐狸、刺蝟 等野味,連穿山甲這樣的國家保護動物都赫然在列,甚至還有果子狸——2003 年引發 SARS 的傳染源之一!
圖片來源:網絡
武漢本地的一個網友在疫情發生後,憤然發布了一條華南海鮮市場販賣野生動物的微博,並稱「早就該管管了!」
骯髒的鐵籠、橫流的汙水、混雜的野生動物,這樣惡劣的環境幾乎是病毒的絕佳傳播地。
媒體的報導,更是坐實了市場內買野味的信息。
12 月 31 日,澎湃新聞去華南海鮮市場暗訪。看到了市場內的一家店鋪內堆滿裝了野味的籠子。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12 月 31 日下午,華南海鮮市場一攤位店主大爺告訴紅星新聞的記者,六街有幾家賣野味的,有野雞、蛇等很多品種,「你來晚了,(都)關門了。」
而隨著疫情病例被公開,越來越多的證據也指向了華南海鮮市場的野生動物。
武漢衛健委 1 月 11 日 發布的通告中,發現的 41 例患者,主要都是華南海鮮市場的批發市場經營、採購人員。第一例死亡的患者,也是常年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採購貨物。
野生動物,已然是此次疫情中最大的「元兇」。
從 SARS 到鼠疫,動物兇猛
但這並不是第一起由野生動物引起的病毒疫情。
非典 SARS 冠狀病毒
2003 年,在全球造成 774 例死亡、8069 例感染的 SARS ,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能力和致死性,可以通過飛沫傳播的特性更讓人談之色變。
人們對 SARS 進行溯源,找到了農貿市場中的果子狸(後被證實為中間宿主)。為防止 SARS 病毒進一步擴散,市場的萬餘只果子狸、獾、貉等被迅速捕殺。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 病毒)
2012 年,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在沙特被發現,約有 35% 的病人已經死亡,致死率甚至超過了 SARS。
目前的科學證據顯示,單峰駱駝是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的一大宿主,並被證明是 MERS 感染的一個動物來源。
單峰駱駝正是許多遊客都會體驗的項目,而且駝肉、駝掌、駝峰也是野味餐桌上並不罕見的菜餚。
鼠疫
2010~2015 年全球共報告了3248 例鼠疫,其中包括 584 例死亡。歷史上,鼠疫是導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14 世紀時它被稱為「黑死病」,曾在歐洲造成約 5000 萬人死亡。
2019 年 11 月,「北京鼠疫」登上熱搜,造成一時恐慌,原因可能是遊客親密接觸了旱獺。
而就在事發半年前,4 月的時候,蒙古國一對夫婦食用了未煮熟的土撥鼠內臟後死亡。
致命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
野生動物帶有病毒,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病毒需要寄生在生命體上才能存活,也可以在不同的中間宿主中進行傳播。而最重要的是,病毒在傳播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異。
不管是 SARS 病毒還是流感病毒,變異使它們更容易感染人類,同時傳播力和致病力也更強。
圖片來源:mymedicalmantra.com
就拿 17 年前的非典來說,大眾一致認為果子狸是 SARS 病毒的來源,但其實,果子狸只是一個中間宿主,2017 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成功證實蝙蝠才是 SARS 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
圖片來源:新京報
目前的基因測序結果顯示,這次的冠狀病毒和 SARS 冠狀病毒相似度很高,很可能也是來源於蝙蝠,而真正的「元兇」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確定。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為了激起大家對於野生動物的恐慌。
病毒會隨著宿主的死亡而消亡,也就是說,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大多會「自生自滅」。
再仔細回顧這些病毒疫情,似乎都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都和吃野味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一口野味的執著
中國人對於野味,總有著一股執念。
「壯陽」、「催奶」、「大補」……
比如:穿山甲擅長打洞,於是古人就腦洞大開,認定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至今很多地方都流傳著穿山甲有「催奶」、「大補」的功效,生完孩子一定要「煲穿山甲湯」喝……
在這樣荒謬的理由下,很多野生動物,被吃成瀕危物種。
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圖片來源:網易新聞
還有多人也會把吃野味當作「嘗鮮」、「體驗生活」,甚至還有人會覺得「物以稀為貴」,吃野味是身份的象徵,是自己炫耀的資本。
僅僅為了炫耀與獵奇,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成了食客們身份的象徵,難逃被端上餐桌的厄運。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某吃播博主視頻
殊不知,當你舉起相機拍下面前的野味秀朋友圈的時候,眼前這一盤高價買到的「美味」,很有可能藏著致命病毒。
而你的這一次體驗,會讓更多人陷入病毒疫情的風險漩渦。
短視頻助長獵奇心理
中國人對使用野味有相當的執念,許多民眾相信吃野味可以「滋補」「壯陽」。
近幾年,竹鼠作為一種新型食品迅速興起,據廣西畜牧研究所不完全統計,湖南、廣西、廣東等南方11省每年消費竹鼠多達600萬隻。
2018年起,「華農兄弟」在多家短視頻平臺走紅,引發了網絡主播拍攝吃竹鼠視頻的熱潮。因為「花樣吃竹鼠」,他們不僅在快手、西瓜等短視頻平臺上粉絲眾多,也給B站提供了無數素材。但是,在抖音和快手上,活物吃播可謂百無禁忌,包括活吃青蛙、活吃龍蝦、活吃蜈蚣和蚯蚓等等。
可以說,主播們追求進食的視覺衝擊力和獵奇,以獲取流量。在過去一年,網上最火的土味吃播,便符合了上述兩個特點。
比如,
主播捧著油膩膩的肘子使勁兒往嘴裡塞;
捧著超長的肥腸快速吞下;
吃加了無數老乾媽各種紅油辣椒的不明生物;
……
1月23日晚間,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快手搜索果子狸、獾、竹鼠等關鍵詞,均已顯示無結果。在「吃蝸牛」詞條中,前六條視頻點讚量從3300到6萬不等,評論量也從500餘條到4000餘條不等。個別視頻中,主播為吸引眼球「俗招不斷」,甚至佯裝生吃蝸牛。
同時,抖音也已經屏蔽了部分關鍵詞,但記者仍然找到了部分食用野味的視頻。在一段視頻中,某男子熟練地處理著蝙蝠,旁邊有幾隻去掉翅膀的蝙蝠躺在案板上,記者觀看視頻時感到陣陣噁心,頭皮發麻。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請注意:
(可快速划走~)
電商下架野味交易
除了短視頻助長了用戶的獵奇心理之外,此前關於野生動物的交易在電商平臺上也屢見不鮮。在疫情爆發後,各大平臺火速下架。
1月23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淘寶上搜索果子狸、黃麂子、肉獾、獐子等野生動物的名字,均已搜索不到結果。在搜索「穿山甲」時,搜索結果頁面跳出「守護地球阿里在行動「的環保頁面,頁面顯示,目前超3萬受保護或禁售物種在阿里巴巴實現全平臺禁售。
一家註冊地位於江蘇常州的天貓店鋪,23日白天仍銷售鱷魚、眼鏡蛇、娃娃魚、野雞等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當記者23日晚10點再次查看時,該店鋪的所有野味均已下架。
在1月22日至23日,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給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來的回應中稱,將嚴格控制野味食品的銷售。
蘇寧易購表示「野味的事情,請大家放心」,並配以搜索不到的截圖。
美團官方稱,正在響應政府關於野味防控的相關措施,全面排查平臺上的野味產品,下線相關商品和商戶。
餓了麼表示,始終禁止銷售野味餐品,已進一步升級核查,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面對新型肺炎疫情,已要求餐飲商家進一步提升衛生措施。
以下圖片可能引起不適,請注意:(可快速划走~)
此前,電商平臺銷售的野味商品,多為人工繁殖,一些商家持有《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經營許可證》及自己的營業執照。但是,也並非所有商家都有許可證。相關電商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選擇全部下架是基於安全的考慮,也是為了加強平臺的管理。
不僅是在武漢!
朋友圈還有人在公然販賣野生動物!
△已關停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關閉
當地買賣野生動物行為屢見不鮮
在湖北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各種野味明碼標價,該市場已在1月1日被關停。
儘管這一市場已經關停,各類線索顯示,買賣野生動物的行為在武漢屢見不鮮。記者在微博上就發現,一個名為武漢放生護生會的民間組織,十年間一直不間斷地從多家市場購買野生動物和其他動物用於放生。
就在1月份,他們還從武漢白沙洲、大東門等其他市場購買野生動物,其中包括刺蝟、狗獾、鸕鷀、灰鶴等。在目前病毒宿主尚未查明的情況下,購買接觸如此大量野生動物隱患重重。
朋友圈大肆販賣野生動物
號稱年收入近百萬!
其實不僅在武漢,不少地方都有很多不法分子進行盜捕、販賣野味的生意,對於他們來說,這不僅一本萬利,而且不愁銷路。
記者通過環保志願者懿丹提供的線索了解到,微信名為「龍騰養殖珍禽服務和種植水產交易服務」的經營者,在疫情爆發後,仍在朋友圈大肆販賣野生動物。在其朋友圈中可以看到這些字樣:「連鎖、團隊、年收入近百萬」等。圖片裡還有即將送上餐桌的被扒了皮的竹鼠,不禁讓人毛骨悚然。
△不法分子發布的朋友圈及交易記錄
從朋友圈可以發現,該經營者1月份仍在「加班加點」地進行果子狸、竹鼠等動物的加工屠宰工作,並準備發往廣東、浙江、湖南等地。
在朋友圈截圖中,記者發現,該經營者的地址是廣東江門,但是口音卻是中部地區方言,有環保志願者提供線索,他是湖北人,開的是全國加盟店,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也有一家連鎖分店。誰要做野味,就可加盟他的店,他不僅提供貨源,還負責辦證,辦證收費2萬元。
黑龍江冬季盜獵野生動物現象依然嚴重
而據環保志願者秀傑提供的相關信息,在東北地區有些人的年貨裡,野味可是一份特殊的「禮物」,售賣野味成了一項暴利買賣。冬季大雪封山時節,是捕獵野生動物的高峰期,也是打擊盜獵的緊迫期。在黑龍江地區的山林中,非法捕獵者的目標有野豬、鹿、狍子、野兔、野雞等,在盜獵現場能看到包括套子、夾子等各類的捕獵工具。
△圖為被捕獵工具捕殺的野兔和野豬
看到盜獵、售賣野生動物行為,
請舉報!
山東農業大學動物源人獸共患病研究中心教授柴同傑表示,從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公共衛生的角度看,要禁止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許多野生動物如果子狸、蝙蝠等可能攜帶多種病原如狂犬病病毒、尼帕病毒、冠狀病毒等,導致如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的烈性傳染病。
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我國有什麼樣的具體法規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五條規定:禁止以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為名買賣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第三十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使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沒有合法來源證明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禁止為食用非法購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第三十二條規定:禁止網絡交易平臺、商品交易市場等交易場所,為違法出售、購買、利用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或者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提供交易服務。
在此提醒公眾,應拒絕食用野生動物。對盜獵、售賣野生動物,包括對網絡上展示捕殺野生動物的視頻和銷售行為,都應該及時進行舉報。
專家呼籲立法
可以說,人們已經為盲目食用野生動物,付出了昂貴而不可逆的代價。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近些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新發傳染病越來越頻繁,這些新發傳染病都有一個特點,它們都和動物有關。研究人員做過統計,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
目前,野味的線下售賣渠道已經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1月2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關於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 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林草、農業農村和市場監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和職責分工,突出飼養、繁育、運輸、出售、購買等環節,加強檢驗檢疫力度。
對未經檢疫合格的野生動物,一律嚴禁進入市場。突出農貿市場、超市、餐飲等重點場所以及網站,開展聯合檢查,加強隱患排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
事實上,無論是可食用還是不可食用的動物,在進入市場前都必須受到《動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規政策的約束。《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合法捕獲野生動物的,應當在捕獲後3天內向捕獲地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
2020年1月23日,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官網顯示,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已向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由4位專家聯名提出《關於儘快修改完善立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建議》,並上報至全國政協。2020年1月24日,另有14位院士及5位業內專家聯名呼籲全面禁食野生動物。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鼠害課題組副研究員王大偉博士提醒,人類馴化、養殖野生動物有一系列嚴格的標準流程,要做標準的除蟲、殺菌處理,在養殖過程中還有嚴格的消毒措施,上市前也有檢驗檢疫程序。
當前市場上的包括竹鼠在內的一些野生動物如果不能說明來源,或未經嚴格的養殖管理,或者未經嚴格檢疫的話,建議大家儘量不要食用,尤其是在當下的傳染性疾病高發時期。
後記
2017 年,石正麗曾在《追蹤 SARS 源頭》演講中這樣說道:
「儘管這麼多年來 SARS 沒有捲土重來,但在自然界,這種和SARS相近的病毒其實還是存在的。如果我們人類不提高警惕,那麼下一次的病毒感染,可能是直接感染,也有可能會通過其他動物感染人類,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一語成讖。
SARS 過後,廣東省在 2004 年時發布了一條禁令,全面捕殺野生動物市場的果子狸,取締野生動物交易,關閉野生動物市場。
沒過多久,人們就像從未見識過它的厲害一樣,果子狸、蝙蝠等野味,紛紛重回食客的餐桌。忘性之大,讓人錯愕……
目前,武漢華南野生動物批發市場已休市整治。但依舊有商家心存僥倖,「正月過後再來」。
而像廣東佛山等地的「野味年夜飯」,還是依舊火爆。
圖片來源:新京報微博
有人說,此次病毒,是野生動物對人類的報復。
倒不如說,是教訓不夠痛,記性還不夠。
從 SARS 到這次的新型肺炎,歷史的悲劇卻始終沒能教會人類「住嘴」。
這一次,我們一定可以再次戰勝病毒。
但是下次呢?
當更狠烈更殘酷的病毒捲土重來,我們又將如何面對?
拒絕野味。
管住嘴,就是管住命。
熱評丨用「野味病毒肺炎」的名字對抗可恥的健忘
疫情發展到如此地步,讓人無比痛心,某些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對野味的痴迷和貪婪,釀下了如此大的惡果,讓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目前還沒有看到惡果的下限。不知道那些愛吃、經營、捕捉野味的人,此時此刻有沒有受到觸動,良心會不會痛,心靈會不會懺悔?
病毒源頭還在調查,專家表態一向嚴謹而保守,但這次專家很快把矛頭指向了野味。比如鍾南山院士說,目前,對於病毒的源頭是什麼動物,我們還不清楚。但通過初步的流行病學分析,通過野生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竹鼠、獾。其他專家也多次提及「野生動物」與「野味」。
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野味價目表,在不明肺炎肆虐的背景下尤其刺眼。還記得17年前的非典,病毒源頭也是「野味」,科學家從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檢測到了和SARS病毒完全一樣的病毒。
對這一次讓人們色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有網民建議可以將其命名為「野味病毒肺炎」,以這種固化的標籤讓人類長記性,讓那些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野味愛好者們有一點兒敬畏,也避免社會在好了傷疤之後迅速忘了疼。
這是一個好建議。易於健忘的人們,確實需要這種如影隨形的提醒。很多人一定還記得當年非典發生的時候,也形成過一波對濫殺濫吃野味的反思潮。當時的反思不可謂不深刻,行動不可謂不堅決,發了緊急通知,開展了執法行動,進行了聯合檢查。可那陣風過後,野味被禁住了嗎?一些饕餮之徒的嘴被管住了嗎?從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出現和蔓延來看,並沒有。經歷過17年前非典的鐘南山院士痛心地說:武漢當地的海鮮市場,實際上交易的不只是海鮮,而是有相當多的「野味」。
教訓並沒有被吸取,悲劇再次重演。一些地方,越是嚴禁,野味越不可得,就越抬高著野味的價格,刺激著一些人的胃口和佔有欲。如果用「野味病毒肺炎」這樣的名字命名此次疫情,去對抗這種可怕、可恥的健忘,就好像在香菸上印上「吸菸有害健康」和警示符號一樣,是一種不斷的提醒:不要忘了這場疫情危機,不要忘了冠狀病毒之害。
危機之下,必有重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緊急通知: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監管,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可想而知,這段時間肯定會依法嚴管嚴控,該抓的抓,該判的判,但過後呢?需要時時記住濫殺濫吃野味導致的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還有17年前那場非典疫情。這都警示我們,需要用常態化的制度去對抗行政權力的懈怠。
用「野味病毒肺炎」來命名當下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網友的一個建議。當然,病毒有它科學的命名方式,不一定非要用這樣的名字,但關鍵是人們要長記性。如果拒絕野味成為每一個人的認知常識和記憶符號,深深刻在人們心中,那將不僅是經歷過不幸之後人們的萬幸,也是各種野生動物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