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學上,愛因斯坦牛,還是楊振寧牛?
在物理學界,愛因斯坦相當於包工頭,他先帶領洛倫茲等小弟,蓋了一層樓「狹義相對論」,後來他小弟都不用了,自己往上一個人蓋了一整棟樓!這棟樓蓋好了沒裝修,後面的科學家,什麼史瓦西啊,霍金啊,都是在愛因斯坦這棟樓上搞裝修的,霍金大概裝了一面牆。
與愛因斯坦同時代,普朗克,波爾,海森堡等人,哦,還有愛因斯坦,他們蓋了另一棟樓,也就是量子力學,這些人合力蓋的,沒有包工頭,這棟樓現在看起來似乎更牛逼,而楊振寧,在這棟樓裡打了一個電梯井,用標準模型貫通了這棟樓。
而在數學上,愛因斯坦與楊振寧相對比,誰比較厲害?
愛因斯坦究竟有多聰明?他小學數學真沒及格嗎?
關於愛因斯坦的故事中,最耳熟能詳的便是他上小學時數學成績不及格這件事。這個故事聽起來非常符合大眾心理,因此無論事實究竟如何,都註定會被大肆宣揚。
遺憾的是,事實與傳言大相逕庭。愛因斯坦在他年幼時就是數學達人,他本人曾表示:「我的數學成績從未有過不及格,在15歲之前,我就已經掌握了微積分。」
毋庸置疑,愛因斯坦在物理學取得的研究成果確實是革命性的,任何標準下,創造這些突破的他都擔得起「天才」頭銜。但愛因斯坦早期的情況遠比「天才」二字要複雜得多。這也表明,事後判斷某人是天才通常很容易,但在事前卻很難預知。
數學家陳省身曾拒絕與愛因斯坦合作,在接受採訪時他這樣評價愛因斯坦:
「當時愛因斯坦名氣很大,但已經沒有什麼用了,我不會因為他名氣大,他是愛因斯坦,我就和他合作的」。
我們再來看看楊振寧,1954年,楊振寧提出了「楊-米爾斯」理論,堪稱物理學界的天炸,但楊振寧卻說「如果我數學不好,那麼我不會在物理學上有這麼大的成就!李政道在物理學上天分很高,但數學非常一般,這也是為什麼他後來再難取得更高進步的原因。」
楊振寧是20世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1957年以發現宇稱不守恆與李政道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對數學家來說,楊振寧卻以楊–米爾斯(Yang-Mills)理論和楊–巴克斯特(Yang-Baxter)方程而著稱。可以說,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後,對數學的發展有最大影響的20世紀物理學家。
在2000年,《自然》雜誌評選人類前年最偉大的二十位物理學家,楊振寧就位列其中,而且還是唯一活著的一位。
1994年,楊振寧榮獲富蘭克林獎章,頒獎詞深情地寫道:
「他的貢獻,已經與牛頓、麥克斯韋、愛因斯坦的成就比肩,必將給未來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可以說在數學界,愛因斯坦與楊振寧難分伯仲!
數學有基礎學科之稱,幾乎所有的學科都離不開它。物理、天文、化學、醫療等都如此,而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眾科學家,都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