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得意門生,爆炸力學之父鄭哲敏:科研人不要想發財,要強國

2020-12-06 正史也瘋狂

鄭哲敏,中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鄭哲敏(1924- ),山東濟南人

他也是錢學森的得意門生,留學回國後共同開創了我國力學研究事業。生長於祖國屈辱年代的他,一生踐行強國抱負。

上世紀50年代,身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的力學博士,他被美國移民局強行扣押,他就像浮萍一樣,感覺沒有根,所以他拼命要回國,無論回國做什麼,一切以祖國的需要為己任。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面對著年輕的科研人員因為物質誘惑,坐不住,沉不下心來搞科研的問題,他直接了當地指出:「科研人員不要想著發財,你要強國。」

01

至今聽到《松花江上》這首歌曲,年逾九旬的鄭哲敏院士還會掉眼淚。上初中時,抗日戰爭爆發,東三省淪陷,成了鄭哲敏心中永遠的痛。

1948年,鄭哲敏從清華大學畢業,在導師錢偉長的推薦下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師從錢學森的他,研究火箭,在力學領域嶄露頭角。

1952年,鄭哲敏獲得力學博士學位。一畢業,就做出了回國的決定。」像浮萍似的,飄在上面,根都在中國。」

由於中美兩國交戰,美國根據1918年的法案,做出了限制學習科技專業的留美中國學生歸國的決定,鄭哲敏只好暫時留在美國繼續研究。

鄭哲敏

1955年2月,鄭哲敏和許多愛國留學生一起,衝破美國重重阻撓,終於踏上了歸國的輪船。新中國成立後祖國發生的種種變化,讓他們內心非常激動,希望能早日回國參與建設。

臨行前,錢學森請他吃飯,叮囑他:」你拿了博士學位,學了很多東西,不一定都能用得上。也許國內水平並不高,你不要挑挑揀揀,回去一切要以國家需要為己任。「

回國,意味著鄭哲敏要放棄自己的已經有所眉目的彈性力學專業,放棄美國優厚的待遇和科研條件。不過,像鄭哲敏這樣的力學博士,在美國有很多,只能做錦上添花的工作,但對於新中國來講,他是急缺的人才,他的工作就是雪中送炭。

做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鄭哲敏沒有一絲猶豫。

02

鄭哲敏回國8個月後,錢學森也回到了祖國,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鄭哲敏就在力學所開始了工作,跟著錢學森搞起了火箭。

中國與美國不同,一窮二白,百廢待興,製造火箭的零部件大量缺乏,沒有錢買,也沒人賣給我們。

有一天,鄭哲敏的腦子裡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製造雷管炸藥,炸出零部件。

實際上,他從來沒見過雷管和炸藥,找了一個懂行的人來作指導,就這樣幹起來了。

起初把這件事想的比較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發現鋼板並不會按照之前設計模具成形,要麼炸碎了,要麼炸的是千奇百怪的形狀。

錢學森給鄭哲敏提了要求,摸索出爆炸成形的基本規律,一定要造出火箭急需的零部件。

經過無數次嘗試,鄭哲明好像摸到了竅門,他需要一場實驗來驗證。

1960年,在中科院力學所的籃球場上,裡三層外三層的擠滿了人。這裡將進行一場特殊的爆炸試驗,響聲過後,一個鐵碗成型。興奮的錢學森和郭永懷拿著它,給圍觀的工作人員傳看,告訴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小碗,將來衛星上天就靠它了!」

也就是說,鄭哲敏通過爆炸來製造零部件的想法成為了現實。

錢學森為其命名為」爆炸力學「,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後來,鄭哲敏帶領團隊和工業部門合作,爆炸出了技術含量很高的火箭零部件,為我國火箭上天做出了非常關鍵的貢獻。

03

走上了「爆炸力學」這條路,鄭哲敏試圖將其廣泛化,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在國防工業上,他曾將「爆炸力學」應用於破甲彈的研究,提高了我國的裝甲抵抗能力;

在國民經濟中,他運用爆炸解決了港口淤泥問題,大幅降低了建造成本;

在研究煤礦瓦斯爆炸中,他從力學角度判斷瓦斯的危險性,為煤礦安全生產提供理論基礎……

每次問題解決之後,他都會投向新的領域,發揮工程科學的效能,為國家各行各業服務。他始終記著錢學森當年跟他說過的話,「以國家的需要為己任」。

看望恩師錢學森

由於國家需要,他又帶著博士生開啟了可燃冰開採的研究。

1993年,由於在爆炸力學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鄭哲敏被美國工程院評為外籍院士。

2013年2月,鄭哲敏獲得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他很發愁,這500萬該怎麼處置。年紀大了,吃穿已夠,這500萬,他的想法還是要回報社會,用於培養更多的科技人才。

04

90多歲的鄭哲敏每周還會到中科院上班,與年輕科研人員相處中,他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很多年輕的科研工作者,沉不下心來,坐不住。

因為受到買房買車的壓力比較大,所以要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賺外快貼補家用,鄭哲敏常常提醒年輕人,科研人員不要想發財的事情,也呼籲國家給予科研人員一個體面的收入,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踏踏實實搞事業。

他說現在是科研最好的時代,他說:」我們這代人,是在國家受屈辱的那一段成長起來的,有自己親身的經歷,自然有愛國的情懷,你要強國。」

願更多的後來者學習鄭哲敏院士的科研精神和強國情懷,共同建設偉大強盛的祖國。

向鄭哲敏院士致敬!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得意門生,爆炸力學之父鄭哲敏:科研人不要想發財,要強國
    鄭哲敏(1924- ),山東濟南人他也是錢學森的得意門生,留學回國後共同開創了我國力學研究事業。面對著年輕的科研人員因為物質誘惑,坐不住,沉不下心來搞科研的問題,他直接了當地指出:「科研人員不要想著發財,你要強國。」 01 至今聽到《松花江上》這首歌曲,年逾九旬的鄭哲敏院士還會掉眼淚。上初中時,抗日戰爭爆發,東三省淪陷,成了鄭哲敏心中永遠的痛。
  • 中國人的故事|強國脊梁:爆炸力學「開拓者」鄭哲敏
    這是70多年前,「中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寫給鄭哲敏推薦信裡的一段話。今天,讓我們走進鄭哲敏的傳奇人生。《爆炸力學的「開拓者」——鄭哲敏》視頻截圖。資料圖想「炸」出汽車零件,卻被「請出去」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鄭哲敏。資料圖1947年,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高材生鄭哲敏獲得了前往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深造的機會。在美5年時間,他師從錢學森,開始在力學研究領域嶄露頭角。
  • 爆炸力學之父鄭哲敏:自學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
    爆炸力學之父鄭哲敏:自學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2018-01-06 07:43 來源: 中國青年報 93歲的鄭哲敏雙手扭動著立在身前的拐棍兒」鄭哲敏是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曾師從錢偉長和錢學森,為中國飛彈上天、原子彈當量測算等科學課題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中國爆炸力學之父。
  • 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赤子之心報效祖國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題: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赤子之心報效祖國  作者 付強  耳不聾、眼不花,談吐清晰、坐姿硬朗……如果不是了解過鄭哲敏的資料,記者絕不會相信,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剛過完92歲生日。
  • 鄭哲敏:愛國是科學研究的唯一動機
    所長錢學森興奮不已,拿著小碗給大家看:「可不要小看這個碗,我們將來衛星上天就靠它了。」隨之,在中國,一個新興的專業就此誕生,錢學森起名為「爆炸力學」。其創始人便是錢學森的得意門生鄭哲敏。8歲那年,父親與鄭哲敏聊天,語重心長地說道:「你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後不要像我一樣做生意,要做個有學問能給國家做事的人。」父親很忙,平時話也不多。那是一次難得的父子長談,深深地印在了鄭哲敏腦子裡。興趣引導少年時期的鄭哲敏進入了科學的世界,也使他成為了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高材生,跟隨錢偉長先生學習近代力學。194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24歲的鄭哲敏前往加州理工學院深造。
  • 【我和我的祖國】鄭哲敏:一個赤子的強國夢
    【我和我的祖國】鄭哲敏:一個赤子的強國夢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03日 08:40 A-A+ 他幾十年的科學人生都獻給了祖國的力學事業,他說,祖國是他的根,強國是他的夢。帶著救國的理想,1948年,從清華大學畢業後,24歲的鄭哲敏前往加州理工學院深造。5年時間,師從錢學森的他在力學研究領域嶄露頭角,但他一畢業就做出了回國的決定。然而由於當時中美關係矛盾,鄭哲敏的歸國之路困難重重,幾經周折,直到1955年2月,31歲的鄭哲敏才終於踏上了歸國之路。
  • 【科技日報】鄭哲敏:解開爆炸的力學密碼
    1955年鄭哲敏離美回國前照片1956年郭永懷與鄭哲敏親切交流1978年鄭哲敏(右二)與科技人員討論工作■鄭哲敏談科研 科研人員不會發財的,只要給他一個體面的生活,他們一定會好好幹。不要刺激他們,用各種名利吊他們的胃口。
  • 鄭哲敏院士:有探索才會有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哲敏,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專家,也是我國爆炸力學的開拓者之一。作為「兩錢」學生,他在錢偉長的課堂上第一次接觸了現代力學;在錢學森的叮囑下,走上了爆炸力學的道路。而讓人意外的是,記者在採訪中才知道,這位國際著名的爆炸力學專家,在取得博士學位回來參加祖國建設之前,連炸藥都沒有接觸過。
  • 鄭哲敏簡介 - 個人---中國科學院
    鄭哲敏院士是國際著名力學家,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鄭哲敏院士闡明了爆炸成形的機理和模型律,解決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難題,發展了一門新的力學分支學科——爆炸力學。他長期主持力學學科發展規劃的制定,倡導建立了多個新的力學分支學科,做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
  • 鄭哲敏:從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談起
    人物連結:鄭哲敏,著名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長期從事固體力學研究,開拓和發展了我國的爆炸力學事業。擅長運用力學理論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提出了流體彈塑性體模型和理論,並在爆炸加工、巖土爆破、核爆炸效應、穿甲破甲、材料動態破壞、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鄭哲敏
    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鄭哲敏,男,1924年10月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    幾十年來,鄭哲敏院士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級獎勵及其他多項獎勵。鄭哲敏院士是國際著名力學家,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是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他闡明了爆炸成形的機理和模型律,解決了火箭重要部件的加工難題,發展了一門新的力學分支學科—爆炸力學。他長期主持力學學科發展規劃的制定,倡導建立了多個新的力學分支學科,並做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
  • 從物理力學起落看錢學森學術思想
    錢學森很有預見性  鄭哲敏院士是錢學森當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帶的博士生。  鄭哲敏記得,1958年,「三峽試驗壩」要上馬時,中國科學院組織成立了三峽科研領導小組,組長是中科院副院長張勁夫,錢學森是這個小組的成員之一。三峽的發電能力高達100多萬千瓦,這在當時世界是沒有的,是個巨大的水利樞紐。
  •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
    「航天之父」錢學森:子女後代,今何在?大家都知道錢學森是誰,錢老先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科學家,在中國科研事業上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可謂是國家的棟梁之才啊,也被譽為是中國的「航天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的「導(dao)彈之父」。他當時去世的時候有我國「三軍儀仗隊」為他抬棺,可以看得出他的地位是有多麼的重要,國家對他是多麼的重視,而他去世後,他的子女後代,今何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飛彈之父錢學森:留美回國時,收到神秘電報,50年後才發現其真相
    像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科學家――錢學森,他享譽海內外,被譽為「飛彈之父」,「航天工業之母」。其實他的這些榮譽,實至名歸,當之無愧。錢學森出生於1911年,祖籍浙江人,生於上海。因為在當時中國的科學技術還很落後,面臨著日本的侵略,要想不被挨打,只有自己強大起來。錢學森所處這樣的環境之下,國內已不能滿足他求知的渴望。於是,在1934年上海交大畢業後,繼續努力學習,後來考取庚子賠款的留美生,1935年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深造。
  • 明日錢學森的學生張德良教授做客山西科學講壇
    曾任中國力學學會爆炸力學和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先後多次應邀赴加拿大、日本和德國,以及我國臺灣等地工作、講學和授課。主要從事爆炸與安全、高溫氣體動力學等方面研究工作,長期參與航空航天和軍工領域重大項目,並發表論文200餘篇。多次獲中國科學院和國家級獎勵。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 錢學森先生逝世11周年,紀念「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
    今天是錢學森先生逝世的11年的日子,仿佛錢老一直都在,從未離去。世界著名科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有「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高榮譽。這些都是錢學森先生的頭銜,這當中哪一個都是極具分量的。
  • 「科技戰」危局之下,中國急需錢學森式的戰略科學家
    去年Clarivate Analytics 公司發布了一份全球最具「影響力」科研人員榜單,因這份囊括4000多名高引科學家的榜單印度只有10人上榜,印度媒體以《全球4000名頂尖科學家,僅10名印度科學家上榜》為題進行了報導,報導立即引起印度從普通網民到科研機構的高度關注。
  • 「錢學森科技大學」真的要來了?
    他是清華大學第七屆「庚子賠款」獎學金項目留美學生,在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期間,得以成為大科學家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西奧多·馮·卡門,匈牙利猶太人,1936年入美國籍,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的得意門生,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飛彈等領域研究,並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研究課題和建立
  • 中國電腦之父範光陵紀念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七名人
    2017-12-11日中外媒體曾報導:「中國電腦之父範光陵紀念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誕辰」. 瀏覽量30萬以上。  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是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 「中國航天之父」. 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