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雜誌:2013年六大值得關注的科學領域

2020-12-08 網易手機

12月21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盤點了2013年6大值得關的注科學領域。它們分別為單細胞測序(Single-cell sequencing)、「普朗克」探測微波背景輻射(Planck Maps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人腦連接組計劃(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 HCP)、探索南極冰下世界(Piercinga Frigid Underworld)、癌症免疫療法(Cancer Immunotherapy)和基礎植物研究(Plant Power)。

單細胞測序 Single-cell sequencing


細胞是生物學的基本單位,研究人員正努力嘗試將它們進行單個分離、研究和比較。目前生物學研究中的基因組測序多是提取大量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後進行的,忽略了細胞間的差異,而單細胞測序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一些科學家認為,通過研究單個、完整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有朝一日可以理解細胞特別是腦細胞的工作機制。在2013年,單細胞測序有望揭示更多信息,如了解癌細胞如何在腫瘤內變化以及每個細胞內「定居」著多少版本的基因,相關技術有望用於癌症診斷。詳細

「普朗克」探測微波背景輻射 Planck Mapsthe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誕生於距今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微波背景輻射是大爆炸的「餘燼」,它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宇宙空間。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衛星以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的名字命名,它攜帶了一系列高靈敏度儀器,能夠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深入探測。2013年,「普朗克」將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進行迄今最精確的繪圖,以更高的精度檢測現在的宇宙學理論,並可能發現證據補充或修正「大爆炸」理論。

人腦連接組計劃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人腦連接組計劃是美國國立衛生院NIH2009開始資助的一個5年項目Human Connectome Project | Mapping the human brain connectivity,不同的幾個大學/研究所分成兩組進行。第一組由Washington Universityin Saint Louis為首,預計投資3000萬美元。另一組有哈佛,麻省總醫院,UCLA,投資850萬美元。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使用不同的腦成像技術(主要是靜息態功能磁共振,彌散磁共振成像,EEG、MEG等作為補充),繪製出不同活體人腦功能、結構「圖譜」。不僅樣本量非常大,而且使用比較先進的技術(比如彌散磁共振成像使用HARDI/Q-ball,DSI等技術,高場強7-T掃描機)。當然還少不了問卷、行為、基因測序等,進行綜合研究。這是目前腦成像界最大的項目了。一旦繪製出精細的大腦結構、功能圖,就可以進一步研究神經環路的構造,大腦隨發育、年齡增長的變化,大腦的網絡屬性,神經/精神疾病的根源;還可以研究大腦多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以及不同的大腦功能/結構和行為的關係,給其他所有的類似研究提供最完美的『金標準』對照。詳細

探索南極冰下世界 Piercinga Frigid Underworld


今年2月,俄羅斯科學家經過多年努力後,終於鑽透南極東部約4000米厚的冰層,抵達了神秘的冰下湖泊——東方湖。俄羅斯也由此成為世界上首個接觸到冰川下湖泊的國家。這個團隊12月再次回到東方湖,他們計劃帶回湖面的冰層樣本,希冀發現湖中的生物跡象,了解生命如何在極端環境下生存。美國和英國科學團隊也計劃對東方湖展開探索。

癌症免疫療法 Cancer Immunotherapy


科學界近來已經開發了能夠驅使人體免疫細胞抗擊癌症的藥物,並幫助一小部分受癌症困擾的患者戰勝疾病。研究人員預測,將兩種針對不同生物通道的靶向免疫療法結合,將會給癌細胞更強烈的打擊。在2013年,有望看到聯合使用兩種療法抗癌的臨床試驗結果。

基礎植物研究 Plant Power


基礎植物研究有望在2013年獲得一些成果,如讓農民用上抗旱作物,企業也可能開始銷售首款以海藻為原料製成的生物燃油。此外,研究人員還在探索調控植物生長的因素,期望探明分子和遺傳兩方面的因素在生長過程中的互動細節。這些研究將有助於揭示植物如何通過自然變異來適應氣候變化。

本文來源:cnbeta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最佳科學雜誌 了解科學的最佳雜誌
    科學雜誌是非科學門外漢的期刊,它包含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最新新聞、發現和創新。它是由科學界的技術專家撰寫的,這裡我們列出了世界上十大最佳科學雜誌,其中有些可能是你平時喜歡看的。10.國家地理《國家地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學雜誌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熱門科學雜誌之一。這本美國雜誌是科學和歷史愛好者的必讀讀物,它還以各種領域的有趣文章為特色,如地理、考古學、野生動物、旅遊、遺產和世界文化。
  • 【《環球科學》】2013年十大科學新聞
    未來幾天,在進行科學探測的同時,「玉兔」號月球車還將繞陸器繼續行駛,從不同角度與著陸器多次互拍。 這是北京飛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嫦娥三號著陸器上的相機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 (新華社/圖) 本文轉自「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雜誌2014年1月刊。
  • 《科學》雜誌評出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18年十大科學突破,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技術突破拔得頭籌,成為年度頭號科學突破。 單細胞基因活性分析可讓研究人員逐個追蹤細胞發育,了解哪些基因會在胚胎早期發育時被開啟或關閉。
  • 【點石成金】《自然》展望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巴金《寒夜》今日熱點「《自然》展望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是,論文開放獲取,推倒「付費牆」。由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研究資助者組織的為期兩年的學術論文開放獲取「S計劃」有望取得成效。從2021年1月份開始,他們資助的研究工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可以被免費閱讀。這可能意味著科技期刊訂閱的終結。
  • 《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後,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其中,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仍是繞不開的話題。應對氣候變化進入新階段2021年將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明確表示,要重建美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的領先地位,包括讓美國重回《巴黎協定》。
  • 《環球科學》2013十大科學新聞:人類大腦計劃
    2013年1月和4月,歐盟和美國分別宣布投入10億歐元和38億美元,啟動大腦研究計劃。理解大腦的運轉機制,是人類與科學面臨的最偉大的挑戰之一。兩個宏觀「大腦計劃」的推出,將極大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研究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因此被譽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後最宏大的研究項目。「大腦計劃」的成果獎有助於人類徹底理解大腦的運行方式,進而闡明意識的發生、思維過程等一系列科學謎題,也為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大腦疾病的治療奠定堅實基礎。
  • 科學網—《自然》預測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本報訊 12月22日,《自然》繼對影響2020年的科學事件進行盤點後,又預測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 科學雜誌 science | 高清電子版分享2018全年
    science科學雜誌,共分享約52份PDF電子版文件。《科學》 雜誌屬於綜合性科學雜誌,英文名:Science  。它的科學新聞報導、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誌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
  • 美國《科學》雜誌評出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組圖)
    特大質量的黑洞可能產超高能量的粒子美國《科學》雜誌20日公布了該刊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人類基因組個體差異」領域的研究進展名列第一。排名第二位的科學進展是「皮膚細胞中的『幹細胞』」研究,關於「高能量宇宙射線的來源」的研究名列本年度十大科學進展的第三位。負責此次評選工作的《科學》雜誌編輯羅伯特-昆茲級(Robert Coontz) 稱,「多年來,我們一直談人與人如何相像,甚至人與猿如何類似。然而,今年的幾項前沿研究第一次徹底得揭示了人與人DNA存在的巨大差異。
  • 《自然》展望2021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中國天問一號上榜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靜嫻 近日,《自然》雜誌發表相關文章,列舉了2021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並認為氣候變化和新冠疫苗將是明年影響科學研究的兩大重要主題。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榜上有名。
  • 2021這些科學事件值得期待!《科學》《自然》雜誌分別發布對世界...
    圖/視覺中國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一場疫情給世界帶來了許多改變。然而,科學的步伐依舊堅定前行,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希望。踏入2021年,科學之光能否照亮人類通往未來的路途? 最近, 《科學》和《自然》雜誌分別預測了今年最值得關注的科學大事件。它們有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科學大發現,有的則交織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挑戰。
  • 《科學》將有開放獲取雜誌
    與《自然》和Plos One不同,同是世界出版領域的大腕,《科學》雜誌在當前開放獲取的歷史潮流面前似乎一直不為所動。不過,最近《科學》雜誌終於按捺不住,已經準備2015年啟動自己的開放獲取雜誌。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猜猜排名第一的是?
    2019年馬上就要結束啦,在這一年,科學領域碩果纍纍,近日,《科學》雜誌官網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接下來,讓我們看看2019年度十大科學突破都有什麼吧!
  • 在這裡,讀懂世界科學 | 2021年《環球科學》全年徵訂中
    《環球科學》2021年徵訂進行中原價360元的《環球科學》全年雜誌,現在下單只需276元
  • 《科學》雜誌評出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
    近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其評選出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愛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科學》雜誌在文章中表示,儘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創,但科學家們仍竭盡所能開展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正是疫情中綻放出的希望之光,將指引著他們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居首的就是它!
    《科學》雜誌官網在12月19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例如:人類首次一窺黑洞「真容」位居榜首;新晉「網紅」丹尼索瓦人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往昔歲月。
  • 中意「牽手」高能物理研究 六大合作項目值得期待
    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對代表團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向代表團介紹高能所的情況,並回顧了中意兩國在高能物理領域的合作情況及中意的幾大聯合實驗研究項目。Stefania Giannini高度讚揚了兩國在高能物理領域的合作,並提出希望兩國能在科技領域有更為密切的合作。
  • 《科學》雜誌展望2020年十大科學頭條
    據新華社華盛頓1月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科學》雜誌2日刊文展望了2020年可能成為頭條的十大科學新聞,中國建造全球首臺E級超算機、「基因剪刀」技術發布臨床試驗結果等入榜。這一權威學術刊物預測,中國有望在2020年建造出世界第一臺E級超算機。E級超算機即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是國際上高端信息技術創新和競爭的制高點。美國、日本和歐盟均在推進各自的E級超算開發計劃。在生物技術領域,中美不同團隊分別進行的多項使用「基因剪刀」技術CRISPR治療癌症等疾病的臨床試驗有望發布結果。
  • 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
    新冠疫苗居科學雜誌2020十大科學突破首位【新冠疫苗成為《科學》雜誌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首位】美國《科學》雜誌17日公布其評選的2020年十大科學突破,「以創紀錄的速度開發和測試急需的新冠疫苗」當選頭號突破。
  • 美國著名《科學》雜誌評出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圖
    這項發現也成為《科學》雜誌2012年十大科學突破之首。據悉,希格斯玻色子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英國彼特-希格斯提出的,他預言這種粒子是物質的質量之源,其它的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構成的「海洋中遊動」,它們受這種神秘粒子的作用而產生慣性,最終具有質量。  科學家表示,發現希格斯玻色子將證實標準模型中「最後缺少部分」,標準模型這一科學理論能夠解釋亞原子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