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河系背後,最近天文學家發現了之前我們從未注意到的一個矮星系。這個矮星系有銀河系的三分之一大。它位於唧筒星座,因此被命名為「唧筒2號」。
唧筒2號是天文學家使用來自「蓋亞」衛星的數據時發現的,該衛星跟蹤恆星的位置和運動,從而為我們繪製出銀河系及其周圍環境的星圖。天文學家在分析數據時發現,同一類型的4顆明亮的天琴座RR型變星(變星是一類亮度時常變化的恆星。天琴座RR型變星是亮度周期性變化的變星之一種,因這類變星中最亮的是天琴座RR星而得名),正在一起移動。然後他們又測量了4顆明亮變星周圍100顆紅巨星發出的光,發現它們也以相同的速度移動,這意味著它們屬於同一個星系。
但是這些變星也揭示出它們所在的星系是相當奇怪的。「唧筒2號」矮星系看起來似乎沒有我們見過的其他星系的類似結構。它的直徑大約有9500光年,差不多是銀河系附近其他星系的10倍,但它發出的光卻與它們差不多,所以它的亮度分布在天空中更大的範圍。2015年,天文學家曾發現一種非常黯淡的星系,其亮度是普通星系的千分之一,這類星系叫「超瀰漫星系」;而現在發現的「唧筒2號」的亮度又是超瀰漫星系的1/100。這使得它更難以被發現。
天文學家對此提出了一個解釋:「唧筒2號」矮星系之所以如此彌散,可能是被認為構成星系「腳手架」的暗物質以某種異乎尋常的方式擴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