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鄰居把「訓犬場」搬進小區 半夜敲鑼打鼓又狗叫

2020-11-23 騰訊大渝網

南岸瑪瑙花園小區,鄰居在房裡敲鑼打鼓訓練狗,讓周圍居民難以忍受,大家多次上門交涉勸告,屋內訓狗師閉門不理。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

「敲鑼」、「打鼓」、狗叫……一個多月來,南岸區瑪瑙花園小區3幢的業主,半夜三更總被這些聲音折騰得不得安寧。這樓裡面到底在幹啥呀?

而真相讓人大跌眼鏡!這一切竟因新鄰居而起——他帶來了七八隻狗,還把「訓練場」搬進了居民樓。

煩人!

居民樓半夜響起敲鑼打鼓聲

「不曉得他是做啥的,整天弄得乒桌球乓的。」彭師傅就住在新鄰居樓下,他說這家人8月搬進小區,噪音也持續了一個多月,一會兒「咚咚」的悶響,像打鼓一樣,一會兒又是「哐哐」的金屬聲,像敲鑼一樣。

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一陣「鑼鼓」聲後,緊接著就是一陣刺耳的狗叫聲。「半夜三更也在叫!」

前晚,樓上的響動斷斷續續持續到凌晨1點,彭師傅被吵得睡不著,只好到屋外散步。「半小時後回來,樓上仍然腳步聲、蹦跳聲響個不停。」

「女兒要上班,外孫女要上學,半夜三更睡不好怎麼行嘛?」彭師傅幾次上樓理論,但從未見到過主人。一敲門,迎接他的就是鋪天蓋地的狗叫聲。

擔心!

4歲小孩患「細菌性感染」

除了噪音,臭氣也讓鄰居們頭痛。前段時間天氣熱,臭味滿樓道都是,樓下大街上也聞得到。

住在對門的黃先生,自從新鄰居搬來就沒再開過窗戶。黃先生說,鄰居搬來不久,他4歲的小孩就開始生病,到兒童醫院檢查,醫生說是「細菌性感染」,住了幾次院,到現在都沒有痊癒。黃先生將鄰居養狗的情況告訴醫生,醫生分析,不排除養狗傳播細菌的風險。

奇怪!

家裡養六七隻狗到底是幹啥的?

就連一街之隔的洗染店老闆劉女士,也對這家的大狗發怵。

「他們家的狗上街,經常不繫繩子。」劉女士說,有一回一條一米多長的大黑狗突然衝進了洗染店,直接就跳上椅子,嚇壞了一屋子的人。後來,只要一看見這家主人遛狗,劉女士就會習慣性地關上推拉門。

也只有帶狗散步時,大家才見得著這位新鄰居。彭師傅說,他見過新鄰居幾次,是個年輕的小夥,穿工作服、繫著腰帶、戴著帽子,「全副武裝」。

小區保安白師傅觀察男子遛狗時注意到,他家至少養了六七隻狗,一條大黑狗、一條「長嘴巴」、一條「短嘴巴」、一條大花毛……還有幾隻小狗。養這麼多狗,這家人到底是幹啥的呀?

無奈!

把「訓犬場」搬進小區居民樓

「養一條狗是寵物,但養一窩狗那就是擾民了。」小區業主告訴記者,養狗擾民本來就有爭議,而男子的作息時間也更是讓人難以理解,一般情況下,白天很少見到他,但一到晚上,就開始工作了。

男子也很少與人溝通,敲門也從不開門。

「為這事,到派出所至少調解了三次。」黃先生說,幾次鬧進派出所,大家才知道,新鄰居原來是名訓犬師,姓何。他自己訓狗出售,也幫僱主訓練寵物狗。

19日晚,彭師傅再次和新鄰居起了衝突:「他把臉盆拿在手裡敲,還向狗狗發出指令,說『叫』,然後就是一陣狗叫。」爭吵之中,周圍居民也圍了過來紛紛提意見。誰知,男子竟牽著大黑狗衝下樓,揚言「放狗咬人」。

最後,南坪派出所民警帶走了男子,但小區居民卻被嚇得不輕,「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很深了,急需解決!」

規定

養犬不得幹擾他人正常生活

重慶晨報記者看到,在瑪瑙花園小區大門口,張貼著南岸區公安分局《致養犬市民的一封信》。

《重慶市養犬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飼養犬只不得幹擾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放任、驅使犬只恐嚇、攻擊他人;犬吠影響他人休息,養犬人應當採取措施予以制止。

■聲音

男子:這不關別人的事

昨天,記者和小區居民一道找到何某家,剛一敲門,房間內就傳來激烈的狗叫聲。較長一段時間後,門內傳來一名男子的聲音,但他拒絕開門。

「開門狗會咬人!」何某拒絕接受記者採訪,他說話不多,對記者說,「(養狗)不關別人的事,如果有什麼事,就找民警來!」

居民:他的承諾未做到

小區居民介紹,9月13日,部分小區居民和何某到派出所進行過協商,何某當時保證會減少犬只數量,做好室內清潔,儘量做到減少噪音和臭氣對居民的影響。

為了減少矛盾,居民們答應了男子的承諾。但一段時間過去,男子的承諾顯然並沒有做到。

物管:至少報了三次警

瑪瑙花園小區物管負責人介紹,大約在半個月前,物管就接到了居民反映,並且進行過查看。但是進不了屋,考慮到男子是租賃戶,就只能給他的房東打電話,讓他來協商。無奈的是,房東是位老年人,幾次協商的效果並不理想。「物管沒有執法權,也沒有辦法。為這件事,至少報了3次警。」

目前,小區物管、業委會、業主代表已經向南坪街道遞交了書面反映。

社區:希望聯合執法處理

瑪瑙溪社區工作人員在接到居民反映後,也多次與轄區民警一起,聯繫租賃戶何某,希望他減少犬只數量。目前,社區準備向南坪街道提交報告,希望街道會同派出所等相關部門,對此事進行處理。

重慶晨報記者也就此向南岸警方進行了反映。

本報記者 顧曉娟 實習生 楊明明

(重慶晨報)

相關焦點

  • 半夜狗叫吵得鄰居神經衰弱 居委會:只能持續勸告
    圖片說明:這條黑狗平時就被拴在河邊的欄杆上/晨報記者張佳琪「半夜冷不丁被一陣狼嚎似的狗叫聲驚醒,你會是什麼感受?而且這叫聲非常有穿透力,幾年來,幾乎天天如此,你又會是什麼感受?」他曾多次去看過那條狗,也跟狗的主人提出過,你家狗叫得實在太響了。「他們總是很無辜地跟我說,沒有啊,沒有啊,我家狗只要沒有陌生人來,就不會叫的。夜深時,更不會叫的。好像是我們在冤枉那狗似的。」家住35號樓的宋女士指了指栓在河邊護欄上的狗說,那麼大一條狗,非常暴躁,我總是擔心哪一天它掙脫鏈子,我們就遭殃了。「我平常都不讓孩子往河那邊去,家裡一而再的跟孩子打招呼,別去惹那條狗。」
  • 杭州一小區常有全裸男半夜出沒 在樓道大便盜竊
    杭州萬科西廬的業主反映,最近半年,小區裡出現一名男子,全身赤裸,半夜出沒。小區多次出現一全裸男子  杭州萬科西廬2幢業主 俞先生:「我們小區半年之內,多次發現一個全裸的男的,在樓道裡逛來逛去的,據別的業主說,發現雨傘不見了,或者在樓道裡,隨地大便這種問題。」
  • 西安互助路一小區有隻鸚鵡是小區明星 會吹口哨還會講英語
    9月25日上午,華商報記者慕名來到西安市互助路一小區,剛到小區門口就看見一隻鸚鵡站在保安亭的欄杆上四處張望。「你好,皮特。」一位大爺對著它說,鸚鵡馬上尖聲回了一句:「你好」。「皮特,學狗叫。」鸚鵡喊著「汪汪」,皮特周圍簇擁著一圈觀眾,聽到它說俏皮話,都捧腹大笑,說這鸚鵡機靈得很,簡直「成精」了。
  • 合肥西城秀裡小區半夜常有狼叫聲? 鄰居嚇得膽戰心驚
    《晚間播報》欄目反映,他們近期在晚上經常聽到小區有狼的嚎叫聲,白天也經常聽到,可把大家嚇得不輕。》》》推薦閱讀:亳州金色國際城小區一名中學生從18樓墜亡 警方初步確定是自殺該小區的部分業主告訴記者,最近一段時間,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都能聽到一種類似狼嚎的叫聲。
  • 《武神主宰》輸了學狗叫
    我若沒有覺醒血脈,洗禮結束,我便任你處置,但我若覺醒了血脈,我也不如何你,只要你在這廣場之上,學幾聲狗叫,大叫自己是蠢貨,如何?」「我會不敢?」秦塵的笑容一下子就激怒了秦奮,他悄然看了眼苟旭,心中瞬間安定下來,冷笑道:「既然你非要找死,那麼我就成全你。」「哈哈,有這麼多人看著,秦二公子,你可別食言啊。」秦塵冷冷一笑,走上了廣場。
  • 東營富力盛悅府小區外半夜傳來砸地聲 居民受擾意見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4月30日訊(本網記者)30日,東營富力盛悅府居民張先生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反映,昨天半夜有施工隊伍在小區北門附近的空地處施工,噪音非常大張先生告訴記者,昨天夜裡23時左右聽到小區傳來非常大的噪聲,嚴重影響休息。張先生尋聲查看,發現小區北門外有施工隊伍在施工。「好像是為了修綠化帶在砸水泥,聲音太大了,哐哐的,特別刺耳,直接沒法睡覺。」因噪音太大,張先生聯繫了物業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是市政施工。「物業明明知道市政那麼晚還要砸地面施工,他們都不管。」張先生十分氣憤。
  • 北歐發明家計劃在4月推出「狗叫翻譯機」
    由瑞典和芬蘭的發明家組成的「北歐發明與發現協會」說,他們正在創造一個名叫「不再汪汪汪」的「狗叫轉英文」翻譯機。  「不再汪汪汪」能分析動物的想法,然後把動物的想法轉變成人類語言。他們計劃在4月正式推出這套翻譯設備。  協會發言人說,「不再汪汪汪」能把代表「我累了」、「我很興奮」、「你是誰」等不同的狗叫聲,都用英語說出來。
  • 半夜裡,老鼠開「運動會」了!上海市中心高檔小區,一大波鼠患來襲……
    最近,這一幕在靜安區一高檔小區頻頻上演,搞得居民人心惶惶。「我抓到1隻!」「我逮到2隻!」居民們憂心忡忡,小區的裡鼠患到底何時能夠清除?吊頂裡群鼠鬧翻天市民柏先生家住靜安晶華園6號樓,該幢樓分東單元和西單元,共33層,每層8戶。
  • 聽到狗叫最好別出門
    聽到狗叫最好別出門狗是人類忠實的朋友,他們從很早以前就和人類以前相處,有些狗不但會看家護院還會陪主人一起上山打獵。現在很多城市裡的狗狗都變成了人們的寵物狗,就只會對人們撒嬌賣萌,有些已經喪失了很多狗狗原本的基本脾性了。
  • 農村半夜明明沒人,家裡的土狗卻叫個不停,啥原因?
    01可能有賊想要進入院子 狗半夜叫個不停這種情況,多半是在以前,而現在農村人生活變好了,家家還高牆大鐵門,小偷小摸變少了,因此半夜狗叫也少了。
  • 澳大利亞示威者敲鑼打鼓穿行商場 抗議政府強制戴口罩新規
    【澳大利亞示威者敲鑼打鼓穿行商場 抗議政府強制戴口罩新規】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當地時間1月4日,一群反對戴口罩的示威者在雪梨一家購物中心內高舉牌子敲鑼打鼓。視頻顯示,幾十名示威者手舉反對戴口罩的標語牌在商場內部穿行,隊伍中還有幾名兒童。
  • 改善小區居住環境的幾點建議
    隨著城市化進程,人們耗費巨資購房滿懷欣喜地搬進了花園洋房小區。然而,由於小區入住率低,沒有物業或物業費收繳困難而中止服務。日子久了,於是乎有的小區垃圾成堆蚊蠅飛舞,或下水道堵塞汙水橫流等問題時有發生,居住環境令人堪憂。為此,建設部門就改善小區居住環境提出幾點建議。  一、強化主人翁意識。
  • 瀘州:半夜鳥兒叫居民睡不著 原是夜鷹在求偶
    近日,居住在瀘州市龍馬潭區世紀港灣小區的陳先生遇到一件苦惱事:每天凌晨零點至5點,樓棟外樹上就會傳來響亮的鳥叫聲,全家人都被吵得睡不著。世紀港灣小區內綠化樹木眾多居民:鳥兒一到春天就半夜鳴叫「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兒,白天沒動靜,一到半夜就鳴叫。」
  • 搬進新家園 開啟新夢想
    「搬遷群眾說變化」系列報導之三搬進新家園 開啟新夢想我出生在武陵山區的一個極貧小山村——貴州省銅仁市石阡縣龍井仡佬族侗族鄉貓寨村。今年高考,我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北大學子。我也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出現了幻想,幻想我能有一把屬於自己家的鑰匙、幻想能像城裡孩子一樣在漂亮的小區裡奔跑、幻想能在檯燈下安靜地學習。居無定所的那些年,擁有一個穩定溫暖的家,成了我們一家人最大的奢望。
  • 隔壁小區道閘播報聲半夜太刺耳 物業:將採取降噪措施直至居民滿意
    據馬先生介紹,他住在萬科中糧本岸小區最東側,與朗詩國際街區西門就隔開一條津梁街,直線距離不超過二十米。起初,朗詩西門的機動車道閘並不發出聲音。大概兩三周前,馬先生在臨睡時突然聽到外面傳來語音播報聲。「先報車牌號,然後再來一句『歡迎光臨』。白天外部環境聲音嘈雜,這音量還好,半夜三更靜下來,這聲音就太刺耳了。」即使門窗緊閉,這聲音依然能傳入室內。
  • 把原生的民族文化和群眾一起搬進社區|「紅紅火火過大年·多彩貴州...
    鬥蘆笙、踩歌堂、打餈粑、拔河比賽、籃球賽……1月12日,一場以「紅紅火火過大年·多彩貴州迎新春」為主題,充滿民族特色的社區健身運動會在榕江移民社區陽光小區舉行,優美的蘆笙、歡快的舞姿,讓整個小區充滿新年的喜悅。
  • 外灘新鄰居,ideaPod The Bund Soft Opening
    擁有相似社區理念的TED x Shanghai為ideaPod的到來準備了別致的歡迎禮:一段蘇州評彈、一段即興詩的演繹、一場精彩的演講、一群有趣的朋友,讓外灘新鄰居ideaPod The Bund感受到了上海的別樣魅力。
  • 逃離高密度小區,那裡的空氣令人窒息
    這樣就造就了大量的在市區內高容積率的住宅小區。現如今回頭來看這部分佔盡了地理優勢的小區,居住的舒適度是相當差的。因此,現在有不少人也開始逃離高容積率的小區。高容積率的小區住起來確實讓人很難受,在不少城市容積率超過四以上的樓盤小區非常多,更有甚者達到了六以上的容積率,整個小區看上去就像是一片鋼筋水泥的叢林。房子密密麻麻樓棟間距甚小,很多戶型都是被很多戶型都是被遮得看不到陽光。
  • 「租房」隔壁每到半夜發出恐怖叫聲,懷疑與工作人員有關
    最近網上有一篇關於租房的文章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有一名網友聲稱自己每到半夜就聽到隔壁發出詭異的「叫聲」。使的該網友不得不提出退房。小宋姑娘(該網友)最近聲稱:她租住在杭州的某個小區,房子是小宋的朋友從中介公司租來的,每月租金2700元,但是最近一個月在凌晨3點到5點之間都會聽見隔壁傳來叫聲,聲音長達半個多小時,而且在這個月已經出現7、8次這樣的情況了所以使得小宋很害怕所以就叫了自己的男朋友來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