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狗叫吵得鄰居神經衰弱 居委會:只能持續勸告

2021-01-14 騰訊大申網

圖片說明:這條黑狗平時就被拴在河邊的欄杆上/晨報記者張佳琪

「半夜冷不丁被一陣狼嚎似的狗叫聲驚醒,你會是什麼感受?而且這叫聲非常有穿透力,幾年來,幾乎天天如此,你又會是什麼感受?」家住普陀區陽光威尼斯小區四期51號樓的顏先生說,小河對面33號樓有人家養了一條大型犬,這些年來,他被吵得神經衰弱了,「我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睡一個安穩覺。」

11月14日上午,記者循著狗吠聲,在33號樓小河邊一個角落裡,看見了這條讓鄰居們很煩惱的大黑狗。女主人說,這是一條拉布拉多雜交犬,領養時很小,沒想到長這麼大了,現在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小區居委會表示,他們也多次上門做工作:「我們上門勸導時,養狗戶的態度都很好,但是狗吠擾民的現狀改變不了。」

|業主|我們被它騷擾太久了」

「雖然有一河之隔,相距百餘米,還有樹木阻隔,但是,那條狗每晚叫起來的時候,總感覺就是在我家窗戶外面叫,使勁地叫。」顏先生說,因為常常被狗叫聲搞得睡不好覺,已有好幾年了,他都已經神經衰弱了。他曾多次去看過那條狗,也跟狗的主人提出過,你家狗叫得實在太響了。「他們總是很無辜地跟我說,沒有啊,沒有啊,我家狗只要沒有陌生人來,就不會叫的。夜深時,更不會叫的。好像是我們在冤枉那狗似的。」

家住35號樓的宋女士指了指栓在河邊護欄上的狗說,那麼大一條狗,非常暴躁,我總是擔心哪一天它掙脫鏈子,我們就遭殃了。「我平常都不讓孩子往河那邊去,家裡一而再的跟孩子打招呼,別去惹那條狗。」

至於夜晚狗叫擾民,宋女士也是很惱火:「我已經對那狗的叫聲非常熟悉了,甚至能夠分辨出它是在什麼情況下叫,比如來了陌生人,比如餓了等等,我們已經被它騷擾太久太久了。」

|對話|「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是一條不算太大的黑狗,十多公斤的樣子,栓在河邊的鐵欄杆上。記者離狗還有二三十步,狗就吼叫著跳了起來,很兇,女主人連忙喝止。

記者:這狗你養了多久?

女主人:兩年多時間吧。

記者:平時就一直栓在這裡?

女主人:對啊,天冷或者下雨的時候,就牽到走廊下面。

記者:周邊鄰居說,這狗晚上叫聲很大,擾民,你們家知道嗎?

女主人:有人跟我講過,可是,只要沒有陌生人過來,狗不會叫的。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很少聽見它叫。小區裡很多大型犬,那叫聲才響呢,我們家算小的了。

記者:這狗有證嗎?

女主人:沒有。

記者:這麼大的狗,養在城市裡,也不是個事,萬一傷人就麻煩大了。接下來你家打算怎麼處理這狗?

女主人:我也不知道。放生吧,肯定不合適。

狗太大,會傷人。有機會,我們會送到鄉下去。

「是狗總歸要叫的」

在陽光威尼斯小區,大型犬還有不少。在小區業主的指點下,記者來到緊鄰小區居委會的17號樓二樓某戶。該戶業主告訴記者,他們家的確養了一條大型犬,是一條羅威納,重七八十斤。

記者:鄰居說你家狗太吵了。

男主人:不可能,我家狗不叫的。

記者:我剛才在樓下就聽見你家狗叫,聲音很大。

男主人:你聽到的是79號人家的狗吧!

記者:你家這麼大的狗整天一聲不吭?

男主人:是狗總歸要叫的。我們家的狗一般在早上六點多叫一叫,平時都不叫。

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鄰居告訴記者:「他們家的狗叫得很早的,有時候分不清楚是早晨還是半夜。聲音太響了,整棟樓都聽得到,太嚇人了。」

|居委會|養狗戶未採取有效措施

針對小區裡部分業主養狗擾民的現狀,居委會支部書記胡支書也感到很無奈。「我們的工作人員經常上門去做工作,這些養狗的人家態度都非常好,但是,我們走後,他們也不會採取什麼有效措施去減輕狗對鄰裡的騷擾。」

胡支書說,他們除了在小區裡張貼宣傳告示外,還藉助第三方力量,比如一些寵物愛好者團體,讓他們到小區裡來,跟養狗戶溝通,怎樣做到狗不擾民。「我們努力做工作,但是,缺少強制手段,對一些不文明的養狗戶,我們除了持續勸告,還真沒有更好的辦法。」

記者:我在採訪中了解到,有幾戶養大型犬的,都沒有養狗證,是否可以通知有關部門,來採取強制措施?

胡支書:你也是知道的,目前小區裡的養狗戶,持證的並不多。

記者:你們不採取強制措施的顧慮是什麼?

胡支書:針對你們反映的情況,我們馬上安排工作人員上門去看看,一定要作出妥善的處理。

本市研發養犬管理APP軟體

記者日前從上海公安機關了解到,警方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正在開發一款APP,養犬人可以通過它辦理註冊、打防疫針等手續,同時對文明養犬進行積分獎勵,在提供管理服務的基礎上提倡市民文明養犬。

多部門參與管理

上海養犬管理是由公安、農委、城管、工商、住房保障房屋管理、衛生等部門多方參與的管理模式。犬類經營的管理權劃歸農委畜牧獸醫部門和工商部門,公安負責末端管理,專注於養犬證明的登記核發、違法養犬行為的處罰、流浪犬的收容,同時賦予了居(村)委會、業主委員會以及相關場所管理者一定自主管理權。

除了《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外,市公安局、市農委、市寵物行業協會專門出臺了《關於本市禁止個人飼養的烈性犬只目錄的通告》,規定了本市禁養犬只的品種及罰則。

注重「管理服務」

記者注意到,從《上海市犬類管理辦法》到《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一個是「犬類管理」,一個是「養犬管理」,管理對象有了變化。犬類治安管理問題不在犬,而在養犬的人。這也就帶來了管理理念、管理主體和管理方式的變化。以往養犬管理重在「管」和「禁」,現在則是注重「管理服務」。比如取消了養殖、銷售許可制度,改為註冊登記制度;取消購買許可證制度,現在採取註冊登記制度,而且可以網上預約,註冊辦證和打防疫針一條龍服務,方便養犬人。

《條例》實施後一年內,犬只免疫、辦證數上升達40%以上。目前,犬只免疫、辦證情況趨於平穩,公眾參與積極性正在提高,特別是養犬宣傳、犬只收容領養方面,市寵物行業協會、動物保護組織、基層組織的響應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

積分獎勵文明養犬

目前在犬只開展免疫辦證時,農委畜牧獸醫部門會在犬隻身上植入電子標識,用讀卡器掃一下電子標識,就可以讀取該犬只的身份信息及養犬人的聯繫方式。同時,上海公安機關歷年都會開展犬只的免疫以及養犬登記證的年審,通過免疫年審時讀取電子標識上的信息來跟蹤監管。

據悉,上海公安機關會同相關職能部門正在開發一款軟體系統,通過手機APP,可以辦理註冊、打防疫針等手續,同時繪製城市「寵物地圖」,在這個地圖上,有管理機構、寵物醫院等。對文明養犬給與積分獎勵,引導大家的行為。

相關焦點

  • 新鄰居把「訓犬場」搬進小區 半夜敲鑼打鼓又狗叫
    ,讓周圍居民難以忍受,大家多次上門交涉勸告,屋內訓狗師閉門不理。本報記者 楊新宇 攝「敲鑼」、「打鼓」、狗叫……一個多月來,南岸區瑪瑙花園小區3幢的業主,半夜三更總被這些聲音折騰得不得安寧。這樓裡面到底在幹啥呀?而真相讓人大跌眼鏡!這一切竟因新鄰居而起——他帶來了七八隻狗,還把「訓練場」搬進了居民樓。煩人!
  • 男子嫌鄰居吵人裝振動馬達 每隔幾天半夜開1次
    北京晨報訊(記者 黃曉宇)只是嫌樓上住戶吵人,樓下的袁先生為了報復,竟在家裡安裝了一臺振動馬達,並時不時在夜深人靜時打開。受到噪音影響的鄰居張先生忍無可忍,將袁先生起訴到法院,要求其拆除家裡的振動馬達。日前,海澱法院受理了此案。
  • 住戶錄噪音投訴 鄰居喊冤:這鍋不背
    王女士說,樓上住著一對夫妻,女的在保險公司上班,有時下班晚,回家還穿著高跟鞋,上個月她實在忍不了了,報過好幾次警,也找過對方幾次,吵過一架,鬧僵了。王女士說:「要不就是穿高跟鞋的聲音,要不就是夜間不定時地在洗手間上面敲,打110報警,一晚上有時報兩次,110來了之後,她拒不開門。」
  • 嫌鄰居鋼琴聲吵女子用「震樓器」報復,警方物業介入調解無果
    噪音是「震樓器」發出的,樓內不少居民被震得從睡夢中驚醒。安裝「震樓器」的,是住在6樓的年輕女子。原來,她認為樓上鄰居彈鋼琴的聲音吵到自己,因而產生不滿。此後,她使用「震樓器」在晚間和凌晨「報復」樓上,卻導致其他鄰居跟著一起遭殃。轄區派出所和小區物業多次介入調解,但這個「結」仍未解開。
  • 樓上的鄰居太吵?別怕,我有神器! 「樓吵剋星」網上熱銷真管用?
    走訪因為噪音,樓上樓下的鄰居已成陌路咚咚咚、蹬蹬蹬、哐哐哐……每當樓上傳來各種噪音,家住阜城天築香城小區的李女士,就感覺自己快神經衰弱了。「樓上住著三個年輕人,每天下班回來很晚,樓房隔音效果又差,他們來回走動的聲音特別大。」李女士說,聽到聲響,她就拿晾衣棍用力地敲天花板。
  • 半夜砸牆、漏水不管……如何對付「低素質鄰居」
    三字經裡說「昔孟母,擇鄰處」,雖然傳說裡並不是鄰居有多壞,而是少年孟子容易受到鄰居的影響,但也足以說明鄰裡之間存在齟齬自古以來就不是什麼罕見的事情。魯迅曾在日記裡多次記載過受鄰居困擾,如「數日前患咳……神經衰弱……半夜後鄰客以閩音高談,狺狺如犬相齧,不得安睡。」「夜鄰室有閩客大譁。」「鄰室又來閩客,至夜半猶大嗥如野犬,出而叱之,少戢。」
  • 神經衰弱有哪些表現?這些症狀很常見!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神經衰弱問題十分常見,尤其對於上有老下有小的職場一族,繁忙的工作壓力加上沉重的家庭負擔,使得他們精神上深受煎熬,因而更容易導致神經衰弱症狀的出現。那麼,神經衰弱到底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 樓上鄰居在家敲架子鼓,阿姨被共振吵得不行,樓上:有裝隔音設施
    眾所周知,架子鼓是比較吵的,低音共振更是要命,根本就不適合在小區內練習,需要專門的練習場所,又或者到郊區租套附近人少的房子,但是有些業主不這麼想,反倒認為在家裝上隔音,再加上不是半夜敲就行了,讓周邊鄰居都要理解下。
  • 神經衰弱如何調理?選擇這些藥補方,解決神經衰弱的效果最好
    神經衰弱是指疲勞無力和虛弱為主要症狀的衰弱綜合症。患有神經衰弱的朋友會常感到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常常會感到軀體不適,但無器質性病變的存在。精神因素是誘發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多是由於長期的思慮,或精神負擔過重,或激烈的神經搏動,使得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與一直過程失調,從而出現的症狀。中醫認為神經衰弱是七情,飲食有關。當我們被七情所傷,以及飲食失調,損傷脾胃,可使氣血暗耗或生成不足,造成人體氣機的紊亂,從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以失眠為主的一系列的臨床症狀。
  • 神經衰弱的症狀 這些原因導致神經衰弱
    在生活中,很多人會出現神經衰弱的情況,那麼對於這種情況,大家有什麼了解呢?神經衰弱的症狀有哪些呢?怎樣調理神經衰弱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神經衰弱的症狀1、神經衰弱患者特別敏感,腦神經衰弱的症狀首先表現對外界環境的反應。外界小小的刺激即可引起患者強烈的感覺,他們怕聲、怕光、怕冷、怕熱。
  • 神秘獨居女半夜猛敲盆 鄰居勸阻挨臭罵遭吐痰
    3年來,南岸區銅元局塗江村78號到83號的居民一直在和一位獨居的女鄰居「鬥」。朱銀華趴在欄杆上往下一看,樓下79號新搬來的女鄰居平平正用竹竿狠命敲窗。  以為夫妻鬧矛盾,朱銀華沒在意。沒想到,這聲音從此再沒斷過。「咚咚」、「啪啪」……棍棒敲門窗、拐杖敲地板(女鄰居有腿病),幾乎每個深夜和凌晨都響起。朱銀華試著問過平平,為啥半夜東敲西敲?平平稱,沒啥理由,就是喜歡。最近兩個月,平平改成了敲盆,「哐哐」聲猶如敲鑼,老遠也能聽見。
  • 神經衰弱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神經衰弱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時間:2020-11-27 17:32鄭州精神病醫院 面對疾病的傷害與折磨,大家都應該要選擇正確的方法,現在確實很多人都會有僥倖的心理,在處理疾病上面也是漫不經心,反而可能會讓神經衰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夠配合醫生的治療
  • 樓上住了「7個孩子」,老人吵得受不了:一天到晚都在鬧騰
    月10日,家住河南中牟縣的張先生反映,稱樓上鄰居家有7個孩子,一天到晚竟鬧騰,家人都快崩潰了。特別是到了周末,這幾個孩子就更加瘋狂了,不是跑,就是拍皮球,球往地上一扔,就發出「嘣嘣嘣」的聲響,吵得人無法入睡。周一到周五,一大早就被吵醒,都快精神衰弱了。
  • 神經衰弱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神經衰弱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時間:2020-11-27 17:30鄭州精神病醫院 每個人都需要承受社會的壓力和經濟上的負擔,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神經系統崩潰的現象,有的人會就會出現精神分裂,有的人可能就會遇到神經衰弱,其實神經系統的病變是可以通過一些方案來預防的
  • 神經衰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神經衰弱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時間:2020-11-27 17:31鄭州精神病醫院 神經衰弱是當前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一種危害性特別大的疾病,大家在治療上應該要有正確的方法,其實也應該要了解這個疾病的早期症狀,這樣有助於幫助人們及時發現問題的存在
  • 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 樓上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原標題:杭州大伯自製3個震樓器「反擊」樓上鄰居,鄰居深夜崩潰報警)
  • 鄰居嫌樓上噪音吵 在樓下裝震動馬達
    鄰居嫌樓上噪音吵 在樓下裝震動馬達 2017-01-13 15:23:22   來源:淮河晨刊
  • 老人每天半夜出門撿垃圾,居民樓臭氣燻天蟑螂遍地
    李女士說,住在一樓的鄰居阿姨,70歲左右,她經常半夜出門撿拾垃圾、廢品,都堆積在樓道和家裡,導致整個樓道都是刺鼻的氣味。 無論是廚餘垃圾,還是別人丟棄的鞋襪、衣服,能賣錢或者不能賣錢的廢品,家住一層的老人都喜歡撿回去。由於垃圾中的汙水和油漬不斷發酵,不僅氣味刺鼻,還招來了大量蟑螂,順著煙道跑了其他樓層居民家裡。
  • 神經衰弱的症狀,這些原因導致神經衰弱
    雖然現在年輕人年齡小,但是身體卻開始老化,不願意運動,工作壓力大,同時生活習慣不正確,導致各種疾病出現,其中神經衰弱就是困擾著很多人的疾病。任何疾病發生都是有原因與症狀出現的,當然神經衰弱也示例外,下面是對神經衰弱的症狀描述:1、變得更敏感。
  • 樓上鄰居太吵怎麼辦?樓上噪音大如何解決?
    特別是和鄰居相處的問題,在中國買得起別墅的人還是比較少的。大家一般都是住高層或多層。這樣就會造成一個問題,就是被身邊的鄰居打擾。特別是樓上的,叮叮咚咚樓下肯定聽得見。那麼樓上鄰居太吵怎麼辦?樓上噪音大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