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刺蛾幼蟲。
一位女士胳膊碰到黃刺蛾後馬上變得紅腫起來。記者 趙迪 攝
俗話說,八月十五打棗杆。中秋前後,香甜翠美的鮮棗就到了收穫的季節,可伴隨著鮮果的豐收,一種毛茸茸的綠蟲子也泛濫開來。可恨的是,這種蟲子不僅吃樹葉,殺傷力還極強,不小心碰上它的人,好比紫薇遭受了容嬤嬤的針,那叫一個鑽心疼。
近日,市民李女士在朋友圈曬出她因為打棗被這種毛蟲蜇傷的照片。李女士告訴記者,因為打棗,她不小心被一隻毛茸茸、圓滾滾的綠蟲子蜇傷了。「鑽心的疼,火辣辣地,胳膊都腫了。」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被這種蟲子蜇傷的市民不在少數。「洋辣子」、「把架子」、「刺毛蟲」,記者發現,市民對這種綠毛蟲的稱呼也是五花八門,不少市民對被它蜇傷的慘痛經歷記憶猶新:「小的時候經常被它欺負,我們家石榴樹上就有這個,扎得疼癢難受。」記者在市人民醫院皮膚科了解到,進入9月,類似患者非常集中,平均每天有一到兩位被蜇傷的患者前來就診,多數就是被刺蛾幼蟲蜇傷。
這種令市民談而色變的小綠蟲子究竟是什麼來路呢?記者諮詢了我市林業部門專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站長王濤。據介紹,這種綠蟲子實際上是黃刺蛾幼蟲。在聊城當地主要有四種刺蛾,分別是黃刺蛾、扁刺蛾、雙齒綠刺蛾和褐邊綠刺蛾。「因為近期降雨量少,天氣乾燥,導致刺蛾大量繁殖。」王站長介紹,這四種刺蛾在我市一年僅表現一代,目前屬於老熟幼蟲期,主要寄生在棗樹、蘋果、梨等果木,以及梧桐、鳳楊等林木上,適齡前期把葉片吃光,隨著食量增大,有可能會把整株樹木吃光,造成果苗減產。王站長提醒市民,儘量避免站在果樹下,在摘果時,應穿長袖衣物,避免皮膚暴露。
那麼,被這種殺傷力極強的小蟲子蜇傷後,該怎麼處理呢?市民給出了不少辦法,有的建議用膠布、膏藥等把毒刺粘出來,有的建議用肥皂水進行清洗。市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欒紅介紹,除毛刺外,還有市民對這種蟲子的唾液過敏,多數患者表現為皮膚癢痛、紅斑、腫脹,不耐受。「對於癢痛較輕的患者,可以用肥皂水衝洗,外塗清涼油或者激素軟膏;如果是大面積紅腫、癢痛難忍的患者,需要立即到醫院進行抗過敏治療,嚴重患者需要進行紅斑局部封閉治療。」欒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