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蛾科Limacodidae鱗翅目的一科。世界記載有近400屬1000餘種,中國記錄約90種。刺蛾俗稱為Slug moths,因其幼蟲形似蛞蝓,也被稱為Cup moths因其蛹的外殼呈卵圓形。
提到刺蛾,大家就會想到他們的幼蟲都是這樣的——刺是多得數都數不清,如果扎一下更酸爽。皮膚會紅腫起小水泡,又疼又癢,康復的過程,不免最後掉一層皮。其幼蟲俗稱癢辣子、火辣子、八架子等等,光聽這些名字就知道不是善類。
中國北方十分常見的黃刺蛾(小區綠化帶裡):蛹、成蟲、幼蟲。
提到黃刺蛾讓我想到以前無意中發現的天敵——上海青蜂Chrysis shanghaiensis,等刺蛾幼蟲化蛹後將其殺死,青蜂羽化後在繭內越冬。
青蜂Cuckoo Wasp,俗稱:杜鵑蜂,有些種產卵在其他獨棲胡蜂或蜜蜂類的巢中,好像杜鵑產卵於其他鳥巢一樣,故名。它的卵產在別的胡蜂或蜜蜂類尚未完成的巢內,後來巢主產下自己的卵,貯備好幼蟲的食物就封巢而去。青蜂的幼蟲把宿主的幼蟲吃掉,或者吃掉宿主的食物而把它餓死。
另一些刺蛾幼蟲卻長成了「蛋蛋」狀,或者說,像一顆水果軟糖的質感。
「水果軟糖」顏值雖然高,成蟲則不然,以上是背刺蛾Belippa屬幼蟲,而成蟲則是這樣的:灰頭土臉
刺蛾幼蟲放棄了用於保護自身的刺到底為何?讓天敵難以辨認嗎?我們僅僅是猜測。
另一種背刺蛾幼蟲,簡直像一顆大湯圓(難道我沒吃飽嘛?看什麼都像吃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另外一種刺蛾幼蟲(未定屬)
長得雖然酷似葉子,也沒有逃過被寄生的命運。被寄生後,顏色變紅,變得很「可口」的樣子(更像橘子味的水果軟糖)。
毛蟲(雖然沒有毛)體內已經被寄生蜂幼蟲掏空,寄生蜂在毛蟲體內化蛹,直到羽化後再鑽出來。幼蟲的皮也成為寄生蜂的保護罩。隔著幼蟲半透明的皮,可以看到蠕動的蜂幼蟲,可怕,真可怕。
17年第一天,孵化箱裡,最先羽化了一隻刺蛾——冠刺蛾 Phrixolepia屬。
幼蟲的顏值真是高——體表很多肉狀突起,形似海參,還披著卷卷的絨毛。讓我好期待成蟲的樣子。
蛹像大部分刺蛾一樣呈「蛋狀」。
然而成蟲還是一樣地不起眼,感覺很失望。
好吧,讓我吃幾顆水果軟糖壓壓驚。
歡迎更多愛好者與我們分享自己探索自然的記錄,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陪伴。
自然紀錄QQ群:417752945 歡迎大家入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