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真核生物人工基因組合成研究水平進入國際前列

2020-11-29 科學技術部

    在863計劃、973計劃等國家科技計劃支持下,我國科學家與美國等國家的科學家共同推動了人工合成真核生物酵母基因組國際合作計劃(Sc2.0 Project)。日前,該計劃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我國科學家為主完成了synⅡ、synⅤ、synⅩ、synⅫ 共4條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全合成,研究成果於2017年3月10日以專刊及封面文章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發表4篇研究論文。這標誌著我國繼美國之後成為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研究水平進入國際前列。

    在「十二五」863計劃合成生物技術重大項目等計劃支持下,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等單位在真核生物酵母人工基因組合成(Sc2.0)國際合作計劃中,承擔酵母基因組近40%的合成工作,目前已經合成的6條染色體中有4條是我國團隊完成的。

    我國學者在此次酵母基因組人工合成中,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一是發展了多級模塊化和標準化基因組合成方法,創建了一步法大片段組裝技術和並行式染色體合成策略,實現了由小分子核苷酸到活體真核染色體的定製精準合成;二是創建了基因組缺陷靶點快速定位與精確修複方法,解決了全合成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所得到的全合成酵母基因組具備完整的生命活性,能夠成功調控酵母的生長,並具備各種環境響應能力;三是建立了基於多靶點片段共轉化的基因組精確修復技術和DNA大片段重複修復技術,首次實現了人工基因組合成序列與設計序列的完全匹配,為研究人工設計基因組的功能驗證與改進奠定了基礎;四是利用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建立了一組環形染色體模型,通過人工基因組中設計的特異標籤,實現對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追蹤和分析,為研究當前無法治療的染色體成環疾病發生機理和潛在治療手段建立了研究模型;五是建立了「貫穿組學(Trans-Omics)」方法,從表型、基因組、轉錄組、蛋白質組、代謝組以及細胞複製分離等層面,系統地進行基因型-表型的深度關聯分析,多角度驗證了其他生物學功能均與野生型釀酒酵母具有高度一致的生物學特性。

    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是繼支原體基因組合成項目後,合成基因組學研究的又一重大標誌性項目,旨在重新設計併合成釀酒酵母的全部16條染色體(長約12Mb)。該項目計劃通過對釀酒酵母的基因改造,更加透徹地了解機體的生物學機制、生物學反應、對各種環境的適應性以及進化過程等,將有助於解決人類生存面臨的能源短缺、環境汙染等問題。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人工合成真核生物染色體
    由美、英、法等多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小組,在3月2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合成出了人工真核生物染色體,並成功在釀酒酵母中發揮功能。這是人類首次合成出真核細胞的染色體,也是人類邁向人工合成生命體的重要一步,未來還能大幅提高抗瘧藥、柴油等產品的產量。
  • 我科學家人工合成4條真核生物酵母染色體
    :完成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人工合成。這意味著人類在設計併合成複雜人工生命的過程中取得重大進展。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繼「DNA雙螺旋發現」和「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之後,以基因組設計合成為標誌的合成生物學引發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如果說基因測序是「讀」基因,那麼合成生物學就是「寫」基因。
  • 天津大學兩篇《科學》文章同期發表 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
    釀酒酵母基因組合成計劃(Sc2.0計劃)是合成基因組學(Synthetic genomics)研究的標誌性國際合作項目。該項目由美國科學院院士傑夫·伯克發起,有美國、中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多國研究機構參與並分工協作,致力於設計和化學再造完整的釀酒酵母基因組。元英進是該計劃的國際化推動者及中國最早參與者。  生物學領域把研究對象劃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 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中獲重大突破
    突破合成型基因組導致細胞失活的難題,設計構建染色體成環疾病模型,開發長染色體分級組裝策略,證明人工設計合成的基因組具有可增加、可刪減的靈活性……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些合成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4篇論文,於3月10日以封面的形式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 我國科學家人工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了4條人工設計的釀酒酵母染色體,標誌著人類向「再造生命」又邁進一大步。研究結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我國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具備真核基因組設計與構建能力的國家。   釀酒酵母是生物遺傳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模式生物。
  • 人工合成4條酵母染色體 我國科學家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 由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分別完成的這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要知道,釀酒酵母總共有16條染色體,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一條。
  • 真核生物核糖體蛋白基因的轉錄調控
    在前基因組時期,構建基因調控網絡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然而,一個物種中包含有成千上萬的基因,因此構建基因調控網絡難度不言而喻。基於對核糖體蛋白(RP)基因近50年的研究,所以我們就可以通過這些基因更好地來理解和構建調控網絡。 RP基因的早期研究是在大腸肝菌中開始的,RP基因在原核生物中形成操縱子,一些RP蛋白還能夠結合到翻譯成這些蛋白的mRNA上,引起翻譯的終止,在翻譯水平形成一種RP基因的調控反饋網絡。
  • ...覃重軍 釀酒酵母 人工合成 單細胞真核生物 端粒-中國新聞-東方網
    事實上,自2002年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誕生以來,合成生物學已經成為全球研發的熱點領域和各國搶佔的科技高地。  這次成果不可小覷。這次的實驗對象——釀酒酵母,是單細胞真核生物,而包括人類在內的高等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物,如今既然已經合成了單細胞真核生物,未來是否也能合成多細胞真核生物?
  • 高中生物 |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區別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在細胞結構和生命活動等方面存在著許多差異。
  • 全球研究人員致力於創造首個合成真核生物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理解一種生物體就應該能夠重新設計它」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現,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有著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相關成果2月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植物學》雜誌。  據了解,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人工再造生命體?華大基因等成功合成染色體
    中國證券網訊 3月10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4篇長文介紹了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的系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此前國際同行奮鬥多年才發現了一條,這項研究或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 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 我國跨入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創新前沿)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蔣建科、馮華)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
  • 上海生科院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新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的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  生物體內編碼基因要正確執行其功能,需要經歷DNA的複製、轉錄和翻譯過程,即基因表達過程。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轉錄前水平調節是基因表達調控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mRNA前體的轉錄起始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上受到多種轉錄因子以及染色質修飾與重塑的調控。
  • 人造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問世 我國開啟合成生物學研究新時代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出與天然分子化學結構相同、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開闢了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時代。
  • 厭氧衣原體基因裡藏著真核生物進化的秘密
    《科學進展》雜誌8月26日刊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了一類新的衣原體——厭氧衣原體。它們生活在無氧的海床上,體內的產氫代謝基因使其能在無氧環境中生存。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單細胞祖先從20億年前的衣原體那裡繼承了這些產氫代謝基因,這對現代生命的進化至關重要。
  • 離人工合成生命又近了一步!我國科學家完成4條釀酒酵母染色體的...
    天津大學、清華大學和華大基因日前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實現了生物合成研究的最新突破。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三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形式同時刊發了這4篇研究長文。 什麼是真核生物?為什麼科學家對釀酒酵母「情有獨鍾」?這一突破有何意義?
  • 我國化學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1621004,21390203)等資助下,天津大學元英進團隊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完成了2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synⅤ、synⅩ)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Perfect』designer chromosome V and behavior of a ring derivative」(完美設計合成五號染色體及其環化表型研究)和「Bug mapping and fitness testing of chemically synthesized chromosome
  • 我國科學家成功創建世界首例人工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央視網消息:2010年,美國科學家創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生命」——原核生物支原體,引發世界關注。時隔八年,中國科學院研究團隊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染色體的真核細胞,取得了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 Nat Microbiol | 真核系統基因迴路的自動化設計
    該文章在發展釀酒酵母轉錄調控元件定量設計的基礎上,首次實現了真核生物中基因迴路的自動化設計,並實現了大規模基因迴路長時間(包含11個轉錄因子,大於兩周時間)的穩定狀態切換和動態過程預測。DNA讀寫技術的產生和進步催生了新的生物學研究範式:合成生物學家通過編碼DNA序列,構建人工生物系統,實現預期功能。由此,自下而上(bottom up)的工程學方法被引入,生物體系可按照從DNA序列、元件、迴路、系統被自下而上逐層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