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菸的流行,隨之而來的問題除了青少年成癮,其中還包括一次性塑料及電子垃圾的妥善處理。
就公共衛生健康層面來說,的確,電子菸不僅改善了傳統菸草會造成的健康風險,同時解決了嚴重汙染海洋的菸蒂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拋棄式的塑料煙彈與一次性小煙並沒有被業者很好地回收。
更多的是,產品可能在不分類的情況下被到處亂扔。
有關電子菸所產生的環境問題,新勢力不是第一次寫。我們過去除了強調菸蒂對環境的危害,其實也一直不斷提醒業者電子垃圾汙染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
不知道各位對這張圖有沒有印象:
左邊是捲菸在30天內所造成的浪費,右邊則是電子菸。
目前這張圖的誕生時間已不可考,但從利用霧化線圈對比菸蒂浪費這點來看,可知圖片出現的時間點大約是在大煙霧時期。
至於為什麼要放上這張圖?
其實,我們也是為了呼籲電子菸用戶關心公共衛生問題:
第一,菸蒂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認為全球第一對海洋及生活環境有害的汙染毒性垃圾,菸民平均一個月可以製造出約兩個350cc寶特瓶的菸蒂,可見菸蒂若是妥善處理,可以減少巨大的環境危害;
第二,隨著科技進步,電子菸設備同樣也在迭代,因此拿線圈來比較菸蒂已經不適合,右邊可能得換成10至15顆左右的封閉式煙彈。
也就是說,雖然電子菸用戶在使用產品的同時減少了菸蒂,但卻因為產品的高速發展與迭代,在獲得更便捷的產品時我們也無意間增加了對生活環境的影響。
單以個人來說可能沒什麼感覺,下面我們插播一則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校園故事:
在博爾德高中(Boulder High School)的校長助理辦公室有一個大紙箱,裡面全是學生偷偷使用的電子菸。校長克裡斯汀·劉易斯(Kristen Lewis)表示,「這就是我所說的死亡之盒。是我們沒收的一切。」
箱子裡裝滿了電子菸,包括Juul和幾個知名的電子菸品牌、數十個裝有尼古丁的煙彈,以及一個孤獨的萬寶路捲煙盒。
博爾德高中禁止學生在校園內的任何地方使用電子菸。但是,劉易斯和其他老師仍然能夠在學生手中發現電子菸,或是在校內發現散落在各處用過的煙彈。
在學校的停車場,劉易斯能隨處發現不少廢棄的包裝:「這看起來像是一個電子菸產品的盒子。」再往前走,她發現了一堆電子菸廢棄物,「是的,還有更多Juul電子菸的煙彈。」劉易斯在博爾德高中,以及學校對面的房屋院子四周發現它們。
科羅拉多州是美國2018年青少年使用電子菸排行榜的首位,而博爾德是災區之一。電子菸不僅給美國帶來青少年成癮問題,廢棄和被拋棄的大量煙彈更創造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環境問題。
封閉式煙彈是容納尼古丁液體的小型塑料匣。它通常用在稱為「電子菸杆」的基本裝置上,看起來像筆或無害的電子配件,例如U盤。
但是僅在2017年,美國人就已購買超過了1600萬支的電子菸杆。這數字還不包括封閉式煙彈,且Juul通常以盒裝的形式出售。
用完的煙彈及電池該如何處理,對於管理學校廢棄物的管理員來說,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
而在博爾德社區,民眾同樣正在應對垃圾的猛烈襲擊。博爾德社區及其衛生和廢物管理局聯手創建了一個有關電子菸資訊的網站,其中就包括產品的處置方式。
去年11月,博爾德選民甚至批准了對所有電子菸設備(包含電子菸杆和封閉式煙彈)徵收40%的清潔稅。
博爾德社區管理人艾倫·查維茲(Allen Chavez)在博爾德高中周圍散步時指出,他在哪裡發現了空的煙彈。「我們發現的大多數煙彈都在廢棄沙發的椅縫中,學生們將它們塞在家具椅墊之間。」
查維茲還在男生宿舍的浴室中發現存放完整的煙彈。
安格·奧康(Angel Ocon)在博爾德高中踢足球,並表示在學校體育場看臺下方看到過許多廢棄的煙彈。「如果你使用大煙設備或Juul之類的產品,那麼你要考慮的只是如何安全使用,而非到處亂扔垃圾。」
雪莉·富勒(Shelly Fuller)負責管理博爾德縣的危險廢棄物,她表示,所有組件都不能扔進垃圾桶。使用者應該將它們帶到危險廢棄物處理場或是回收中心。
在電池分揀臺上,富勒展示了一桶電子菸。
「這種新垃圾的出現大約在兩年前。人們拿起了霧化器、煙彈和電池設備,但卻帶來了垃圾。」富勒接著強調,「如果民眾想要丟掉油漆及家用藥物等類似化學品,也可以帶上電子菸設備。」
作為廢品,電子菸的不同部分必須分開處理:富勒將電子菸中的鋰離子電池運送到亞利桑那州的一家回收廠;而裝有尼古丁的煙彈則送往科羅拉多州東部的一家工廠。
富勒表示,這些煙彈中可能含有剩餘的濃菸鹼,因此必須小心地處理它們。「尼古丁被認為是一種急性危險廢物,因為小劑量對人或小動物可能造成影響。」
看完博爾德高中及科羅拉多州的廢棄電子菸問題,其實不難想像全球各地都在面臨相同的問題。好一點的用戶可能會將廢棄物妥善處哩,但大部分用戶與其說沒有好好分類,倒不如說沒有概念。
新勢力去年曾寫過一篇名為「電子菸是什麼垃圾?」的文章,正是就上海垃圾分類問題,探討「電子菸產品究竟屬於什麼垃圾?」
雖然該篇文章並沒有得到太大的迴響,但從當時的留言可以發現,目前仍有許多消費者對廢棄電子菸屬於什麼垃圾存在爭議:
按照富勒的說法,電子菸杆含有鋰電池,煙彈是塑料,而且包含高濃度尼古丁,兩者都應該要妥善處理。但環視周圍的電子菸用戶,其實普遍都直接扔往了垃圾桶。
加州大學菸草控制研究中心的亨德林博士曾表示,電子垃圾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任何時候所製造的一次性產品,都是從未來偷走環境壽命。
亨德林援引2017年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研究報告稱,雜貨店與便利店在2015年間,就銷售超過了5800萬種電子菸,而這些產品中約有1,900萬種是為一次性使用而設計的。
可悲的是,由此產生的電子垃圾通常不會在當地處理,而是從發達國家運往開發中的低收入國家,由這些經濟水平較差的地區來收拾,可想而知這些統一焚燒的電子垃圾會給環境帶來多大的危害。
總的來說,電子菸業者及消費者除了努力防止未成年使用菸品,如何解決時代進步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是大家必須共同探討的。
2018年,國內電子菸品牌「山嵐」曾攜手用戶發起過「良性循環計劃──7舊換1新」。
隨後,「ZQ」和「悅刻RELX」也相繼推出了「不限品牌以舊換新」及「空煙彈回收計劃」等保護公共環境的活動。
此外,根據國內媒體報導,「VINN」和「映卓」等電子菸品牌此前也曾推出過相關計劃。通過郵寄或實體店面兌換的形式以每一支一次性電子菸可兌換1.5元人民幣,又或者5顆空煙彈換一顆指定口味煙彈的方式來回收產品。
雖然新勢力無法得知這些產品的最終處理方式,且這些計劃需要長時間才能夠與消費者產生共鳴。但慶幸的是,至少已經有品牌商願意思考如何回收電子菸廢棄物,並嘗試在消費者心中撒下環境保育的種子。
目前,關於電子菸的環境保育行動仍停留在意識形態,實際行動需要考量到成本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有品牌商願意思考廢棄物問題,煙彈及電池就有機會能夠找到更好的回收解決方案。
畢竟環境保護不是一個人的戰鬥,更多是整個電子菸行業對環境問題有所共識,願意共同承擔、解決環境問題。因此,電子菸行業未來不僅要思考如何生產出更適合菸民的新產品,同時也必須對公共衛生的維護負起相關責任。
電子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