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相信類似的判斷對於生物從業者來說再也熟悉不過,甚至一度成為我們就業時自嘲的幽默。然而21世紀剛過去20年,生物技術已經逐步顯現出它的潛力。尤其2020年過去的這8個月,核酸、抗體、病毒這些生物科學的概念已經廣為人知,即使非專業的普通大眾也能聊上半小時。
生物藥,作為生物技術的集中體現,其產品直接造福病人與社會。進入21世紀後,生物藥更是氣勢如虹,不僅顯著改善了治療的效果,使得像腫瘤絕症的陳舊印象慢慢被拋棄,從市場角度看,抗體藥產品更是以不可擋之勢強勢刷新銷售榜單。CAR-T活細胞療法正快速地實現臨床應用的產業化;基因治療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驗證;各種生物技術與製藥的融合交叉讓精準治療的藍圖得以實現。這就是全球生物藥的大勢。
得益於21世紀中國經濟的騰飛、市場容量以及生物專業人才的培養與回歸等有利因素,我們乘勢而上,在生物藥研發的全球格局中舉足輕重。中國原研的抗體藥已國內應用,走向世界;CAR-T臨床研究數量全球第二;產業容量巨大且持續快速發展。這,是中國生物藥的優勢。
在過去的兩年,bioSeedin柏思薈基於線下workshop、線上webinar等項目,已經為國內數千人次開發者提供了行業知識分享。今天,站在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關口,我們召開了2020生物藥開發者創新大會(BDIC)暨第二屆bioSeedin年會。1場主論壇+9場分論壇,1000+參會專業人員,共同探討行業發展,顯現中國生物藥實力。2020BDIC,讓我們一起去將世界驚動!
首先中國工程院丁健院士做了《腫瘤治療的精準與挑戰》的主題報告。丁院士總結,腫瘤實際死亡人數低於預期的死亡人數,前期主要得益於激酶抑制劑,後續死亡率的進一步降低將需要生物藥的發力。丁院士的報告還展開討論了多組學尋求治療靶點突破、量體裁衣的精準化治療與個性化藥物、克服耐藥性難題以及包括生物藥在內的各種藥物聯用方案。
主論壇第一個圓桌討論在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勁松博士主持下,與冠科美博創始人、董事長餘國良博士、岸邁生物創始人、CEO吳辰冰博士、碧桂園創投董事總經理劉建、三生製藥集團藥物研發總裁兼首席科學官朱禎平博士幾位嘉賓共同就《國內生物藥的綜合實力與關鍵超越》的主題進行精彩討論。各位專家都發表了獨到的觀點。例如吳辰冰博士認為國內生物藥正處在一個從仿製到原研轉變的過渡期;劉建先生分享了資本市場註冊制對研發企業的推動;朱禎平博士提出產品全球化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備動力以及餘國良博士希望很快能有企業能賣出100億目標也成為大會的一個「梗」。
bioSeedin柏思薈CEO趙芸女士介紹了bioSeedin的主要工作和行業知識服務的願景。為鼓勵年輕一代生物藥開發者,現場還舉行了bioSeedin科學顧問青年委員會成立儀式。他們是來自科倫博泰肖亮博士、克睿基因王文博博士、盛迪亞生物王宏偉博士、信達生物高劍鋒副總、星亢原生物陳航博士。這五位80後生物藥業界新生力量代表,從bioSeedin科學顧問委員會常委手中接過充滿寓意的禮物和證書,期待他們未來能為國內生物藥做出更大的貢獻。此外還發布了最佳webinar分享嘉賓、年度活躍聽眾還有優秀種子讀書書友三個獎項。
主論壇下半場由臨床醫生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腫瘤科陸舜主任發表題為《透過新藥研發看未來五年的肺癌》的報告。陸教授分享了自己專注肺癌治療與研究多年的心得。包括MET耐藥機制、NTRK抑制劑的治療、EGFR突變、Her2等等靶點與機制;還包括生物藥的單抗、雙抗與聯用等問題;未來PROTAC技術在不可成藥靶點的應用等。陸教授不僅講了學術研究的成果,更作為臨床醫生分析了當前在
臨床試驗階段項目的效果和未來預期,對現場的藥物研發聽眾啟示良多。
最後的圓桌論壇由海和藥物CEO董瑞平博士主持,陸舜教授、默沙東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李正卿博士、君實生物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兼總經理李寧博士以及華平資本方敏總經理共同討論《集採政策下的產品開發策略》。陸教授分享了集採政策下醫院的實際運行體會並回答了場下觀眾關於醫藥「分家」和網際網路醫療的提問;李正卿博士分享國內註冊環境變化後,國內臨床試驗對外企在產品全球研發進程中的加速作用,同時集採政策下藥品作為特殊商品的市場與研發投入等綜合因素考量;方敏先生作為投資人,對剛完成的集採結果依然保持樂觀,暫時出現的一些問題也能促進各方探討,長期合理發展最終還是會實現;李寧博士則分享了他對生物藥所受集採影響的體會與判斷,產品定位、管線多樣性、把握海外市場是應對集採的三個要點。各位專家也對集採相關的醫保支付內容展開討論。至此上午的主論壇圓滿結束。
下午,大會同時舉行了四場分論壇。
分論壇一 TNFSF家族靶點由科望醫藥共同創始人、首席科學官盧宏韜博士主持。
第一個報告由科望醫藥研發部負責人Robert H. Arch介紹《TNFα Superfamily Overview》,主要分享的該類靶點主要的作用機理以及當前抗體藥研發現狀與ES101項目進展。
第二報告是禮進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王結義博士的《交聯抗體LVGN7409定向激動CD40轉化冷腫瘤響應免疫治療》。講解了如何利用其自主研發的抗體交聯技術巧妙設計克服免疫激動抗體的行業困難。
接著,信達生物新藥生物與轉化醫學副總裁徐偉博士帶來的主題為《Bispecific Targeting of 4-1BB》。主要分享了他們在雙抗領域對免疫激活靶點的應用。
來在ACROBiosystems的聯合創始人苗景贇先生報告主題為《TNFSF 靶點蛋白對於藥物開發用蛋白關鍵試劑設計開發的啟示》。充分展現該公司在抗原產品設計與質量控制方面的巨大優勢,為抗體藥研發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障。
短暫茶歇後,天境生物首席科學官郭炳詩博士進行題為 《Cluster-dependent Activity of CLDN18.2x4-1BB Bispecific Antibody》的報告。對CLDN18.2這一明星靶點的雙抗項目進行闡釋,展示了天境充滿潛力的研究數據。
HiFiBio Therapeutic的執行總監周禾博士在《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TNFR2 Antibodies to Modulate T cell Activitie》主題報告中,介紹了對TNFR2開展藥物的研發工作,獲得具有較好活性的抗體藥物。
最後一場是優銳生物的執行長倪健關於《新型免疫調節靶點HVEM/TR2,BAFF/THANK, DR3和TL1及下一代主動免疫檢查點調控免疫治療》的報告。給大家分享許多新興TNFSF蛋白的進展情況。
分論壇二 抗體藥生產工藝與質控主持人為嘉和生物創始人、總裁兼首席科學家周新華博士。
在周博士精彩的開場後報告正式開始。首先,藥明生物首席技術官、執行副總裁周偉昌博士就《BsAb生產與質控的要點》發表了演講。就雙抗生產過程中的表達、純化、聚體去除以及分析平臺等難點總結了藥明經驗。
其次,澳斯康生物製藥&健順生物創始人、董事長羅順博士總結了《Continuous Bioprocess: 中國生物製藥企業工藝研發的機會和挑戰》。分析Continuous Bioprocess應具備的8個技術基礎,並指出目前尚未實現真正意義的Continuous Bioprocess。
再次,信達生物高級副總裁闕紅博士分享了《抗體藥物研發與產業化過程中的質量控制要點》的內容,並介紹了寶貴的NDA申報時材料準備經驗。
百侖生物的尹紀臣副總經理報告題為《大規模細胞培養生物反應器的研製進展及前景展望》,為業界提出了生物反應器的百侖經驗。
創勝集團營運長葉峰博士帶來充滿科技感的《生物藥生產工廠智能化趨勢》報告,並介紹了創勝集團的先進探索經驗。
最後,周新華博士主持了圓桌論壇。周偉昌、羅順、闕紅、葉峰四位嘉賓以及海門晟斯生物製藥首席科學顧問蘇鴻聲博士就抗體藥生產工藝與質控中的難點與熱點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探討,發表了許多精彩見解。
分論壇三 前沿技術主持人為海和藥物CEO董瑞平博士。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陸曉傑研究員報告題為《DNA Encoded Library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Small Molecule Drug Discovery》,講述DNA編碼文庫及其在小分子藥物發現中的應用。
海和藥物高級副總裁的李樂平博士做了《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a Promising New Modality in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的演講,詳細講解了前景美好的PROTAC技術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譚敏佳研究員介紹了他們在《Integrative Proteomics Identifies Cancer Heterogeneity and New Therapeutic Opportunity》方面的工作,體現最新的蛋白質組學應用。
10x Genomics的趙琳琳女士報告為《Single Cell Multi-Omics Technology Partnering to Advance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展示了豐富國際大藥廠實用案例。
高誠生物醫藥聯合創始人、營運長何騎演講題目是《The Break-through application of the Single Cell Platform in Antibody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從另一個角度印證單細胞平臺的強大功能。
最後立迪生物董事長兼執行總裁聞丹憶博士分享的是《Translational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Diagnosis in New Drug Discovery》,為靶向藥物藥效預測提供了不依賴基因檢測的新方法。
分論壇九 創新型公司的融資之路
君實生物李寧博士在《創新資本化之道:A+H》報告中講述了不同資本板塊的要求與特點。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服務中心資深經理、研究渠道業務主管易肸女士則重點講解了科創板融資過程的注意事項。
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執行董事吳宏興先生則是從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各自特點角度說明它們對產業的促進。
博遠資本創始合伙人陶峰先生從中國企業融資看生物醫藥發展,表達了對國內產業的美好期望。
安永中國生命科學與行業合伙人石弘雋先生主持了討論。陶峰先生、燁輝醫藥董事長兼CEO華燁博士、億騰景昂CEO鄒曉明博士、招商證券投資銀行總部總經理王炳全先生,幾位嘉賓共同討論了藥企發展、合作模式,融資難易等問題。
8月30號,大會進入第二天的議程。全天共五場分論壇分別就腫瘤免疫治療的同臺競技、基因治療、全球路演、全球開發、雙特異性抗體產業化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交流。
上午同時進行了三場分論壇:
分論壇四 腫瘤免疫治療的同臺競技作為本屆大會的爆點話題之一,在勁方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呂強博士的開場和主持下,來自業界的各路英雄分別就自己擅長的方向就腫瘤治療這一共同的目標展開了「較量」。 第一位登場的是來凱醫藥首席科學官顧祥巨先生。他的話題是《借力靶向藥以增強免疫腫瘤治療》,主要內容是靶向腫瘤微環境與腫瘤細胞內致癌信號的靶向藥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聯用以及AKT抑制劑與ICI聯用。 第二位高手是邏晟生物CEO董欣博士。他講述《PD-1/PD-L1後時代:針對腫瘤微環境(TME)免疫調控抗體藥開發》。圍繞TGFβ在腫瘤微環境中的作用以及target TGFβ in TME的策略進行闡述。 接著,恆瑞源正首席科學家周向軍博士作了題為《免疫細胞治療實體瘤的痛點和難點》的報告。直指實體瘤的痛點與難點問題。例如在怎麼找到腫瘤特異性靶點的問題上介紹了腫瘤免疫基因組學的進展。
最後,呂強博士主持了圓桌討論,三位演講嘉賓與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聯合創始人李治中博士以及鼎暉創新成長投資執行董事柳丹博士共同對話。如業界一直在爭論的細胞治療與雙抗的優勢對比問題,是否會有一方被替代?各位嘉賓也發表各自看法。對大、小分子資源分配、投資傾向以及聯用的問題也有精彩評論。另外如兒童腫瘤、IO現狀及未來展望的討論也發人深省。
分論壇五 基因治療由Exegenesis董事長CEO吳振華博士主持。作為目前最新的治療技術之一,基因治療代表了藥物研發的前沿,越來越吸引了資本與藥企的關注和投入。 首先報告的是華東理工大學肖嘯教授,題為《AAV基因治療概述》。作為最早從事基因治療研究的全球知名專家,他站在三十多年從事基因治療研究與產業化的高度上,總結了AAV的歷史回顧、成藥特點與難點、疾病應用領域以及從罕見病向常見病延伸的展望。 第二位報告的專家是紐福斯生物首席技術運營官肖溯女士,就他們擅長與專注的眼科疾病做了《AAV在眼科領域的應用》的報告。內容包括AAV眼科應用現狀,眼科疾病及AAV治療特點。最後以案例對實際應用進行總結。 瑞博生物創始人、董事長梁子才博士分享了《小核酸製藥漸成現代製藥的第三次浪潮》的內容。介紹了小核酸藥物的發展歷史和目前小核酸藥物的應用特點。 第四位報告嘉賓是達博生物董事長兼CEO黃文林教授,題為《人內皮抑素腺病毒抗腫瘤及溶瘤病毒研究進展》。
上海科技大學陳佳教授作為本場最後一位報告嘉賓,演講主題是《Base Editor: a New Generation of Gene Editing Tool》,介紹鹼基編輯器 ( Base editors ) 開發情況以及他們課題組四大系列鹼基編輯器開發成果。
分論壇六 全球路演由SAPA前會長;同源康醫藥首席戰略官石斌博士和Abpro SVP徐軍博士兩位重量專家共同主持。來自業界的一批優秀企業展示各自極具潛力的項目:
星亢原生物:基於AI和生物物理的大分子及多特異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
百奧賽圖:百奧賽圖「千鼠萬抗計劃」
劑泰醫藥:人工智慧驅動新藥製劑開發
宜明昂科:下一代腫瘤免疫創新藥物開拓者
同源康醫藥:專注抗腫瘤小分子領域的創新藥企
勤浩醫藥:小分子抗腫瘤藥物開發
Cantabio Pharmaceuticals:Parkinson Alzheimer and Type 2 Diabetes New Drug Development
億諾藥業:MyD88抑制劑研發項目
臺下就坐的評委分別是:強生亞太創新中心資深總監戴晗先生,輝瑞新興科學和對外合作中國負責人邊峰女士;默沙東亞太業務拓展與授權執行總監吳敏女士;億騰景昂藥業執行長鄒曉明博士;元禾原點合伙人趙群先生;國投創新易華先生;啟明創投執行董事陳侃博士;峰瑞資本合伙人沈炯先生;本草資本創始合伙人劉千葉博士。他們從產業發展、投資、市場需求、藥物開發前沿性等多個維度對項目進行了點評,通過3個半小時演講、問答和評比,獲得前三名的項目為:
第一名:下一代腫瘤免疫開拓者—宜明昂科
第二名:小分子抗腫瘤藥物開發—勤浩醫藥
第三名:人工智慧驅動新藥製劑開發—劑泰醫藥
入圍線下路演的8個項目,在大會上做了項目合作開發、項目授權轉讓或者投資融資的需求發布,歡迎有意向企業方、投資人進入線上One to One 系統與項目方交流,洽談合作。
下午,兩場分論壇同時進行。
分論壇七 全球開發由思路迪醫藥董事長、前FDA資深新藥審評員龔兆龍博士主持。正如昨天主論壇多位嘉賓討論的,國內藥企想要獲得長遠發展的高額市場回報,產品全球化是必不可少的趨勢。本次分論壇集合國內擁有全球化經驗的眾多企業代表,對這一趨勢深度解讀。 先聲藥業副總裁宋文杰女士分享了《腫瘤創新藥全球開發策略的幾點思考》。分享了創新藥的研發審批流程以及實驗管理等經驗分享,同時介紹了個美國,日本等國家鼓勵創新藥的機制,並指出腫瘤創新藥依然是國際舞臺主流藥物關鍵。 加科思醫藥高級副總裁周文來博士報告主題為《基於RAS通路的藥物研發》。分享了最新熱門的KRAS通路的前世今生,隨後展開介紹了KRAS抑制劑以及RAS通路其他靶點抑制劑的開發狀況,最後分享了耐藥機制以及解決方案的分享探討。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閆小軍女士報告題為《抗腫瘤藥全球註冊策略和思考》。介紹了中國的藥政法規, IND的全球策略。企業如何有效的進行IND申報的要點,和藥監機構如何進行溝通交流等實用經驗。 應世生物臨床研發高級總監謝爽博士帶來了題為《精準+聯合的腫瘤藥物開發生物學基礎及案列分享》的內容,詳細介紹了聯合用藥的作用機制和臨床療效,充分證明了聯合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鴻運華寧副總裁郭勇先生報告主題為《全球首創治療肺動脈高壓的單抗內皮素受體抑制劑的臨床策略和實踐》。報告分析了ERA藥物開發的機制與現狀,展示他們針對ERA開發抗體的經驗與成果。 最後一位演講嘉賓是阿諾醫藥副總裁劉世峰博士。報告題為《後PD-1時代腫瘤免疫治療的新出口》。針對國內PD-1競爭激烈且已經有多個產品上市的現狀,為腫瘤免疫治療的後續發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分論壇八 雙特異性抗體產業化主持人為岸邁生物創始人、CEO吳辰冰博士 雙抗作為抗體藥的新寵兒與未來擔當,一直是產業爭奪的領域。所以,即使是大會的最後半天,聽眾也不願提前離開,現場更有席地而坐的聽眾,十分熱烈。 信達生物高級副總裁劉軍建博士分享了《PD-L1/OX40雙特異性抗體分子的設計》,印證免疫檢查點抑制結合免疫共刺激信號能更加有效地殺傷腫瘤。信達作為國內單抗上市第一團隊,對雙抗的布局自然也是不落人後。 岸邁生物新藥發現部總監吳丹青先生作了《新型雙特異性抗體抗腫瘤研究》的報告。報告選擇T Cell Engager作為落腳點,重點討論不同雙抗結構設計的效果以及利用FIT-Ig平臺做的雙抗項目在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數據。 恆瑞醫藥執行總監應華女士報告題為《TAA-CD3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研發》。報告結合臨床數據對血液瘤/實體瘤的TAA靶點研發情況,並展示了恆瑞靶向B7H3/CD3的雙抗設計與評價過程數據。 復宏漢霖生物分析與轉化科學負責人鄒靈龍博士報告主題為《雙特異性抗體的生物分析》。從生物分析的實用層面,用實例說明雙抗分子PK分析設計、ADA分析等雙抗開發過程中的難點技術問題。 明濟生物創始人靳照宇先生報告主題是《創新抗體工程技術在
腫瘤免疫藥物開發中的應用》。重點介紹了STE(structure-based Targeted Evolution)平臺的原理與實際應用。 最後一位演講嘉賓為武漢友芝友生物資深副總裁易繼祖博士。主題是《雙特異抗性開發中的雜質研究和工藝去除》。報告結合豐富實際案例與數據,解讀了雙抗生產中的工藝難點與應對策略。
本次分論壇演講嘉賓與聽眾問答中,討論了雙抗設計中CD3親和力選擇、T細胞耗竭等問題。 至此,2020生物藥開發者創新大會暨第二屆bioSeedin年會的所有內容圓滿結束。相約2021年8月28日,遇見更好的第三屆bioSeedin 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