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守護星|高危產婦孕期產後不能「懶」 科學指導度過孕產期

2021-01-0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過去說「生孩子就是鬼門關裡走一遭」,隨著社會、醫學的發展,孕產婦死亡的概率比以前低了很多,然而近年來,隨著高危孕產婦的數量不斷增長,給社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12月29日,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母嬰健康中心主任、產科主任高巖,在採訪中表示高齡產婦是高危妊娠的重點人群,不管是孕期還是產褥期,都更容易出現一些併發症,在這兩個特殊時期都更應關注身體健康。

高巖介紹,一般來說,高齡產婦是指分娩時年齡在35歲及以上的產婦,她們面臨的風險要比正常生育年齡產婦多。懷孕早期即可能會導致較高的流產,循證醫學數據顯示,35歲以上產婦流產率可達到25%,40歲以上產婦流產率可達到35%。另外,還會導致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先天畸形、胎兒生長受限甚至死產、死胎的風險也較高,不利於優生優育。

對母體而言,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罹患率也明顯增加。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以來,不少初胎為剖宮產的產婦還面臨著瘢痕子宮引起的相關臨床問題,比如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產後出血率增加等。

「所以,這部分孕婦在孕期就需要專業的指導。」高巖說,常規的孕檢是必不可少的,如妊娠11-14周的早期唐氏篩查 + 早期 NT 篩查;妊娠14-20周的唐氏血清學篩查(俗稱中唐);妊娠20-24周的胎兒畸形篩查(俗稱大排畸);妊娠24-28周的糖耐量檢測(糖尿病篩查);妊娠29-32周做超聲檢查……

與此同時,孕媽媽也要摒棄一些孕期中的誤區。比如「母肥兒壯」的傳統理念並不科學,對產婦和胎兒可能造成潛在的隱患。

「現在醫學上主張孕期適度控制體重增長,保持均衡營養非常重要。」高巖說,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飲食過鹹、體重增加過快都是妊娠高血壓疾病的高危因素,孕期進食含糖過高的食品、缺乏運動還會對孕媽媽的胰島功能帶來壓力,造成代謝紊亂,從而患上妊娠糖尿病。如果孕媽媽體重增加過快,胎兒也會相應的體重過大,可能會阻礙產程進展。

運動方面,很多人認為孕婦能不動就不動,生怕發生意外,實際上,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分娩和產後的身體修復。比如,通過運動維持全身肌肉功能,通過凱格爾運動伸展骨盆底的恥骨尾骨肌來增強肌肉張力,讓骨盆底做好懷孕後期和分娩所造成的生理壓力的準備。長期鍛鍊還可以避免準媽媽出現小便失禁或子宮脫垂等問題。

「坐月子」期間,或者說產後6至8周,產婦的身體各個器官就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寶媽們最好到醫院進行產後複查,評估身體恢復的情況,如果有問題,一定要根據醫生的建議配合治療。同時,高巖提醒孕媽媽們在選擇月子中心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規範的機構。

相關焦點

  • 產後抑鬱真不是矯情,了解才能預防悲劇的發生!這5大表現要警惕
    1、心理幹預加強孕產期相關健康知識宣傳,幫助產婦及其家屬正確對待孕產期的一系列變化,並樹立正確觀念,消除其心理障礙,增強產婦自信心。根據產婦的個體特徵、心理狀態制定個體化的心理指導,達到解除消極情緒的目的。
  • 又一好消息,孕產期抑鬱症篩查將納入常規孕檢啦!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抑鬱症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孕產婦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孕育寶寶是人生中比較重大的事件,如果現實和心理落差比較大,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同時,孕產婦體內激素水平處於變化階段,也可能帶來情緒的變化。
  • 孕媽唐篩高危,專家說孕期唐篩不值得相信
    孕期產檢成了很多媽媽的心魔,今天想著檢查這那項,明天想著檢查哪。沒有問題還好,如果篩查有風險,那顆懸著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她雖然不是高齡產婦,但他們有這樣的家族史,婆婆曾經生過一名唐篩兒,儘管沒有長大成人,那也是家族中存在的危險因素。唐篩準確率不高,羊水穿刺目前在B超的監視下完成,但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思來想去最安全準確的就是無創。表姐接受了我的建議直接做了無創,雖然等待結果的日子是煎熬的,但終歸結果令人滿意。現在外甥女已經將近兩歲,健健康康,活潑可愛。
  • 凹陷、孕期乳房尺寸沒變化,產後能餵奶嗎?
    知道餵母乳很好,可是卻懷疑自己有一些狀況,如:乳頭凹陷、孕期乳房沒升級,這樣能餵奶嗎?媽媽有什麼狀況不能餵奶?剖腹產也能馬上親子肌膚接觸嗎?為您解惑,請對自己有信心,只要按部就班,順利餵奶並不難!Q1.乳頭凹陷能餵奶嗎?可以。
  • 產婦有高血壓生下900克「袖珍寶寶」
    醫生介紹,新生兒早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體患病或者是高齡產婦。現在二胎政策放開,很多準備生二胎的女性,可能會面臨高齡產婦這一現實問題,早產對胎兒的身體和智力發育都有諸多不利影響,那麼,為了不讓自己的寶貝成為早產兒,準媽媽該怎麼做呢?
  • 【專家共識】妊娠合併結構異常性心臟病並發產後出血MDT管理專家...
    產科醫生對於縮宮素在嚴重心臟病患者的使用劑量和時機上需要與心內科、心外科以及麻醉科等多學科團隊密切配合。 一般情況下,發生產後出血後,除縮宮素為一線用藥外,若出血不能有效控制,常需聯合應用麥角新鹼、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其他促宮縮藥物,但因具有強烈縮血管、擴血管及其他副反應,亦不作為治療妊娠合併心臟病產後出血的常規推薦用藥。
  • 產婦15分鐘順產7斤寶寶,被稱「教科書式分娩」,只因孕期這樣做!
    2、精神因素也能影響分娩 有的產婦生產時,做好了萬全準備,胸有成竹、有備無患,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於分娩也是積極配合,而有的產婦,因為神經高度緊張,對分娩惶恐害怕,所以這種情緒和心態下,難免會給分娩帶來難度,所以同為產婦,生產的時長和難易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
  • 多少歲算高齡產婦?孕期產檢次數和頻率需要增加嗎?
    如今女性生育年齡普遍增高,不少女性懷孕生子的時候被判定為「高齡產婦」,各種被提醒和「受優待」,那麼高齡產婦是多少歲呢?高齡懷孕從備孕期到孕期,再到分娩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高齡產婦是多少歲?「高齡產婦」的年齡定義為:分娩時孕媽媽的年齡達到或已超過35周歲,其中又分為高齡初產婦和高齡經產婦。高齡有何「特別之處」!
  • 「再不生娃, 小心成高危產婦」: 逼生套路暗含權力共謀?
    作為一個常見的醫學概念,高齡初產婦是指年齡在35歲以上第一次妊娠的產婦。在醫學領域,對高齡初產群體的關注被認為可以有效保障她們的妊娠健康,喚起醫患雙方協同警惕其在孕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高危指徵,並加強對產婦的醫療監控與介入。在公眾的關注與討論中,高齡初產婦也開始成為大齡未生育女性的代名詞,甚至指代了女性推遲婚育的社會現象,成為一種特殊性別文化乃至社會問題的符號。
  • 產後按壓肚子的痛,和生孩子的宮縮痛,哪個更讓產婦難承受
    但其實分娩時的疼痛與產後按壓肚子,和生孩子的宮縮痛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後兩者才更難熬。為何產婦要按壓肚子?對於產後大出血相信不少人都多少了解一些,畢竟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裡邊的女性人物在生娃後出現大出血,有生命危險的情節。電視劇並沒有誇大,在醫療還沒有發達的時代中,產後大出血是導致眾多產婦死亡的罪魁禍首,而之所以出現大出血,就是子宮收縮不好。
  • 孕期檢查能發現,尤其是高齡產婦
    隨著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拼二寶,很多孕媽媽成為了高齡產婦,這也使得孩子出現腦發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等出生缺陷的風險更高。出生缺陷給國家和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陰影,那什麼是出生缺陷?怎樣才能預防出生缺陷呢?敲黑板劃重點!!!part 1 什麼是出生缺陷?
  • 「他在陪產後提出離婚」,法國90歲產科醫生:永遠別讓男人進產房
    ◆ 分散產婦的精力分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從宮口打開一直到分娩結束,產婦媽媽們就宛如完成了一次長跑,需要屏神靜氣、一心一意地面對分娩。尤其是第二產程中,產婦媽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保持均勻呼吸、適時發力,如果丈夫在一旁陪伴,可能會分散產婦媽媽的注意力,影響分娩。
  • 38歲產婦順產二胎出現肩難產 巨大兒重10多斤
    「開始,產婦產程很順利,胎頭開始下降,誰知當胎兒頭部娩出後,出現了肩難產,孩子的臂膀卡在產道紋絲不動。」這種情形婦產科醫生劉國良第一次碰到,孩子的頭已經娩出,必須要迅速採取措施,否則寶寶很快會出現窒息等危險。
  • 孕期女性須知的食物作用及營養
    作者:寶寶知道 孕期知識庫孕期女性須知的食物作用及營養想要生一個健康寶寶離不開營養均衡的飲食,想要營養均衡則須知食物的營養成分,例如黃豆芽、海帶、芝麻、紅蘿蔔等。黃豆芽黃豆芽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維生素c、纖維素等,蛋白質是生長組織細胞的主要原料,能修復生孩子時損傷的組織,維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彈性和韌性,防止產生出血,纖維素能通腸潤便,防止產婦發生便秘。烹調方式多用煮和燉,少用油炸。海帶預防貧血。
  • 產後腰痛怎麼預防如何緩解?
    據統計,一位女性懷一次孕,在孕期或者產後出現腰痛症狀的機率在45%至76%之間。產後腰椎問題發生率之高,讓許多新媽媽在享受孕育新生命的同時,也在接受腰痛的折磨。  在醫院的婦科門診裡,也經常會有新手媽媽在複診時問:「醫生,我產後月子沒有修養好,現在腰很痛,我該怎麼辦?」「醫生,我腰上打無痛的地方經常痛,是不是醫生給打壞了呀?」事實上,這個鍋麻醉醫生可不背!
  • 產婦坐月子,不科學的「舊說法「要摒棄,堅定立場,才能少遭罪
    但是,不管怎樣,以下幾件事千萬不要聽老人的,不然會影響產後恢復,寶媽們可一定要重視起來!1、產後立即大補:產後媽媽身體虛弱,在飲食方面可能會大量補充營養,但是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產後過度進補,不僅會讓脂肪囤積在體內,還容易損害健康,因此產後媽媽忌大補,要科學合理飲食。產後第一周是媽媽身體最虛弱的時候,此時腸胃消化能力比較弱,不適合攝入太多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飲食要清淡。
  • 生完孩子出了院可不是結束,產後42天你還得回來!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經過漫長的十月懷胎以及艱辛的分娩過程之後,產婦的身體包括臟器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產後6周(即42天)以後,產婦身體的各項機能基本會恢復如前,特別是子宮。 需要說明的是,產後複查不一定非得在第42天做,如果沒有什麼不舒服,一般推後幾天也無妨。 產後複查主要包括新媽媽的全身檢查、婦科檢查以及寶寶檢查。
  • 孕期做好這幾點避免側切
    生娃剪臍帶過去很多醫生會進行常規側切,不論產婦狀態如何,都會「例行公事」般地剪一刀,保證產婦和寶寶的安全1~2度的撕裂,屬於輕度撕裂,產後很快恢復,不會影響媽媽生活,屬於比較理想的情況。如果撕裂情況可以達到3~4度,可能會導致產後大便失禁等問題,需要進行人工幹預。側切可以有效防止會陰重度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