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至暗時刻》在中國公演,此片為傳記歷史片。
二戰期間,德國佔領了比利時,荷蘭。義大利選擇投降,不戰而敗,英國面臨領土被入侵,內閣成員之間分為兩大戰營。
保守方認為應該與德合談,邱吉爾堅持保衛國土,不妥協,鬥爭到底。終於贏得包括國王在內的廣大英國公民的支持下,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
《至暗時刻》以重新任命首相開始,邱吉爾臨危受命當選新的英國首相。他當首相之時,正處在德國侵略,比利時被佔領,義大利不抵抗的困境當中。
在赴任的第一天 跟妻子說:可能我已經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富有激情的去拼命 可我能像個智者一般用智慧去面對它們。
邱吉爾一上臺便發表演講,演講的大意是:英法聯合,決不投降,我們必須取得勝利。
回到家中,夫人誇他演講真好,當記者採訪他時,他豎起象徵勝利的手指,這一舉動上了報紙頭版頭條。他說:這對於窮人階層很有意義。
最無人理解的至暗時刻,邱吉爾有些孤獨,因為內閣成員中有的人選擇妥協;而他卻選擇在黑暗之中,默默地尋找那個看似笑話存在一般的一絲光明。
貫穿在影片中的打字員,扮演的角色除了打字,還要速記,更是當邱吉爾演講時她的眼神給了邱吉爾信心、勇氣和安慰。
當希特勒攻陷比利時,義大利不抵抗;當內閣成員一致同意與德國和談;當邱吉爾壓力山大感覺孤立無助時;當他走進地鐵,與車上乘客交談,聽到民眾的呼聲時;他更加信心百倍,沒有退縮,而是慷慨激昂地說:我們處在偉大戰爭的初級階段,我們只有奉獻,只有辛勞和淚水,我們要用全部能力和力量打倒暴君。沒有勝利,就沒有生存。
邱吉爾幽默、滑稽、有勇、有謀。大大提升了與敵人鬥爭的士氣。
他在首次向全國人民演講中說到:「英法聯合,決不投降,我們必須勝利。」
影片中的邱吉爾頂住內閣成員要求與敵人和談帶來的壓力,他說:「刀都架在脖子上了,我們還要和談?要去追捧多少獨裁者,去滿足多少獨裁者的野心和特權?刀都架在脖子上了,怎麼還能和屠夫講道理?」
在重重壓力面前,他已經忘記自己要做什麼?他問打字員:「接下來我要與誰通電話?」比利時投降,法國也不遠了。邱吉爾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他的夫人說:「你把全世界的責任扛在自己肩上。」
在得不到全體內閣成員支持的情況下,國王深夜親自到訪並與他交談:「我們一起努力吧!我支持你,打敗希特勒。」
有了國王的支持,邱吉爾更有信心,他不再參加內閣成員會議,而是參加由各界人士組成的外閣會議並取得了外閣成員的一致擁護,因為大家都知道,和平無法通過談判來獲得。
邱吉爾在外閣會議上信心百倍地說:在海上,在陸地,在港口,在法國,在空中作戰,決不投降,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我們的國土,在海灘、在田野、在山區、在街頭所有的登錄點作戰。
溫斯頓·邱吉爾在英國國會下議院發表的演講,鼓舞了英國以及同盟國的無數民眾,最終贏得敦刻爾克戰役的勝利,帶領英國走出了危機。
電影《至暗時刻》讓我理解了成功不是終點,失敗也並非終結的含義,堅持與勇氣並存,處在二戰那個特殊時期,你不堅持,選擇妥協,就會被打敗。勝利不是輕而易舉能取得的,沒有堅強的必勝信心,沒有堅強的毅力,沒有人民的支持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