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在一家私企工作,待遇挺不錯的。他有一個發小,平時跟他很好,就過來投奔他,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然後就費了很大力氣幫這個傢伙進了公司,混了一個不錯的職位,他覺得公司裡有一個自己的兄弟挺不錯的,彼此有個照應,可是後來發生的事,讓他覺得自己太傻了。
原來他的髮小進入公司後,因為腦子靈活,沒多久就上位了,混到等級跟他差不多。
後來,公司經理一職空缺,老闆有意從下面優秀員工中選取一個人擔當此任,我這個朋友和他發小都是人選之一,朋友想著公平競爭,可他沒想到的是,他的髮小卻用卑鄙手段搶到了位置。
朋友後悔不已,也理解不了為什麼發小會設計陷害他,明明當初沒有自己,他還在外面混日子!
嘿!這樣的狗血劇情你見過嗎?或者說也曾經上演在你的身上?
我告訴你,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我們講職場複雜,就複雜在人心難測,為什麼很多人明明辦好事、出於好意,到最後卻悲慘收場,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人性的真相。
兩個真相,幫你打開洞悉人性的天眼!
一:自私是人的本性,利益足夠大時,之前建立的一切馬上土崩瓦解
我看過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有一次我去KTV,見到一個女的,我拿出5千塊錢放在桌上,她說:你這是在羞辱我嗎?
我沒出聲,把錢加到1萬,她說:你當我是什麼人?
我把錢繼續加到3萬,她說:我已經跟你說了,我不是那種人!
我把錢加到5萬,她說:如果你真的有誠意的話,我們可以先從朋友開始做起。
我把錢加到10萬,她說:我們走吧!
我說:沒有了,你別多想,我只是數數錢而已。
哈哈,雖然只是一個虛構的笑話,但卻很直白的說明了一個人性真諦:
在重大利益面前,人性和道德是經不起考驗的。
就好比我們開篇提到的故事,在朋友的髮小處於危難的時候,朋友拉了他一把,於是就覺得對方會感恩戴德,會回報他,可這終究只是他個人的一種道德期待。
這些呢,在雙方沒有面臨重大利益的時候倒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是一旦出現了重大利益,總經理的位置空缺了,那對方馬上就暴露出了獸性,他會想方設法的陷害你,好讓自己拿到這個位置,什麼往日情分一下子煙消雲散。
所以不要覺得這個發小是多麼的惡毒,這只是人的一個本性而已。
人性的本質就2點:
生存和繁衍,自私才能讓一個人生存下去,好色才能讓後代繁衍下去。
你看我們人類從原始社會不斷進化到現在,我們為什麼能夠存活下來,就是因為我們懂得趨利避害,我們懂得為自己著想,說白了就是因為我們自私。
父母的愛是人性嗎?是的,保護孩子是為了繁衍後代。愛美是人性嗎?是的,愛美也是為了獲得繁衍的機會。炫富是人性嗎?是的,炫富和孔雀開屏是一樣的,是爭取異性,獲得繁衍的機會。
所以很多人對自私是有誤解的,覺得自私就是壞事,就是貶義詞,並不是這樣的!
人性的自私和趨利避害是與生俱來的,嬰兒那種只顧自己吃飽,絕不會管別人死活的行為是天生的,這也是他能活下去的關鍵。
我們很多人他們為什麼做好事呢,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好人有好報,做了好事能夠減少災難,做虧心事心會不安。所以說你看他們做好事的本質,其實也是為了自己,這難道不是自私嗎?
包括我去學營銷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無私的人,那些看上去無私的行為,其實背後都有圖謀,只不過那個圖謀可能是格局比較高的,是一種遠期利益或者說是一種披了「道德外衣」的利益,導致你不能直觀的看到背後的自私。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沒有啊,我跟身邊人處的就很好呀,我上大學的時候,大學裡面競爭也很嚴重呀,但是我們關係都很好呀。
其實,之所以你們的關係能夠維持的很好,是因為你們並沒有面臨很大的利益競爭。
大學生活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小圈子,那在這個小圈子裡面你們競爭的再厲害,其實都是等級很低的那種利益競爭,誰贏誰輸沒有多麼,涉及不到生死存亡。
但是進入社會之後就不一樣了,不僅你的競爭者變得更多了,而且你們所要競爭的利益也變得非常大。
比如說你在公司裡,總經理的位置只有一個,你努力工作了十年,才獲得這個競爭的機會,如果競爭失敗了,你要再蟄伏十年,甚至錯過這次機會就再沒有機會了。比如你的客戶如果跟其它公司籤約合作了,那你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都將拿不到收益,可能你連家庭支出都維持不了。
所以,面臨這樣的巨大利益,你會怎麼選?
二:所謂道德、情懷,都是聰明人講給傻子聽的
我們講天道的時候就講到一個片段,就是說林雨峰被丁元英布的局給打敗之後,他就說丁元英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是不道德的,該遭報應的。
其實這個片段就非常有意思,它不僅代表了林雨峰個人,也代表了這一類人的思想屬性。
就好比很多人他們為了另一個人付出了很多,甚至在關鍵的時候拉了對方一把,然後就主觀性的懷有一個道德期待,就是覺得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他,結果別人沒有幫他,他們就說別人是不道德的,是白眼狼,要受到上天的懲罰……
其實這都是弱者的呻吟!
那丁元英是怎麼的思維邏輯呢,就是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把競爭對手給滅掉,自己成老大,不寄希望於什麼道德期待,不搞什麼情懷。
他們為什麼有不同的結局,就是思維認知不同,對人性和道德的認知也不同。
人性是與生俱來的,是骨子裡的,是幾十萬年的進化形成的,而感恩,寬容,知恩圖報……這一些是道德。
道德是後天加上去的,道德學說是很多偽君子比較擅長的一套東西,你看嶽不群滿口仁義道德,卻把人性趨利避害的本性展露的一覽無餘。
再說到南宋時期的大儒朱熹,搞了一套道德理論,他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強化了三綱五常,他還強調,寡婦一定要忠貞,不要改嫁。
可結果呢?他自己寫了一大堆的道理,但基本上自己一條也做不到,娶尼姑為妾,使兒媳婦懷孕。(朱熹這個事在《宋史》卷裡有記錄,是歷史上有名慶元黨案,具體你可以到網上搜索一下…)
所以道德它不是人性,而且大多時候道德都是被用來約束他人行為,使自己獲利的。所以本質上,道德是一種上層人士的工具。
比如你公司的老員工告訴你,你還年輕,有大把的時間和機會,他們卻已經在這裡工作了十年,這個晉升機會不能錯過了,希望你讓給他。
這就是用道德在綁架你,很多「好人」一聽就真讓出去了,因為從小他就是聽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的。可是你真的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