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常篇:最一目了然的成人腦電圖圖譜丨一鍵收藏

2020-11-24 醫脈通

作者:胡小偉 陸葉婷 潘聖潔 高薇 徐敏 方琪(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癲癇中心 )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隨著腦電圖分析技術迅速發展和對腦電圖研究與認識的不斷深入,要求初學者對腦電圖的基本知識要準確掌握,然後在腦電圖專家的指導下對其臨床意義做出判斷。本文將介紹對成人腦電圖異常篇進行介紹,之後還會更新偽差篇,敬請關注……


概述


腦電圖異常分為背景活動異常和陣發性異常,其中背景活動異常是非特異性異常,與瀰漫性或局部腦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有關,陣發性異常是突出於背景活動的陣發性異常波發放,與癲癇類發作性疾病有密切關係。


1. 背景活動異常


➤ 正常節律改變


(1)慢波性異常:持續性瀰漫性慢波活動;廣泛性間斷性慢波活動IRDA;廣泛性非同步化慢波;局灶性或一側性持續性慢波。


(2)快波性異常:快波活動異常增強、衰減;藥物性快波。


➤ 局部電壓衰減

➤ 爆發-抑制

➤ 低電壓與電靜息                                          


2. 陣發性異常


➤ 癲癇樣波形:棘波;多棘波;棘節律快節律;尖波;棘慢複合波,尖慢複合波;多棘慢複合波;高度失律

➤ 節律性爆發

➤ 周期性波:三相波;廣泛性周期性癲癇樣放電GPED;周期性一側性癲癇樣放電PLE 


背景活動異常


1. FIRD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FIRDA=frontal intermittent rhythmic delta acitivity:額區間斷節律性δ活動
IRDA頻率多為2.5-3Hz,波形呈正弦樣或鋸齒狀,波幅逐漸增高然後逐漸下降,持續1至數秒,常為雙側,在整個記錄中反覆間斷出現,常伴有背景活動減慢,多與狀態有關,警覺或睜眼時數量減少或波幅降低,閉眼、過度換氣或瞌睡時增多,進入NREM睡眠II期後消失,在REM睡眠期再次出現。
FIRDA位於額區,文獻報導中多見於中、老年人,位於枕區(occipital)的OIRDA則多見於兒童。但IRDA在不同部位的差異與病因無關,多數情況下與病變部位也無關。它既可出現於全身性病變,也可見於腦內廣泛性或局限性病變,故其突出部位不論在額區還是枕區均沒有明確定位意義。認識這一點可避免FIRDA或OIRDA錯誤解釋為病灶區。所以當存在局灶病變時,定位和定側應主要根據持續存在的局灶性異常活動。


2.TIRDA (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TIRDA=temporal intermittent rhythmic delta acitivity:顳區間斷節律性δ活動圖中所示這種δ活動雖然一開始表現類似心電偽差,但可以發現它的頻率與心電不同,快於心率。
TIRDA表現為2.3-4Hz的δ和慢θ活動,節律或半節律間斷髮放,與FIRDA、OIRDA不同,和癲癇,特別是顳葉癲癇和顳葉病變有密切關係,多為一側性,常同時存在顳區的癲癇樣放電。


3.TIRDA (B)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TIRDA:顳區間斷節律性δ活動phase reversal at F8-T8(right frontotemporal region):F8-T8出現位相倒置(右側額顳區)表明病灶位於右側額顳區


4. 慢波異常(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Left-sided lateralized slowing:左側單側慢波活動PDR=postal dominant rhythm:相對快節律(如後枕部優勢節律)常在左側缺失註:該患者影像學檢查提示左側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大面積梗死。
局灶性或一側性半球的δ或θ頻段的持續性慢波活動,呈散發或節律性發放,波形類似正弦波,常常為高波幅的多形性慢波。持續的局灶性多形性δ活動在成人一般為100-150uV,兒童可高達500uV,其產生基礎以白質損傷為主,多提示在大腦皮質、皮質下或丘腦核團有局部結構性腦損傷,如腫瘤、卒中、膿腫、腦實質內血腫等,且生理狀態改變時(如清醒轉為睡眠時)多形性慢波活動常持續存在。通常,局灶性多形性δ活動在腦損傷部位最明顯,但在大範圍皮質和白質損傷時,損傷部位的δ活動波幅可降低甚至無活動,而在損傷周邊區域波幅較高。

5.慢波異常(B)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Left hemipheric slowing:左側大腦半球慢波活動Higher frequenceies attenuated on the left,delta amplified on theleft:左側頻率降低,δ波波幅在左側較高Opposite polarity A1 vs A2,more predominant on left:心電偽差在A1和A2導聯呈相反極性,左側呈優勢表現

6. 慢波異常(C)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Left hemispheric slowing Electrode artifact in Pz:Pz頂中線電極偽差Higher frequencies attenuated on the left:雙側比較,左側相對快的頻率衰減更多註:該患者頭顱MR提示大腦嚴重瀰漫性萎縮伴左側側腦室旁腔隙性腦梗死


7. 爆發抑制(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Burstsupression:爆發抑制

8. 爆發抑制(B)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Burst suppression:爆發抑制Diffuse voltage suppression:彌散電壓抑制
爆發抑制是一種嚴重的異常EEG現象,中-高幅的爆發性活動與低電壓或電抑制狀態交替出現。爆發成分是θ波或δ波,持續0.5-1秒,爆發之間為持續5-20秒以上的低電壓以及電抑制期,波幅低於5-10uV。是大腦皮質和皮質下廣泛損傷或抑制的表現,可見於嚴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嬰兒癲癇性腦病,麻醉狀態,藥物中毒,臨終狀態等。

癲癇樣波形


Sharp waves:尖波(>70ms)Spikes:棘波(<70ms)


棘波時限為20-70ms,多數波幅大於100uV,波形銳利,突出於背景活動,主要成分為負相,也有正-負或負-正雙相。負向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稍緩。棘波是最基本的陣發性腦電活動,病理生理學基礎是一組神經元快超級化放電。但是,棘波並不一定意味著癲癇性事件,在分析時應注意年齡、出現時間、部位和極性。頭皮EEG上的正相棘波多數沒有明確的臨床意義。各種偽差可能引起與棘波相似的波形,應特別注意鑑別,在一次記錄中若僅出現一個棘波通常很難與偽差鑑別,因而不予確認。規則出現的棘波則需要與心電偽差或其他節律性偽差相鑑別。


尖波時限為70-200ms,波形與棘波類似,形成機制相同,它們之間主要區別是神經元群放電時同步化程度不同,時限僅是人為的劃分。在判斷尖波時應注意與生理性尖波如睡眠期頂尖波區分,有些正常的α節律或睡眠紡錘波形較尖,應結合出現的狀態、部位、節律性加以鑑別。


1. 棘慢波、尖慢波(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4-5Hz spike and wave:4-5Hz棘慢波


2. 棘慢波、尖慢波(B)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Left temporal epileptiform spike and wave:左顳區癲癇樣棘慢波

Muscle artifact:肌電偽差


棘慢波即指棘波後緊跟著一個慢波,棘波成分由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構成,慢波成分為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總和。廣泛性棘慢複合波的頻率對確定癲癇分型有很大幫助。雙側同步3Hz棘慢複合波節律多表現為典型的失神發作。1.5-2.5Hz的棘慢波多見於不典型失神發作和Lennox-gastaut症候群。3.5-5Hz的廣泛性快棘慢複合波則多見於青少年特發性全面性癲癇的發作間期放電。局限性棘慢波多數散發出現,在不擴散的情況下一般不引起臨床發作。棘慢波在不同時間出現在不同部位,提示腦內有多個異常電興奮區,可能代表腦內存在多個病理學意義上的病灶或致癇灶,亦可能是瀰漫性腦功能障礙的表現。


3. 多棘慢波(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4Hz polyspike and wave: 4Hz多棘慢波


尖慢波為一個尖波之後緊跟一個慢波,意義和棘慢波相似。伴中央顳區的兒童良性癲癇的放電嚴格來說多數為尖慢複合波。


4. 多棘慢波(B)

未標註腦電圖(平均參考導聯)

標註腦電圖


5Hz bifrontally predominant polyspike and wave discharges:雙額區優勢的5Hz多棘慢波
圖中兩次爆發之間存在不同,第一次爆發呈左側優勢,第二次爆發呈右側優勢且波幅較高。需要注意的是:棘波和多棘慢複合波的形態學特點在使用參考導聯時顯示更清楚。


5. 多棘慢波(C)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4 Hz poly spike and wave:4Hz多棘慢波


多棘慢複合波指在連續一個以上棘波之後跟隨一個慢波,常見於肌陣攣發作,也見於其他類型的癲癇,慢波之前可出現2-10個棘波,肌陣攣抽動的幅度和強度常與棘波的數量和波幅有關。在測量多棘慢複合波的頻率時應以最後一個棘波與慢波的時限為準。


6. 癲癇波(顱內電極記錄)


未標註腦電圖(顱內電極記錄)

標註腦電圖


Pulse artifact:脈搏偽差Foc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局灶癲癇樣放電

Focal sharply contoured delta and theta:局灶波形尖銳的δ波和θ波


7. 棘波和尖波(顱內電極記錄)

未標註腦電圖(顱內電極記錄)

標註腦電圖


pulse artifact:脈搏偽差

Foc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s:局灶癲癇樣放電

Sharp waves:尖波(>70ms)

Spikes:棘波(<70ms)


周期性波


1. 三相波(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Triphasics:三相波


2. 三相波(B)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雙側耳電極平均後參考)

 

標註腦電圖


Triphasics:三相波Variable morphology:形態易變bifrontally predominant:雙側額區優勢time lag:時間滯後deep downward(positive)deflection:深向下偏轉(負相波)


三相波是頻率約為1-2Hz的中高幅慢波,多出現於瀰漫性低波幅慢波背景上。第一相為波幅較低的負向波,第二相為突出的正向波,第三相為時限長於第二相的負相慢波。三相波波形變異很大,某些複合波成分特別尖,第一個成分類似棘波,而其他成分是單相、雙相或多相慢波或尖形慢波,但正相部分突出、時限更寬。三相波多數雙側同步廣泛出現,60%在額區突出,40%在後頭部為主或瀰漫性分布;其主要正相成分在額-枕區可有25-140ms的位相差,雙極導聯73%有前-後位相差,參考導聯僅為27%。多見於多種代謝性腦病以及克雅病,一氧化碳中毒,缺氧、中毒性腦病等,患者常處於嗜睡狀態,常提示預後不好。


3. GPED (A)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GPEDs=generalized periodic epileptiform discharges:廣泛性周期性癲癇樣放電


4. GPED (B)


未標註腦電圖(雙極縱聯)


標註腦電圖


GPD=generalized periodic discharges:廣泛性周期性放電

generalized廣泛:雙側,同步,對稱

periodic周期性:波形、時限、周期相對一致、不斷重複,周期長度可有所不同,但大多數周期變化小於一個周期的50%

discharges放電特點:不超過3個時相,且無論多少個時相均總時限不超過0.5秒


廣泛性周期性放電是某種突出於背景的廣泛性棘波、尖波、慢波或複合波以相似的間隔反覆刻板出現,是一種嚴重異常EEG現象,常提示有急性或亞急性瀰漫性腦病,預後不良。主要病因包括缺氧性腦病,代謝性腦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特別是單純皰疹病毒性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慢感染(CJD,SSPE),小兒癲癇性腦病,非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在出現GPD時,可伴有某種形式的發作,如反覆肌陣攣、痙攣或失張力運動,多出現在嚴重腦病患者,且發作一般不能被抗癲癇藥物抑制。周期性波的持續時間及間隔時間在不同的疾病或病程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特徵。間隔期多表現為低波幅的慢波活動,但一般不會達到低電壓的程度,需與爆發-抑制圖型相區別;亦可能有癲癇樣放電。根據間隔期不同,將GPD分為長周期(4-20s或更長)和短周期(0.5-4s),這對病因具有提示作用:CJD一般為短周期GPD,SSPE一般為長周期,缺氧性腦病或代謝-中毒性腦病間隔則可長可短。


癲癇外科病例


簡要現病史:


52歲老年女性,癲癇病史15年,發作類型1、複雜部分性發作:疲倦,乏力,言語不利,頭痛;發作類型2、全面性強直痙攣發作:四肢抽搐1-2min,尿失禁,發作後意識朦朧,嗜睡,2-3月發作1次既往史:輸卵管結紮術後,鼻竇手術後,哮喘,癲癇,高血壓病,先兆性偏頭痛抗癲癇現用藥:加巴噴丁,妥泰既往用藥:苯妥英鈉,丙戊酸鈉,奧卡西平,苯巴比妥其他用藥:茶鹼,海捷亞,可必特(異丙託溴銨),氟替卡松,氯雷他定,順爾寧婚育史:已婚,家庭主婦,育12子(領養2子)家族史:2位表親以及1侄女有癲癇史 視頻腦電圖監測結果:

2001-09:


發作間期:正常;發作期:1次非癇性事件,13秒下肢規律性抖動,呼之不應數分鐘。 


2003-01-13至2003-01-20:
發作間期:少數左側顳區慢波活動;8Hzα節律(苯巴比妥所致);無發作。


 2009-01-05至2009-01-07:


發作間期:



Left temporal slowing:左側顳區慢波活動



Interictal left temporal slow activity:發作間期左顳區慢波活動



Left temporal epileptiform spike and wave:左顳區癲癇樣棘慢波



Bifrontal epileptiform spikes:雙側額區癲癇樣棘波
EKG artifact:心電偽差


發作期:5次發作,均為左側大腦半球起源


第一次發作:


源自左額顳部的癲癇樣放電從β波演化為尖銳δ波

Left temporal 6Hzθ:左顳6Hzθ波  Left temporal 3-4Hzδ:左顳3-4Hzδ波 


第三次發作:



Left temporal slowing evolving into lefttemporal sharply contoured theta:左顳部慢波演變為尖銳θ波


第五次發作:




EKG artifact:心電偽差Evolving LT seizure:演變的左側顳葉癲癇發作 Left temporal 7-8Hz theta:左顳區7-8Hz θ波 


2009-02-09:


MR:左側顳葉內側硬化,雙側顳葉膽鹼峰輕度升高




PET:雙側顳葉低代謝



 2009-05-06:


神經心理學測試提示患者智力低於正常2009-05-14:外科評估:根據發作期和發作間期表現,MR表現與左側顳葉內側癲癇相符,建議:左側選擇性海馬杏仁核切除術。家屬代訴術後癲癇發作頻率明顯減少(隨訪中)。


(圖片均來自參考文獻1,文字注釋來源於2-4)


參考文獻:

[1] StrayhornD. The Atlas of Adult Electroencephalography.http://eegatlas-online.com/index.php/en/ 

[2] DonaldL.S, Fernando H.L.da.S. Niedermeyer's Electroencephalography: Basic Principles,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Related Fields, 6th Edition. 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2011.

[3] 劉曉燕. 臨床腦電圖學. 1版, 2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2017.[4] Definitionsfor EEG. https://quizlet.com/9052493/definitions-for-eeg-eeg-flash- cards/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實戰圖形教你掌握正常成人腦電圖
    腦電圖放大器的敏感性用μV/mm來表示,它說明的是在圖上,波幅的高度反映的腦電電位差是多少。例如:在敏感性為10μV /mm腦電圖圖中,如果一個腦電波的垂直高度為7mm,其波幅就是70μV。在腦電圖中,按照波幅的高度可以分為幾個級別,對於成人腦電圖,<25μV稱為低波幅,25-75μV稱為中波幅,75-150μV稱為高波幅,>150μV稱為極高波幅。
  • 腦電圖入門攻略,這些「波紋」你能看懂嗎?
    成人清醒期腦電圖(1)α波節律α節律是清醒狀態下在後頭部出現的8-13Hz的節律,大多數人9-10Hz,波幅10-100μV,正常人的基本節律。一般在枕區波幅最高。閉眼且精神放鬆狀態下容易出現,雙側大致對稱。是分析腦電圖背景活動最重要的指標,與腦功能狀態及發育水平有密切關係。
  • 哪些因素會影響腦電圖結果
    核心提示:哪些因素會影響腦電圖結果?專家表示:影響腦電圖的主要因素有年齡、個體差異、意識狀態、外界刺激、精神活動、藥物影響和腦部疾病等。其中年齡和個體差異與腦生物學特點及遺傳心理因素有關。外界剌激與精神活動引起的腦波改變屬於腦機能活動的一些生理性變化。藥物影響和腦部疾病所產生的腦波變化往往是病理性的,但也可以是一過性和可逆性的。
  • 腦電圖異常一定有病嗎
    若是腦電圖顯示結果異常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這也是患者們都非常擔心的一點,重點是患有癲癇病的人,更容易擔心、害怕,那麼腦電圖異常是有病嗎? 腦電圖的異常放電並不一定是有病,導致腦電圖檢查的結果放電的原因有很多種,特別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處於發育階段的時候,大腦神經還沒有發育完善。
  • 「怪嚇人的」腦電圖到底是檢查什麼的?有沒有輻射?
    腦電圖檢查主要是為了評估腦功能,以及發現一些CT/MRI看不到的異常狀況。正常的波形就是正常的腦電圖,如果患有疾病,就可能出現各種類型的異常波形,比如,當患者患有癲癇、腦炎及各種原因的昏迷時,腦電圖上都會出現異常波形,因此,利用腦電圖檢查,通過對波形的分析,結合患者的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醫生可以作出最終的診斷並制定治療方案。
  • 腦電圖有異常就是癲癇?| 健康闢謠日曆
    腦電圖有異常就是癲癇?>29十月星期四健康謠言 :腦電圖有異常就是癲癇?>腦電圖檢查只是診斷癲癇的一個輔助檢查和依據,不能僅僅依據腦電圖的異常就武斷地給病人戴上「癲癇」的帽子。在正常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腦電圖可以表現為異常,甚至還可以見到癇樣波形。
  • 【健康闢謠日曆】腦電圖有異常就是癲癇?
    【健康闢謠日曆】腦電圖有異常就是癲癇?>29十月星期四健康謠言 :腦電圖有異常就是癲癇?>腦電圖檢查只是診斷癲癇的一個輔助檢查和依據,不能僅僅依據腦電圖的異常就武斷地給病人戴上「癲癇」的帽子。在正常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的腦電圖可以表現為異常,甚至還可以見到癇樣波形。大多數腦電圖報告中「輕度異常」的結論一般是沒有確定的臨床意義的。即便是「癇樣放電」,也需要進行其他必要的檢查或複查,並結合臨床表現加以判斷。所以,腦電圖有異常不一定就是癲癇。
  • 人腦的「地圖」——腦圖譜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為了了解人腦的結構和功能,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要想知道大腦能運行什麼、操作什麼,首先要了解它是如何組織和連接的,這個複雜的腦部研究形成了腦圖譜。因此,腦圖譜一直以來都是研究腦結構和功能及腦疾病的重要手段。德國神經學家科比尼安·布洛德曼上世紀初繪製出了第一份人類大腦皮層圖。據了解,這幅人腦皮層圖至今仍是比較大腦活動區域及其結構時最常用的參考資料。但由於技術限制,早期的腦圖譜研究存在局限性,如對功能複雜腦區的功能亞區便捷劃分不明確、缺乏精度、與大腦很多區域最新的解剖和功能數據不匹配等。
  • 腦電圖準不準?到底該做哪種腦電圖 ?
    對癲癇患者來說,「腦電圖」一定不會陌生。不論是診斷、複診還是術前評估,腦電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腦電圖準不準,直接關係著診療的效果。那麼腦電圖背後有哪些原理、你做的腦電圖究竟準不準,你真的都清楚嗎?
  • 抗癲癇藥物吃了那麼多,為什麼腦電圖仍有放電?
    、「腦電圖結果是好的是不是說明我毛病好了?」等等成為其來院諮詢的最主要問題。腦電圖作為癲癇診斷的重要工具,對評估其癲癇治療效果等具有重要意義。那麼,癲癇患者用藥後腦電圖就沒有異常放電了嗎?腦電圖結果與藥物之間又存在什麼聯繫呢?
  • 中國腦計劃重大進展:首度解碼人腦「中央處理器」,腦細胞圖譜領先...
    圖丨王曉群、湯富酬、喬傑、張軍   該研究系統地繪製了胚胎發育早期及胚胎發育中期人類大腦前額葉皮層部分的單細胞圖譜>可以說在腦計劃的細胞圖譜研究中,我們已經先美國一步了」。>   在了解此次的成果之前,我們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正在幫你理解這篇文章的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
  • 全新人類腦圖譜
    原標題:全新人類腦圖譜據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 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絡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的努力,成功繪製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即腦網絡組圖譜。該項研究的最新成果——全腦精細分區圖譜及其全腦連接圖譜在國際學術期刊《大腦皮層》上在線發表。人類腦圖譜是理解腦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石。
  • 萬字長文 | 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這項研究從1996年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儘管已經在《Science》上發表了兩篇文章,但仍然沒有完成全腦圖譜的繪製。因為有一些腦區的細胞構築比較複雜,很容易就能把它分成不同的類型;但還有一些腦區的細胞類型非常一致,這樣的腦區,如果完全基於細胞構築的話,是沒辦法區分開的。
  • 萬字長文|中科院蔣田仔教授:腦網絡組圖譜及其在腦認知與腦疾病...
    這項研究從1996年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儘管已經在《Science》上發表了兩篇文章,但仍然沒有完成全腦圖譜的繪製。因為有一些腦區的細胞構築比較複雜,很容易就能把它分成不同的類型;但還有一些腦區的細胞類型非常一致,這樣的腦區,如果完全基於細胞構築的話,是沒辦法區分開的。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人類腦網絡組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首次建立在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將為實現腦科學和腦疾病研究的源頭創新提供基礎。
  • 腦電圖有癲癇波代表什麼
    腦電波的基礎上反映良好的心理狀態,然後,在腦電圖癲癇波代表什麼?   腦電圖有癲癇波代表什麼?癲癇的症狀一般明顯,攻擊我們我們的危害也是**嚴重的,在癲癇的危害,我們必須積極治療,避免癲癇。突然間。錯誤的判斷更多的癲癇癲癇的症狀是**的,**患者的生命**的**措施。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30多年來這篇文章被引用數千次,此後神經科學、應用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人員相互合作,推動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進程,開啟無脊椎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相關研究。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30多年來這篇文章被引用數千次,此後神經科學、應用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人員相互合作,推動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進程,開啟無脊椎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相關研究。
  • 癲癇科普丨腦電圖準不準,關鍵看這幾點
    對癲癇患者來說,「腦電圖」一定不會陌生。不論是診斷、複診還是術前評估,腦電圖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腦電圖準不準,直接關係著診療的效果。那麼腦電圖背後有哪些原理、你做的腦電圖究竟準不準,你真的都清楚嗎?
  • 癲癇發作時腦電圖有什麼特點
    在發作期間,腦電圖有如下特徵,背景活動為高峰失律,在瀰漫性不規則中、高波幅混合慢波上,夾雜大量雜亂多灶性棘波、尖波。大腦左右波形呈現出不對稱、不同步的特點,甚至完全失去正常的腦電節律。在強直期之前可能存在棘波、慢波及不典型棘慢綜合波,而更多見的是短程或長程爆發的波形,有時這些異常波形會持續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