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冰冷實驗 物理學家改行研究生物,1人發現生命奧秘,轟動世界

2020-12-03 華箋流香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最近國外報導,科學家用流體力學理論,研究動物的群體特性。他們用特殊攝像機,把運動的生物群體裡,每一個體作為一個流體上的質點,進行跟蹤。科學家發現在空中飛行的鳥群、蜜蜂群以及在海裡遊動的魚群,具有可壓縮粘滯流體的流體動力學特性。甚至可以用流體力學方程來預測生物種群的行為。

》物理學家跨界搞生物學,據傳說,始於薛丁格。

因為大眾熟知薛丁格的大名,本文對這位大物理學家的主要事跡,就不再做多的介紹。本文要介紹一下薛丁格的非主要事跡。

在上世紀40年代,人類對遺傳物質的本質還一知半解。動物學家研究生物的遺傳特性,用盡了各種手段。他們用x射線照射小動物,發現它們的後代有遺傳性質的改變。

這件事讓薛丁格知道了。作為一個量子物理學家,他當然對x光的本質有深刻的了解。於是他發表了一篇小論文,來討論因為x光照射而引起動物後代遺傳性質改變的事件。作為一個生物界的外行,他知道生物體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除此以外,他還知道它們的大小。所以,薛丁格討論x光照射小動物引起遺傳性質的改變這件事,角度完全是在量子物理學家的視野範圍之內:從原子的結構和x光的特性來討論。

薛丁格在這篇小論文裡面指出,X光穿透生物體,只能影響極少量的原子,由此得出結論:影響生命遺傳特性的物質,只是身體裡的極小一部分。多麼簡潔的論證,A大於b大於c,所以a大於c。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遺傳物質是DNA,確實只在身體的一小部分。而這篇論文在當時被生物學家們指責為不務正業。

但是,薛大科學家並沒有因此而停滯。他對於生物學的思想,反而如同滔滔江水綿延不絕,又如同黃河之水泛濫,一發不可收拾。薛丁格還寫了一本書《什麼是生命》,詳細闡述自己對於生命的觀點。

》正是因為薛丁格對這個世界極其深刻的洞見,為將來的科學家們指明了一條光輝的道路。

50年代,二戰剛剛結束,軍事工業生產較戰時嚴重萎縮。除了高等院校和實驗室以外,軍工企業往往是物理學家們的重要僱主。

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完成了對經典力學的整合,麥克思維方程完成了對一般意義上電磁波的精確描述,而哥本哈根學派聲稱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已經建立。除了愛因斯坦反對哥本哈根詮釋以外,物理學領域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天下。在學術界,基本上認為物理學已經發展到了天花板,很難有大的進展。大學裡的物理高材生大多都接受了導師們關於物理研究前景暗淡的悲觀觀點。

李政道的導師費米就向李政道傳授過這樣的觀點,而且建議李政道去改行學其他的物理學分支,後來因為其他幾個導師都不收李正道,李政道才轉回來又去攻讀量子力學。

》當時,從物理專業畢業的學生,轉行其他領域很多。顯然是受了薛丁格的影響,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最受年輕的物理學家們的歡迎。

對微觀世界的構成知識,物理系的學生較生物系的學生有壓倒性的跨界優勢。由於擁有深厚的數學功底,物理系的學生往往只需要一些實驗數據,就能夠憑空建造一個模型。

物理學跨界搞生物學的年輕學者中,有一個幸運兒,叫做弗朗西斯.克裡克。

百度百科裡對他的介紹是:生物學家,物理學家,神經科學家。

1953年,克裡克37歲的時候,和他的搭檔,生物學家沃森,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轟動了世界。2人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獎。DNA的結構被命名為沃森克裡克結構。克裡克已於2004年7月28日去世。但是他的搭檔,生物學家沃森還健在。

不過悲劇的是,今年年初,沃森他老人家因為種族歧視的言論,被其所供職的冷泉港實驗室剝奪了一切榮譽頭銜。

相關焦點

  • 生物科學:探索生命的奧秘
    這當中有兩個研究熱點,一個是微觀世界,從分子到細胞結構內部的生命現象,比如研究人類疾病的分子機制,植物光合作用的機理等;另一個是宏觀世界,研究生物和生物的關係、生物和環境的關係,研究自然界中的幾百萬種生物是怎麼來的?它們如何進化?物種和物種之間的關係,物種和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是我們通常說的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利用。
  • 重新定義生命?理論物理學家如何幫助發現外星生命
    描述生活使用物理而不是生物或化學」似乎是一個不尋常的方式來思考它,但有一些很神奇的世界——我們的數學理論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和這些神奇革命對理解自然世界——我們沒有任何理論解釋生活或生命的屬性的存在,但是理論物理學家可以開發這些。在目前尋找其他星球生命的項目中,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可以告訴天文學家去尋找「生物標記」,即可能暗示生命存在的化學物質,如氧氣和甲烷。
  • 初中七年級生物教案:《緒論 探索生物的奧秘》
    教學設計方案課題:探索生物的奧秘重點:為什麼要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生物與人類的關係)難點:學會一些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要了解實驗法的基本步驟。教育過程:引言:(從學生展示的生物圖片作為切入點)大家展示了這麼豐富多彩的的生物圖片,可見,生物是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 專家講座丨模式生物,打開生命奧秘之門的鑰匙
    縱觀整個生命科學發展的歷史,從以觀察個體水平為主的博物學以及形態分類學階段,到以實驗方法為主的實驗生物學階段,再發展到今天的分子生物學階段,模式生物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 季維智: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後胚胎發育的理解。近日,記者來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見到了季維智。「通過研究猴子,能夠探索人類生命發育的奧秘。」季維智解釋自己研究猴子的初衷,「現在很多疾病沒有特效藥,人們對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不了解,不知道早期發病的症狀。
  •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後胚胎發育的理解。近日,記者來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見到了季維智。「通過研究猴子,能夠探索人類生命發育的奧秘。」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有人說,一切知識都來自人類的好奇,而最讓人類好奇的莫過於生命的奧秘。探索生命的奧秘,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科學學院。目前,全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名、國家「973」計劃及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10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8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模範教師1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1名。這些專家學者引領研究團隊,帶動了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工作的穩步提升。
  • 還記得轟動杭城的人體奧秘展嗎? 「姊妹篇」脊椎動物展登陸中國溼地博物館了
    3月10日起,「生命奧秘·脊椎王國——動物標本展」在中國溼地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拉開帷幕。
  • 從單細胞窺探生命奧秘
    11月20日,《科學》刊登了其獲獎短文,描述了有助於研究生命產生奧秘的4項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4項技術sci-RNA-seq被用於檢測超過5萬個線蟲單細胞的轉錄組測序,從而構建了世界首個生物個體水平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研究人員繪製了27個主要細胞種類的基因表達圖譜,並監測到各種罕見的神經細胞種類。這些數據不僅在線蟲研究領域具有重大意義,而且為構建其他生物物種的細胞轉錄組圖譜提供了模板。
  • 深海藍洞發現奇特生物 暗示木衛二或存生命
    但是科學家發現這些微生物能夠以硫化合物為食,例如:硫化氫,這是一種對於多數物種有毒的物質。科學家指出,這些生命力頑強的新物種微生物不僅使研究人員對地球極端環境生物產生了濃厚興趣,還使研究人員瞄向了外星球的奇特生命形式。美國宇航局太陽系探索部副主管、天體生物學家凱文-漢德(Kevin Hand)稱,這是因為類似的環境也存在於木衛二和土衛二冰冷表面之下的海洋深處。
  • 生物藝術是可能改變未來生命的實驗
    科技與藝術,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像是處在地球的兩極,一個理性、邏輯、冰冷;另一個感性、瘋癲、熱情,兩者似乎永遠不會有交集。
  • 物理學家曹則賢:世界上80%的物理學家根本不懂物理
    這可能是每一個學物理的人都思考過的問題,物理學是一門能將你的境界提高到他人不能理解之層次的科學。看似深奧的背後,其蘊含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 「其實這個世界上80%的物理學家根本不懂物理。
  • 美國科學家量子力學最新發現:人不會真正死去
    蘭薩聲稱他在量子力學中找到證實「人死但未消失」的證據。    他提出生物中心論(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論點,指稱是生命創造宇宙,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實質上的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接著才有宇宙,宇宙本身並不會創造生命;意識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
  • 【科技名家】英國實驗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戰後埃利斯成了一個原子物理學家。他這種科學精神深得德國同行們的同情和讚賞。在德國科學院的努力交涉下,查德威克在集中營裡建立起一座實驗室,堅持作放射性實驗研究。查德威克以特有的敏感性感到需要重新審查這一實驗結果,他發現這種射線的速率只有光速的1/10,不可能是γ射線。  於是,他一方面用彈性碰撞的理論來分析,根據碰撞過程中的能量和動量守恆,確認這種中性射線是質量很大的中性粒子;中一方面用實驗測得這種中性粒子的質量和氫核的質量幾乎相等。
  • 身邊的答卷人丨埋頭研究細菌致病機制 浙大教授朱永群的「從0到1」
    「我非常看重『從0到1』的突破,不斷創新,追求卓越,這是我不斷衝擊前沿研究的原動力。」朱永群說。學科交叉研究發現更多線索朱永群對病原菌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層面。其研究成果的應用,與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
  • 發現病毒受體揭示感染奧秘,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全球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發現病毒受體,揭示B肝感染奧秘李文輝2001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擔任講師。
  • 偉大的物理學家往往是理論物理學家,理論物理比實驗物理重要?
    從結構上看,物理學是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家可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及實驗物理學家兩大類。在理論方面沒有做出成就而在實驗方面有成就的是實驗科學家,比如丁肇中、吳健雄。在理論方面有成就而在實驗方面沒有成就的是理論科學家,比如楊振寧、李政道。
  • 物理學家新發現:遠古生命或曾離開地球 遨遊外星
    彗星在天體前經過的示意圖(圖源:NASA/JPL-Caltech) 生命是怎樣分散至無垠宇宙中的呢?兩位哈佛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了新鮮甚至有些瘋狂的觀點。而在一篇最新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哈佛大學的兩位天文學家:埃米爾-西拉傑與阿維-羅卜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至少在運動初期,細菌到達被太陽系逐出的彗星表面並產生沉澱的過程,已在地球歷史中上演了一到幾十次。據「生活科學」報導,西拉傑聲稱儘管有很多工作需要為支撐調查發現而進行,但要做到一絲不苟—如果有任何因素在「生命探索」事件中對於規模預估過程中出現,研究結果很可能存在過度保護。
  • 物質不滅定律:美國科學家發現人類並不會真正死亡!
    美國科學家發現:人不會真正死亡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德國學者普朗克(Max Planck)等物理學家所創立,用以觀察微觀物質世界,並透過計算解釋無法直接看見的現象。每一個宇宙擁有獨立的時空(time space),量子力學幫助我們觀察多重宇宙的存在。人類至今無法真的「看見」多重宇宙的原因,就是我們無法從這個時空跨越到另一個時空,也就是另一個地球。
  • 揭示新奧秘 提供新思路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人的器官怎麼衰老?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 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