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家】英國實驗物理學家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2020-12-06 光明網

  查德威克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學的實驗研究。中學時代的查德威克並未顯現出過人天賦。他沉默寡言,成績平平,但堅持自己的信條:會做則必須做對,一絲不苟;不會做又沒弄懂,絕不下筆。因此他有時不能按期完成物理作業。而正是他這種不騖虛榮、實事求是、「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精神,使他在科學研究事業中受益一生。

  進入大學的查德威克,迅即由於基礎知識的紮實而在物理研究方面嶄露超群才華。他被著名科學家盧瑟福看中,畢業後留在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實驗室,在盧瑟福指導下從事放射性研究。兩年後,由於他的「α射線穿過金屬箔時發生偏離」的成功實驗,獲英國國家獎學金。

  正當他的科研事業初露曙光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把他投入了平民俘虜營,直到戰爭結束,他才獲得自由,重返科研崗位。

  1920年他通過鉑、銀和銅核研究α粒子的散射,直接測出了原子核的電荷,從而完全證實了盧瑟福的原子理論和關於元素的核結構以及核電荷數與元素的原子序數相等的結論。

  1923年,他因原子核帶電量的測量和研究取得出色成果,被提升為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副主任,與主任盧瑟福共同從事粒子研究。

  中子的發現不僅改變了當時人們的物質結構的概念,同時還為研究和變革原子核提供了一種有力的手段,促進了核裂變研究工作的發展和原子能的利用。由於這一重要的發現,他獲得了1935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

  戰俘營裡的實驗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英兩國成為敵對國,正在柏林的查德威克被德國當局當作英國「俘虜」拘押在魯萊本的一個戰俘集中營。據說查德威克在集中營裡開始悶得發慌,找不到知音。

  後來來了一位英國青年軍官埃利斯,查德威克以極大的熱情向埃利斯講解原子物理。戰後埃利斯成了一個原子物理學家。他這種科學精神深得德國同行們的同情和讚賞。在德國科學院的努力交涉下,查德威克在集中營裡建立起一座實驗室,堅持作放射性實驗研究。

  老師無意學生有心

  1920年聖誕節,盧瑟福在向少年兒童作有關原子物理學科普報告的時候,曾經提出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問題,既然原子中有帶負電的電子,也有帶正電的質子,為什麼就不可以有一種不帶電的中性粒子呢?問者無意,聽者有心。當時在場的查德威克對中性粒子產生了興趣,從1921年起,他就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著手尋找中子。他指導格拉遜和羅伯茨從氫氣放電實驗中尋找,結果沒有成功。

  1932的法國物理學家約裡奧·居裡夫婦用釙源中的α粒子轟擊鈹靶,產生穿透本領強的射線,用這種射線照射石蠟,發現石蠟經撞擊後發射出質子來。他們誤認為這種射線是γ射線,γ射線有一種新的作用,可以把石蠟中的質子打出來。查德威克以特有的敏感性感到需要重新審查這一實驗結果,他發現這種射線的速率只有光速的1/10,不可能是γ射線。

  於是,他一方面用彈性碰撞的理論來分析,根據碰撞過程中的能量和動量守恆,確認這種中性射線是質量很大的中性粒子;中一方面用實驗測得這種中性粒子的質量和氫核的質量幾乎相等。就這樣,查德威爾克終於在1932年發現了這種中性粒子,他採納了美國化學家哈金斯的建議,把這種中性粒子叫做中子。

  與勞倫斯的友情

  查德威克於1932年發現了中子,中子的發現打開了原子核的大門,使原子核物理學有了劃時代的進展,他因此榮獲了1935年諾貝爾物理獎。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由於發明了回旋加速器,為高能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驗工具,找到了打開粒子物理世界的一把鑰匙,而榮獲了1939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這兩位不同國度的傑出物理學家在1933年索爾維會議上不期而遇,隨後開始了熱情的通信,進而成為親密的朋友。1939年7月,由於勞倫斯的大力倡導,並派助手協助,查德威克在利物浦的回旋加速器終於產生了它的第一束加速粒子。

  在勞倫斯的助手瓦爾克的協助下,金賽承擔了加速器的日常管理工作,金賽畢業於劍橋大學,他在卡文迪許實驗室工作學習了一段時間以後,和勞倫斯一起工作了3年。

  1943年,查德威克率領一英國科學家來到美國的洛斯阿拉莫斯,參加原子彈的研製工作。查德威克與勞倫斯,通過他們的書信往來成為親密的朋友,在初次見面十年以後,他們在曼哈頓工程中再次相會,重溫舊好。為了科學的發展、世界的和平、人類文明的進步,他們開始並肩工作。

  人物百科

  查德威克,J.(Sir James Chadwick 1891~1974) 英國實驗物理學家。1891年10月20日生於曼徹斯特,1911年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後又在柏林大學和劍橋大學深造。

  查德威克對科學的最大貢獻是他發現了中子。他發現的中子解決了理論物理學家在原子研究中遇到的難題,完成了原子物理研究上的一項突破性進展。查德威克因發現中子的傑出貢獻,獲得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曾獲得法拉第獎章和富蘭克林獎章。

  德威克是一位偉大智者與物理學家,是現代物理學的先驅者。

相關焦點

  • 中子的發現者——查德威克
    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促進了核裂變研究工作的發展和原子能的利用。1891年10月20日,詹姆斯.查德威克出生於英國柴郡,小時候的查德威克並未顯現出過人天賦,他常常沉默寡言,一個人呆呆的看著窗外。在俘虜營裡,查德威克仍然對物理念念不忘,他遇到了英國軍官埃利斯,兩個無事可做的人成了好朋友,查德威克以極大的熱情教授埃利斯原子物理,德國科學家聞知此事,被查德威克的這種科研精神深深感動,他們立即向執政者呼籲,並以德國科學院的名義出面交涉,最終德國軍方同意查德威克在戰俘營裡搭建實驗室,就這樣,外面炮火連天,而查德威克卻在俘虜營裡安靜的進行自己的實驗。
  • 探索粒子世界,查德威克發現中子得諾獎,居裡夫婦錯失良機!
    約裡奧居裡夫婦做實驗,發現了一股中性的射線。打進石蠟以後,不但沒有被石蠟吸收,反而加強了,他們當時沒覺得這是多麼奇怪的事兒,他們覺得這是康普頓效應。所謂康普頓效應,就是X射線被金屬晶格散射的一種現象,按理說散射的X射線應該跟入社的X射線頻率相同。
  • 科學史上的今天,中子是如何被發現的?
    1974年7月25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查德威克逝世。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這對認識原子核內部結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為原子能的利用開闢了廣闊的道路。1 中子的發現英籍紐西蘭物理學家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試驗提出了原子結構的核式結構模型,並指出原子可能是由質子和電子組成。但是,由於原子核的質量遠大於質子和電子的質量,質量數並不守恆。
  • 質子、中子和電子的發現史?居裡夫人差點就能獲得三次諾貝爾獎!
    三個都是英國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是分別是:盧瑟福、查德威克和湯姆森,在1918年、1932年和1897年發現。二、質子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是質子的第一發現者。在1918年,盧瑟福用α粒子,去轟擊氮原子時,記錄到了「氫核」逸出的現象。於是盧瑟福意識到,氮原子中,有可能含有「氫核」,然後把這個粒子命名為質子(proton),同時預言了中子的存在。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四:中子發現了,這卻是居裡夫婦的傷心事
    查德威克在戰俘營裡聯合了幾個戰俘成立了一個學習小組,大家一起研究物理學,這種精神太讓人們佩服了,以至於德國科學家都看不下去了,德國科學家寫信給戰俘營,要求戰俘營給予查德威克研究的自由。一戰結束後,查德威克回到了英國,投身到盧瑟福門下。
  • 中子與質子的發現
    X射線的發現不僅導致了放射性物質的發現,也促進了電子的發現。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證明,陰極射線(真空管內金屬電極在通電時其陰極發出的射線)是一種粒子流,其質量只有氫離子的千分之一,湯姆遜將其命名電子,它是電荷的最小單位,比原子更小,是一切化學原子的共同組成部分。電子是從陰極內釋放出來的,而這種陰極則是由金屬原子組成,可見電子是從原子中放出來的。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四:中子發現了,這卻是居裡夫婦的傷心往事
    可是即便在德國戰俘營,也阻擋不了查德威克進軍科學的雄心壯志。查德威克在戰俘營裡聯合了幾個戰俘成立了一個學習小組,大家一起研究物理學,這種精神太讓人們佩服了,以至於德國科學家都看不下去了,德國科學家寫信給戰俘營,要求戰俘營給予查德威克研究的自由。一戰結束後,查德威克回到了英國,投身到盧瑟福門下。
  • 「雙子」,中子與中子星——漫談朗道與中子星
    天文學家觀測發現的若干類高能天體現象與中子星的存在緊密相關,而物理學家則將中子星當作重要的天體實驗室來認識自然基本規律。值得一提的是,中子星概念最早由朗道提出,歷史上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初中子的發現。對這段膾炙人口歷史的回顧,不僅使人因身臨其境地體會「微觀」與「宇觀」的學科交融而受益,而且有助於培養科學創新精神。這一題材在基礎物理教育中顯然具有現實意義。
  • 【科技名家】19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盧瑟福
    【10月19日科技名家推薦:盧瑟福】  1937年10月19日,盧瑟福在英國劍橋醫院逝世,終年66歲。1895年大學畢業後,他曾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進行實習,成為物理學家湯姆生的學生和助手。1898年他移居加拿大,任馬克居耳大學的教授。1907年他定居英國,任曼徹斯特大學教授。1918年後他擔任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主任。  盧瑟福在研究放射性現象和原子結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899年他發現了放射性輻射中的兩種成分,並命名為α射線β射線,接著又發現了新的放射性元素「釷」。
  • 誰先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
    原標題:誰先提出了中子星的概念 1932年2月27日,英國物理學家查德威克投給《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發表。在這篇論文裡,查德威克宣布自己發現了新的粒子——中子。兩天後,即2月29日,蘇聯物理學家朗道發表了一篇論文,猜測所有恆星內部都可能存在一個非常緻密的巨大「原子核」,這個巨大原子核內部,電子和質子靠得非常近。
  • 電子、質子和中子是怎麼被發現的?
    說白了,J.J.湯姆遜的實驗只是發現了電子和螢光屏,電場,磁場之間的關係,再利用公式推出電子本身的性質。而沒有觸及到:電子本身的樣子。後來,關於粒子所有的實驗,都沒有能夠觸及到粒子本身的樣子,實驗的現象都是基於粒子與周圍事物的關係而產生的,再套用公式去得出我們想要的物理量。
  • 看似「古板無趣」的物理學家們,他們的愛情觀和普通人一樣嗎?
    伽利略(1564-1642)是義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史學家稱他為「現代科學之父」。伽利略以實驗事實和嚴格的邏輯體系創造了現代科學。他的發現和發明擴展、深化和改變了人類對物質和宇宙運動的認識。
  • 【科技名家】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0月17日科技名家推薦:法拉第】  1831年10月17日,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他努力地將書本知識付諸實踐,利用廢舊物品製作靜電起電機,進行簡單的化學和物理實驗。他還與青年朋友們建立了一個學習小組,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交換思想。重視實踐尤其是科學實驗的特點,在法拉第一生的科學活動中貫徹始終。
  • 總結原子知道的所有科技知識
    【每日科技網】      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種類,中子數則影響原子質量,質子和中子的數目總和被稱為「質量數」,表示該原子的大致質量。因此,即使同樣是氫,也有較輕和較重的氫。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五:幽靈一般的中微子
    靠著α粒子,盧瑟福做了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原子核就是這麼來的,靠著α粒子,盧瑟福發現了質子,揭開了原子核的秘密,這把屠龍刀借給弟子查德威克玩了兩天,查德威克就發現了中子,徹底了解了原子核的構成。雖然屠龍在手,天下無敵,不過倚天劍還是出現了,對屠龍刀的地位發起了挑戰,β射線就是這把倚天劍。
  • 微觀粒子發現史之五:幽靈一般的中微子
    靠著α粒子,盧瑟福做了散射實驗,提出了原子行星模型,原子核就是這麼來的,靠著α粒子,盧瑟福發現了質子,揭開了原子核的秘密,這把屠龍刀借給弟子查德威克玩了兩天,查德威克就發現了中子,徹底了解了原子核的構成。雖然屠龍在手,天下無敵,不過倚天劍還是出現了,對屠龍刀的地位發起了挑戰,β射線就是這把倚天劍。
  • 中子壽命幾何?8秒之謎困擾物理學家15年
    中子能存活多久?物理學家離破解這個長期存在的宇宙謎題越來越近了。這臺位於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超冷中子主力探測器,讓物理學家可以更加準確地測量中子壽命。中子是電中性粒子,通常會與質子結合形成原子核。但有些中子不受原子的束縛——這些自由漂浮的中子只消幾分鐘就會通過放射性衰變變成其他粒子。但中子衰變到底需要多長時間?物理學家一直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一種實驗方法讓物理學家測得中子的平均壽命為14分39秒;而另一種方法測得的中子壽命又多了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