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產卵3億枚,體重翻6000萬倍,翻車魚為何慘變海洋移動肉倉?

2020-12-04 徐德文科學頻道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徐德文科學頻道 || 最有趣科學專欄 || 海洋全民糧倉翻車魚】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莫拉莫拉魚(Mola mola)都是海洋中當仁不讓的奇葩物種。

一個物種身上出現一個極端特徵就已經很不尋常了,而那麼多極端特徵同時出現在一個物種身上,你即使不相信這是造物的有意為之,也必是演化中基因出現了集中爆發式變異。

莫拉莫拉魚是這個奇葩的學名,它的名字在世界各地還有各種不同的叫法,最為我們熟知的可能是翻車魚、太陽魚或月亮魚,在中國臺灣,由於翻車不吉利,本世紀初才投票把它改成和日本名字一樣的曼波魚。

翻車魚最大的特徵就是長得怪,哪怕你只從照片上看了它一眼,以後你也絕不會把它和其它魚類搞混淆。翻車魚似乎沒有身體,魚頭後就直接連著尾巴了,或者說整個魚就像被人鋸掉了後半截一樣,呈橢圓扁平的盾形,所以也有人叫它頭魚——只有頭的魚。

地球上最重的硬骨魚

如果說長得怪還不能算是它極端特徵的話——畢竟海洋裡長得怪的魚多了去了,那麼最重硬骨魚這一標籤當然可以算是它的第一個極端特徵了。翻車魚平均長度,好吧,可能應該說平均直徑科學上更穩妥一些,翻車魚平均直徑1.8米,重量在247到1000公斤之間,已知最大的個體重量為2300公斤,長達3.3米,兩個鰭尖的距離更是達到了4.2米,相當於一輛緊湊型轎車。

而硬骨魚最早出現在 4.22 億年前的志留紀晚期,目前所有陸地脊椎動物,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以及水中的大部分魚類都是硬骨魚的後代。即使是我們人類,雖然沒有被稱為硬骨魚,但實際上我們仍然是硬骨魚,所以在如此眾多的動物中脫穎而出,最重硬骨魚這一特徵可以說相當紮實。

地球上一次產卵最多的脊椎動物

翻車魚的第二個極端特徵是產卵多,一次可產3億枚,是已知脊椎動物中產卵最多的。你可能會驚嘆,天吶,一次就產3億枚卵,海洋裡那不全是翻車魚了?嗯,雖然翻車魚媽媽可稱為英雄媽媽,但它產了後就全然不管,當然也沒法管,因為它們的卵是在水中受精的,孵出來能夠成活的只有百萬分之一。但即使如此,也有很多翻車魚可以長大,所以翻車魚的種群在海洋中依然龐大,和下一個極端特徵結合在一起,成就了它海洋全民糧倉的「美名」。

地球上最能長肉的脊椎動物

這個極端特徵就是,翻車魚特別能長肉,從出生到成年,它的體重可以增加到6000萬倍,是所有脊椎動物中最極端的。由於翻車魚經常吃水母,肉質不怎麼好,加上體型龐大,一般魚又吃不了它,所以很多時候可以悠哉悠哉地在海洋裡慢悠悠閒逛,而不有誰來啃它幾口,自己也演化來遊得越來越慢,這最終招致悲劇的發生。

雖然翻車魚肉味不怎麼可口,但畢竟體型巨大,完全就是一座移動的糧倉,所以虎鯨、鯊魚什麼的實在找不到吃的,也會硬著頭皮,皺著眉頭勉強來就餐,畢竟什麼力氣也不用費,直接坐上來開飯就行了。翻車魚在幼年時期的天敵就更多了,所以雖然能別能生,也架不住那麼多特別能吃的,一次產下的3億隻卵,能活到成年的往往可能只有幾隻。

另外還有海獅,可以說極為可惡,不知是不是經常被虎鯨和鯊魚打獵,心理變態,常常會以殘酷的方式獵食翻車魚。它們的獵食可以說極為浪費,往往衝上來啃幾口就走了,任由翻車魚活著墜入海底慢慢死亡。當然,這樣一來翻車魚也就成為海洋中其它生命的盛宴了,所以你也不能對海獅太過苛責,畢竟人家是為了海洋眾多生命的福祉,發揚偉大的海際主義精神。

翻車魚的另外一個天敵就是人類了,由於遊動緩慢,翻車魚經常在捕捉其它魚的時候被兼捕到網中,此外體型太大,也經常和船隻相撞,還有就是常常把塑膠袋當水母吃下,導致窒息或餓死,所以翻車魚的命運還是很慘的。最慘的就是某些人類的味覺比較奇葩,比如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的人,就認為翻車魚是無可比擬的美味佳餚,所有部位都可以吃,甚至還能進入某些傳統醫藥領域。在這些地方翻車魚的數量也越來越少,據說臺灣人看曼波魚都只能到其它地方那個去看了。

所以翻車魚是個悲劇性的物種,陸地上和它同樣悲劇的可以算牛了吧,人類千百年來建立起來的移動肉倉,命運完全不由自己掌握,這樣的物種真的很悲劇。

相關焦點

  • 體重翻6000萬倍,一次產卵三億枚,翻車魚為何慘變海洋移動肉倉
    這樣的魚一次能夠產卵三億枚之後,體重能翻6000萬倍,活生生的就讓它變成了海洋移動肉倉。 海洋裡的魚類因為種類過多,而且有些就非常相似,讓人辨認不清,但要拿著翻車魚來說,只要你看過它的照片一眼,之後就不可能將其與其他魚類混淆
  • 體重翻6000萬倍,一次產卵三億枚,翻車魚為何慘變海洋移動肉倉
    海洋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地方,裡面的生物也很多,尤其是魚的物種,相對於內陸地區的河流生物,它們的種類會更加多彩,也會更加奇特一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莫拉莫拉魚的名號,這種小魚可是被譽為奇葩的分身,各種變異都出現了在同一個生物的身上,而且走的都是極端。
  • 翻車魚味道奇差,為何慘變海洋移動肉倉,被海獅啃而不逃?
    翻車魚平均長度,好吧,可能應該說平均直徑科學上更穩妥一些,翻車魚平均直徑1.8米,重量在247到1000公斤之間,已知最大的個體重量為2300公斤,長達3.3米,兩個鰭尖的距離更是達到了4.2米,相當於一輛緊湊型轎車。
  • 現存最大硬骨魚、動物界生長冠軍、脊椎動物產卵冠軍——翻車魚
    翻車魚,中國沿海稱魚粿、蜇魚或蜇魴,日本稱曼波魚,德國稱頭魚,英美稱太陽魚,法國西班牙稱為月魚,最大體長3-5.5米,體重1400-3500kg,是現存最大硬骨魚類(鯊魚是軟骨魚類)。長相怪異,像一個大盤子,性格溫和。
  • 吉尼斯生殖力最強,暴長6000萬倍,蠢到被吃都不反抗的翻車魨
    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的71%,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裡,海洋中含有13億5千萬立方千米的水,佔地球總水量的97%。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其中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目前登記的海洋魚類是15304種,但這些僅僅是人類已知的海洋生物種類,據科學家估計,海洋生物超過了210萬種,目前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 翻車魚不停地吃,暴長6000萬倍,戰鬥力為零,未滅絕因太難吃
    巨大的翻車魚體重暴長6000萬倍的翻車魚翻車魚幾乎只有腦袋但最終成年翻車魚能生長到3米多長,2.2多噸,體重暴長6000萬倍。翻車魚的快速生長的秘訣在於:不停地吃。它的嘴巴從沒合上過,總是張開著,浮遊動物、魷魚、小魚小蝦、水母、水藻,逮到什麼吃什麼,從不挑食!媽媽從小教育我們不挑食果然沒錯!翻車魚的體色通常呈藍灰色或者灰褐色,因為生活的海域不同,體色和身體的花紋都略有差別。
  • 海洋中最會生產的魚類「只有頭沒有身子」,十分罕見
    這種看著像只有頭沒有身子的魚叫做翻車魚,這種魚遇到危險也不會加快速度翻車魚既笨拙又不善遊泳,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魚類、海獸吃掉。而它不至於滅絕的原因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一條雌魚一次可產約2500萬-3億枚卵,在海洋中堪稱最會生產的魚類。翻車魚雖然產卵很多,但由於一些自然因素,海洋中的翻車魚卻寥寥無幾,十分罕見。一條翻車魚所產的3億枚卵中,只有30條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節!
  • 翻車魚為什麼那麼憨?被海獅咬了都不跑?究其原因讓人感到無奈
    這種魚屬於大洋性硬骨魚,其體長最大可達3-5.5米,體重1.4-3.5噸左右,分布在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在我國沿海便可見到翻車魚。翻車魚不僅有一些怪異的行為,連長相也十分不討喜,它們的體型近亞圓形,側部又扁又高,尾部位置很短且無尾柄。
  • 【海洋生物科普系列】翻車魚
    拉丁名:Mola
  • 翻車魚,為何會被稱為「海洋中最智障的一種生物」?
    然而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種魚居然連遊泳都顯得十分生疏,它就是翻車魚,被稱為「海洋中最智障的一種生物」。文/樹莓遊泳「健將」翻車魚生為一條魚,連遊泳都不會,說起來實在是太過可悲。實際上翻車魚不是不會遊泳,只是因為他的體積太過龐大(目前記錄的最大翻車魚體重約2300公斤),頭過高側面卻又扁平,腮孔很小。因為魚鰓的作用就是維持魚類在海中的呼吸,魚鰓更舒張,魚類就能吸收到更多的氧氣。所以翻車魚過小的腮無法吸收更多的氧氣,就像一個肺活量不高的跑步健將,遊泳時自然就是吃力的。
  • 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它為什麼叫翻車魚
    嚴格來說,這條巨型翻車魚並非被漁民捕獲的,而是他們在海岸附近發現了這條被衝上海岸的翻車魚。漁民們試圖將其拖回海中,希望其能夠恢復。但潮水一次次又將其推回岸上,最終導致其死亡。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類。最大的翻車魚樣本長達3米,高度超過4.25米,體重近2268公斤。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形容其有點怪異的圓形形狀。
  • 揭秘神秘翻車魚:體長約3米 沒有真正尾鰭
    ,它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長,重達2.3噸,但它沒有真正的尾鰭。 一組河豚魚長得像小坦克,開放的海洋只剩下珊瑚礁。隨著時間的推移,河豚魚笨重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小,但不像其它的深海魚類那樣呈流線型。  泰思在臺灣、南非、峇里島和加拉帕戈斯群島追蹤並研究翻車魚,因此,她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翻車魚專家之一。她說:「翻車魚出現在北極圈以北,南至智利和澳大利亞。聽說莫三比克也有,我很想去莫三比克。」  泰思說:「我們解開了許多奧秘。」
  • 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 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
    嚴格來說,這條巨型翻車魚並非被漁民捕獲的,而是他們在海岸附近發現了這條被衝上海岸的翻車魚。漁民們試圖將其拖回海中,希望其能夠恢復。但潮水一次次又將其推回岸上,最終導致其死亡。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類。最大的翻車魚樣本長達3米,高度超過4.25米,體重近2268公斤。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形容其有點怪異的圓形形狀。
  • 揭翻車魚的神秘面紗 體長約3米沒有真正尾鰭
    據國外媒體道,著名海洋生物學家蒂爾尼·泰思(Tierney Thys)和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The Monterey Bay Aquarium)研究人員近日向人們揭秘形狀奇特的神秘的翻車魚(ocean sunfish)。
  • 翻車魚從小長到大,體重竟增加5000萬倍!它的基因為何如此特殊?
    這種「鍋不理」的魚,就是翻車魚!翻車魚由於名字不吉利,竟遭某些人的嫌棄!但是它有個了不起的特點:翻車魚從小長到大,體重竟增加5000萬倍!它的基因為何如此特殊?人們又給翻車魚改了哪些好聽一點的名字呢?1.「曼波魚」臺灣漁民還是很待見翻車魚的。
  • 海洋中的智障生物翻車魚,被海獅吃掉一半也不知反抗,為何不滅絕
    翻車魚翻車魚的學名叫做翻車魨。它的體型非常巨大,最大的體長可達3米到5.5米,體重有1400公斤到3500公斤。一頭牛的重量也就是500公斤左右。長得最大的翻車魚可有7頭牛那麼重。這種魚的個頭真的是不小啊。別看這種魚長得很大但是行動遲緩,遊泳速度一秒鐘半米左右。因此它經常被海洋中其它動物的欺負,被稱為海洋中最智障的生物。海獅遇到翻車魚時就會攻擊它們,在它們身上狠狠地咬上一口。
  • 身體被海豹吃了一半,也不懂得反抗,翻車魚這樣為何沒有滅絕?
    翻車魚又名翻車魨,是海洋中最重的硬骨魚類。就像翻車魚的這種習性,這麼長時間以來為何沒有被天敵吃滅絕呢?翻車魚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海洋,有的種類也在溫帶和亞寒帶海洋中生存,所以說分布極為廣泛,拿我國沿海來說,從北部的渤海、到南部的南海,都有它們的身影。翻車魚的體型比較巨大,一般重量都可以達到1噸左右,有的甚至能突破3噸,是世界上體型最大、重量最重的硬骨魚類。
  • 一次產卵3億顆的生物,它是什麼?為什麼它卻被列為瀕危物種呢?
    據說一次可以產卵3億顆,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呢?相當於一次產卵的數量可以達到美國一個國家人口的數量。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我們大多見到長大後的翻車魚體型很是巨大,目前來說最大的體型可以達到3-5.5米之間,重約3000多千克。但是很難想像剛出生的翻車魚卻是十分的微小,身長不到2.5毫米,體重不到1克。
  • 海洋中反差最大的生物,成年後體型是幼年的6千萬倍
    筆者-小文在陸地上,說到最蠢的生物,人們第一時間會想到豬,但你又知道,在海洋裡什麼生物是被冠以「最蠢」稱號的嗎?但別看翻車魚的個頭很大,實則它們在海洋中是屬於最容易被欺負的類型,由於翻車魚缺乏真正的尾巴,因此它們遊泳的速度也極其慢,在被敵人追趕時翻車魚笨重的身材就成了累贅。但奇怪的是,翻車魚幾乎不會做反抗,而是任由敵人啃咬,潛水員就曾親眼目睹一條翻車魚被海獅咬掉了半截身子,仍然在水裡慢悠悠地遊動著。
  • 魚類識別翻車魚Mola mola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丁名:Mola mola  英文名:Sun fish  中文名:翻車魚   它還有好多好多的名字,深海魚類,萌翻了的大東西。拉丁文學名:mola mola 別名:英美地區稱翻車魚為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德國人稱會遊泳的頭,日本人稱曼波。翻車魚的拉丁名字叫做 mola mola,意思是 millstone(重擔)。而翻車魚英文為 Sunfish,可能與它會上浮側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 又有人叫它「太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