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識別翻車魚Mola mola

2021-01-20 野玩家

       

遠洋魚類 Pelagic

  這類魚棲息於遠洋,珊瑚礁只是他們季節性覓食的地方。在水洋湍急的地區,特別冷暖流交錯的地區,由於浮遊生物豐富,所以也更有機會找到他們。這些魚類通常成群結隊,在覓食過程中或者在防禦自衛的時候,它們經常會排列成漩渦狀活箭頭狀。因此也就形成了每個潛水員夢寐以求的「風暴」。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丁名:Mola mola

 英文名:Sun fish

 中文名:翻車魚


  它還有好多好多的名字,深海魚類,萌翻了的大東西。拉丁文學名:mola mola 別名:英美地區稱翻車魚為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德國人稱會遊泳的頭,日本人稱曼波。翻車魚的拉丁名字叫做 mola mola,意思是 millstone(重擔)。而翻車魚英文為 Sunfish,可能與它會上浮側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 又有人叫它「太陽魚」。


|圖片來源於網絡

  翻車魚主要以水母為食,用微小的嘴巴將食物鏟起。它們常常在水面曬太陽,儘管其形狀笨拙,但有時也會躍出水面。 體型外觀呈橢圓扁平狀,身型偏短而兩側肥厚,頭小、嘴小,尾鰭也退化無尾柄,很短;沒有腹鰭,但背鰭與臀鰭發達,且相對較高。體側呈灰褐色、腹側則呈銀灰色。翻車魚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樣。因此,它的普通名稱也叫頭魚。 口小,眼小;鱗片特化為粗糙的表皮。體灰褐色,腹部銀灰;胸鰭短小,無腹鰭與尾鰭,背鰭與臀鰭高大且相對。


|圖片來源於網絡:幼兒molamola, mola 寶寶

  翻車魚既笨拙又不善遊泳,常常被海洋中其它魚類、海獸吃掉。而它不至於滅絕的原因

是其所具有強大的生殖力,一條雌魚一次可產約2500萬-3億枚卵,但由於一些自然因素,只有30條左右能存活至繁殖季節,但是這並不妨礙它在海洋中被稱為最會生產的魚類之一。

翻車魚的繁殖過程也非常有趣。每當生殖季節來臨時,雄魚則在海底選擇一塊理想的場地,用胸鰭和尾巴挖開泥沙,築成一個凹形的「產床」,引誘雌魚進入「產床」產卵。雌魚產下卵之後,便揚長而去。此時,雄魚趕緊在卵上排精,從此就擔負起護卵、育兒的職責,直到幼魚長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年的8-10月,峇里島東南邊的藍夢島NUSA LEMBONGAN,都會迎來大批的潛水員,他們為看molamola而來。有名的潛點如blue coner、crystal bay都經常出現molamola的身影,更有潛水員去年曾在藍夢島看到30多隻molamola,這樣的molamola風暴一定是每個潛水員心裡的夢想!

🐳🐳🐳🐳🐳兔班長今年9月15日-9月20日在藍夢島看molamola,加微信約🐳🐳🐳🐳🐳


🐟🐟🐟🐟🐟🐟🐟🐟🐟🐟🐟🐟🐟🐟🐟🐟🐟🐟🐟🐟🐟🐟🐟🐟🐟

愛跑步,那就跑個半馬

愛爬山,那就上個6000

愛潛水,那就去個船宿、考個DM

   野玩家的態度是

玩也要努力玩得專業!

野玩家的野路子

回復綠色關鍵詞或點擊淺藍色字體直接跳轉至文章。

REC1|RECI體驗課

下海|周末撫仙湖學潛,放假出門就去浪

上山|哈巴雪山5天5夜登頂之旅

群主|野玩家小兔,潛水長小兔

👆長按上圖加兔班長微信,

轉發此條到朋友圈,

可以免費獲贈:手工皂molamola 兩隻,

萌翻的有木有,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相關焦點

  • 5米巨型醜萌翻車魚走紅網絡
    英美地區稱翻車魚為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翻車魚的學名叫做mola mola,意思是「磨子」。而翻車魚英文為ocean sunfish,這可能與它浮上海面,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陽魚」。
  • 【海洋生物科普系列】翻車魚
  • 巨型醜萌翻車魚 翻車魚能吃嗎
    翻車魚屬硬骨魚綱,分布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中國沿海均產。翻車魚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最大體長可達3~5.5 米,重達1.4~3.5噸。  翻車魚單獨或成對遊泳,有時十餘尾成群,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
  • 【動物劇場】世界上最大的硬骨魚、巨大無比的頭——翻車魚
    "也由此得來,而它的拉丁文學名(mola mola)也是瑞典著名自然學家、雙名制創始人林奈(Linnaeus.Carolus)根據其這一習性命名的,由單詞 "millstone"(磨盤)演化而來。翻車魚屬於雜食性魚類,但食性偏向於肉食,包括各種小型魚類、甲殼類,偶爾吃海藻及浮遊生物,而其主要食物是水母,因此在臺灣翻車魚又叫"蜇魚"或"蜇魴"。
  • 造型奇葩動作笨拙的翻車魚,居然是一位海洋醫生?
    翻車魚學名叫Mola mola,屬翻車魨科。翻車魚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是吉尼斯記錄的締造者,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有研究證明,翻車魚會分泌一種物質,這種物質有助於治療其他魚類的傷病。可是翻車魚的皮膚上卻長滿了寄生生物,多達50多種,甚至寄生物的身上還有寄生物。當它浮在海面曬太陽時,一些鳥類就會站在它的身上,替它啄食掉這些寄生物。
  • 翻車魚為什麼叫翻車魚
    翻車魚簡介 翻車魚(學名:Mola mola),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是硬骨魚綱
  • 巨型醜萌翻車魚走紅網絡
    這裡是峇里島的王牌潛水之一了,每年7-10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水溫很冷(20-24攝氏度),著名的翻車魚就是在這個季節出來曬太陽和做清潔,如果運氣好在這個時候來潛水和Mola Mola能看到的很多banner fish和butterflyfish給mola mola做清潔。同時還有著名的魔鬼魚Manta,其實manta性情很溫和,也是和鯨鯊一樣,素食為主(浮遊生物)。
  • 世界上現存最大硬骨魚, 一言不合就翻車的翻車魚!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之一,也是許多老漁夫口中的「巨型海怪」;從正面來看它像鯊魚,長著鯊魚一樣的高脊鰭,但是從側面看,只有鯊魚前半身,少了尾部。只要海水有浪它就翻來覆去無法保持平衡——翻車魚。翻車魚,翻車魨,拉丁文名叫mola,別名叫頭魚、月魚等,它們家族一共有三兄弟:左上為斑點長翻車魨,左下為矛尾翻車魨,右圖為翻車魨。
  • 揭秘神秘翻車魚:體長約3米 沒有真正尾鰭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多骨魚類  翻車魚屬於翻車魨科(Molidae),學名為「Mola mola」。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不同尋常的形狀。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它可以生長到超過10英尺(約合3米)長,重達5000磅(約合2.3噸),但其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它有強大的背鰭和臀鰭,卻沒有真正的尾鰭,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
  •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車魚,為什麼還沒滅絕?
    其實,這是因為成年翻車魚的遊泳速度非常慢,再加上它們的皮膚厚度到達了7釐米,一般的小魚小蝦根本無法對它們造成嚴重的傷害,只有大型食肉魚類或者哺乳類才是它們的天敵。儘管如此,翻車魚仍然沒有在海洋裡滅絕,我們來看一下具體原因。
  • 揭翻車魚的神秘面紗 體長約3米沒有真正尾鰭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多骨魚類,它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長,重達2.3噸,但它沒有真正的尾鰭。  翻車魚屬於翻車魨科(Molidae),學名為「Mola mola」。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不同尋常的形狀。  翻車魚現在是蒙特雷灣水族館的明星,該水族館的負責人約翰·奧沙利文(John O』Sullivan)說:「當近4英尺(約合1.2米)長的翻車魚緩慢地遊著時,它的大眼睛不停地旋轉。」
  • 科學家首次發現翻車魚幼魚,僅2毫米長,成年後可長到3米、2噸重
    據《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首次找到隆頭翻車魚的幼魚,不過其體型極小,遠不是科學家所期待的巨魚。翻車魚(Mola mola),屬於翻車魨屬、翻車魚種的一種大型硬骨魚類,遍布全球的熱帶和溫帶海洋。
  • 翻車魚:一種異常古怪的魚
    你以前可能見過非常可笑的翻車魚的圖片,但是這個物種和它的弟兄們要遠比它自己那令人難忘的樣子來得奇怪的多。它黏糊糊的,身上長滿了寄生蟲,它比海洋中任何一種脊椎魚類都要擅長隱藏身份,甚至能欺騙不知情的科學家。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這種古怪的魚——翻車魚吧!
  • 超遲鈍翻車魚,被啃掉一半還沒反應過來,它到底咋長這麼大的?
    一隻有2噸重的翻車魚(曼波魚,Mola mola)被海獅從腹部撕咬下一整塊肉,而只剩下半個身子的它完全沒有反擊,遲鈍到無動於衷...要知道海獅吃魚的能力超強,尤其在照片所在的海域內,海獅幾乎是頂端獵食者,它們只要出現,海裡的魚瞬間逃跑。而翻車魚...無動於衷...它這麼遲鈍的物種究竟是怎麼活下來的???
  • 潛水員海中偶遇巨型翻車魚,體長約2.5米,畫面相當壯觀
    沒想看到一條大約有2.5長的巨型翻車魚從附近遊過。大家商量後當下跟了上去,跟著翻車魚遊了約2分鐘。,也叫翻車魨(tun二聲),它的學名叫做Mola mola,拉丁文原意為石磨,是古代研磨稻穀的工具,大概是因為翻車魚的灰黑色調、粗糙的質地和圓滾滾的身型,所以才取了這樣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