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翻車魚幼魚,僅2毫米長,成年後可長到3米、2噸重

2020-12-05 八兩科學

一條1.4米左右的魚一次可產下3億顆卵,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魚。但即使翻車魨的繁殖力如此驚人,為什麼在野外從未發現過它們的卵以及幼魚呢?這一直以來是科學家的一個謎。據《每日郵報》報導,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科學家首次找到隆頭翻車魚的幼魚,不過其體型極小,遠不是科學家所期待的巨魚。

翻車魚(Mola mola),屬於翻車魨屬、翻車魚種的一種大型硬骨魚類,遍布全球的熱帶和溫帶海洋。幾個世紀以來,這種魚類因獨特的形狀和大尺寸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不過長期以來科學家都混淆了翻車魨屬的物種分類,甚至一度認為矛尾翻車魨是體型最大的硬骨魚。事實上,翻車魨屬中目前發現有3屬共5種魚,其中體型最大的是隆頭翻車魨(Mola alexandrini)

隆頭翻車魨通常生活在赤道以南,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和南非的外海中,不過因為少見以及很難保存下來用於研究,直到近年才從翻車魨裡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物種。隆頭翻車魨的特徵很容易辨認,頭部隆起、下顎膨大。它的體長可達3米,體重超過2.3噸。迄今記錄到體長最長的隆頭翻車魨為3.32米(體重沒測,雌性),最重的為2.3噸(體長2.72米)的雌性。

雖然科學家早已發現翻車魚的繁殖力逆天,但從未發現過翻車魚的卵和幼魚。然而在2017年,澳大利亞海洋研究船「CSIRO」在新南威爾斯州海岸附近收集了幾個疑似翻車魚幼魚標本保存在酒精中。隨後在2019年底,翻車魚專家、紐西蘭奧克蘭博物館的瑪麗安·奈加德(Marianne Nyegaard)博士注意到這批幼魚標本,並試圖鑑定這幼魚標本是不是翻車魚。不幸的是,用來描述成年翻車魚的身體特徵在此標本上都找不到。

幸運的是,幼魚標本保存在酒精中,這意味著它可以用於DNA分析。澳大利亞博物館分子生物學家安德魯·金(Andrew King)在儘量減少對標本的損害情況下,煞費苦心地從一個2毫米長的標本取出一隻眼球進一步分析。通過提取的基因序列與博物館收藏的翻車魚標本進行比較,與之匹配的是一隻成年的隆頭翻車魨。從而確定了這2毫米長的標本屬於隆頭翻車魨的幼魚,也是世界上首次通過遺傳學方法鑑定出翻車魚的幼魚。

地球上的生命就是這麼奇妙,很難想像這2毫米的小魚長大後體長超過3米,體重超過2.3噸,這得翻了多少倍了?

奈加德表示:「要想找到幼魚和成年翻車魚之間的聯繫非常困難,因為它們兩者之間的差別是天與地,同時翻車魚幼體在海洋中並不常見。如果我們想保護這些海洋巨人,我們需要了解它們的整個生命史,其中包括了解幼體的長相以及它們在哪裡出現。」

「而幼魚的基因識別非常重要,但這只是描述所有三個翻車魚物種早期個體發育的漫長旅程中的一步——這需要全球合作。」

其實學界對整個翻車魨科生物的特點所知甚少,科學家還在2017年於紐西蘭海域發現一個翻車魚新品種——「騙子翻車魚(Mola tecta)」。而IUCN也以充分的理由將翻車魚列為瀕危物種,雖然它不是世界上商業性捕撈的對象,但誤捕的機率還挺高的。另外在日本和臺灣,常將翻車魚製成了美味佳餚。再加上愈發嚴重的海洋塑料汙染,翻車魚的魚生前途渺茫呀……

感謝閱讀!希望大家隨手點點關注(需要鼓勵),關注了解更多科學趣聞~~

-THE END-

相關焦點

  • 長3米重2噸卻「任人欺負」,這種最大硬骨魚是在進化上翻車了嗎?
    可根據科學家大量考證,這些長白山天池水怪很可能只是一種叫「翻車魚」的海洋生物。 根據目擊者的描述和錄像,長白山天池水怪有在水中打轉的習慣,還經常越出水面,這都和翻車魚的特徵極為相似。
  •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
    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時間:2020-04-29 10: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漁民捕獲3米長翻車魚後放生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大最沉的硬骨魚 4月27日晚上7點左右,浙奉漁13035號漁船在東海作業時,意外捕獲一條約3米長的成年翻車魚
  • 揭秘神秘翻車魚:體長約3米 沒有真正尾鰭
    ,它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長,重達2.3噸,但它沒有真正的尾鰭。   翻車魚屬於翻車魨科(Molidae),學名為「Mola mola」。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不同尋常的形狀。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它可以生長到超過10英尺(約合3米)長,重達5000磅(約合2.3噸),但其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它有強大的背鰭和臀鰭,卻沒有真正的尾鰭,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
  • 揭翻車魚的神秘面紗 體長約3米沒有真正尾鰭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多骨魚類,它可以生長到超過3米長,重達2.3噸,但它沒有真正的尾鰭。  翻車魚屬於翻車魨科(Molidae),學名為「Mola mola」。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不同尋常的形狀。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它可以生長到超過10英尺(約合3米)長,重達5000磅(約合2.3噸),但其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它有強大的背鰭和臀鰭,卻沒有真正的尾鰭,於是使它們看上去好像後面被削去了一塊似的。
  • 潛水員海中偶遇巨型翻車魚,體長約2.5米,畫面相當壯觀
    據《每日郵報》8月22日報導,日前一隊潛水愛好者在峇里島水晶灣(Crystal Bay)潛水時,遇到一條巨大翻車魚。從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的視頻可以看到,當潛水員靠近這條翻車魚後,相比之下顯得非常嬌小,畫面相當震撼。
  • 奇獵|翻車魚來了,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之一-莫拉魚或翻車魚-的幼蟲很小,以至於您可以輕鬆地將其中的十幾隻幼蟲放在手指上。成年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骨魚,長達10英尺(3米),重達4,400磅。(2,000公斤)。它們的形狀也很怪異。成年人像巨大的扁平煎餅,上面放著像鯊魚一樣的巨大背鰭。但是,莫拉嬰兒卻是另外一個故事。
  • 世界上現存最大硬骨魚, 一言不合就翻車的翻車魚!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之一,也是許多老漁夫口中的「巨型海怪」;從正面來看它像鯊魚,長著鯊魚一樣的高脊鰭,但是從側面看,只有鯊魚前半身,少了尾部。只要海水有浪它就翻來覆去無法保持平衡——翻車魚。翻車魚,翻車魨,拉丁文名叫mola,別名叫頭魚、月魚等,它們家族一共有三兄弟:左上為斑點長翻車魨,左下為矛尾翻車魨,右圖為翻車魨。
  • 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它為什麼叫翻車魚
    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這條龐然大物重達1.5噸,長達2米。
  • 澳一條兩米長翻車魚被衝上海灘,由於形狀怪異,吸引眾多遊客合影
    近日在澳洲維多利亞西南海灘,有一條長相形狀怪異的大魚被衝到海灘,反而吸引眾多遊客拍照合影。,體長2米左右,這樣體長在翻車魚種群中,算是體型比較小的,翻車魚最大可達到5.5米,一般體長3米左右。、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特別是它們奇特的繁殖方式:幼魚僅有0.25釐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達到重達1400~3500千克,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同時具有強大的繁殖能力,產卵可以達到3億顆,強大繁殖能力讓它們在危機四伏海洋有一席之地。
  • 印尼漁民發現巨型翻車魚 世界上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8日報導,印尼漁民日前在中蘇拉威西省的帕盧(Palu)海岸附近發現一條巨型翻車魚,並有照片證明他們「捕獲」的這個龐然大物。這條翻車魚重達1.5噸、體長超過2米。  翻車魚是世界上最重的硬骨魚類。最大的翻車魚樣本長達3米,高度超過4.25米,體重近2268公斤。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形容其有點怪異的圓形形狀。翻車魚呈銀色,有著粗糙的皮膚紋理。  翻車魚在全世界的熱帶海水中都能找到,而且經常被誤認為鯊魚,特別是它們巨大的背鰭露出水面時。翻車魚喙狀牙板無法完全閉合。
  • 翻車魚的死法太殘忍了 翻車魚在拉丁文中譯為「磨盤」
    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這條龐然大物重達1.5噸,長達2米。據報導,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是世界上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它們的身體又圓又扁,像個大碟子。魚身和魚腹上各有一個長而尖的鰭,而尾鰭卻幾乎不存在。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後,試圖將它放歸海中,但最終還是不幸身亡。翻車魚呈銀色,有著粗糙的皮膚紋理。
  • 巨型醜萌翻車魚 翻車魚能吃嗎
    據《每日郵報》報導,葡萄牙海岸附近發現了高達5米的巨型翻車魚,潛水員只有它的魚鰭那麼大。  翻車魚屬硬骨魚綱,分布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中國沿海均產。翻車魚為大型大洋性魚類,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最大體長可達3~5.5 米,重達1.4~3.5噸。  翻車魚單獨或成對遊泳,有時十餘尾成群,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
  • 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重1.5噸 盤點海洋十大怪魚(圖)
    (網頁截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8日報導,印尼漁民日前在中蘇拉威西省的帕盧(Palu)海岸附近發現一條巨型翻車魚,並有照片證明他們「捕獲」的這個龐然大物。這條翻車魚重達1.5噸、體長超過2米。  嚴格來說,這條巨型翻車魚並非被漁民捕獲的,而是他們在海岸附近發現了這條被衝上海岸的翻車魚。漁民們試圖將其拖回海中,希望其能夠恢復。
  • 【海洋生物科普系列】翻車魚
    拉丁名:Mola
  • 煙臺芝罘島撈上巨型怪獸 網友:疑似翻車魚
    網友「幸福的小閨寧」發布的怪物照片(照片來源網絡)  3日下午,新浪微博上的煙臺博友們紛紛被一條有「怪物」照片的微博所吸引。只見這個怪物有著龐大詭異的身軀,身長在2米左右,估摸重量也在重三四百斤,據傳是在山東煙臺芝罘島造船廠碼頭打撈上岸。究竟照片中的龐然大物是什麼東西?是「海怪「還是「怪獸」,一時間,這個微博被轉的到處都是。  記者聯繫了最早發布該微博的網友李先生,原來微博中的照片來自本地一家論壇。
  • 被海豹吃了也不逃跑的翻車魚,為什麼還沒滅絕?
    成年翻車魚的體型非常大,身長可達3米多,體重可達2噸重,翻車魚的體型一般呈扁狀,像個碟子一樣,翻車魚的頭非常小,嘴巴也非常小,因此如此巨大體型的它,主要的食物是小魚小蝦和水母。翻車魚的尾巴很有特點,有一種翻車魚的尾巴非常長,像是古代軍人使用的長矛一樣,因此這種魚又叫做「矛尾翻車魚」。
  • 澳洲海灘出現2米稀有物種,俗稱翻車魚,為何翻車在海灘?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期就有兩夫妻在澳洲的西南海岸發現了這隻擱淺的翻車魚,當時凱瑟 (Cath Rampton) 和湯姆 (Tom) 正在沙灘慢步,沒想到走著走著就看到一個巨大物體擱淺在海灘,「我們在遠處看時,還以為那是什麼外星生物
  • 一生都在「翻車」的翻車魚,連其死法都被人調侃
    翻車魚的一生似乎都在「翻車」,成年雌性翻車魚可以一次產下3億枚受精卵,但是最終可以長大成年的翻車魚確實寥寥無幾,據統計,3億枚卵最終能長到成魚的不及二百萬分之一。剛出生的小翻車魚只有2.5mm,而成年的翻車魚可以到3米多長,近2.3噸,成魚體重足足是幼魚的六千多萬倍!
  • 吉尼斯生殖力最強,暴長6000萬倍,蠢到被吃都不反抗的翻車魨
    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積佔到了地球表面的71%,總面積約3.6億平方公裡,海洋中含有13億5千萬立方千米的水,佔地球總水量的97%。目前,人類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其中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目前登記的海洋魚類是15304種,但這些僅僅是人類已知的海洋生物種類,據科學家估計,海洋生物超過了210萬種,目前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 被海獅啃既不反抗也不逃跑的翻車魚,為什麼至今還沒有滅絕?
    翻車魨太大了,是最大的硬骨魚類,成體通常重250千克至一噸,最大可達3.3米、2.3噸。拉氏翻車魨體長不及,但由於更粗壯,體重可能更大。文章開頭海獅啃的翻車魨只是未成年個體,一旦長到成年海獅就難以傷害它了。1910年捕獲的翻車魨,重1.6噸其次,皮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