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從最近的這幾部開始,霹靂就進入了三教組織比誰死的快的節奏,相互之間都在坑害對方的時候一步步的踏入死亡,繼而引出新的深層組織:天佛原鄉,就算是其中的翹楚了。
(1),裳瓔珞
願與年華凋敝罄,塵愆不染佛前燈
天佛原鄉最大的特色是什麼?當然是事先布局無數的光尊玉菩提,以及深層再深層的組織架構,和好像永遠都死不完的各級領導。
雖然佛鄉之中有像審座那樣土匪一般的存在,但依舊從來不缺真正的修者,佛鑄裳瓔珞,便是真正具有慈悲之心的一員。
『年華不染』是他的稱號,而那詩號之中,也是表達著相同的意思:縱然身入紅塵,在對抗欲界之時會造下因果,但其身其心,仍是不染塵埃。
佛鄉修者闋聲雲舵選擇默默背負諸般殺生罪業。以犧牲與鮮血鋪就的佛鄉未來,讓裳瓔珞痛心不已,而當眾人極力撻伐闋聲雲舵的殺生,身為佛鄉最高指導,裳瓔珞卻能明瞭闋聲雲舵為蒼生未來無悔墮入無間地獄的悲願信念,為其護航甚至共擔罪業。
雲渡雲渡,這一聲佛之裝飾,縱然沾染塵土,仍不掩其光華。
(2),央千澈
試算神機莫測,天網難籠;驅雲掃霧蕩搖,出入蒼穹
道真一脈北宗六扉之冠,人稱「道魁」,與南宗式洞機齊名,但湯圓卻是和式洞機完全不同的人,算是三教之中極其少見的清流式人物。
三教之中最不缺的是什麼?自然就是各路陰謀家,或者至少也是想要為自己派門謀取利益的各個領導。
而垢浪明珠央千澈,則是極其少見的淡然溫和之人,表現出來的願望便是藉助三陽同天之時盡力修道,有道之人的風範表現得令人信服。
可惜江湖路太過崎嶇,無法看到黑海之禍平息,道真一脈團結就過早離世,死於同宗之手,只留下一柄寒劍悼念其主,也讓人為其感到惋惜。
(3),冷別賦
獨松月兮徘徊,抱萬有兮無回。松之傲逸,月之清漪。存一景兮弗變,涉塵世兮弗變
毫無疑問,冷別賦是被砍線的人物,他的身上有一堆莫名其妙的疑點,在他出場時便有的那把劍莫名其妙的不見了,和燕歌行之間的友情莫名其妙的就因為牧神而斷絕,到最後甚至貢獻出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死法,堪稱與大師兄忌霞殤相媲美。
混亂的劇情依舊不能掩蓋其本人身上的光輝,特別是在他出場的時候,在樹下吟誦著「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見紅蘭之受露,望青楸之離霜。」這段古文,一股遺世獨立的高人形象便自然的被塑造得出來,之後和玄同太子的意識劍爭,更是讓一個頂尖高人的形象樹立了起來。
可惜啊,苦境江湖,永遠不變的便是破格,一代頂尖高手從光輝的出場到泯然於眾人都不需要多少集,即使是拿過去的主打倦收天和蒼來襯託也是一樣。
「逝日長兮生年淺,憂患眾兮歡樂鮮;彼遙思兮離居,嘆河廣兮宋遠,今奈何兮一舉,邈終天兮不返。」這段哀悼逝文,終究還是為自己而讀。
(4),商清逸
醉飲山林,自是閒暇白雲間。笑紅塵,總是愛恨貪嗔痴。若問人間逍遙在,風生之谷,客從山來
客從山來,隱逸之士自然該煮茶歡迎,但若是這客人的到來,會將你拖入深淵呢?
曾經隱避山林不染紅塵事、吟詩自娛的商清逸,因何會決定投身紛亂中呢?
並非是契機問題,而是三王禍世,有些事無法視而不見聞之不聽,一旦上了心就很難再輕言卸下。商清逸心知身處亂世武林,永遠不可能置身世外。在與素還真、神思一番談論後,他改變心意決然入世,為了陷入苦海的蒼生,投注一份心力。
面前是來勢洶洶的三王,實力之強悍自不用說,而自己這一邊卻只有衰弱的正道,身上所肩負的,更是公認從來都沒有好下場的替代素還真成為正道領袖的職責。
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破長城懟閻王,不搞基不賣腐,一直在努力著做實事,堅持扛在最前面,面對這本不該自己承受的責任,依舊保持著歉疚之意,最後甚至是因此而亡。
(綺寮怨的出場真是編劇習慣性的找事,幸好並不影響商清逸人格的展現)
他自己就曾經非常清楚的說過:「生有何樂,死有何怨。繁華榮祿,不過一瞬。」
本是一個鍾情山林的人,一生逍遙悠遊,原以為將其淡泊此生,卻終歸身在江湖,何來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