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幾百萬年的進化,人類文明佔據了巨大的優勢,智慧水平成為我們超越其他生物的重要指標。而大腦是決定智慧水平的關鍵部位,科學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大腦的複雜程度完全不亞於星際空間,加上人們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有限,所以暫時不能獲得充足的信息,因此,現階段它對於人類而言仍十分神秘。
最近有說法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在享受更多便利的同時,在用腦習慣上出現了一些變化。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或許在未來會導致我們的大腦出現萎縮,不利於人類文明的進步。
這聽起來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畢竟科技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產物,我們在不斷探索時,從中得到了很多新的思路。按理說大腦仍然處於開發階段,怎麼會出現萎縮呢?
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準確的科學依據,反而受到了人們的質疑。畢竟在此之前已經有科學家表明,人類的大腦還有更大的可開發空間。只不過,由於我們的身體機能暫時無法與之適應,所以才沒有獲得較快的進化速度。
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認為人類大腦的靈活程度的確會因為外界的各種便利條件而出現下降,不過這仍是可控的因素。未來人類對電子產品的使用會不斷增加,所以相關人員還需要儘可能的尋找合適的方案來解決問題。比如,給予大腦更多靈活運用的機會,否則用進廢退的原則也有可能出現在人類身上。
除此之外,大腦的體積以及靈活程度之間雖然有一定的關聯,但是在相關研究中,大腦褶皺數量或許才是影響人類智商的關鍵因素。
科學家認為,人類在處理不同事件時所使用的大腦區域不同,思考問題有利於從整體上增加大腦的靈活程度,從而更好的進行分工。
而目前看來,電子產品的使用減少了人類面對面社交的機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類語言中樞系統的發展,所以這個問題仍然值得重視。我們需要將科技的正面作用發揮到最大,從而尋求更多的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