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身體90%都是微生物?三本書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2020-12-04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木馬計,ID:Pandora_Book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健康就像空氣,失去時我們才會珍惜。再忙再累,都要照顧好身體,推薦三本讓你重新認識身體的書,學新知,做新人!

Gut:

The Inside Story of Our

Body’s Most Underrated Organ

《腸子的小心思》是德國圖書界的黑馬,口嫌體正直的德國人,一面對粑粑說著「不要不要」,一面看得好汙好歡樂。原來,德國人覺得理所當然的馬桶竟是痔瘡的罪魁禍首;如此現代化的今天,蹲坑這種看似原始的行為竟然還在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地區保留著,而且這才是大便的正確解鎖方式;跟腸子相關的事,不僅有趣,還密切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狀況,一個感覺不好的腸道會讓我們感到沮喪,而一個健康的、營養良好的腸道會大大地改善我們的情緒……誰能想到這些奇葩歡樂的內容,竟是一位軟萌妹子所寫,還一舉俘獲36個國家和地區讀者的心。讓我們跟著這本新鮮出爐帶著屎味的書,一起開啟神奇的消化道之旅吧。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

Norman Doidge

2007

奧利弗·薩克斯之後最會講故事的科學作家、腦神經科學家諾曼·道伊奇以其精湛的敘述技巧,將曲折的真人真事與科學知識融為一爐,帶你了解「大腦可以改變」,學習「大腦如何改變」,告訴你可以成為一個多麼有能耐的自己,既提供了知識和趣味,又傳達了意志和感動。

10% Human

Alanna Colle

2015

你的全身上下,只有百分之十是人類。你的每十個細胞中,就有九個是搭便車的冒充者。我們的身體不僅是由肌肉和骨頭所構成,還有細菌及真菌。

要做一個健康的人,不能沒有這些細菌和微生物,它們會影響我們的體重、免疫系統、精神健康,甚至如何選擇伴侶。這也是一個了解現代疾病的新方法――肥胖症、自閉症、精神疾病、腸道功能失調、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是癌症。這些疾病的發生,是因為我們疏於珍惜我們最重要也最持久的一段友誼:我們的微生物老朋友。看完這本書,你會開始愛護住在你體內的微生物,那另外90%的你。

相關焦點

  • 從微小生命到大千世界,一本書認識微生物
    之前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我們的身體90%都不屬於我們自己」。這個說法的根源是我們的身上除了自身的細胞外,還有很多的細菌,而細菌的總量佔到了人體所有活細胞的90%。這些細菌有一小部分對人體有害,比如生活在胃裡的幽門螺旋桿菌,它們能導致胃炎,使人們患上胃潰瘍等疾病。
  • 小生命大力量,一本書帶孩子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認識世界的神奇
    在《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裡的王國》這本書中,作者們通過線蟲內瑪的冒險小故事,為小朋友們描繪了地下土壤裡一個神秘而又充滿生機的未知的微生物世界,在這裡他們能夠饒有興趣地參與到故事角色中來,學習到有關微生物的科學知識,並認識到周圍世界的神奇。
  • 我們身體只有10%是人類,90%是別的生物,若消滅它們,人類會滅絕
    地球上最多的物種,其實不是多細胞動物人體身上有很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有細菌、真菌、古菌和病毒,對於微生物而言,人類的身體就像一個森林,它們在這裡生活,如同一個生態系統,稱之為「人類微生物群系」。人類的身上有多少細菌呢?
  • 30億歲的身體,價值幾何?大腦會「進水」?是時候認識你自己了
    看完這本書,你會多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知識,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有更深的認識,想了很久不知道要怎麼給你們總括一下這本書的具體內容後來,看到書封面上的宣傳語,覺得太合適了:《人體簡史:你的身體30億歲了》是一部從頭講到腳、從裡講到外、從30億年前講到今天的人體百科全書。① 你的大腦進水了嗎?沒錯,人類的大腦本來就進水了,大腦的75-80%的成分是水,剩下的才是脂肪和蛋白質。
  • 科學家:你的身體只有43%的細胞是人類,其他的都是….
    科學家說:「你的身體只有43%的細胞是人類,其他都是微生物組成的!」此一發現,會轉變人類過去對於一些疾病,例如:過敏和帕金森氏症的看法,並且顛覆傳統疾病的醫療方式,讓未來的醫學可以提出創新的療法。攻佔身體57%的微觀殖民者!
  • 「衢州市民閱讀館」認識宇宙就是認識自己
    認識宇宙就是認識自己 ——讀《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  很早以前讀到過一句話:天文學幫你擴展空間坐標系,歷史幫你擴展時間坐標系;一個人的坐標系有多大,見識才能有多廣。  每個人都應多了解一點關於宇宙的知識。這本《給忙碌者的天體物理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是我近年來讀過最好的描述宇宙的書。這本書上市僅一年就暢銷上百萬冊,還獲得了亞馬遜科學類年度好書、《紐約時報》非虛構暢銷榜榜首等一系列獎項。
  • 每天聽本書《遊戲化實戰》人類行為學*遊戲機制,打造產品吸引力
    內容簡介全球頂級遊戲化專家基於大量深度的人類行為學與遊戲研究
  • 認識你自己,從認識大腦開始!
    「認識你自己!」這是兩千多年前希臘古城德爾斐的阿波羅神殿上刻著的一句名言。兩千多年來,人類在探索外在物質世界上,已經有了不少收穫,甚至有點兒忘乎所以了,以致於忽略了對內在的探索。人類要認識自己,要從「身、心、腦」三個方面進行。當然,表層的認識,已經有不少了,大腦有些什麼功能、內心狀態怎樣調整、身體健康怎樣獲得,我們對這些都有了很多的了解。
  • 認識大腦必看的5本書!
    下面推薦這5本書籍,以不同的角度認識大腦,讓我欲罷不能。而且這5本書,都非常新,有些甚至還沒有豆瓣評分,但是內容卻非常有價值,絕對不會浪費你寶貴的閱讀時間。本書副標題:揭秘最具人性的大腦區域大腦讓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賦予我們力量,是縮小的宇宙、未被探索的最後一塊領域。 人為什麼稱為人,你為什麼又是獨一無二的你,這本書會告訴你!
  • 人類90%的鐵礦,都是這群微生物造就的
    如果要評選世界上影響人類最深遠的金屬,我覺得我會投鐵一票。從大約4500年開始,世界不同地區相繼進入鐵器時代,鐵的使用幾乎伴隨了我們所有耳熟能詳的歷史大事件,一直到近現代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資訊時代,科技發生了巨大進步,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主要使用的金屬資源依然是鐵。但是,有趣的是,目前全球鐵礦產量的90%其實都來自於微生物們的饋贈[1]。
  • 淺談人類與微生物的關係及新冠肺炎的認識
    雖說好奇心害死貓,大片裡人類的滅絕都源於對未知事物盲目的、自視清高、好奇心過剩的探索,但同時好奇心又在促進人類的發展,這確實是一件矛盾的事,或者說,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經學習微生物學緒論後了解到,人類與微生物最早相識於1676年,Antony van Leeuwenhoek用自製的簡單顯微鏡——放大倍數約為200倍的單式顯微鏡,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觀察到多種微生物的個體形態。任何被觀察到新生物都讓人興奮。
  • 三本書,帶你看看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站
    一、人類渴望探索太空   這套書是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代表作,雖然是小說,但因為作者具有深厚的數學和物理專業背景,書裡的情節都非常嚴謹,想像也都依託於現實。書中有一段內容是,人類文明受到一個神秘的高級文明的指引,一步一步從蒙昧走向開化,直到登上月球,每一步的想像都合情合理,甚至啟發了很多當時科學界的研究者們。美國宇航局曾說:阿瑟·克拉克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閱讀這本書,你一定會驚嘆作者強大的知識儲備和想像能力,推薦你閱讀。
  • 「瘋狂的外星人」為什麼會模仿人類?這本書可以給你答案
    其實,我們都知道,模仿,是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的天性,影片中的外星人設定的原型也是猴子,他的模仿行為應該說是天性。同時,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幾乎只有人類和靈長類動物才會模仿,甚至能夠從模仿中獲得快樂?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要從《我看見的你就是我自己》一書中尋找了。
  • 微生物戰爭-人類利用抗生素的歷史
    ,並選取了槍炮,病菌與鋼鐵作為三個關鍵詞。抗生素的歷史比你想像中還要短,今天就來梳理一番這一百年間的興衰史。 三、合成抗生素及現代抗生素 但抗生素並非全部是自然產生的,另一些抗生素則是完全合成的。 德國細菌學家保羅埃利希有一個魔法子彈(Magic bullet)猜想:有可能在不傷害身體本身的情況下殺死在體內引起疾病的特定微生物。
  • 這6本書,教你管好自己的小情緒
    哈佛大學曾有一個調查顯示:90%的病來自我們的內在,來源於我們的情緒,大部分癌症病人與父母關係不好,負面情緒過多,抱怨消極情緒在生命中佔大多數。可見,情緒對人的影響不容小覷。事實上,情緒管理,指的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要適時適所,對適當對象恰如其分表達情緒。精讀君此前也寫過情緒管理方面的微課,今天,精讀君給大家介紹的以下6本書,也可以教你更好地管理情緒。
  • 人生必讀的5本書,你看過幾本?
    人生有限,而世界無限,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大爆發,世界縮小到你的手(機)裡,但裡面的內容卻多到無從下手。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認知升級,甚至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升級,在熊貓看書看完以下5本書,你可能就找到了答案。
  • 【周醫微語】第157本書:《生命之重建:治癒你的身體》
    【周醫微語】第157本書:《生命之重建:治癒你的身體》 2020-10-19 1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家:人身體裡超過一半的組成「不是人類」
    原標題:科學家:人身體裡超過一半的組成「不是人類」   中新網4月1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隨著科學衛生的進步,科學家對人體的認知越來越多。現在科學家稱,人體只有43%的細胞屬於人類,而其他的部分則是由非人類的微生物細胞群組成。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它可能改變人們對許多疾病和過敏等一系列情況的認知。
  • 尤瓦爾·赫拉利:認識你自己,不要被算法操控
    因為改變總是會造成壓力,所以在一定年齡過後,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改變。15 歲的時候,人生充滿變化,你的身體在成長,心智在發展,關係也在深化。 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如此新奇。你忙著自我重塑。對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這有點兒嚇人,但也令人興奮。新的願景在你面前展開,整個世界等著你去徵服。
  • 《盲眼鐘錶匠》:認識生命,從這本書開始
    本書是正宗的演化論入門書,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生命本身的絕佳讀本。無論是對演化論有興趣的朋友,還是持批判觀點的人,本書都是最好的起點。本書曾獲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非小說類最佳書獎、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文學獎。譯者王道還先生說:「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讀這一本!」「鐘錶」是「世界運行模式」的隱喻,象徵自然運行的機制是環環相扣、一絲不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