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小生命到大千世界,一本書認識微生物

2020-09-17 沈一默

之前在一本書中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說法,「我們的身體90%都不屬於我們自己」。這個說法的根源是我們的身上除了自身的細胞外,還有很多的細菌,而細菌的總量佔到了人體所有活細胞的90%。

這些細菌有一小部分對人體有害,比如生活在胃裡的幽門螺旋桿菌,它們能導致胃炎,使人們患上胃潰瘍等疾病。

不過大部分細菌都是對人體有益的,例如生活在腸道的雙歧桿菌。這種細菌能夠分解發酵糖分,產生乳酸和乙酸,維持腸蠕動。此外雙歧桿菌還能促進多種維生素及生物酶的合成,增加人體對鐵、鈣及維生素的吸收,並可增加機體免疫力。

這些我們看不到,卻又和我們息息相關的細菌和其他的小型原生生物、藻類、病毒、真菌等被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雖然渺小,卻時時刻刻的影響並改變著我們人類乃至整個地球。

海中的珊瑚變白死去了,森林旁的小樹茁壯的成長了起來……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生死交替,而這些生死背後都有著微生物的身影。

微生物是如此的重要,但由於微生物的個頭實在太小了,我們的肉眼很難看到,也因此想要了解微生物必須藉助特定的方法。這當中《我的微生物朋友》就是一本有關於微生物的非常棒的繪本,這本繪本不僅能夠讓孩子通過一個個故事了解微生物的特點,還能通過微生物的生死存亡喚起孩子們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01.在曲折生動的故事中感知生命

在蔚藍的大海中,珊瑚礁是最神奇的存在之一。珊瑚礁在大海中只佔據不到0.2%的面積,卻養育了25%的海洋生物種類。但在今天,珊瑚礁的面積卻不斷地萎縮,原因就在於自然環境的不斷破壞。

在《我的微生物朋友》珊瑚的世界一書中,珊瑚蟲達裡安和它的微生物小夥伴就因環境的改變經歷了一場生死歷險。

珊瑚蟲是珊瑚礁的製造者,達裡安就是千千萬萬珊瑚蟲中的一員。珊瑚蟲個頭很小,大小一般只有幾毫米。然而在這麼小的珊瑚蟲身上,卻生活著數不清的微生物,比如根瘤菌佐比。佐比住在達裡安的腸道裡,她和她的家人能夠將氮和氫合成氨,進而為達裡安提供食物。佐比正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但她發現周圍越來越熱,不好的事情開始發生。

佐比發現蟲黃藻們因為高溫發起了瘋,不斷地生產出有毒分子,這些分子開始攻擊破壞達裡安的NDA鏈條。達裡安痛苦極了,為了自保,達裡安把成千上萬隻蟲黃藻從身體中射了出去,失去了蟲黃藻的達裡安開始變白了。

蟲黃藻也是一種微生物,生活在珊瑚蟲達裡安的觸鬚中,它們吸收陽光再加上二氧化碳生成糖,為達裡安提供能量。當溫度過熱後,蟲黃藻會產生有毒的自由基分子,破壞珊瑚體內的蛋白質和DNA,這個時候,珊瑚蟲為了自保,就會將蟲黃藻排出體外。

但珊瑚蟲失去了蟲黃藻後也就失去了重要的能量來源,達裡安無法分泌足夠的黏液保護自己,甚至於它體內的根瘤菌也沒有力氣去產生氨了。

佐比變得虛弱極了,她甚至以為自己會和大家一起死掉。關鍵時刻,智者賽依告訴佐比可以去找迪妮幫忙。佐比找到了小蟲黃藻迪妮,迪妮正在製造糖,但她的速度很慢很慢,因為她太餓了。

佐比吃下了迪妮製造的糖,而後生產了氨氣,迪妮吃掉氨氣有了更多的力氣,開始生產更多的糖,並且生下了許許多多的女兒。

佐比也在不斷地召喚她的家人,許許多多的根瘤菌開始努力工作製造氨氣,而迪妮和她的女兒、女兒的女兒們也在努力製造更多的糖。

隨著糖分不斷地積聚,達裡安終於回到了平衡的狀態,而海水也開始漸漸地冷卻了下來,他們終於安全了,不會像老波拉一樣死去,變成白色的珊瑚骨骼。

在這個有關於珊瑚的故事裡,這些小小的微生物們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危機面前,團結一心彼此扶持,最終度過了難關。

在這套繪本中,這樣的故事並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土壤裡的王國》中,小線蟲內瑪躲過重重伏擊,幫助大樹擺脫了蠐螬蟲的啃噬。《真菌地球》中,真菌孢子遇到了一棵可可樹寶寶,它們彼此依靠,為彼此提供養分。當旱季來臨時,真菌和小樹互相幫助,努力一起活下去。在《海洋的秘密》中,費氏弧菌阿里進入了小烏賊塞皮奧的身體裡,他和他的家人幫助小烏賊製造隱形衣,而小烏賊則保護著阿里並為他提供食物。

在這些的故事裡,微生物變成了和我們一樣的生命,它們有思想,有感情,不再只是可以被人忽略的渺小。我們在這樣的故事裡看到了微生物、以及其他小生命們生命力的強大,也被故事強烈的感染力所影響,不由自主的為它們而擔心焦急,也為它們度過難關獲得新生而開心欣慰。


02.在故事背後的科學裡習得知識

通過這一個個生動而又驚險的故事,我們尤其是孩子們對微生物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而繪本《我的微生物朋友》做的極好的一點就是,能夠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將科學知識及時的傳遞出來。

在繪本中,每個故事結束後都有故事背後的科學這樣一節專門介紹微生物知識的內容。例如在《海洋的秘密》這一本中,在講完了小烏賊塞皮奧與費氏弧菌阿里一起生活的故事後,接下來就講了什麼是共生。

共生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密切相關,互相依賴。倘若彼此分開,雙方或其中一方就無法生存。短尾烏賊和費氏弧菌就是這種互相依賴的共生關係。短尾烏賊為費氏弧菌提供食物和安全的家,費氏弧菌則用發光作為回報,幫助烏賊在月光下消除自己的影子,在捕食者面前變成「隱形」的烏賊。

為了幫助孩子鞏固知識,這本書還特意將故事中涉及到了知識的段落標記出來,便於孩子們回顧理解。


除了這種概念性的介紹,書中還給故事中出現的微生物主人公配上了電子顯微鏡下的真實圖片。這樣孩子們就能清楚的看到這些我們平時無法看到的微生物們到底長什麼樣。

不僅如此,這本書還特別標註了這些小生命們在科學分類中所處的位置。還用我們熟知的事物做為比例尺來展現微生物們的真正大小。


越了解生命的艱辛,越感嘆生命的神奇。也會因此對大自然產生更多的敬畏,對生物的生長出更多的珍惜之情。而這種對自然對生命的的珍惜與敬畏正是我們在今天亟待培養的一種的情感。

保護環境,熱愛生命,從我做起,從孩子做起。

相關焦點

  • 小生命大力量,一本書帶孩子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認識世界的神奇
    在《我的微生物朋友:土壤裡的王國》這本書中,作者們通過線蟲內瑪的冒險小故事,為小朋友們描繪了地下土壤裡一個神秘而又充滿生機的未知的微生物世界,在這裡他們能夠饒有興趣地參與到故事角色中來,學習到有關微生物的科學知識,並認識到周圍世界的神奇。
  • 《盲眼鐘錶匠》:認識生命,從這本書開始
    本書是正宗的演化論入門書,是我們認識自己,認識生命本身的絕佳讀本。無論是對演化論有興趣的朋友,還是持批判觀點的人,本書都是最好的起點。本書曾獲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非小說類最佳書獎、美國洛杉磯時報的文學獎。譯者王道還先生說:「要是你一輩子只想讀一本有關演化的書,就讀這一本!」「鐘錶」是「世界運行模式」的隱喻,象徵自然運行的機制是環環相扣、一絲不苟的。
  • 人類身體90%都是微生物?三本書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再忙再累,都要照顧好身體,推薦三本讓你重新認識身體的書,學新知,做新人!Gut: The Inside Story of Our Body’s Most Underrated Organ《腸子的小心思》是德國圖書界的黑馬,口嫌體正直的德國人,一面對粑粑說著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隱藏在行星表面下的微小形式的細菌生命。此前,人們花了10年時間尋找隱藏在海底火山巖裂縫中的生命,以及這一發現是如何導致在從這顆紅色星球收集的火星樣本中發現生命的。
  • 地球上微生物生命的發現為火星上的生命帶來了新的希望
    簡介:研究表明火山巖冷卻時產生的裂縫填充的粘土內微生物密度幾乎和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密度相同,鑑於這和火星地表的組成有較高相似性,科學家對能在火星找到生命有了更大期望。太平洋海底發現的一小群微生物與1.3581億英裡外的星球的新可能。「我現在幾乎能想像到我在火星上找到生命。」
  • 好書推薦| 一本書,告訴孩子「我從哪裡來」
    好書推薦| 一本書,告訴孩子「我從哪裡來」 蔡木蘭 2018-10-04 09:05 來源:澎湃新聞
  • 外太空國際空間站外殼,檢測到微生物,地球生命起源是否要改寫?
    如果要談論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不是人類,不是昆蟲,也不會是植物,而是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而實際上是一位微小生物的統稱,它們包括小的動物(水熊蟲)、細菌、病毒、真菌等種類的統稱。國際空間站隨著人類科學探索的腳步加快,人類開始在太空領域研究這些微生物,按照一般人的思維,在外太空環境中,如果沒有防護,那裡絕對是生命的禁區。但是從實驗結果來看,人類還是低估了微生物的頑強生命力。
  • 大腦 意識與大千世界
    大腦除有轉換作用外,還有思維能力,人對看到聽到感觸到的事物和現象觀察得越仔細體驗得越深刻,大腦就越發達,思維能力就越強。 意識的狀態是由大腦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決定的,這個信息和資料來源於大千世界,這就是說,一個人所感受到的大千世界決定了一個人的意識,這就是「狼孩」「鹿孩」的由來,也是「窮山惡水出刁民,青山綠水出才子」的緣由,更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
  • 認識生命—從靈魂到科學 | 進化的歷史003
    認識生命——從靈魂到科學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認為生命是非常神秘的。過去人們對生命現象有著各種猜測。亞里斯多德就曾提出過「靈魂說」。他認為植物有一種靈魂,這種靈魂促使植物不斷地生長繁殖。動物比植物多了一種靈魂,這種靈魂負責感知和運動。而我們人類比植物、動物又多了一種靈魂負責理性思考。
  • 金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科學家已觀察到微生物活動
    天文學家周一宣布,在地獄般的,酸性強烈的金星大氣中發現了一種稱為膦的稀有分子的痕跡,這為生命的可能性提供了誘人的線索。地球上發現的磷化氫分子主要是人類工業或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中壯成長的產物。「膦可以通過金星上的某些(非生物)過程產生,但是僅以如此難以置信的微小量就不足以解釋我們的觀察結果。因此,我們還有另一種激動人心的可能性:也許還有某種在金星雲中的生命。」
  • 在微生物的視角看,我不僅是我,我還是萬象!
    對於那些形體微小,構造簡單的微生物,我們看似熟悉,但其實了解不多,這可能是英國科普作家埃德·楊撰寫這本《我包羅萬象》的初衷吧。這本書可謂是微生物科普領域的神作,了解微生物以及我們自己的首選之作,哪怕我是學微生物的,我依然為書中的遠見卓識與內容廣博所折服,在微生物的視野裡,我們完全可以了解更多。
  • 【微生物】微生物世界劃時代的進步----顯微鏡的發明
    列文虎克1676年,荷蘭顯微鏡學家列文虎克,利用自製的簡易顯微鏡(可放大160-260倍)觀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後,發現其中有很多運動的「微小動物」,並且用文字和圖畫將這些「微小動物」記錄了下來,這是人類首次使用顯微鏡觀察到細菌個體。
  • 認識世界的一本書:《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
    我認為理由很簡單:認識世界,認識人類社會,提高自己的認知,開闊自己的視野,從不同的層面提高自己的整體認知力。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有所改變,而最好的學習之一就是閱讀。我推薦的這本書主要講了什麼呢,先請看本書的目錄。看過目錄,也許已經幫你解決了一些疑問。那麼閱讀本書,究竟能學到和了解到哪些東西呢?
  • GCB | 土壤微生物碳泵:從概念認識到實證評估
    DOI: 10.1111/gcb.15319摘  要:全球土壤儲碳量巨大,因此有機碳收支的微小變化都會顯著影響大氣碳含量和全球氣候變化。最近提出的土壤微生物碳泵(soil microbial carbon pump, MCP)強調了土壤微生物在有機碳固存中的正效應,其將活性有機碳轉化為較為穩定的合成代謝形式。然而,這一概念尚未得到數據支撐、評估及驗證。
  • 微生物生命可以存在於太陽系的七個地方
    不幸的是,到目前為止,在這個方向上沒有任何進展。但是,不斷積累的研究數據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清晰的提示,即在太陽系中我們應該看起來更好。搜尋外星生命研究所(SETI)的高級天文學家Seth Shostak懷疑,我們系統中可能存在至少最可能存在微生物生命的地方。
  • 豆瓣評分9.9的紀錄片,一本書為你揭開它最精彩的生存密碼
    今天湛廬君就為你推薦一本書《極端生存》,這是斯坦福著名海洋生物學教授史蒂芬·帕魯比與美國知名科學作家、小說家安東尼·帕魯比父子檔的聯袂巨獻。它揭秘了海洋極端環境中的狂野「居民」和它們的生存策略,比起能讓人卸下防備的紀錄片,它是更適合成年人的海洋世界版「博弈論」。
  • 地球大氣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外星生命嗎?
    在你頭頂幾萬英尺的高空,漂浮著無數微小的生物,它們正陪伴著你。隨著科學家對這些高空漂浮的生物的了解越來越多,以及逐漸弄清楚它們跟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之後,科學家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命或許也存在於金星大氣或其他外星球大氣中的猜想,究竟是否合理。大衛·史密斯是NASA在加州的埃姆斯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員,專門研究大氣生命。
  • 地球大氣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外星生命嗎
    在你頭頂幾萬英尺的高空,漂浮著無數微小的生物,它們正陪伴著你。隨著科學家對這些高空漂浮的生物的了解越來越多,以及逐漸弄清楚它們跟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之後,科學家們開始懷疑,這樣的生命或許也存在於金星大氣或其他外星球大氣中的猜想,究竟是否合理。
  •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本書解決你有關生命意義的所有困惑
    幸運的是,即使在最艱苦的環境中,他也能從困境中找到一絲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並最終獲釋出獄。當生活又重新回歸平靜,弗蘭克爾在回顧這段經歷時驚訝地發現,一個人不論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只要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就能激發出內在力量,從而改變外在的命運。這並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弗蘭克爾在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過程中感悟出來的生命真諦和心理治療方法,他將之命名為「意義療法」。
  • 自帶「北鬥導航」的微生物起源與演化的新認識
    近年來,趨磁細菌的磁小體被確定為細菌細胞器,因此趨磁細菌研究對於認識地球生命複雜性(complexity)的演化也具有重要意義。這些基因組分屬於13個細菌門類,遠多於之前發現的5個門類,極大地拓展了感磁微生物在細菌域中的分布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