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謝峻 記者 石小宏)面對新冠肺炎,很多人都在尋找可以「一擊斃病」的特效藥,事實上目前對於新冠肺炎最有用的「特效藥」還是自身的免疫力。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會造成人體多個功能臟器的衰竭,醫生做的工作就是幫助病人將最難過的兩個星期「熬過去」,讓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新冠病毒。那麼什麼是免疫細胞,免疫細胞又有什麼用呢?四川省免疫細胞庫特別聯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病理研究室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石毓君,一起來給大家捋一捋。
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關鍵還是看免疫力
「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已經是第七版了,目前仍為對症下藥,」據石毓君介紹,新冠肺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通俗地講,就是感染病毒並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可以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的疾病。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自限性疾病症狀較重,疾病就可能傷及人體其他機能,或者引發併發症,從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比如感冒引發的體溫過高(一般把38.5℃作為標準)症狀,可能造成其他身體損傷,因為需要喝水、冷敷、洗澡、吃退燒藥等降溫處理。這些措施雖然並不能清除感冒病毒,但可以讓身體不受到其他損傷的情況下,繼續支持免疫系統與病毒做鬥爭。
除了聽指揮,該隔離的要隔離,該戴口罩要戴口罩,有問題的早點上醫院,面對病毒,普通老百姓還能做什麼呢?「這時候,免疫力才是人生最核心的競爭力,這句話顯得特別鏗鏘有力!」
據石毓君介紹,免疫力就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是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侵入的任何異物(病毒、細菌等)、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形的自身細胞以及識別和處理體內突變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免疫總是默默無聞,卻時刻保護著你,可是除了打疫苗,你有沒有主動地為你的免疫系統做過一件事兒呢?」
免疫細胞治療已有成功案例
未來更可期
「免疫細胞是未來最可期待的治療方式之一,」據石毓君介紹,比如癌症之所以難治,是因為癌細胞能千變萬化,逃避各种放療化療,到目前為止沒有哪種藥能殺死所有癌細胞,也不可能所有藥都吃。而細胞免疫治療,是採集人體自身免疫細胞,經過體外培養,使其數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殺傷功能增強,然後再回輸到人體來殺滅血液及組織中的病原體、癌細胞、突變的細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兼顧治療和保健的雙重功效。目前,針對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癌症免疫療法一直被認為是「治癒」癌症的新希望,不乏成功案例。
1984年11月,美國海軍女軍人琳達·泰勒因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參加了一項由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史蒂夫·羅森博格博士主持的腫瘤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堅持完成一個月的治療後出院,病情逐漸穩定直至腫瘤完全消失,成為第一個由免疫細胞治癒的腫瘤病人。
美國小女孩艾米麗五歲時,幫助身體抵禦外界感染的免疫細胞發生了癌變,被診斷患上了急性淋巴白血病,且對現有的化療藥物並不敏感。在經歷了兩次復發之後,醫生已斷言她無法治癒,後來在費城兒童醫院接受了一種創新性的免疫細胞療法。醫生從她體內分離免疫細胞,通過基因工程對免疫細胞進行編輯,製備成具有特定腫瘤靶向性的CAR-T細胞,並在體外擴增後再回輸到小艾米麗的體內。目前,小艾米麗已無腫瘤生存超過5年,臨床已認定她的癌症已被治癒。
據石毓君介紹,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各種免疫細胞都有「被改造」用於抗腫瘤的可能,「而這一天,我認為不會遙遠。」疫情期間,過年那幾天家裡有口罩,心裡一定感到安穩。俗話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把自己年輕時候的免疫細胞儲存起來,是一種明智的『未雨綢繆』行為。」
這3種情況可以考慮儲存免疫細胞
免疫力是人體抵抗各種病原體的能力,而免疫系統中免疫細胞的種類、數量及活性決定了人體免疫力的高低。要打好自己的「健康攻堅戰」,擁有健康的免疫細胞,就成了重中之重。
據四川省免疫細胞庫工作人員李林莉介紹,建議有癌症家族史、腫瘤體質或患有癌前病變(如: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等)的人群,一定要儲存免疫細胞。
儲存免疫細胞需要做血常規、病毒檢測(B肝、C肝、梅毒和愛滋)、病原菌檢測、免疫細胞活性、數量和亞群比例檢測,必須符合各項檢測標準才可以進行免疫細胞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