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細胞資料保存庫
溫州網訊 抽180毫升血,凍起來,如果自身發生癌症,再將這血裡面的免疫細胞激活,輸入回人體,用自身的免疫細胞對抗腫瘤,腫瘤就可能縮小甚至消失。這不是科幻,而是現實。記者了解到,上海細胞治療中心溫州分中心將於6月10日正式落戶龍灣,這也意味著,我市癌症治療研究有了新平臺,溫州市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這項「黑科技」。
在今年4月的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裡,溫州公布了2017年度惡性腫瘤死因與發病監測數據:去年全市共報告惡性腫瘤死亡13239例,肺癌、肝癌、胃癌居惡性腫瘤死亡前三位。全市報告發病率前5位的惡性腫瘤分別是:肺癌、腸癌、胃癌、肝癌、甲狀腺癌。面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人人談癌色變的現狀,癌症治療的未來究竟路在何方?或許,在細胞治療中心裡能找到答案。
創新細胞療法
用自身免疫細胞治療癌症
惡性腫瘤又稱為癌症,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全世界每年有千千萬萬的人死於各種癌症,如何攻克癌症,已經成為大部分醫學家的終極目標。而第二軍醫大學腫瘤生物治療診治中心、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院長錢其軍教授帶著他的細胞免疫療法研究,為癌症治療指出了一個新的方向——只需要知道癌症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差異,並能夠促使免疫細胞對此種差異發起攻擊,就有望治癒癌症。
事實上,細胞免疫療法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清除腫瘤細胞,是目前抗癌領域最火爆的概念。作為熱門療法之一,數百個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臨床項目在全球如火如荼地開展,截至去年,中國有141項研究,僅次於美國的143項。
錢其軍告訴記者,CAR-T療法與傳統藥物不同,是一種「活細胞」藥物,生產過程包括:從病人外周血中分離T細胞,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使T細胞表達靶向癌細胞的「眼睛」——嵌合性抗原受體,再回輸到患者體內特異性地識別並殺死腫瘤細胞。錢其軍說,CAR-T療法是利用免疫細胞天然的特性,通過其趨化性聚集到腫瘤所在位置,並解除腫瘤細胞的免疫抑制,以便順利開展「工作」,把腫瘤聚集地變成免疫戰場,倘若免疫細胞佔主導且活性很好,腫瘤細胞就很容易被殺死。
產學研合作
讓60%患者都能用得起
對於市民來說,CAR-T療法這個概念非常陌生,但是在醫療領域,CAR-T已經攪動了風雲。
去年11月11日召開的「2017國際精準醫療學術及產業論壇」,邀請了3位諾獎學者在內的諸多專家,希望探討中國CAR-T治療標準化進程,力求早日實現細胞藥品「零」的突破。
與此同時,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申報的「基於修飾型抗體及免疫細胞的精準醫學治療的標準研究」,獲得國家衛計委「精準醫學研究國家重點項目」後正式立項,可以為CAR-T的臨床規範化提供更多研究可行性方案。
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開徵求《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修訂稿)》中,提到將細胞治療作為藥品申報。在業界看來,這無疑會加快CAR-T國內上市的步伐,實現生產流程標準化和規範化、開發安全有效的產品、具備專利先發優勢以及合理定價策略、符合國家審批監管政策的企業必將脫穎而出。
作為最新科研成果,細胞療法在國外的價格卻是不菲,錢其軍算了一筆帳:美國的兩款治療對應癌症的CAR-T產品價格都在40萬美元左右,由於高度個性化的特性,精準醫療的檢測及治療費用相對比較高,大部分病人的經濟能力無法承受高昂的費用。
如何讓精準醫療覆蓋到更多需要的患者?為此,早在前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和錢其軍就發起了「白澤計劃」:在未來10年內,將治療費用降至10萬元人民幣左右,讓中國60%老百姓用得起這種治療方法,讓60%的癌症患者腫瘤得以消退。
基於此,2017年7月,上海吳孟超聯合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科技創新中心正式落地,並建立了抗體篩選平臺。據介紹,該中心擁有吳孟超院士和2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創新及影響力,凝聚了一批精準醫療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學者及產業精英,主要研發方向為精準醫療創新技術的研發轉化,包括為尋找腫瘤治療的全新靶點、全新的免疫檢查點抗體研發、創新的檢驗技術研發以及精準醫療的創新技術四大方向,通過打造一流的公共研發平臺,助力實施「白澤計劃」。
「國外大公司主要集中研發針對CD19陽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的CAR‐T,我們專注於實體腫瘤細胞療法的創新,在黑色素瘤、鼻咽癌、橫紋肌肉瘤及喉癌等幾個癌種的臨床研究中取得了顯著突破。」錢其軍說。目前,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已累計治療千餘例腫瘤患者。
建立自己的細胞銀行
15毫升血液可提示腫瘤先兆
作為細胞免疫療法的一項延伸內容,錢其軍還提出了免疫細胞儲存計劃——將年輕健康時的免疫細胞儲存起來,為癌症預防、治療、抗衰老留下關鍵「種子」。
人體內的免疫T細胞的種類在20歲左右達到巔峰,這些T細胞就像是我們身體中的健康鑰匙,在年輕健康時任何癌症細胞的發生都能有對應的鑰匙解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免疫細胞種類數量日漸消退,並且再無恢復可能,因此在健康年輕的時候可以將免疫細胞儲存起來,保存最多數量的免疫種子細胞,保障健康。
此前,我市已引入「牙齒幹細胞」銀行,隨著上海細胞治療中心溫州分中心的落戶,我市將再度迎來「免疫細胞銀行」。「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上海細胞治療保存庫,包括健康人儲存庫和病人儲存庫,利用先進的液氮儲存設備及液氮冷凍技術對免疫細胞進行長期儲存。」錢其軍說,對於病人來說,用儲存的細胞來做CAR-T治療,更容易刺激抗原,效果更好。他解釋,年輕的時候T細胞多樣性更高,種類更多,更容易能找到針對腫瘤治療的活化T細胞。因為CAR-T治療情況非常複雜,不能選用殺傷力最高的T細胞,這樣有可能殺死正常細胞,產生副作用,只能選殺傷力中等的T細胞,能殺死大部分腫瘤細胞,再考慮到腫瘤微環境的改變,所以需要儘可能多的T細胞種類來配合治療。在錢其軍的計劃中,一個3000萬人的細胞凍存庫及200間細胞生產車間今年將開始建設,每一個細胞處理都有獨立的房間,並且再充分消毒淨化後才再進行下一次的細胞處理,「這樣會更安全,並符合國際規範」。
在上海細胞治療中心溫州分中心,市民還能享受到基於基因檢測的精準醫療服務。據了解,中心通過對人血液中循環異形細胞、腫瘤標誌物以及免疫細胞功能狀態進行檢測評估,只需15毫升血液,就可比較全面地反映人體健康狀態,提示腫瘤發生的先兆特徵,做到腫瘤疾病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同時,通過對與營養物質吸收、藥物代謝、腫瘤易感、高發病及遺傳病相關的基因分析,還可以評估受檢人群個性化的營養吸收、藥物代謝方式及腫瘤、高發病等疾病風險,達到預防疾病、指導精準用藥、科學飲食、健康生活的目的。
去年10月,上海細胞治療集團與國家超級計算機(無錫)中心籤訂了合作協議。雙方依託各自的技術和資源優勢,以基因組測序、生物信息、高性能計算與大數據科學的交叉應用,建立了「虛擬數據人」的概念,通過基因檢測、細胞檢測、免疫檢測、體檢及病歷數據,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健康幹預、抗衰老及疾病治療。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每個人的基因檢測、細胞檢測、免疫檢測、體檢及病歷數據都將錄入計算機,通過數據模擬建立與個體對應的「數據人」,對健康管理加入更多個體化數據支持,從而提出更詳細的個體化健康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案健身、抗衰、治療,每一種方案都先在「數據人」身上模擬對比得出結論,最後才到個人實體的執行,讓健康變得更加精準,讓生命更加長久。
錢其軍:10年內讓60%腫瘤患者用得起細胞免疫療法
人物名片
錢其軍,1964年9月出生,浙江嵊州人,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入選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被評為上海市領軍人才;2010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培養人員。
現任第二軍醫大學腫瘤生物治療診治中心主任、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院長、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腫瘤生物治療科主任、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集團總裁。
記者:您為什麼會想到去研究細胞免疫療法?
錢其軍(以下簡稱「錢」):在上學時期,看到身邊有人遭受癌症困擾,我當時就想,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癌症研發和治療技術的前進。1998年,我在香港大學臨床腫瘤系任副研究員,當時一位港商因為家人患病找到我,雖然經過種種努力,並未延續患者的生命,但這位港商告訴我,他願意資助1000萬港幣,成立上海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基因病毒治療實驗室。我和我的團隊從這裡開始我們的「癌症戰爭」。
記者:這項研究發展進程如何?
錢:經過十幾年的技術積累,我和我的團隊將免疫細胞治療技術轉化到臨床,於2011年12月獲得全國第一張細胞治療臨床應用批文。隨著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細胞治療研究院、細胞治療生產中心、細胞儲存庫、上海吳孟超腫瘤醫學中心、上海白澤醫學檢驗所、上海白澤細胞醫療美容中心、上海白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等機構的先後成立,從研發到臨床轉化、從檢測到治療、從技術到產業化,我們打造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細胞治療行業閉環,逐步建立起精準化個性化治療體系。
記者:請您解釋下什麼是CAR-T?
錢:CAR-T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具體來說,就是把病人的免疫T細胞在體外通過生物技術改造,令其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然後把這些細胞輸回給病人,達到識別、殺死癌細胞的效果。
記者:CAR-T療法效果如何?
錢:中心推進的白澤T技術,結合了現有CAR-T技術和PD-1等免疫檢查點抗體的優勢,在目前已作療效評價的患者中,總體完全緩解率達到10.6%,疾病控制率達到71.2%,在黑色素瘤、鼻咽癌、橫紋肌肉瘤及喉癌等幾個癌種中更是達到了100%的疾病控制率。
記者:請您談談下步有什麼計劃?
錢:從研究起步到臨床應用,我們的目標非常明晰:在未來10年,讓國內60%的患者消褪,60%老百姓用得起這種治療方法。所以我認為CAR-T(細胞免疫療法)在中國以後應當定位在10萬元左右,只有這樣才能讓很多中國人用得起。目前,國內外CAR-T細胞治療相關藥品大都仍然處於臨床研究階段,CAR-T是為數不多的中國不落後於西方國家的藥品研發領域,未來,科學界、企業界以及政府需要共同努力,推動我國的CAR-T行業實現彎道超車,步入國際CAR-T領域第一梯隊。
來源:溫州日報
記者:孫餘丹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