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科學家繪製腫瘤免疫細胞圖集

2020-11-27 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

本報訊 近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兩項獨立研究描繪了圍繞腫瘤的免疫細胞明細圖。其中一個研究組——瑞士蘇黎世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對腎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臨床結果不同的腫瘤具有獨特的免疫細胞圖譜。這些圖譜也能估計一個癌症患者的預後。而來自美國的研究組對肺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早期腫瘤會擾亂免疫細胞的活性。這些發現有望幫助開發更精準的癌症免疫療法。

「我們發現,免疫細胞在腫瘤形成非常早期時就開始功能失調了。但癌症免疫療法通常在患者病情復發和癌症晚期才被使用。我們希望倡導在癌症更早階段就開始使用免疫治療,以免為時過晚。」該研究的通訊作者、西奈山醫學院肺癌學家Miriam Merad說。而蘇黎世大學腎癌專家Bernd Bodenmiller表示,了解不同患者腫瘤之間的免疫細胞差異為開發個性化的免疫療法帶來了更大可能性。

腫瘤不受抑制的生長能力得益於它對免疫細胞的招募。它們形成了微型生態系統。在這一系統中,細胞與細胞之間的關係在正常組織中是見不到的。新免疫細胞圖譜揭示了這些生態系統。

在兩項研究中,科學家用30至40個抗體標記了腫瘤周圍的單個免疫細胞生成圖譜。利用這些信息,科學家藉助一種檢測器篩選細胞,並揭示它們的「身份」以及這些細胞是功能性的或者是有缺陷的。

Bodenmiller研究組調查了73名腎細胞癌患者的腫瘤樣本。結果顯示,其中的T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數量比先前認為的更多變。研究小組還發現,一些擁有T細胞和巨噬細胞特定組合的患者傾向於產生快速發展的癌症。

Merad 等人調查了28名早期或晚期肺腺癌患者的腫瘤樣本和正常組織。他們觀察到的細胞行為變化比預期的要早得多。Ⅰ期腫瘤已經顯示出大量抑制性巨噬細胞和T細胞的聚集以及NIK細胞的損耗。這些腫瘤通常通過手術切除,雖然它們預後良好,但仍有25% 的患者復發。(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7-05-10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繪製腫瘤免疫細胞圖集—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 近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兩項獨立研究描繪了圍繞腫瘤的免疫細胞明細圖。
  • 人類胸腺第一個細胞圖譜成功繪製 揭示免疫系統起源有助於癌症免疫...
    人類胸腺第一個細胞圖譜成功繪製 揭示免疫系統起源有助於癌症免疫療法  Emma Chou • 2020-02-21 14:
  • 腫瘤免疫治療能否走出「圍城」—新聞—科學網
    「治療型腫瘤疫苗的原理並不難理解。」亨佳生物創始人、CEO霍衝說,由於基因突變,腫瘤細胞上存在著很多正常細胞沒有的「新抗原(neoantigen)」,但由於它們太擅於「隱蔽」,在人體內不能引起免疫系統足夠的「注意」,人體就不能充分的識別和消滅腫瘤細胞。 如果人們找到這些新抗原並且合成它們,做成疫苗給病人打進去。
  • 引爆腫瘤「小炸彈」 擴大免疫殺傷力—新聞—科學網
    細胞焦亡能增效抗腫瘤免疫治療   細胞焦亡是近年來被證實和廣泛關注的一種新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
  •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科學家繪製有史以來最全面的小麥基因組序列圖集 2020-1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Cell Metabolism:關注腫瘤代謝!科學家揭示過繼性T細胞免疫療法...
    2018年6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研究亮點:過繼性CD4+T細胞療法治療患腫瘤的小鼠可以引起腫瘤中廣泛的代謝改變;免疫療法可以引起腫瘤中缺乏穀胱甘肽並產生氧化性DNA損傷;TNF-α和化療協同作用可以通過NADPH氧化酶提高腫瘤中的ROS水平;降低腫瘤中的ROS水平可以削弱過繼性T細胞療法的療效。
  • 科學家將分類和測序人體所有細胞—新聞—科學網
    Regev當時的博士後、現在就職於紐約基因組中心的Rahul Satija提到,「我當時堅持實驗會證明同樣類型的細胞的檢測結果是相同的。」然而結果並非如此,他發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細胞亞型。甚至即使是同一亞型裡,個體細胞的調控表達和免疫基因都存在很大的差異。Regev回憶,那是很小的一個研究,但卻發現了很多信息。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胰腺癌的「免疫藍圖」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ancer上題為「Multimodal mapping of the tumor and peripheral blood immune landscape in huma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繪製出了胰腺癌的免疫藍圖,或有望幫助指導並開發新型癌症免疫療法;胰腺癌常常會對免疫療法產生耐受性
  • 腫瘤免疫方向:RNA藥物與抗體、細胞療法的比較
    在腫瘤治療中利用這一機理,以疫苗的形式引入外源性RNA,可以促進炎症細胞因子及幹擾素的釋放,激活NK、巨噬細胞、效應T細胞,將沒有免疫細胞浸潤的"冷腫瘤」變為「熱腫瘤」,促進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也能協同提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抗體的療效,即在給免疫系統「松剎車」的同時「踩油門」,從而進一步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 為什麼腫瘤為冷熱?
  • 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繪製ACE2泛癌分析圖譜—新聞—科學網
    上海九院範先群團隊繪製ACE2泛癌分析圖譜揭示ACE2高表達惡性腫瘤患者易患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中,很多都是老年人或合併其他基礎疾病的患者,腫瘤患者由於自身處於免疫異常狀態
  • TIL免疫細胞療法:擊退腫瘤重燃生的希望!
    如今,這款療法在實體腫瘤中驚豔的臨床數據已讓它聲名鵲起,成為最具潛力的實體腫瘤細胞免疫療法,並且有望上市。靶向突變KRAS的T細胞轉移療法2013年,席琳·瑞安(Celine Ryan)不幸患上結腸癌,在接受放療與化療之後癌症還是不斷復發,並且癌細胞又結腸轉移到肺部,長出了7個腫瘤。
  • 陳根:免疫系統的NKT細胞,抗癌抗腫瘤的戰略意義
    免疫系統由免疫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物質組成。免疫細胞在體內的分布與分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通常情況下,NKT細胞活化後參與抵抗各種微生物的感染,並通過分泌細胞因子等活化其它免疫細胞在抗腫瘤過程中發揮調節作用。在免疫系統中,有幾種免疫細胞一直在巡邏監視著人體每個細胞的動向,尤其是正在分裂的細胞,是免疫系統監視的重點。
  • 院士論壇 | 邵峰院士:細胞焦亡與腫瘤免疫
    細胞死亡的方式有多種,如細胞壞死、細胞凋亡,當然還有細胞焦亡。細胞焦亡是什麼?細胞焦亡與凋亡有什麼區別?細胞焦亡與抗腫瘤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11月14日,在在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院士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的邵峰院士就《細胞焦亡、炎症和腫瘤免疫》課題為現場觀眾做了詳細的講解。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促炎細胞因子通過NK細胞FASL與腫瘤細胞Fas複合物的相互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壞死,從而誘導靶細胞凋亡。其他趨化因子(如CCl 3、CCl4、CCl5和CCl10)通過化學梯度將免疫效應細胞定向到腫瘤部位,而其他如IL-10和IL-6則在產生部位增強免疫活性。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促炎細胞因子通過NK細胞FASL與腫瘤細胞Fas複合物的相互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壞死,從而誘導靶細胞凋亡。其他趨化因子(如CCl 3、CCl4、CCl5和CCl10)通過化學梯度將免疫效應細胞定向到腫瘤部位,而其他如IL-10和IL-6則在產生部位增強免疫活性。
  • 《細胞》:科學家發現了可增強腫瘤侵襲性,抑制免疫的色氨酸代謝酶...
    在前不久的《細胞》雜誌上[1],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柏林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他們找到了一個癌症免疫治療的新潛在靶點——IL4I1,IL4I1是一個代謝酶,由腫瘤產生,分解色氨酸得到的代謝物能夠激活芳烴受體(AHR),從而增強腫瘤的侵襲性,還抑制抗腫瘤免疫。因此,IL4I1抑制可能是一種新的免疫治療途徑。
  • ...了篇53分的頂級綜述|細胞|腫瘤微環境|免疫|腫瘤|腫瘤細胞|葡萄糖
    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抗腫瘤反應的代謝腫瘤免疫逃逸的代謝利用差異代謝可塑性結論和展望腫瘤微環境和免疫微環境腫瘤細胞特有的高度活躍的代謝途徑可以對腫瘤微環境內的營養成分和其他小分子的組成產生深刻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對免疫反應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時代到來的機遇與挑戰
    腫瘤免疫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免疫共刺激分子PD-1/PD-Ls作為負性免疫調節分子,在介導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由於腫瘤微環境處中存在著免疫負調控細胞分子網絡,嚴重影響著腫瘤免疫治療效果。靶向腫瘤微環境,一方面可以促進傳統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甚至可以直接誘導腫瘤的消退,成為腫瘤治療的新靶點。那麼,腫瘤微環境如何影響腫瘤的發生和發展?是否存在潛在的增強免疫療效的細胞和分子靶點?我們的研究發現,IFN-?介導的腫瘤組織壞死是主要的腫瘤免疫效應機制,這一點依賴於免疫細胞來源的IFN-?
  • 扎克伯格夫婦投資6億美元繪製人類「細胞地圖」
    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這一宏偉醫學目標啟動了首個項目:出資6億美元,創建一家全新的「生物中心(BioHub)」,幫助繪製人類「細胞地圖」。科研人員現在要做的是,研究這些成千上萬的人體細胞,找到它們的分子標記物並確定其在體內的位置。對正在研究一種新藥以瞄準某個細胞的科學家和製藥企業來說,這類地圖是稀世珍寶。而且利用「細胞地圖」對免疫系統在抗癌過程中的細胞變化和調適進行分類並整理成目錄,將成為下一代針對免疫系統的癌症療法新資源。
  • NK細胞,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方向
    腫瘤細胞正在「勝利大逃亡」去年備受關注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讓「免疫負調控」的發現者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聲名顯赫。「免疫負調控」發生在抗原呈遞期間,即初始T細胞與抗原呈遞細胞之間傳遞抗原信號,以及細胞識別期間,即效應T細胞遷移進入腫瘤組織,與腫瘤細胞或免疫細胞之間傳遞識別信號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