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細胞裡的油滴竟是免疫關鍵!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的脂質滴是...

2021-01-07 奇點網

說起脂肪、油,不管是真實的肥肉還是人到中年的油膩,給人的感覺可能都不是太好,恨不得除之後快。

不過油脂本身沒有罪過,它的高熱量特性能夠為機體儲存大量的能量,是細胞關鍵的營養來源;同時,油脂也身扛免疫大旗,能夠成為先天免疫的核心。

不不不,這回說的不是勇猛可愛的脂肪細胞,而是我們細胞內的那些脂質滴(LDs)。

近期,一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成果為我們揭示了細胞內脂質滴的關鍵免疫功能。脂質滴一方面能夠通過調控線粒體功能改變代謝環境,一方面可以募集多種先天免疫蛋白,由此構成了先天免疫的關鍵![1]

今天要說的脂質滴,本質上其實就是一滴「油」,不過它有非常豐富的功能,首先就是作為一大營養來源,能夠促進線粒體的β氧化,為機體提供能量。

不僅機體依賴脂質滴提供能量,外來入侵的病原體也是會盯上這個令人垂涎的資源庫。已經有很多研究發現,在多種寄生蟲、致病細菌以及病毒的生命周期中,都存在靶向脂質滴行為。目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脂質滴會通過給入侵者提供生存基礎來支持感染。

不過,細胞會就這樣傻看著自家的資源被掠奪嗎?

在漫長的進化中,逐漸出現了有效的防禦機制,有研究證據表明,脂質滴很有可能就積極參與了先天免疫。自己當誘餌自己殺敵,真的是很能!

那麼這一滴油具體做了些什麼呢?

研究者們首先嘗試驗證了一下脂質滴是否真的能夠協助抗菌。他們通過脂多糖(LPS)激活小鼠肝細胞,並提取脂質滴觀察它們對大腸桿菌感染細胞的影響。

在脂多糖激活免疫之後,可以觀察到細胞中脂質滴的數量明顯增加了,雖然個頭是比對照組小了一點。而這些脂質滴可以明顯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繁殖。

經過LPS激活的脂質滴能夠更好地抑制大腸桿菌增殖

再進一步通過顯微鏡觀察,可以看到脂質滴和細菌們頻繁親密接觸,顯然脂質滴親力親為地參與了抗菌行動。

可以看到脂質滴(綠)與細菌(藍)親密接觸

研究者分析了與脂質滴相關蛋白表達的變化,確定了689種蛋白,其中317種水平增加,372種的表達水平降低了。從功能上看,上調的蛋白主要與炎症反應有關,下調的蛋白則與脂質滴和線粒體相互作用有關。

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組脂質滴表面蛋白PLIN。

在PLIN家族的5個成員中,PLIN5是唯一一種LPS刺激後下調的蛋白。研究者發現,PLIN5負責的其實是讓脂質滴和線粒體相聚。當通過病毒轉染使細胞高表達PLIN5,脂質滴與線粒體的接觸明顯增加了。

線粒體本身是先天免疫的關鍵細胞器,脂質滴接觸線粒體可以給線粒體提供脂肪酸,促進氧化磷酸化。但是在免疫激活的情況下,先天免疫細胞其實更需要糖酵解、減少氧化磷酸化的。

所以,當免疫開始,PLIN5表達下調,其實是促進了脂質滴和線粒體的解耦聯,為免疫大戰開啟了一個更有利的代謝環境。

可見綠色螢光標記的PLIN5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PLIN家族成員是PLIN2。研究者分析了脂質滴相關的蛋白網絡,發現很多已知的免疫蛋白都與PLIN2關係緊密,其中包括抗寄生蟲蛋白IGTP、抗病毒蛋白viperin、好幾種GTPase以及廣譜抗菌肽CAMP。由此可以知道,PLIN2實際上是免疫蛋白們的集結號,可以召喚它們在脂質滴表面集合。

在脂質滴周圍發現了大量的抗菌蛋白

當細胞過量表達脂質滴相關的CAMP,細胞對大腸桿菌、MRSA、銅綠假單胞菌、李斯特菌等知名致病菌的抵抗力都強了很多。

由此可見,細胞裡這一滴油還真是好東西,不僅能夠吸引火力集中病原體,還能夠創造對免疫有利的環境,並根據病原體的種類激活不同的免疫通路。

這個油啊,就不用去了!

參考資料:[1]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eaay8085

[2]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4/294

本文作者 | 代絲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細胞內的脂質滴是先天免疫樞紐,可為抵抗病原體提供有...
    說起脂肪、油,不管是真實的肥肉還是人到中年的油膩,給人的感覺可能都不是太好,恨不得除之後快。 不過油脂本身沒有罪過,它的高熱量特性能夠為機體儲存大量的能量,是細胞關鍵的營養來源;同時,油脂也身扛免疫大旗,能夠成為先天免疫的核心。
  • 《科學》發現刷新百年認知:對抗細菌,細胞內有這樣的「戰鬥機」!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假如你是一顆小細菌,被吞入人類的細胞後,會發現細胞裡漂浮著一團團油滴,它們看起來很好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富有吸引力的美味竟是細胞內的陷阱…… 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科學家們發現,細胞內包裹著油脂的脂滴(lipid droplet),其實在幫助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抵抗感染,堪稱細胞裡的「細菌戰鬥機」。這一發現不僅刷新了人們多年來對脂滴的認識,也為開發新的抗菌療法提供了新的方向。
  • 《科學》發現對抗細菌,細胞內有這樣的「戰鬥機」
    假如你是一顆小細菌,被吞入人類的細胞後,會發現細胞裡漂浮著一團團油滴,它們看起來很好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富有吸引力的美味竟是細胞內的陷阱……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的最新一期上,科學家們發現,細胞內包裹著油脂的脂滴(lipid droplet),其實在幫助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抵抗感染,堪稱細胞裡的「細菌戰鬥機」。
  • 研究發現:細胞內的脂肪滴是細胞的「兵工廠」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們細胞內的脂肪滴,中性脂(neutral lipids)的主要貯存場所,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類似於糖原的顆粒,只是用來貯存能量,當細胞需要能量時,用來供給能量,是一個「惰性」的細胞內含物。
  • 脂質滴可不只會儲存能量,它們還能對抗細菌!
    脂質滴(LDs)是真核細胞存儲脂質的主要細胞器,也是細胞內病原體的營養來源。但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些LDs竟參與了病原體與人體細胞之間的鬥爭。,細胞製造有毒蛋白質,將其包裝成脂質滴,然後將其發射到「入侵者」身上。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重要免疫發現:先天淋巴細胞的關鍵作用
    通過採用強大的基因組技術,美國國家關節炎、肌肉骨骼和皮膚疾病研究所(NIAMS)的研究人員發現,先天淋巴細胞(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s)的發育逐漸讓這些細胞做好了快速響應感染的準備。這項發表在5月5日《細胞》(Cell)雜誌上的研究工作,闡明了一種人們日益認識到在機體免疫防禦中起重要作用的細胞類型的發育和功能。
  • 我國科學家發現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尋找植物抵禦病毒的...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趙忠教授團隊通過發育生物學和植物病毒學兩個領域交叉研究,找到植物幹細胞免疫病毒的關鍵因子—WUSCHEL(WUS)蛋白,揭示植物幹細胞的廣譜抗病毒機制。  目前,植物病毒病害已成為農業生產中的第二大病害,每年在全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植物一旦染上病毒,將帶來毀滅性後果。
  • 曹雪濤團隊發現首個細胞核內DNA免疫識別受體—新聞—科學網
    突破「禁區」 免疫,是一種重要生理功能,機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破壞和排斥入侵的病毒等病原物質,維持自身穩定。經過多年探索,科學家們在識別外源病原體DNA的分子機制及其抗病毒免疫研究上取得長足進展。 目前發現的能夠識別病毒DNA的天然免疫受體都存在於細胞質中。
  • 依諾金的科學從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說起
    在18世紀,著名的愛德華·琴納醫生開展人工接種牛痘,由此發現能產生對抗天花的免疫力。到了1890年,E.Behring和北裡柴三郎發現了抗毒素。他們在注射了白喉或破傷風等那樣可產生毒素細菌的動物血液裡發現了特異中和毒素的物質,並證明這種物質是血液裡的液體成分,即血清裡含有的物質。
  • 樹突狀細胞對免疫治療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付麗麗)12日,記者從信達生物製藥集團獲悉,該公司研發人員關於腫瘤免疫治療機制最新進展1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研究首次闡明樹突狀細胞在PD-L1抑制劑中對於臨床抗腫瘤治療的關鍵作用和機制,這對以後臨床篩選病人和指導聯合用藥具有積極意義。
  • 生命科學學院蔣爭凡課題組發現錳離子是細胞內的天然免疫激活劑和...
    錳離子協同/激活cGAS-STING介導的天然抗病毒免疫反應此項研究中,通過分析細胞培養基不同組分對細胞抗病毒能力的影響,蔣爭凡課題組意外發現Mn2+可以強烈激活細胞內的分子機制的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引發宿主細胞線粒體膜電位的喪失及細胞器的酸化,導致這些細胞器中的Mn2+向細胞質及細胞外釋放,其中胞質中累積的Mn2+激活cGAS-STING通路,產生大量的I型幹擾素;而胞外釋放的Mn2+通過循環系統被遠處的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及淋巴細胞攝取,進一步促進激活這些細胞的天然免疫反應。
  • 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細胞聯繫
    研究人員發現小鼠感覺神經纖維(紅色)與淋巴結(綠色)的相互作用。來源:Siyi Huang, John Austin, Najat Mannoun長期以來,身體的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被認為是相互獨立的體系,但是新的研究發現,兩者之間有直接的細胞相互作用。
  • 科學網—科學家繪製腫瘤免疫細胞圖集
    >近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兩項獨立研究描繪了圍繞腫瘤的免疫細胞明細圖。其中一個研究組——瑞士蘇黎世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對腎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臨床結果不同的腫瘤具有獨特的免疫細胞圖譜。這些圖譜也能估計一個癌症患者的預後。而來自美國的研究組對肺癌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早期腫瘤會擾亂免疫細胞的活性。這些發現有望幫助開發更精準的癌症免疫療法。 「我們發現,免疫細胞在腫瘤形成非常早期時就開始功能失調了。但癌症免疫療法通常在患者病情復發和癌症晚期才被使用。
  • 中科大發現調控NK細胞抗腫瘤活性關鍵分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中國科學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田志剛課題組的一篇關於NK細胞的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該研究發現了調控NK細胞成熟、存活增殖已及效應功能的關鍵分子。
  • 「細胞圖譜」揭開人體奧秘
    為了執行解碼人體37.2萬億細胞的任務,國際上成立了由來自美國、英國、瑞典、以色列、荷蘭和日本的科學家組成的聯合機構。項目的研究內容該項目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在分離單獨的細胞並用微珠標記後,使其被油滴包裹。
  • 科學家繪製腫瘤免疫細胞圖集—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細胞》 近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兩項獨立研究描繪了圍繞腫瘤的免疫細胞明細圖。
  • 科學家研究發現炎症性腸病與過度活躍的記憶免疫細胞有關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IBD一種功能失調的免疫細胞長期持續過度反應。 這項研究發表在雜誌上。科學免疫學,為更好地理解IBD發生的方式和原因以及未來治療該病的可能方法奠定了基礎。
  • 細胞免疫——CAR-T 技術
    細胞免疫治療,是世界目前惟一有希望完全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它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治療腫瘤,即腫瘤免疫治療。其中嵌合抗原受體 T細胞(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CAR-T)免疫療法在血液系統腫瘤治療中顯現出強大的治療效果,並且為晚期和罕見惡性腫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將有可能最終實現腫瘤治癒這個終極目標。
  • 抗癌起效竟是因為NK細胞!免疫治療重大新發現!
    由伯克利加州大學的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證明,免疫治療中通常被忽略的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居然在檢查點抑制劑治療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許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都認為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通過靶向針對T細胞而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