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寧:清華+普林斯頓+哈佛 新疆學子傳奇之路

2020-12-05 清華大學新聞網

白雪寧:清華+普林斯頓+哈佛 新疆學子傳奇之路

來源:根據疆行水木公眾號綜合編輯

採訪:範虎 李家豪 供稿:李家豪


清華,普林斯頓,哈佛,清華。

擁有如此人生軌跡的他,

究竟是誰?

 

白雪寧 題圖設計 雨田

他叫白雪寧。

2003年,他保送清華數理基礎科學班,但參加高考並成為當年新疆理科狀元。

2007年,被評選為「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進入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天體物理博士學位。

2012年,進入哈佛大學天體物理中心理論計算研究所從事相關研究。

目前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於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兼職,致力於理論與計算天體物理研究。具體研究領域為原行星盤與行星形成、等離子體天體物理等。已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20篇為第一作者文章),被引用總數達2000餘次(Google Scholar),在行星形成的理論研究與等離子體天體物理研究中開展原創性工作,且於該領域作出突出貢獻。

說起白雪寧白師兄,清華園裡,不只是新疆學子,凡關注學術科研的同學們都對他不陌生。高考是他大放異彩的舞臺,但他的精彩從未謝幕。本科四年,清華擁有方圓四百餘公頃的有限佔地,卻給予他可輔之騰飛的無界舞臺。

人物訪談

Q1 : 2003年白師兄其實已經保送到了清華,但為什麼還選擇參加高考,並成為了理科狀元?

當時在新疆,保送生一般都會參加高考,這也是中學母校的期望。當時會抽出一部分時間開始自學本科的教材,另一方面,跟周圍的同學一起經歷高考,收穫的還有同學間感情的升華。

其實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我有在清華的基礎科學班和北大的元培實驗班之間猶豫過。當時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還不明晰,但有志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想過之後,還是更認可清華基科班的理念——先把基礎夯實,再給你選擇的機會。

Q2 :基科班具體是什麼呢?

我當時的基科班有兩個班將近60人。前兩年強化學習數學物理的基礎課,之後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和導師,大三就可以開始做一些科研了。那時本科生做科研的機會比較少,而基科班比較特殊,強調大三就開始做學術研究。而且前兩年一方面通過比較紮實的基礎訓練後,積累了一定的功底,另一方面對各個學科方向也有了一定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會看得更清楚一些,就有自己大致的規劃。

基科班還有一個優勢——如果你對於純數學純物理這樣的基礎科學沒那麼大興趣,也可以選擇其他方向。我們當時就有人選擇經管,計算機,電子這些專業。能選擇的路徑比較寬是基科班的一個特點。

現在清華的大類招生也是對這種模式的推廣,想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

Q3 :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新疆的孩子獲得的教育資源是有差距的,基礎也相對弱,師兄在對學生數理基礎要求高的基科班學習時有什麼體會嗎?

作為新疆學生,剛進學校確實有一些壓力,周圍同學超前學過很多課程,視野開闊,博聞強識。但是大學有四年的時間,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你能學到的東西太多太多。我在本科結束後,回顧那四年,發現當時和同學的差距與自己的成長相比可以說微不足道。所以就算新疆的孩子基礎相對弱一些,只要願意付出努力並沒有什麼影響。

Q4 : 回顧本科四年生活,師兄覺得感觸最深、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本科階段是人生中的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你要學習幾十門課程,還有大量的課餘生活。清華在這方面的資源是讓人受用不盡的。這些資源可以是科研、教育資源、文體、社團資源、人脈資源等等。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取捨,但無論如何,學校往往都能為你提供一個發展和提升的平臺。

我本科四年的重心在專業學習,我想這對每個人都是適用的。即使到現在,我仍然覺得本科階段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有些課程中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可能我都不記得了,但是老師講授的知識體系與框架,在之後的科研工作中都非常有用。

清華的校園文化生活也非常豐富,我當時也在班級和院系做一些學生工作,也在學校的鍵盤隊參加過幾場演出。畢業離校才能體會到園子裡這些生活是多麼難能可貴,進入社會之後可能再難有這種機會了。所以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珍惜好本科這段時光,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來完善和提升自己。

Q5 : 本科之後,您為什麼去普林斯頓大學就讀,並在哈佛進修博士後呢?最終選擇回到清華做科研又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現在,一半以上的學生本科期間都有出國機會,研究生更是如此。交換,暑期研修,還有一些聯合培養的項目,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我上學的時候學校這方面資源還比較少,並且我選擇的天體物理專業,在國內很長一段時間都比較薄弱,出國留學是勢在必行的選擇。在哈佛做研究時,在國內和國外找職位都有考慮,但是最終選擇回國還是因為,一方面國內的科研發展很快,天體物理學科有了長足的進步,科研環境也有很大改善;另一方面,歐美近年來對科學的支持力度後勁不足,這與國內對科研的大力投入形成鮮明的反差,所以最終選擇回母校清華作研究。

Q6 :對本科生的科研有什麼建議嗎?

本科生在大二大三開始做科研在清華已經相當普遍。清華的本科生科研氛圍,無論是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學校的配套政策,都比過去更加完善。除了直接進入教授的研究組,學校還有一些項目支持本科生科研,比如校團委的「星火計劃」。科研和課本上的知識不一樣,課本上是成熟的理論,而科研是探索未知,思維活躍的本科生還沒有被太多定勢思維所束縛,不時會有一些別人沒有的新思路,他們提出的問題時而會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本科生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希望本科同學做科研不要急功近利,為了攢科研經歷或發文章而做科研。做科研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因此不要為做科研而忽視專業課程的學習。本科生同學做科研時往往更熱衷鑽入技術細節,而忽視學術背景、項目動機和對整體圖像的把握。對於一個成熟的科研人員,後者往往更為重要。

Q7:師兄對我們的大學生活還有什麼建議嗎?

本科階段,你最大的資本是你的年輕,有很強的可塑性。很多同學總是覺得迷茫。迷茫永遠都是和年輕相伴的,是年輕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因為迷茫而焦慮。之前說過,學校的資源非常豐富,擺在你們面前的選擇很多。在本科的大好時光裡,與其在迷茫中困惑,不如大膽地去嘗試、去體驗、去發現,並為自己的選擇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本科階段,失敗的嘗試很多時候甚至比成功對你更有指導意義。

與此對應的是,清華在本科階段改變規劃是比較自由的,尤其在去年開始實施的大類招生以後,另有新雅等專業也提供其他專業方向的選擇。不管你去了什麼方向,前面都有太多東西等候你去發現,也有更多的路口等待你去選擇,希望你們可以把目光放長遠,心態放平和,積極迎接屬於自己的未來。

「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這是被無數個體與時代不斷思索的問題,年輕的我們在眾多選擇中迷茫彷徨再正常不過,但不能永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能永遠在別人的輝煌中漫無目的地遊蕩。看著白師兄的經歷,從此刻問問自己,有眼下的目標嗎?有長遠的理想嗎?有願意為理想付出全部努力的勇氣嗎?

如果你點了點頭,這個園子就給你一片可快意揚鞭,揮斥書生意氣的天地;如果你還心有困惑,這個園子也給你一方尋找自我、培育各種能力的沃土。

沒有比前方更好的風景,身在清華園中,你有無限的可能。

清華新聞網5月29日電) 

編輯:趙姝婧 審核:襄楠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生考清華VS美國學生考哈佛,哪個更難?
    如果拋開教育系統、人口基數差異等因素,單從錄取率分析來看, 中國孩子考清華VS美國學生考哈佛,究竟哪個難度比較大? 美國學生考哈佛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學生考哈佛,錄取機率有多少?因此美國學生進入哈佛的比例大概是: 1,477 / 3,500,000 = 0.0422%( 萬分之4.22 )。 中國學生考清華按照相同的公式,我們再給中國學子們算上一筆帳。
  • 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向清華學子敞開心扉
     8月27日下午,高等研究中心中庭。30位來自數學系、力學系和經管學院的清華學子,靜候著美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到來。這是一個愛心呵護天才的傳奇故事,更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在座的同學們一定知道『博弈論』,正是那篇只有28頁的論文,勾勒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當然,大家也一定知道一些納什的故事,那麼,現在,就請同學們同你們面前的數學天才面對面地交流吧。」我校周培源應用數學研究中心主任謝定裕教授說著,就把話筒向納什面前推了推。 於是,一場持續40分鐘的交流開始了。
  • 清華數學學子斬獲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多項大獎
    原標題:清華數學學子斬獲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多項大獎——清華學子斬獲二十六枚獎牌 創歷史最好成績2016年8月12日晚,第七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在京落下帷幕。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以及多位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的國際評委參加了頒獎典禮。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
  • 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與華附學子「聊數學」
    他以與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所長交流的故事開場:「我們在這裡研究的是無用之學,這些無用之學在未來會成為社會的盤石、國家的棟梁」。丘成桐先生指出,數學和基礎科學是許多應用學科的基礎。以計算機硬體設計為例,通過利用費曼算法做「大數字因子分解」的辦法,有望提高硬體的速度和儲存的能力,為此各國關於量子計算器的研發工作紛紛展開。
  • 419名學生乘包機返校 南航為新疆學子開啟空中復學之路
    當天,還有295名學子分別從塔城和阿勒泰飛往西安,開啟返校之旅。南航正式為新疆學子打通空中復學之路。9月全國各地高校開學在即,為響應自治區號召,做好復學保障,南航新疆分公司密切關注復學旅客出行需求,開通復學團隊整機業務,從信息收集、申報流程以及保障細節等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 他是傳奇「大滿貫」學霸,清華四大力學第一,物理系神秘「耀神」
    在清華,這所我國一流的至高學府,更是遍地學霸林立、傳奇學生層出不窮,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清華學霸,卻從無數天之驕子中脫穎而出,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學神」的認知。這位其貌不揚的男生,就是胡耀文。分析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統計力學,這被視為物理系最難必修課的四門學科,不知是多少學子感到焦頭爛額、叫苦連天的「噩夢」。而胡耀文卻達成了大滿貫成就,達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傳奇」。要知道,繼多年前從中科大畢業、今為哈佛教授、世界知名物理女科學家莊小威奪得四大力學滿分後,胡耀文是迄今為止的第二人,更是清華「四大力學」滿分第一人。
  • 顏寧19歲入清華,30歲成清華教授,40歲成美國院士,為何仍單身?
    顏寧,是中國科學界一個比較傳奇的存在。她是我國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之一,年近40歲就成就了院士,培養了很多優秀學生。雖然她的名聲很大,但是她卻是一位只有43歲的女科學家。顏寧為何會收到那麼多人的追捧呢讓我們一起開了解一下顏寧的傳奇人生吧!
  • 一群平均年齡70多歲的清華學子、上海老人成為最出彩的中國人!
    一群平均年齡70多歲的清華學子、上海老人成為最出彩的中國人!沒有遊戲裡的英雄華麗無比,沒有電影裡的英雄威風八面,守著孤獨和擔當,負重前行,感謝你們帶來的歲月靜好。用更美好的明天回饋今日的精彩,才是最好的致敬!《我愛你,中國》這首歌,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但聽這首歌聽到淚流滿面,小編還是第一次。
  • 他是國際奧賽最傳奇的中國天才,北大視他如珍寶,哈佛要人也不給
    近幾年,中國學子在國際奧數舞臺上創造了很多輝煌,而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其中最傳奇的一位——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我們都知道,對於中國學子來說,北京大學是頂級學府,而北京大學的數學系,更是被譽為「第一學府第一系」,在北大全校所有專業中排第一。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顏寧是現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門生,她在海外完成了學業以後,便回到了中國,回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顏寧的加入讓清華大學如虎添翼,加入清華大學以後,顏寧教授十分用心地在高科研,做學術研究,她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許多顯著的研究成果,為清華大學爭光,
  • 北大學子赴新疆支教,甘當大漠中輸送知識的胡楊
    北京大學,作為全國最頂尖的學府,是無數學子嚮往的聖地。但北大有他特有的責任和擔當,那就是服務國家戰略,勇擔時代使命。正如北大人常說的那句話,北大人有北大人的使命,選擇了北大就是選擇了責任。我雖然沒有在北大求過學,但身邊的朋友也有清華、北大、復旦等名校畢業的高材生,經常聽他們講起求學的經歷。從入校之處,老師就會教育他們要有家國情懷,要胸懷天下,志在四方。
  • 1988屆校友、核物理學家高海燕與清華學子暢談科研與人生
    「TopTalk+」是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於2015年發起的全英文國際化高層論壇,本次論壇由交叉信息院2019級碩士生朱繁誠(Lawrence Kurowski)主持,吸引了27個院系來自12個國家的150餘名清華學子一同探討以學術全球化帶動中國全球化的歷史新機遇。
  • 他辭去普林斯頓終身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將清華計算機帶至世界之巔
    在他們的影響下,姚期智也走上物理之路,並開啟了超級學霸的模式。21歲時,獲臺灣大學物理學士學位,5年後,又獲得哈佛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他不顧親朋好友的阻攔,毅然地賣掉了美國的房子,辭去了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  臨行前,他對自己在普林斯頓的學生張勝譽說:「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遠地)。」然後,一個人,一張機票,孤身踏上了回國之路。
  • ——清華-普林斯頓燃燒學暑期學校紀實
    探尋火之智——清華-普林斯頓燃燒學暑期學校紀實記者 王冰冰  2013年7月7-12日,由清華大學燃燒能源中心主辦的清華-普林斯頓2013燃燒學暑期學校在京郊順義舉行。來自海內外的310餘名研究生、本科生和燃燒領域的教師、學者、研發人員等參加了此次暑期學校課程。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根據清華大學校方的證實,顏寧教授已經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離開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講席教授。顏寧教授是我國傑出的青年科學家,其率領的科研團隊在生物科研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破解了生物學界幾十年來不解的難題。
  • 清華教授顏寧緣何接受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怕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在清華大學完成本科學習,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博士及博士後研究的顏寧,為何在任教清華後又受聘普林斯頓?對於「雙一流」建設中的清華大學,這又意味著什麼?記者就此採訪清華校方及顏寧本人。該負責人表示,顏寧經本人慎重考慮並與學院和學校仔細溝通,已決定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將於近期前往就任該教職。他透露,在聘期內,顏寧將在普林斯頓大學繼續從事高水平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也會保持與清華的聯繫,在符合兩校規範的情況下,安排出時間在清華繼續從事一定的科研和教學工作,推動兩校和中美兩國間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和提高。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根據維基百科的統計,截至2019年,各大學的校友和正式教職工中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是美國哈佛大學(160)、英國劍橋大學(120)、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107)和芝加哥大學(100),數量均超過100人,5-10名的學校分別是麻省理工學院(97)、哥倫比亞大學(96)、史丹福大學(83)、加州理工學院(74)、牛津大學(72)和普林斯頓大學(68)。
  • 清華物理系最厲害的學霸,四大力學獲得滿分,成為學校的傳奇
    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智商都是非常的高,每個人都曾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這群頂尖的學生都匯聚在清華北大,互相進行競爭,會使得很多的學生提升得更快,能力變得更強。今天,筆者為大家介紹一位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超級學霸。
  • 清華回應39歲顏寧出任普林斯頓終身講席教授:持開放態度
    該負責人表示顏寧選擇再次回到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相信這有助於將中國的學術思想、教育理念和清華的學術風格傳播到國際學術舞臺上,產生更大的影響。清華大學對此保持開放、樂觀和積極的態度。  2000年,顏寧在普林斯頓大學開始了博士生涯,師從如今的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