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馬懷德接受新華社採訪 談培養法治人才及依法行政的重要意義

2020-11-09 法大法學院在職研

近日,校長馬懷德教授接受了新華社《新華視談》欄目專訪。在訪談中,馬懷德就如何培養高素質法治人才,依法行政下的應急法治,《民法典》和行政立法、執法的關係,行政訴訟法對於百姓的意義,如何保障法律公平、減少冤假錯案等熱點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相關焦點

  • 加強依法行政!行政法治深圳論壇(2020)在深圳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 通訊員 黃晶晶 王松9月29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迴法庭、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導下,由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深圳市法學會、深圳市鹽田區人民法院共同主辦的 「行政法治深圳論壇(2020)」
  • (第2036期)示範創建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水平>近年來,扎賚特旗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狠抓自身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行政執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
  • 市人大代表楊敏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各級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市人大代表、河南開物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敏華認為,今年,我市應繼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主要內容如下。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不懈追求。
  • 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2021-01-12 0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持依法治校 建設和諧校園——訪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羅玉峰
    本報訊 黃瑜 記者羅娜攝影報導:「學校把依法辦學、依法治校作為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生命線。」6月8日,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羅玉峰接受新法制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介紹,該校於2013年出臺了交大版的全面深化改革「1+N」總體方案。
  • 學校老師不想當行政,校長該怎麼辦?這3個建議幫助校長培養幹部
    學校管理人才青黃不接,老師都不願意當行政,校長該怎麼辦? 最近有不少校長朋友問我:怎麼選拔和培養行政幹部啊? 對於學校管理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現在很多學校,不管是農村學校還是城市學校,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不願意當行政幹部,因為大家認為行政幹部是打雜的,而且還得罪人,有風險。
  • 前任上海交大校長親述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究竟有多難?
    日前,致遠學院創始院長張杰接受記者採訪時回顧了探索創新人才培養之路。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窗口期比預計的還要短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的發展歷程,其最大作用就是全面支撐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中國大學在全球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也取得了世界的認可。
  • 專題|甘肅省司法行政系統傳達學習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
    大家表示,新思想繪就新藍圖,作為監獄人民警察,必須全面準確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牢牢把握住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在省廳局黨委和監獄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踐行「忠誠、責任、務實、擔當」的酒泉監獄精神,不斷提高公正文明執法水平,為早日實現「六個一」美好願景作出自己的貢獻。
  •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
    、基本原則和要求、主要任務和措施,是進一步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政策文件。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其載入憲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 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重要標誌
    它是以法治為基礎建立的規範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依法治國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有沒有法治,是否通過法律調整和規範社會生活,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最為重要的標誌。    首先,法治是民主的重要保障。
  • 瞭望丨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付子堂:薪火相繼 書寫新時代法治華章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韓振柯高陽   ◇70年來,西政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了33萬莘莘學子,居全國政法院校之首  ◇「西政現象」不僅僅在於培養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優秀法治人才,更重要的是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默默奮鬥在法治一線的優秀骨幹
  • 長沙雅禮中學校長劉維朝談人才培養理念與策略
    中國教育在線訊 7月11日,為期四天的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班人大附中培養基地正式開班,來自全國8個省市的名校校長學員將進行為期3年的培養,努力成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教育家型校長,從而推動本地區乃至全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 劉大禾:我對創新的理解——從物理的角度|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關於創新人才真正的大師不是培養出來、教出來的,是在科研環境中幹出來的。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都不例外。創新人才就是有創新思想的人。創新人才的產生和出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有兩個:教育和科研(工作)環境。下面,從錢學森之問來談一下我對創新人才的看法。「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就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新華社記者白陽最近,法治領域發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日前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統部署。
  • 從DQ十人看依法治國治港的重要意義
    此次決定完全是依憲依法,得到各選舉會議的成員以及全港各界的高度認同和支持。此舉具有重要的意義,既是向全香港市民進行一次憲法基本法教育和實踐,也是向「港獨」勢力發出一次嚴厲警告,更是對堅持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的一次全民宣傳,對日後香港更準確貫徹憲法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大政方針,提供了嚴肅的、貼切的、準確的示範。
  • 打造法治中國亮麗名片(全面依法治國新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法治中國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闊步前行。
  •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義、明確工作要求,切實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全過程。近日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明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地位,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新的戰略部署,這在黨的歷史和國家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外法治專業人才考量標準研討會在渝舉行
    2012年,教育部辦公廳、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名單,西南政法大學等22所高校成為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如今,22所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培養涉外法律人才的主要陣地。在高校培養涉外法治人才的同時,全國律師行業也提出了涉外高素質律師領軍人才培養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