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2021-01-15 澎湃新聞
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2021-01-12 0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法治是長治久安的根本,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保證。

全面依法治區(市、縣)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全部成立,「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清單管理全面實行……「十三五」期間,寧夏各級黨委、政府堅定不移地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以示範創建引領法治政府建設

2017年以來,寧夏連續4年開展法治政府示範創建活動,樹立了一批示範標杆。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共申報法治政府建設綜合示範創建地區(部門)22個,單項示範創建項目29個。目前,擬命名的銀川市等7家綜合示範創建單位、石嘴山市「專業+行業+X」調解模式等10個單項示範項目已在自治區媒體進行公示。

全區54個行業系統已確定「四級四同」事項3183項,近40個專業審批系統、964個縣級以上審批機構全部接入「一張網」,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寧夏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助推復工復產經驗在全國推廣。

寧夏「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自2012年建立以來,解答群眾各類法律諮詢電話27萬次,讓群眾足不出戶解難題。

寧夏推行「不見面、馬上辦」政務服務模式。上線「我的寧夏」App,註冊用戶達505萬人,日均點擊量保持在50萬人次以上。

政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

5年來,寧夏共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修改、廢止地方性法規70餘件;自治區政府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114件;對151件政府規章和465件行政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對報送自治區政府備案的政府規章、行政規範性文件1004件進行審查,並進行公開通報。

全面推行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農村5個領域綜合執法改革。

將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作為深化改革的重點,依託「數字政府」雲平臺和寧夏政務服務網,建立寧夏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基本實現對各級行政執法機關執法行為的即時性、過程性、系統性管理。

寧夏加大食品藥品、自然資源、環境汙染、非法建築、網絡信息等重點領域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僅2020年,查處涉藥械違法案件190起,罰沒款261.29萬元、消除違規建設項目1687處、恢復水域面積4.8萬畝、依法收回侵佔國有土地111.3畝、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11.6萬餘件、關閉違法違規網站1362家、清理殭屍空殼網站5800多個、1220個自然資源領域行業亂點亂象基本整治到位,有效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進程。

健全多元化矛盾化解機制

5年來,寧夏各級行政複議機關共受理行政複議案件3621件,辦結3140件,4家仲裁機構辦理案件17534件。建立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3868個,村居人民調解組織2809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524個,培養了一支擁有2萬餘名專兼職人民調解員隊伍,每年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萬餘件,成功率達96%以上,實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人民調解「四張網」、基層法治建設等經驗做法向全國推廣。

文章來源丨寧夏日報

記者 | 馬忠

編輯丨操可 王貝貝

司法部出品

歡迎投稿到郵箱sfblwtg@163.com

原標題:《寧夏法治政府建設跑出「加速度」 良法善治推動依法行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2018年8月24日,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特別指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良法善治是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的要求。社會主義的良法善治,必須靠黨總攬全局、保證根本,從而區別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和治理模式。其次,良法善治本質上就是全面依法治國,即將法與治結合在一起。全面依法治國就是要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形成法治國家。
  • 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系列看得見的成就繪就出一幅法治政府的壯闊斑斕畫卷:《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頒布實施,明確規劃了法治政府建設的「路線圖」「施工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大幅優化;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 ...商環境最優城市」系列述評之三 良法善治,建設規範優先的法治環境
    近年來,宿遷秉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的理念,不斷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在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法治政府建設滿意度始終保持90%以上。  面對發展新形勢、新任務,宿遷織密、織牢「法網」,為營商環境建設保駕護航。
  • 新論:良法善治引領美好生活
    法治是法律之治、良法之治。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這不僅表明了良法對於治國理政的重要性,也反映出良法建設任務的繁重。理解良法善治精神,需要明晰良法的基本判斷標準,從十九大關於法治的重要論述中把握良法的需求和供給問題。 良法有其識別、依循的基本標準。
  • 武文莉:深刻理解良法善治的科學內涵
    原標題:深刻理解良法善治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為《決定》)中明確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
  • 深刻理解良法善治的科學內涵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引領和推動作用」。這段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良法與善治的關係,揭示了依法治國的核心理念是良法善治。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而善治強調治理內容的法治性、政府工作的透明性、公職人員的責任性、社會公眾的參與性、社會發展的穩定性。善治將引導中國公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通過各種途徑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 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結合
    作者:胡建淼專家工作室供稿 戴建華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誌,而「良法善治」又是現代法治的基本標準和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 以「良法善治」推動創新體系建設
    為了實現這一宏偉的目標,亟須構建一個「良法與善治」的創新型法治環境,以「良法與善治」推動和保障科技創新和轉型發展。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現代法治精神實質上就是良法善治之精神,基本標誌有五個:一是法律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必須建立在立法為民的基礎上;二是必須確立憲法和法律至上的國家結構,把國家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全面納入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軌道;三是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文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兩個科學內涵:首先,法律的實體內容符合平等的原則,其次,法律的執行程序和結果公平公正;四是法律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障民權和實現正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 以良法促善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理念和「法治建設」的目標,同時還提出了良法和善治的概念,指出以良法促善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為什麼要以良法促善治?
  • 崇法善治,法治山東底色亮麗成色更足
    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依法治省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  履責用權,「法」字當頭  依法而治,循法而行,為政者須率先奉法。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加強法治建設,各級各部門和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思維,提高運用法治方式的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 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綜述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在人類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立法先行。制定良法,是人民對立法者的基本要求。
  • [市域治理] 創新法治實踐 打造良法善治「油城樣本」
    據悉,克拉瑪依市首屆政府法律顧問團成立於2014年。6年來,法律顧問團參與促進科技創新、保就業穩增長、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等110餘件市政府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參與600餘件重大招商引資合同的審查及論證,有效提升政府決策質量;參與處置重大涉法涉訴事務30餘件。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原標題: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積聚,穩定風險增大,迫切需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國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 德法相彰實現良法善治
    □ 法制日報評論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指出,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範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道德相得益彰。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
  • 從"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
    從1978年至1997年間,我國法制建設的基本方針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總體而言,這是一種形式法治意義的「法律之治」。十八大提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向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的結合前進一大步。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明確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第2036期)示範創建 ▏推進依法行政優化法治環境全面提升法治政府...
    ,行政權力制約監督科學有效,社會矛盾糾紛依法有效化解,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建設組織領導落實到位。>(扎賚特旗召開依法治旗委員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研究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扎賚特旗旗委、政府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切實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 良法與善治的辯證法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善治是良法生命力之體現。8月底召開的全省依法治省工作推進會上明確,在全省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總體形成的進程中,「堅持制定良法與善政善治相結合」是重要經驗之一。
  • 市人大代表楊敏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
    各級政府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的重要保證。市人大代表、河南開物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敏華認為,今年,我市應繼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 【幹部上講臺】開啟法治政府建設的加速度
    「開啟法治政府建設的加速度」為題,為大家講授了生動的一課。>一是以開展示範創建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自2019年7月起,中央依法治國辦部署開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創建活動,第一批主要面向市、縣政府,今後每兩年開展一次,梯次推進。年初,我們制訂了《山亭區創建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畢志偉,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宗國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及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四個小組,並制訂了任務分解表。
  • 莫於川:法治政府建設的理念與品格——學習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
    應當秉持現代民主法治的眼光,通過深化改革積極推進觀念更新和制度創新,推動行政法制在社會深度轉型期獲得更大的革新發展,促進行政法治目標的完整實現,實現法治政府建設與創新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