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袋鼠體長100-160釐米,尾長75-120釐米,體重23-70千克。雄性體長130-160釐米,體重70-90千克,雌性則小得多。紅袋鼠體色呈紅色或紅棕色,因而得名。但雌性體色呈藍灰色,鼻孔兩側有黑色須痕,這是紅袋鼠獨具的特徵。

一般認為,袋鼠最早是由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發現的。其實並非如此。在他之前140年,荷蘭航海家弗朗斯·佩爾薩特於1629年就遇上了袋鼠。那一年,佩爾薩特的輪船在澳大利亞海岸附近擱了淺,看見了袋鼠以及懸吊在它腹部育兒袋裡的乳頭上的幼仔。但是,這位細心的船長竟錯誤地推測,幼仔是直接從乳頭上長出來的。不過,他的報導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很快就被人們完全遺忘了。
而庫克船長第一次看見袋鼠的時間是1770年7月22日,那一天他派幾名船員上岸去給病員打鴿子,改善生活。那是在澳洲大陸指向紐幾內亞的那個「手指尖」——約克半島附近。庫克豪斯就坐落在這裡,這個城市是以偉大的航海家庫克的名字命名的。人們打獵回來以後,說看到一種動物,有獵犬那麼大,老鼠顏色,行動很快,轉眼之間就不見了。兩天以後,庫克本人證實了船員們所說的並沒有錯,他自己也親眼看見了這種動物。又過了兩周,參加庫克考察隊的博物學家約瑟夫·本克斯帶領4名船員,深入內地進行為期3天的考察。後來,庫克是這樣記載的:「」走了幾裡之後,他們發現4隻這樣的野獸。本克斯的獵狗去追趕其中兩隻,可是它們很快就跳進長得很高的草叢裡,狗難以追趕,結果讓它們跑掉了。據本克斯先生觀察,這種動物不像一般獸類那樣用四條腿跳,而是像跳鼠一樣,用兩條後腿跳躍。」
有趣的是,由於他們對這種前腿短、後腿長的怪獸感到非常驚異,就問當地的原住民怎樣稱呼這種動物,原住民回答:「康格魯(Kangaroo)」於是,「康格魯」便成了袋鼠的英文名字,並一直沿用。可是人們後來才弄明白,原來「康格魯」在當地語中是「不知道」的意思。

紅袋鼠非常善於跳躍,在緩慢行進時,每一跳約1.2-1.9米,但在奔跑時每一眺可達9米以上。短期的逃跑速度可達每小時50-64千米。紅袋鼠平時比較安靜,也比較溫順,但在無退路時也會用後足猛踢人,它的後足強有力,一下子就可以使人致命。雄性在爭勝打架時動作如同人在拳擊。

紅袋鼠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除了北部、東海岸和西海岸)。由於其種群豐富,2015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評估為無危物種。

紅袋鼠與所有袋鼠一樣,都是通過育兒袋撫育幼仔。紅袋鼠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平均孕期為34天,每胎1仔,初生幼仔體重約0.75克,兩個多月露頭,半年以後出袋活動。1.5-2歲性成熟。壽命為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