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回答了哪些基本問題?

2021-01-09 哲學社

馬克思主義者都有兩把刷子,一是徹底的唯物論,二是徹底的辯證法,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又叫做辯證唯物主義主義哲學。作為哲學的一個重要流派,馬克思同諸多哲學家面臨著一系列基礎問題需要解答,一切的哲學原理,運用法則都是建立在對基本問題的認知之上的。

一、哲學是什麼?

每個人都在通過自己的形式來認識世界,並產生最基本的觀點,大多數的世界觀是沒有經過理論論證的,是沒有形成系統論述的,如果將這種自發的認識,零散而有不系統的觀點進行系統化、理論化的歸納和升華,這就形成了哲學。人人都有世界觀,未必人人都有哲學。

哲學的系統化具體體現在對自然、社會、思維等領域知識的概括和總結,也就是說哲學將整個世界分為三個部分來認知,通過對自然現象,人類社會現象,人類思維活動的觀察和研究,探尋最普遍的規律,哲學是從總的方面來討論總的規律,劃分到具體領域則由不同門類的科學來研究具體問題。

哲學的理論化具體體現在觀點、論證、以及檢驗方法。馬哲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是基於古典唯物主義的觀點,尤其是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批評和改造得來的,其堅實的科學依據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能量轉化、生物進化論。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對前人認識的批判性繼承、結合自然科學、社會革命實踐,創造出用來指導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

二、世界是什麼?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是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物質的基本定義是「客觀實在」,客觀說的是不以人多意識為轉移,實在說的是不依賴人的精神而存在。這種觀點很容易跟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混淆。

恩格斯認為劃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唯一標準是討論「物質和意識」的關係,誰是第一性?誰決定著誰?物質=存在=物,意識=精神=心,這是不同哲學流派中使用的不同名詞,本質上指代的同樣的概念。誰是第一性?這個問題決定誰是世界的本質。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是構成世界的本質。而唯心主義認為精神主宰了世界,客觀的唯心主義認為在世界之前存在一種絕對精神,是這種客觀的精神創造了世界,或者認為是神創造並主宰著世界。主觀的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否存在與我的意識有著直接關係,存在即被感知,心外無物,我心就是宇宙。

三、世界是如何存在的?

馬哲認為運動是物質存在的方式,這種運動同樣包含三個方面,自然物質的運動,人類社會的變遷,思維意識的活動,屬於物質運動概念在不同領域的具體延伸。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物質的運動是通過時間和空間來展現出來的,時間指的是運動的持續性,順序性和不可逆性,時間是一維的,只能從古到今,從現代到未來單線的運動。空間指的是運動的廣延性,伸張性和方向上的規定性,空間是三維的,包含長、寬、高三個規定。

世界是由時間、空間、物質構成的,時間是不可逆的時間,空間是無限延伸的空間,物質是運動的物質,三者之間是不可分離的一個整體。有人稱之為「四維時空觀」這種說法是比較妥帖的。

四、如何認識世界?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那麼這種觀點是如何來的呢?馬哲認為至少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一是古代的樸素唯物主義,二是近代的形上學唯物主義,三是辯證唯物主義。

樸素唯物主義認為世間萬物是有某一或幾種特有的物質構成的,比如水、火、四元素、五行等。隨著自然科技的發展,人們發現了組成物質的原子,近代形上學認為世界的本源找到了,就是原子。科技很快證明這個觀點是錯的,後來發現一系列比原子還小的粒子。索性乾脆從哲學的定義上規定,無論客觀物質如何分割,無論最小的粒子到底是什麼,所有客觀實在統一規範為物質。

認識屬於人的思維運動,運動的主體是人類的大腦,造成認識發生的根由是社會實踐。也就是說人類是在具體是社會實踐中逐步認識世界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被反覆實踐的。於是認識世界的過程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無限延伸下去,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知之物,沒有不可認知之物。

五、如果改造世界?

運動是世界存在的方式,而造成運動這種存在方式的根源在於萬事萬物之間的普遍聯繫,而這種普遍聯繫又是由於世界物質同一性原理決定的。世界物質同一性原理三大基本觀點:世界是統一的,世界統一於物質,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無限多樣的統一。世界只有一個本質就是物質,萬事萬物的本質是物質在時間、空間上排列組合及內在結果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因時間無限長而無限,因空間無限大而多樣。世界即是物質統一的世界,也是萬物萬物無限多樣的世界。

物質的同一性決定了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繫,物質的運動決定了萬事萬物無限多樣。無論如何複雜,萬事萬物總體上遵循相同的運動規律,即辯證論的三大規律,事物內部之間事物和事物之間普遍存在對立統一規律,物質的運動造成事物的變化普遍遵循量變質變規律,物質運動的方向決定事物發展的趨勢普遍遵循否定之否定規律。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可循的,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可以被認知和利用的。

人的主觀意識能對客觀存在產生的作用,被稱之為「改造世界」。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建設,是促進;二是破壞,是阻礙。根據作用對象的不同,又有改造主觀意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分別。簡單的說,改造主觀意識就是通過學習實踐來提升對世界的正確認知,改造客觀世界就是使用主觀上的認知來指導人們在客觀世界中的具體行動,這兩種行為都叫實踐。也就是說,實踐是主觀和客觀的媒介,人們通過實踐來認識世界,同時又通過實踐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對主觀思想和客觀事物進行調整以使主觀上的認識符合客觀存在,使客觀上的存在滿足人的根本需求。

時間是什麼?時間有沒有起點?

《老子道德經》的四個基本哲學問題

老子說的「道」,是唯心論?還是唯物論?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包括哪些內容?一般來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狹義的來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具體包括: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廣義的來說既包含創始人的理論奠基,又包含了繼任者的繼承和發展,具體有蘇聯理論體系、中國理論體系、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一、 單項選擇題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最偉大貢獻是()  A 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 B 創立了唯物史觀  C 確立了辯證法的科學地位 D 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2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A 從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發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
  •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哲學的基本問題小分析
    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部分構成的。其中馬哲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部分的考試多數是以知識點理解為主、原文考察為輔的,所以考生在備考時需要認真理解。今天就帶大家分析一下哲學的基本問題。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1、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哲學,資本主義的發展和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2、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細胞學說、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在建立和證明唯物辯證的自然觀方面起了決定性作用,進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提供了牢固的自然科學基礎。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我們要想把握住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大智慧,就必須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著重培養理論判斷力、辨別力和思考力,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要肯定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 馬哲第一章第二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在哲學中的偉大變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  ( 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   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於 19 世紀 40 年代, 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階級條件。 19 世紀以來, 生產力高度發展, 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因此,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  1、相互區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科學從具體領域著手研究世界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問題,具有特殊性。2.2、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指導和基礎的對立統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二、哲學的基本問題1、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精神)和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譬如:它沒有充分吸收20世紀以來時代發展、科學發展的新成果、新內容;它對人的問題、主體性問題、價值問題、實踐問題等研究得不夠;它對哲學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它從何開始,如何展開,它究竟有哪些組成部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哲學體系怎樣體現從抽象到具體、從簡單到複雜這個原則,都沒有完全講清楚。總之,黃枬森認為,墨守成規不行,徹底推翻、另起爐灶也不行。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時代是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為基本內容的客觀因素的總和  要學好這部重要文獻,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方法,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因其具有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獨特功能而佔居方法論的首位。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40年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可以說是國內最為活躍也是成果最為豐富的學術領域之一。然而,國內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基本性質及其影響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對立的看法。在改革開放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之際,客觀評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意義。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事實上,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真精神的追尋,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本真形態的探索,就不可能全面科學地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與方法,更不可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做出合理的解釋。其實,早在100多年前列寧就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塊整鋼般的一體化哲學。從「一塊整鋼」上認識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有利于澄清模糊認識,確立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科學導向。
  • 202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複習:第一章
    三、哲學基本問題:(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是哲學基本問題,也可以表述為意識或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它有兩方面的內容:第一、 思維和存在誰是本原,誰是第一性的問題,誰決定誰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第二、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二)哲學基本問題的依據?
  • 《2008年考研政治應試精華》第一專題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其主要的命題點有:(1)哲學基本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其經典表述是什麼?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考生要特別注意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的內容,即思維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命題時可以通過一系列材料要求考生分析為什麼對各種哲學問題的解決,都是以對哲學第一方面問題的解決為前提。(2)哲學基本問題提出的依據和重大意義是什麼。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邊和平表示,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的研究。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哲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體現在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各個環節。
  • 20考研政治之唯物論之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不同流派
    哲學其實就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這裡面包含兩個方面:思維和存在(也可以表述為意識和物質)何為第一性,即誰是世界的本原。這是區分唯物和唯心的標準。第二: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這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他不僅參與批判過去舊的哲學體系的僵化形式,即封閉的邏輯和僵化的系統,使哲學真正轉變為開放的結構和動態的思想;而且通過思想論戰等方式,以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理解為起點,將存在論、辯證法和歷史觀內在統一起來,使人們得以較為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二)馬哲及其特徵
    3、哲學發展產物:對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革命學說的批判性的繼承,創造性的發展。馬克思主義批判性吸收了黑格爾「合理內核」——辯證法思想;批判性吸收了費爾巴哈「基本內核」——唯物主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