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路易十六出逃記

2020-12-01 澎湃新聞
《「愛國的」獨裁者:佛朗哥傳》

[美] 斯坦利·G.佩恩、[西] 赫蘇斯·帕拉西奧斯著,李永學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佛朗哥統治西班牙近40年,人生充滿傳奇與矛盾。他維護西班牙傳統文化,對西方保持警惕,是堅定的民族主義者。他推動西班牙的現代化進程,熱心培養王子接班,恢復君主制。和平交接權力,客觀上為西班牙實現民主奠定了基礎。這部學術傳記同時呈現了西班牙的現代歷史圖景與政治發展脈絡。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歷史》

[美]蕭拉瑟著,閻智森譯,譯林出版社

倫勃朗、梵谷、斯賓諾莎、洛克、東西印度公司的殖民船隊、全球最早的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不只有紅燈區和大麻,這裡是整個現代生活方式和現代自由平等思想的孕育之地。

《畢卡索傳1917-1932卷三》

[英]約翰·理察森著,汪瑞譯,啟真館·浙江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畢卡索生前就資助的畢卡索傳記,擬出版四卷,其中前三卷英文版已經出版,一、二卷已由啟真館出版,本書為中文版第三卷,描述的是畢卡索藝術的凱旋時期,1917-1932,也即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輝煌生涯。作為畢卡索的密友,理察森不僅獲得了第一手材料,包括畢卡索的日記、畢卡索的論文,以及畢卡索本人對關鍵事件的評論,而且還得到了畢卡索的遺孀傑奎琳的幫助,畢卡索工作室也前所未有地對他開放。他將嚴謹的治學和精彩的敘事訴求出色地結合在一起,得出對藝術家及其作品的深刻見解。

《締造大英帝國:從史前時代到北美十三州獨立》

[美]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著,張茂元、黃瑋譯,新民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大英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曾統治全球1/4的陸地與人口;在其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是為「日不落帝國」。那麼,最初僅僅是孤懸於歐洲大陸外的一個海島,如何成為後來的龐大帝國?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普立茲獎得主詹姆斯·亞當斯在本書中,以時間順序為框架,採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我們帶回一個個具體的歷史場景:被羅馬人與野蠻人相繼入侵、島上七大王朝興衰更替、與法國等大陸強國數百年的血腥廝殺、以商業和殖民稱霸全球、北美十三州反叛獨立……通過對近2000年歷史的仔細梳理,亞當斯從王權與議會的鬥爭、法制、宗教、文化等諸多方面,為大英帝國何以崛起及其在世界歷史中擔任的角色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金犀牛:中世紀非洲史》

[法] F.-X.福維勒-艾瑪爾著,劉成富、梁瀟月、陳茗鈺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八個世紀,近一千年時光。在世界逐漸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前,非洲究竟是什麼樣子?榮獲Blois最佳史書大獎,34篇隨筆勾勒出8世紀至15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景,本書呈現出的見證、記錄、遺址、物品,像遊記般帶領讀者踏入塵封已久的中世紀非洲史,還原黃金世紀下非洲的燦爛文化。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烏拉圭]愛德華多·加萊亞諾著,王玫、張小強、韓曉雁、張倉吉、吳國平譯,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曾經創造過輝煌文明的拉丁美洲,為何成為一個身份模糊的美洲次大陸?拉美的獨立富強為何屢遭失敗?本書縷述了拉丁美洲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五百年來的崎嶇歷史,試圖從歷史中尋找解釋現實的關鍵,揭露這片大陸貧窮與動蕩的根源。

《路易十六出逃記》

[美]譚旋著,趙雯婧譯,新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通過目擊者的敘述,以流暢的寫作風格,為路易十六出逃事件這一老生常談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美國史》(第13版)

[美]艾倫·布林克利著,陳志傑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本暢銷美國各大高校半個多世紀的美國史,圖文並茂,展現美國從初生到成長為一個超級大國的歷程。以政治史為經,以經濟史、文化史為緯,兼採新文化史、跨國史等多種視角。

《企鵝歐洲史·競逐權力:1815—1914》

[英]理察·埃文斯著,胡利平譯,中信出版集團

美國《經濟學人》年度好書,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德國史權威理察·埃文斯的全景式歷史,在清晰的敘事線中插入精彩的人物小傳,以各方權力競逐為主線,串聯起19世紀歐洲浪潮湧動、創造力迸發的時代狀況,探尋歐洲在19世紀走上文明巔峰,又在20世紀墮入戰爭深淵的動因。

《蘇珊·桑塔格:精神與魅力》

[德]丹尼爾·施賴伯著,郭逸豪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蘇珊·桑塔格(1933~2004),美國第一代公知,與漢娜·阿倫特並稱為美國20世紀知識界的兩位女神。作為文化評論家、小說家、電影製片人、導演和劇作家,她是不平凡的知識分子,也是引領時代的流行偶像。作者在本書中描繪了這位女作家充滿矛盾和衝突的一生,探討了桑塔格在影響美國民眾文化和政治中所扮演的角色,從這位精神偶像的人生歷程中反觀當時動蕩的美國社會發生的文化變革。書中還包括了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納丁·戈迪默和桑塔格兒子大衛·裡夫的訪談以及桑塔格與她的發行商羅傑·史特勞斯的信件。

《維京時代:從狂戰士到海上貿易的開拓者》

[瑞典]安德斯·溫羅特著,王蓉譯,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本書藉助豐富資料和跨學科研究成果,從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各個層面著墨,展開了一幅生動的畫卷,全面描繪了8世紀至11世紀末維京人(斯堪地那維亞人)的生活圖景,以及他們如何與歐洲大部分地區碰撞、交流、融合的壯闊歷史。

《文化親暱》

[美]麥可·赫茲菲爾德著,納日碧力戈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迄今為止,人類學者大都把國家作為在本地社會生活中具有敵意和侵犯性的東西而加以迴避,而實際上,多數人類學學者最終發現,一些國民會比其他人更少願意接受官方核准的文化和法律規範。即便在更加和平的時代,似乎國家通常會依賴由共同對國家本身表達不敬與藐視而產生的團結感。哈佛大學人類學教授麥可·赫茲菲爾德的代表作《文化親暱》便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在本書中明確指出,當下人類學所面臨的挑戰,是透過民族一致性的表面看問題,以便探討創造性異議的諸多可能和限度。不要再把民族國家和本質主義全都看作日常經驗中遙不可及的敵人,而是視為社會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

《消失的古城:清末民初成都的日常生活記憶》

王笛著,甲骨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百多年的現代化和城市革命帶來了便利,也帶走了古城成都的風貌,地方文化的消失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好在,我們可以通過撰寫歷史來找回這座城市的記憶。《茶館》《袍哥》作者王笛的新書《消失的古城》講述了成都這座城市從傳統生活到進入現代的故事。它為我們精心描繪了聽戲、泡茶館、街頭政治、改良與革命等活動,以及乞丐、妓女、苦力、算命先生等各種身份的人,在這座城市中為生活而掙扎。

《尋蹤敦煌古書〈金剛經〉——世界紀年最早的印本書籍》

[英吳芳思、馬克·伯納德著,袁玉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由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攜回的王玠《金剛經》產生於公元868年,是目前世界紀年最早的印刷書籍,本書以客觀的筆觸,並配以珍貴的插圖,從人文、歷史的廣闊視角,涵蓋中亞考古、佛教典籍、印刷工藝、文物修復等多領域知識,敘述了《金剛經》印本重見天日的完整過程。

《在世:評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第一篇》

[美]休伯特·L.德雷福斯著,朱松峰譯,浙江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對於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一部分第一篇的經典解讀,作者用大量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解釋這部20世紀重要的哲學文本,試圖把海德格爾哲學觀念與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認知科學)中耳熟能詳的關於存在和心靈的觀念聯繫起來,從而被譽為一部首次讓英語世界讀懂海德格爾的著作。本書在成書前已經流傳20多年,源於作者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設的《存在與時間》的課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講課筆記。本書出版前的10年中,作者每年都修訂這些筆記,吸收和回應教學中產生的疑問和新的觀點。德雷福斯認為《存在與時間》第一部的第一篇是全書最為重要及具有創新性的部分,因此他始終將筆記限於這一部分,海德格爾發展了他對在世(Being-in-the-world)的闡釋,並將之用作對傳統存在論和認識論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

《在虛構與現實之間:20世紀初期的文學、現代主義和民主》

[法]魏簡著,楊彩傑、杜卿、包世一譯,三輝圖書·人民日報出版社

本書選取了謝閣蘭的《勒內·萊斯》、卡夫卡的《中國長城》、魯迅的《阿Q正傳》、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和老舍的《茶館》這五部關於中國的虛構作品進行比較研究,分段建造的長城、四川的好人、皇城中的外國人、江南的阿Q與北京的茶館,均成為詮釋中國之「20世紀初期的文學、現代主義和民主」關係的中國想像。五部作品互相對照,體現出現代主義文學的彌足珍貴之處正在於它對民主世界不確定性的反思。本書既將虛構視為一個人類學現實,又對其進行社會歷史學的分析,作者魏簡邀請讀者通過閱讀,參與到一種新的閱讀空間的創設行動中來。

《中國古代文學:從〈史記〉到陶淵明》

[日]白川靜著,曹珺紅、趙霞譯,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為日本文字學家、漢學家白川靜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的第二部,述及西漢初期到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文學史,涉及司馬遷、漢賦與樂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等文學派別與文學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學功底與考據功力,加之日本學者嚴謹而細膩的風格,遂使本書常發他人所不能道,視角獨特,見解深刻。全書從《史記》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將其作為理解西漢至南北朝之間企圖擺脫國家羈絆、拒絕埋沒於體制的「士人」精神的鎖鑰,勾勒出中國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運、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

《中國古道:1881韋廉臣夫人從煙臺到北京行紀》

[英]伊莎貝拉·韋廉臣著,劉惠琴譯,中華書局

本書是近代著名傳教士威廉臣的夫人所著,記錄了其1881年隨威廉臣從煙臺到北京沿途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展現了一幅在時代變遷的歷史大視野中,十九世紀末中國北方社會生活的風情畫卷。用獨特的西方女性的視角和細膩的筆力,書寫中國下層百姓的日常生活和中國社會的世態風俗,為讀者留下了大量的關於晚清中國社會的珍貴記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書單丨可能是2月份國內最優秀的人文社科類圖書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由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我們每月發出一期書單,這是我們的第17期書單。盼望熱愛人文社科書籍的讀者,持續關注我們。願人文社科好書的養分,滋潤我們的心靈,繁盛我們的思想。
  • 路易十六、宋徽宗|玩物喪國?
    法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國王——路易十六在被押上斷頭臺之後說了一段話:「我雖然必須得死,但我要說的是,我絕沒有犯過任何強加給我的罪行。我還要祈禱,希望在我的熱血撒到法蘭西的土地上之後,永遠也不會有流血了。」
  • 4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亞當夏娃在拂曉
    在五年深入考察的基礎上,洛佩茲為我們揭開了地球之巔的神秘面紗,用科學的嚴謹與詩意的表達,描述了北極地區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從洋流、冰川、土壤,到動物、植物,再到土著居民、探險者、科學考察家、開發商…… 洛佩茲用百科全書式的記錄,全面審視這塊土地的歷史與現狀,重塑我們對北極的認識,同時也對西方的傳統價值觀進行了深度的反思。
  • 6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女王的遊戲
    《巨獸:工廠與現代世界的形成》[美]喬舒亞·B.弗裡曼著,李珂譯,社科科學文獻出版社這是一趟貫穿三個世紀的全球工廠之旅。作者講述了工廠的歷史,考察了它是如何同時映射出我們關於工業化和社會變革的夢想和噩夢。
  • 10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白宮歲月》[美]亨利•基辛格著,方輝盛、趙仲強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8月本書詳細記錄了基辛格作為總統國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森政府任職的頭四年(1969-1973)。●《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高宣揚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9月作者旅居法國二十多年,本書所呈現的是從二十世紀中葉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五十年內法國思想的演變歷程。
  • 5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 整形美容手術在中國
    《附錄和補遺》第1卷[德]阿圖爾·叔本華,韋啟昌譯,上海人民出版社本書是叔本華晚期的封筆之作,也是確立他哲學家地位的重要著作。「附錄和補遺」的意思即「附屬作品和遺漏之篇」。叔本華解釋書名和內容稱:「這些是附帶的作品,是後來的歲月結出的果實……從某一側面闡釋了我的哲學。」
  • 4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小獵犬號航海記(插圖全譯本)》[英]查爾斯·達爾文著,陳紅譯,譯林出版社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小獵犬號,開始為期五年的科考之旅。他四次橫渡大西洋,探訪南美洲大陸及周邊島嶼,深入南太平洋,遠赴印度洋,對沿途的生物、地質現象等詳細觀察和記錄。
  • 新疆師範大學社科學報複合影響因子位列全國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第2位
    金秋9月,新疆師範大學報捷報頻傳。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6版)顯示,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568,在全國623家綜合類社科期刊資料庫中名列第2位,僅次於《中國社會科學》。
  • 「智慧黔南、人文社科」弘揚「中國天眼」精神專題研討會順利舉行
    在國之重器「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建成運行將滿4周年之際,由黔南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黔南州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智慧黔南、人文社科」——弘揚「中國天眼」精神專題研討會於2020年8月28日在都勻市勻東大廈一樓第十會議室順利舉行。
  • 餘攀2020書單三:社科、家庭、醫療、農業
    歷史書單:2020書單之政治、經濟、網際網路、投資2020書單之書法篆刻      2019年書單     2018年書單     2017年書單      2016年書單     2015年書單自2015年開始發自己的書單,到今年是我分享書單的第5個年頭;2020年10月12日,餘之一滿6歲;2020年12月
  • 人文社科類博士除了去高校和人文社科類研究所,還能去哪裡上班
    人文社科類博士,除了去高校,去一些人文社科類研究所,真的不好就業嗎?如果真不好就業,為什麼還培養那麼多文科博士?這不是浪費資源嗎?以下是網友留言:1. 研究院不要,街道辦又不能選的話,難不成坐在家裡研究?那還不如去賣豬肉。2.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社科...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家庭書架」(第一季)發布
    本網訊 (記者王坤寧)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北平學人訪問記》《醫學的溫度》《涂爾幹文集》《古音彙纂》《俄國文學史》《爵士樂史》《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法蘭西的特性》《西南中國行紀》《古代經濟》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 2019年夏季人文社科新書精選
    編者按:為了解人文社科領域新出優質好書,學人公眾號將不定期推送新書資訊。歡迎各位讀者在公眾號後臺或添加學人君微信(ID:xrscholar)等方式與我們聯繫,推薦好書。
  • 《杜甫研究學刊》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核心(AMI)期刊
    1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及期刊評價峰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
  • 事業單位科技知識:重要人文社科獎項知識點匯總
    關於世界著名人文社科獎項諾貝爾獎與中國:1、莫言,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11年憑藉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20年10月08日 13:00, 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路易絲·格呂克。2020年10月09日 11:00,將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
  • 社科出版社與中國非洲研究院、英國泰勒弗朗西斯籤約合作
    第二十六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開幕。 8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泰勒弗朗西斯集團-羅德裡奇學術出版社、中國非洲研究院戰略協議籤署儀式隆重舉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總編輯魏長寶,中國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新烽,泰勒弗朗西斯集團全球圖書業務總裁貝謹立在合作協議上簽字並在儀式上致辭。
  • 10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撿垃圾的人類學家:紐約清潔工紀實
  • [光明日報]剛剛,人文社科最高獎頒給兩位泰鬥
    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剛剛揭曉,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史學界泰鬥章開沅,著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首批一級教授吳易風獲此殊榮。章開沅在中國近代史學界深耕多年,取得累累碩果,他所著的《辛亥革命史》是該領域第一部綜論性大型專著。值得一提的是,他發現了《貝德士文獻》,這是南京大屠殺又一鐵證。
  • 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原標題:西南交大校長「檢討」薦書單 15本書目被換掉  今年元旦,西南交通大學推出了新版「96本經典閱讀書目」。對比去年同期該校校長徐飛推出的「96本經典閱讀書目」,有15本書被「下架」,換上了另外15本。   西南交大推薦書單為什麼變化?校長徐飛有什麼樣的反思?晦澀的經典書籍到底該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