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撿垃圾的人類學家:紐約清潔工紀實

2021-01-17 澎湃新聞
《1902:中國法的轉型》

李貴連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本書梳理近代法的發展脈絡,深入分析傳統法的終結與近代法的演生,對中國法百年來存在的問題及其歷史成因作出反思。其意義在於它所關注的內容,即近代中國法的探索之路,對於現今中國的法制建設與社會生活有著強烈的借鑑意義。

《北朝論稿》

李憑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作者關注中華上古以降之文化對北朝的影響,北朝文化對中華中古以降之文化的影響,以正名的方法表述北朝的時代關係,兼及北朝歷史的局部考證,涉及當時的政治人物與權力糾葛。

《重寫晚明史:新政與盛世》

樊樹志著,中華書局

作者站在全球的角度聚焦晚明王朝,從嘉靖間內閣更替下筆,描述了張居正從內閣中脫穎而出,並以天下為己任實施新政改革等的歷史過程。

《重鑄大英帝國:從美國獨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詹姆斯·特拉斯洛·亞當斯著,覃輝銀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北美獨立戰爭失利、第一帝國解體後,面對人口增長和工業革命帶來的貧富分化,英國以議會為改革機制,本著互相遷就的精神,使叢生的社會矛盾沒有激化成大規模暴力。而北美的失敗使英國帝國主義進入新階段,以自由的價值和王權的象徵為紐帶,賦予殖民地更多自治,也得到了世界大戰的檢驗。

《從舞臺邊緣走向中央:美國在中國抗戰初期外交視野中的轉變(1937~1941)》

齊錫生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37~1941年,中美關係經歷了何種變化?何以在盧溝橋事變爆發時美國政府認為事不關己,而到了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卻力促中國成為其盟友?而中國政府對美外交的決策過程、執行人、中國外交的目的、談判的技巧、美方的反應、中國政府總體得失的評價……都是本書著力探討的問題。

《大分流之外:中國和歐洲經濟變遷的政治》

[美]王國斌、羅森塔爾著,周琳譯,江蘇人民出版社

本書主要從政治視角觀察中國和歐洲經濟變遷的進程,由此發現:政治制度和政權的空間規模是促成「大分流」最根本的原因,在「大分流」真正顯現之前的幾個世紀,差異的種子就已經深埋在中國和歐洲的政治架構之中了。

《瓜分沙洲: 英國、法國與塑造中東的鬥爭》

[英]詹姆斯·巴爾著,徐臻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一戰期間,英法兩國秘密達成了瓜分中東地區的協定。然而在接下來的30年裡,暴力和秘密政治在這裡上演,政治家、外交官、間諜、士兵紛紛登場,包括T.E.勞倫斯、邱吉爾和戴高樂等。詹姆斯·巴爾根據英法檔案中最新解密的文件,再現了英法之間為爭奪中東領導權所進行的秘密戰爭。

《國王神跡:英法王權所謂超自然性研究》

[法]馬克·布洛赫著,張緒山譯,商務印書館

《國王神跡》研究10—18世紀間英、法兩國的一種歷史現象。展示一種長期支配人們思想的精神力量以及這一時期民眾王權觀念的具體形態。本書所使用的觀念及設定的綱領與方法,對後世年鑑派學者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是歷史人類學的經典之作。

《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全2冊)

[日]鹽野七生著,田建國、左翼譯,中信出版集團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作為歐洲中世紀神權時代的異色領袖,既虔誠篤信,敢愛敢恨,也是富有創造精神的改革者,是那個時代罕見的個性凸顯的政治家。鹽野七生饒筆下的腓特烈二世成長史,從銳氣血性到看懂人情世故,可謂一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權力的遊戲」。

《貨幣戰爭》

[美]詹姆斯·裡卡茲著,凌復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文紀實系列2018年收官作,作者詹姆斯·裡卡茲在《貨幣戰爭》中揭露了美國國家安全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危機四伏的交互關係,金本位制時代貨幣的角色,以及他所設定歷史上的三次貨幣戰爭:讓我們了解過去歷史課本所看不到的金融細節與關鍵。

《撿垃圾的人類學家:紐約清潔工紀實》

[美]羅賓·內葛著,張弼衎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人類學家羅賓·內葛花了十年時間與紐約城市環衛部的各層級男女員工一起工作。從訪談者到局內人,她記錄了紐約與垃圾鬥爭的四百年歷史,從曾經的汙穢滿街到現在的井然有條,她追溯了紐約的廢物管理歷史,也改變了我們審視周遭城市的方式。

《歷史·聲音·學問:近代中國文化的脈延與異變》

王東傑著,東方出版社

本書擷取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的幾個片段,探討近代中國文化的結構性異變,以及崩解後的傳統碎片在此過程中發揮的催生、轉化與突破作用。這番回顧表明,激活中華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賴於對我們自身傳統豐富性和開放性的肯定,又依賴於對這些素質的強化和提升。

《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

虞雲國著,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暗弱的君上,酷烈的黨禁,輕率的戰爭,專擅的政治,汙濁的吏風;患有精神疾病的皇帝如何君臨天下?一代權相韓侂胄為何罷官朱熹,平反嶽飛?理學如何在愈演愈烈的思想整肅中爭得正統?宋史專家虞雲國,細描南宋帝國政治生態,把脈帝制中國專制痼疾。

《歐洲死刑史:1200—1700》

[德]彼得·舒斯特著,朱諒諒譯,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跨覽13世紀至17世紀末歐洲中世紀歷史,廣泛採用當時的市政記錄、劊子手日記、旁觀者的回憶錄等珍貴史料,帶讀者回到還屬於公共活動的死刑行刑現場,了解所謂「劊子手的黃金時代」「女巫迫害潮」「被折磨而神聖的軀體」等各種凝結了豐富而厚重歷史文化因素的死刑史現象。

《平常的惡》

[美]朱迪絲·N.施克萊著,錢一棟譯,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為施克萊專門探討西方哲學史和思想史上重要概念「惡」的專著,結合了西方文學史和思想史上重要的幾個作家、思想家的寫作和作品,對平常的「惡」進行了闡釋,並進一步對這一重要的社會、哲學範疇對社會政治制度的影響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全球化時代:無政府主義者與反殖民想像》

[英]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董子云譯,商務印書館

作者從菲律賓下筆,逐漸向歐洲、美洲和亞洲發散,聚焦於以菲律賓國父、小說家何塞·黎薩爾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主義者,再現了「一戰」前的世界政治與文化圖景,並試圖闡明早期全球化時代無政府主義如何影響了民族主義,而全球組織網絡又如何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民族主義運動。

《善的脆弱性》

[美]瑪莎·C.納斯鮑姆著,徐向東、陸萌譯,譯林出版社

善,為什麼不能保護我們,免遭惡的侵襲?善的脆弱性到底是一種缺陷,還是一種黃金般的品質?本書是當代最著名的哲學家和古典學家納斯鮑姆的成名作,她試圖以古希臘悲劇作品為背景,帶領我們探究善的真諦,洞察人性本質。

《失去伊拉克:破滅的希望和錯過的機會》

[英]艾瑪·思蓋著,朱淵譯,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是英國志願者艾瑪·蓋根據親身經歷寫成的長篇紀實回憶。作者講述了被捲入伊拉克亂局的每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的故事;展現了作為幫助者同時又是侵略者的美軍在政治、軍事、文化方面與伊拉克人民的妥協與衝突。

《思想絮語:文學批評自選集(1958-2002)》

[英]弗蘭克·克默德著,樊淑英、金寶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本書作者弗蘭克·克默德被譽為當代最博學、最優秀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其觀點和評介在當代英語文學界舉足輕重。本書為《紐約時報》年度優秀圖書,所收評論探討了現代小說、詩歌、藝術、哲學、文學批評風格等話題。

《四君主》

[英]約翰·朱利葉斯·諾威奇著,蔡雨玹譯,後浪丨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作者在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下,向我們展示了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和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大帝之間的恩怨糾葛是如何為現代歐洲奠定基礎的。

《蘇格蘭啟蒙運動中的商業社會觀念》

[英]克里斯多福·貝裡著,張正萍譯,啟真館|浙江大學出版社

蘇格蘭啟蒙思想家對社會科學史的貢獻有兩個層面。他們並沒有預言資本主義,但他們的確領悟到,一個人人都是商人的社會,標誌著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個人在運行方式上的質的區別。

《特斯拉》

[美]馬克·J.塞費爾著,李成文、楊炳鈞譯,重慶大學出版社

美國筆跡學家及心理學者塞費爾就用細膩的筆觸向我們還原了真實可觸的特斯拉其人其事。特斯拉的人生經歷錯綜複雜,這塑造了他迥異常人的性格和獨特的發明、實驗方法,以及他對世界和未來的特異洞見。某種程度上,特斯拉這個人物的出現重塑了我們對科學的定義。

《音樂社會學導論》

[德]特奧多爾·W.阿多諾著,梁豔萍、馬衛星、曹俊峰譯,中央編譯出版社

本書是阿多諾從「否定的辯證法」出發,獻給世人的一部建立在美學和哲學基礎之上的音樂理論著作。全書從音樂類型和音樂接受的角度闡釋了作者對音樂社會學這一主題的思考。阿多諾在書中強調了藝術對於現實的批判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書單丨可能是2月份國內最優秀的人文社科類圖書
    人文社科聯合書單,由全國人文社科領域優秀出版單位聯合發布,致力於推薦最優秀的人文社科圖書我們每月發出一期書單,這是我們的第17期書單。盼望熱愛人文社科書籍的讀者,持續關注我們。願人文社科好書的養分,滋潤我們的心靈,繁盛我們的思想。
  • 10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關於平庸的惡的報告》[美]漢娜·阿倫特著,安尼譯譯林出版社2016年10月本書是漢娜•阿倫特最具爭議性的著作,「平庸的惡」的概念即在此書中被提出。●《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美]蕾切爾•薩斯曼著,劉夙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0月在過去十年裡,藝術家蕾切爾·薩斯曼穿越從北極到美國莫哈維沙漠在內的五大洲拍攝三十種已經持續存在了兩千年以上的極其罕見的古老生命。
  • 6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女王的遊戲
    《巨獸:工廠與現代世界的形成》[美]喬舒亞·B.弗裡曼著,李珂譯,社科科學文獻出版社這是一趟貫穿三個世紀的全球工廠之旅。作者講述了工廠的歷史,考察了它是如何同時映射出我們關於工業化和社會變革的夢想和噩夢。
  • 4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亞當夏娃在拂曉
    在五年深入考察的基礎上,洛佩茲為我們揭開了地球之巔的神秘面紗,用科學的嚴謹與詩意的表達,描述了北極地區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從洋流、冰川、土壤,到動物、植物,再到土著居民、探險者、科學考察家、開發商…… 洛佩茲用百科全書式的記錄,全面審視這塊土地的歷史與現狀,重塑我們對北極的認識,同時也對西方的傳統價值觀進行了深度的反思。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社科...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1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路易十六出逃記
    -X.福維勒-艾瑪爾著,劉成富、梁瀟月、陳茗鈺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八個世紀,近一千年時光。在世界逐漸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前,非洲究竟是什麼樣子?榮獲Blois最佳史書大獎,34篇隨筆勾勒出8世紀至15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景,本書呈現出的見證、記錄、遺址、物品,像遊記般帶領讀者踏入塵封已久的中世紀非洲史,還原黃金世紀下非洲的燦爛文化。
  • 國慶書單:32位編輯在讀的127本書
    國慶書單:32位編輯在讀的127本書 澎湃訊 2014-10-02 18:51 來源:澎湃新聞
  • 餘攀2020書單三:社科、家庭、醫療、農業
    歷史書單:2020書單之政治、經濟、網際網路、投資2020書單之書法篆刻      2019年書單     2018年書單     2017年書單      2016年書單     2015年書單自2015年開始發自己的書單,到今年是我分享書單的第5個年頭;2020年10月12日,餘之一滿6歲;2020年12月
  • 首屆中國未來人類學家與領軍學者對談會即將舉辦
    來源:中國網2019年12月7日,由法國跨文化交流協會、南京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以明文化聯合主辦的「『對話未來對話世界』首屆中國未來人類學家與領軍學者對談會」將在北京劇院召開,屆時將有十餘位海內外知名學者、150餘位各界與會者、30餘家主要媒體共同參與本次活動。
  • 人文社科類博士除了去高校和人文社科類研究所,還能去哪裡上班
    人文社科類博士,除了去高校,去一些人文社科類研究所,真的不好就業嗎?如果真不好就業,為什麼還培養那麼多文科博士?這不是浪費資源嗎?以下是網友留言:1. 研究院不要,街道辦又不能選的話,難不成坐在家裡研究?那還不如去賣豬肉。2.
  • 新疆師範大學社科學報複合影響因子位列全國綜合類人文社科期刊第2位
    金秋9月,新疆師範大學報捷報頻傳。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6版)顯示,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568,在全國623家綜合類社科期刊資料庫中名列第2位,僅次於《中國社會科學》。
  • 「智慧黔南、人文社科」弘揚「中國天眼」精神專題研討會順利舉行
    在國之重器「中國天眼」——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建成運行將滿4周年之際,由黔南州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黔南州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智慧黔南、人文社科」——弘揚「中國天眼」精神專題研討會於2020年8月28日在都勻市勻東大廈一樓第十會議室順利舉行。
  • 死在120噸垃圾旁邊的囤積癖紳士,並非「窮人才撿垃圾」
    然而,囤積的坑深不見底,瓶瓶罐罐不捨得扔不過是冰山一角,主動撿垃圾回家囤積的行為才令人困惑。2017年成都商報報導,巴中城區的張懷樹老人家裡堆滿了惡臭的垃圾,社區請來15名工人足足清理了兩天,保守估計這些垃圾達到了10噸,垃圾壓縮車來回跑了8趟。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草原上的「環保勒勒車」——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鄂爾多斯固廢所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紀實□ 閆錫坤 本報記者 李 豔在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沙圪堵鎮的村莊裡,經常可以看到一輛彩色車身的廂式貨車,車廂上面寫著
  • 5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 | 整形美容手術在中國
    全書100篇文章,每篇都可獨立閱讀;10篇「答問」,針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解疑釋惑。《大汗之怒:元朝徵伐日本小史》周思成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本書從多方視角展開敘事,還原了當時東亞地區的政治局勢,完整呈現了兩場「元日戰爭」的全貌。
  • 4月人文社科聯合書單|與神作戰:古代世界的無神論
    《小獵犬號航海記(插圖全譯本)》[英]查爾斯·達爾文著,陳紅譯,譯林出版社1831年12月,達爾文登上小獵犬號,開始為期五年的科考之旅。他四次橫渡大西洋,探訪南美洲大陸及周邊島嶼,深入南太平洋,遠赴印度洋,對沿途的生物、地質現象等詳細觀察和記錄。
  • 重慶:巖壁上的「芭蕾舞者」一天清運垃圾,一瓶開水根本不夠
    8月6日,跟隨筆者鏡頭走進擁有特殊技能的清潔工人—巖壁清潔工,去了解他們如何沿著陡峭的濱江巖壁,清理著江岸邊人們看不到的垃圾。10點10分,工作1個小時的李仕權和朱正全早已汗流浹背,正往著步道平臺上緩緩「走去」,準備休息一會。李仕權說,該處陡峭巖壁傾斜度達60°~90°,無論是撿拾垃圾,還是將垃圾拎到護網欄邊,由於坡度較陡,加上一手提著幾斤重的垃圾,爬坡非常吃力,通常要靠屈膝彎腰才能爬上來,體力透支嚴重,如果不及時休息,很容易摔倒或者出現中暑等狀況,後果不堪設想。
  • 亞洲天后靠撿垃圾撐過10年:所有被遺落的,終會找回自己
    日本歌姬宇多田光又去撿垃圾了!這次的戰果是一輛玩具車,之前她連馬桶都撿。她明明擁有「日本最值錢聲音」:嗓子值10億,卻喜歡撿垃圾拍照發到ins。這不是頭一回了。宇多田光會如此喜歡路邊撿垃圾,跟她不平凡的演藝生涯有很大的關係。這些路邊的物件,就好像站錯了位置的自己,於是有了很大的共鳴。出道已經20多年,她總有種自己不屬於舞臺的感覺。
  • 一老人在美國富人區撿垃圾,月收入過萬,老人:丟的垃圾很奇妙
    其實垃圾中也有許多寶貝,比如在美國的一位老頭便在富人區撿垃圾,他每個月的收入相當於美國白領的收入,平均能達到每月一萬美元左右,甚至還不止。 在美國有一帶是富人區,基本許多富人都住在這個區域,比如說扎克伯格便住在富人區裡面,而這個老人便在這個富人區中撿垃圾。
  • 事業單位科技知識:重要人文社科獎項知識點匯總
    關於世界著名人文社科獎項【時政延伸】2020年10月05日 11:3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哈維·J·奧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獲得這一獎項。2020年10月06日 11:45,將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2020年10月07日 11:45,將諾貝爾化學獎分別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