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的「得敕」是什麼意思?
「你米得戚,阿媽返嚟你就知死。」
「得戚」,是什麼意思?原本是指某人拿著聖旨一般的飛揚跋扈、囂張欺人。
粵語:「得戚」,和北方話「得瑟」略微接近。「得戚」有得意洋洋意思,既有囂張之意,也可表示精伶、可愛。
那麼,寫作「得戚」就體現不出得意洋洋,囂張的意思。
白居易的《賣炭翁》:「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大概也就是一個小官宦,手裡隨便拿住個卷卷,號稱是皇上的詔書,合法正當地侵佔賣炭伯伯的炭。
由此看來,「得戚」正字是:「得敕」,敕拼音:chì,「敕」是皇帝的命令,「得敕」等於奉聖旨而行,喻其得意洋洋、蠻橫無理,旁人莫可奈何。
要說「得敕」的來由,從南北朝說起,南北朝開始把君皇的詔令才能尊稱為「敕」,如「敕令」、「敕書」等,皇帝的使者叫「敕使」。
一個人得到皇帝的「敕書」,那份喜悅,還不是「得敕」到「痺」?由於「敕」和「戚」諧音,所以,就把「得欶」寫成了「得戚」。(聶巨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