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成成 賈敏
進入12月份,北京市有效降水0毫米,石家莊0毫米、邢臺0毫米……在華北地區多地降水創下0毫米紀錄的同時,我國南方地區的降水卻正好相反,12月13日至17日,南方多地出現強降雨,超出12月中旬歷史極值。對於華北大多數地區來說,原本應該白雪飄飄的時節,此時卻絲毫不見雪花的蹤跡,部分地區甚至還發生了氣象乾旱。是什麼造成了目前華北多地降水偏少、雨雪難至?
華北降水較常年偏少三成以上
「自入秋以來,華北地區的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5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至5成。」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與氣候變化評估室研究員張存傑表示,其中,河北中部和北部、河套附近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5至8成。
10月份以後,華北北部地區降水尤其偏少,連續無有效降水日超過了60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5天到20天。「以北京地區為例,自10月2日以後,到現在已經80餘天,北京市基本無有效降水。」張存傑說。
河北省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史印山也表示,自10月份以來,河北省降水持續偏少,屬於顯著偏少年份。12月1日至2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只有0.4毫米,除唐山、秦皇島、廊坊、滄州市有1至2毫米降水外,其他地區幾乎滴水未降。
張存傑說,自10月1日以來,華北地區平均降水量為21.9毫米,較常年同期的35毫米偏少了37.4%,僅次於2005年和2006年,是自1990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的第三位。
冷空氣「不給力」是主要原因
由於華北地區是季風氣候區,秋冬季降水偏少屬於正常的氣候現象。「不過相對於常年來說,今年華北地區降水量偏少得較多,而且持續時間長,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級工程師柳豔菊說。
一般來說,冬季華北降水量比其他季節偏少許多,其有效的降水主要依靠冷空氣活動和水汽輸送這兩個主要條件。
「今年10月以來,冷空氣主要在極地盤踞,沒有大規模的冷空氣南下影響我國華北地區。」柳豔菊說,「此外,華北地區也主要盛行下沉氣流。」由於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熱源,氣流在向低處運動過程中,會因為溫度變高,水汽受熱被蒸發,所以盛行下沉氣流往往容易變得更加乾燥。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資料顯示,來自西北太平洋的中高緯度的偏東風水汽相對較強,因此,華北地區的水汽條件也相對較好。
「由於冷空氣勢力較弱,沒有明顯的冷暖空氣在華北地區交匯,因而難以形成有效降水。」柳豔菊解釋道,「正是由於這樣的大氣環流形勢長期維持著,從而導致了10月份以來,華北地區出現持續乾旱少雨。」
華北多地氣象乾旱 影響不大
降水偏少且部分地區連續無降水日數偏多,導致華北部分地區氣象乾旱的發生發展。張存傑表示,從目前來看,氣象乾旱對農業的影響並不大。「由於10月份以前,華北地區的降水量並沒有偏少,因此農作物的前期底墒條件較好。另外,目前冬小麥等主要農作物處於停止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大,因此目前的氣象乾旱對農業不會造成較大影響。」
儘管降水條件不好,但今年冬天華北等地的氣溫卻較常年偏高。張存傑說,降水少、氣溫高容易導致風乾物燥,從而造成森林和草原火險氣象指數偏高。因此,華北等地需強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加強監測預警,提前採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3年12月25日三版 責任編輯: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