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第三波高峰 美媒:我們正朝錯誤方向前進

2021-01-16 觀察者網

導讀:「美國正在朝錯誤的方向前進。」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隨著秋冬季節來臨,美國新冠疫情確診數字激增。美國16日新增至少6.9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自7月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0時,全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達到815萬例。

《紐約時報》在18日的報導中警告,各州再次激增的確診證明美國秋冬季疫情已經開始暴發。隨著美國新冠確診病例數量再次刷新三個月以來的新紀錄,美國新冠疫情即將迎來第三波「高峰」。

對於美國疫情的走向,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們悲觀地表示,大部分人口已經對防疫工作顯著感受到疲勞,美國的疫情還會進一步惡化。

美國新冠疫情確診數字和死亡數字 圖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

「新冠疫情已經攀升至第三個高峰 美國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圖源:《紐約時報》

據《紐約時報》10月18日統計,美國新冠疫情每日新增確診數字已經接近了第三個高峰,與此同時,美國病例總數在15日下午超過了800萬。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數據實時統計系統,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19日0時,全美共報告新冠肺炎確診8154206例,死亡219672例。在此之前,美國16日(周五工作日)新增至少6.9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這是自7月以來單日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天。

美國新冠疫情已經攀升至第三個高峰 圖源:《紐約時報》

截至上周五(16號),美國38個州的新冠病毒病例增加了5%或更多。美國平均每天新增約5.5萬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較一周前增加了16%以上。

《紐約時報》援引美國流行病學家的警告稱,美國疫情現在演變成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新階段,過去兩周,全美41個州的新增確診病例呈上升趨勢,而9個州的病例數量基本保持穩定。全美沒有一個州出現持續下降。

《紐約時報》統計,美國17個原本病例較少的州出現了激增,而這種增長趨勢與疫情早期情況不同。《紐約時報》表示,這些州大多數位於美國中西部或西部山區,此前病例相對較少。但現在確診數字正在穩步攀升。阿拉斯加、明尼蘇達、蒙大拿和威斯康辛等州在過去一周裡報告的新病例,比美國疫情爆發後的任何一周都多。

而東部地區原本防疫措施做的比較好的州疫情也出現了反彈。這些民主黨控制的州自春季疫情激增以來病例相對較低,但進入秋冬季節以後,新感染病例報告又開始上升。

而在今年夏天感染率飆升的南部各州,疫情也有增無減,佛羅裡達州和喬治亞州的情況有所好轉,但阿肯色州和肯塔基州的新增感染趨勢令人擔憂。

對於這些相對不那麼富裕的州,專家擔心,在一些農村地區,當地醫院的重症監護病房床位很少,而且分布較廣,這引起了人們對當地醫院醫療資源「不堪重負」的擔憂。

明尼蘇達大學的傳染病專家奧斯特霍爾姆說:「在美國中西部和北部發生的事情只是美國其他地區將要發生的事情的一個預兆。」

對於美國疫情的走向,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們發表了悲觀的看法。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的流行病學家裡弗斯博士(Dr.Caitlin Rivers)說:「確診數字不能完整的衡量一個國家的疫情,很難將現在的數字與疫情初期相比,因為那時候檢測還不廣泛。現在死亡數字保持在每日700人左右,但我們正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這一點反映在新病例的數量上,也反映在檢測陽性人數和住院人數上,我認為,這三個指標非常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看到全國各地社區的傳播增加。」

奧斯特霍爾姆也解釋了疫情激增的原因,他表示,高等院校的感染激增,是確診數字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病毒也在葬禮、家庭燒烤聚會和生日派對等社交活動中傳播。體育賽事的回歸和餐飲業的開放,也加劇了今年秋天的傳播。

奧斯特霍爾姆還表示:「大部分人口已經對防疫工作顯著感受到疲勞。確診數字不是在上升,而是在大幅增加。情況只會變得更糟,我們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安東尼·福奇博士15日也發布警告稱,美國多個地區病例的急劇增加,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造成可怕的後果。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繪製的增長曲線圖,美國又面臨第三個高峰

新冠疫情衝擊第三個高峰,但對於美國平民百姓而言,這還不是唯一的壞消息。

《紐約時報》18日報導稱,美國政府今年春天頒布的新冠疫情救助計劃拯救了數百萬美國人,幫助他們擺脫困境。但由於兩黨未能就新的援助計劃達成一致,這一「援助法案」已然到期,數百萬美國家庭又重返貧困,生活難以為繼。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自5月份以來,美國貧困人口增加了800萬。在疫情爆發之初,由於2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救助法案(Cares Act),美國貧困人口減少了400萬。

而芝加哥大學和的研究證明,在過去三個月裡,貧困人口增加了600萬人,其中黑人和兒童的情況惡化最為嚴重。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本次研究的發起者布魯斯·d·邁耶說:「這些數字非常令人擔憂,數字證明,人們在付清債務、房租和吃飯方面遇到了更大的麻煩。」

《紐約時報》表示,儘管美國就業市場有所改善,但貧困率仍在上升,這表明經濟反彈速度太慢,無法抵消失業帶來的損失。

當兩黨仍在為新冠疫情救助法案爭吵不休。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10月13日拒絕了白宮提出的1.8萬億美元新冠病毒救助計劃的提議,這一消息傳出以後,美股應聲下跌。

而美國總統川普依然在繼續淡化疫情。川普在15日上午接受福克斯商業頻採訪時表示,他不支持各州官員採取最嚴格的限制措施來限制新冠疫情傳播。他說:「我們不再進行任何封鎖,我們做得很好。」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第二波疫情衝擊下的歐洲一角
    11月20日,布魯塞爾大廣場豎立起一棵18米高的聖誕樹,目前比利時正經受第二波疫情衝擊,節日氛圍大不如往年。本報駐布魯塞爾記者 劉軍攝/光明圖片11月16日,受第二波疫情衝擊,法國巴黎聖母院附近的一條美食街店鋪關閉,人煙稀少。
  • 美媒:戴不戴口罩已爭論大半年
    美媒:疫情失控 政府和民眾忽視防疫 根據美國科學家聯盟的數據,截至11月15日,南達科他州過去七天每百萬人中有17.4人死於新冠肺炎,這一比率在該機構給出的死亡率列表中居於世界第三。 美國媒體將這稱之為一種「失控」,這種失控與當地政府和民眾對於防疫的忽視分不開。
  • 美軍迎來第二波疫情爆發,美媒:如「海嘯」般襲來!
    圖為美軍疫情 據美國福布斯新聞網6月29日的報導,美國軍隊正在經歷第二波新冠疫情,而且這一次的新冠病毒浪潮遠超第一波的頂峰,甚至達到「海嘯」般的級別。圖為新聞截圖 目前美國國防部正在經歷第二波感染,而且感染程度已經超過了第一波的高峰。
  • 陳根: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與第一波疫情有什麼不同?
    文/陳根歐洲的第二波疫情高峰似乎來得比許多人預期的都要早。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10月最後一周每日病死人數比一周前增40%。歐洲新冠疫情已然面臨第二波高峰壓境,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洲「深陷第二波疫情」,預計「今年聖誕將大不同於尋常」。全球股市近日更是跌勢不止。
  • 【券商聚焦】中金公司:「第三波疫情」將對全球可能產生的影響
    鳳凰網港股|中金髮研報指,近期東南亞,南亞,拉美,中東北非,新興歐洲等地區新冠確診上升較 快,成為「第二波」歐美之後的全球「第三波」疫情;其中以土耳其, 巴西,俄羅斯,印度,墨西哥,及印尼等大型新興經濟體為代表。中金預計,如果第三波疫情持續發酵,可能對全球跨國交流「解封」節奏, 製造業產業鏈和大宗原材料供給,全球需求以及金融穩定等造成影響.
  • 北半球的秋天來了,哪些國家再迎疫情高峰?
    歐洲的第一波疫情高峰始於三四月份,隨後的夏季裡確診數據一度回落,可最近的八九月份, 歐洲疫情猛烈反彈,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9月17日說,歐洲每周新增確診病例數據已超過今年3月歐洲疫情峰值。 歐洲主要國家疫情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反彈。
  • 疫情國際周報|日韓第三波疫情可能到來 平均每17秒就有一位歐洲人...
    美國衛生部助理部長吉魯瓦爾18日表示,新冠感染者住院率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周增加25%,確診病例增速迅猛且至今沒有減緩的跡象,這「不是正確的方向」。美國仍是全球累計確診、累計死亡、周增確診和周增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單周確診首次超過110萬例達117萬例,比排名2至5位的印度、法國、義大利和巴西單周確診總和還要多。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在本周超過1200萬例,死亡超過25萬例。
  • 美醫學界被嚇壞,美媒:世衛沒遵守美國要求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美國醫學協會主席帕特裡斯·哈裡斯在一份聲明中說:「在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中,停止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是朝著錯誤方向邁出的危險一步,這樣做並不能使擊敗新冠肺炎疫情變得更容易。在世界面臨危險的時刻,試圖削減對世衛組織的資助,而不是集中精力解決問題是一種危險的舉動。美國醫學協會對這一決定及其廣泛的影響深表關切,我們強烈敦促總統重新考慮。」
  • ...紓困計劃 美國疫情恐遇第二波高峰 黃金重現歷史周期最遠可至4000
    財經報社(倫敦)訊 周三(29日)歐市,現貨黃金維持在1965-45區間盤整,在經歷了極致漲幅後,多頭周二遭遇近80美元的回調,周三進入喘息,投資者聚焦今晚美聯儲利率決議的聲明,並留意仍在暗中波動的不安因素。
  • 11月19日: AI的四波浪潮將重塑各行各業;2020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
    在格隆匯「全球視野」投資高峰論壇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認為,AI的四波浪潮將重塑各行各業。第一波AI浪潮發生在網際網路領域,第二波浪潮是商業智能化,第三波浪潮是捕捉新的數據,第四波AI將像人一樣可以應用於駕駛、智能製造等領域。新冠疫情雖帶來挑戰,但實則幫助全球數位化,疊加國內發力的新基建,人工智慧進一步實現數據化、IT化、雲端化,便能使得中國經濟更為高效,重塑行業、重構經濟。
  • 有理兒有面:香港第三波疫情下,又有人在攪混水
    特區政府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直言這是「第三波爆發」。 疫情爆發,需要專業的人來研究、分析、應對。內地面對疫情,我們會想起「國士無雙」鍾南山,在香港一定也有專業的人站出來帶領大家對抗病毒是不是?倒是有專業的人,只是專業方向不是很對。例如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聽頭銜很專業吧?
  • 美國平均30人就有一人確診,美媒:達到「巨大災難」級別
    截至11月21日16時,美國的新冠病毒累計感染人數已經超過了1227萬,在過去的24小時內就新增確診超過了20萬,這表示如今的美國疫情已經達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新增確診速度令人震驚。疫情加速在美國蔓延,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在不斷地上漲,多個州也再次加強了防範措施,甚至重新要求民眾居家隔離,超市等零售場所也開始購買限制生活必備品,新一輪物資短缺又要開始了。美國人口僅佔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四,但是總的確診人數卻達到了全球病例的五分之一,這疫情發展傳播的速度太快了!
  • 英國或在明年遭遇第三波疫情!英首相宣布再捐3億鎊,將成世衛最大...
    來源:英倫投資客9月27日英國疫情和時事日更重點有:英國政府顧問:英國「完全有可能」在明年迎來第三波疫情擔心財相辭職,英媒稱首相鮑裡斯已放棄二次全面封國計劃最新民調:更多選民擔心疫情影響經濟,而不是國民健康
  • 疫情曲線緣何第三次出現快速上揚?
    吉羅爾強調,這是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疫情的惡化已經到了絕對危險的程度。英國廣播公司認為,美國疫情至今經歷了至少三個高峰,其中春季第一撥疫情的峰值很可能被低估了,因為當時美國還沒有大範圍推廣新冠病毒檢測。而如今仍在攀升的第三撥比前兩撥發展得更為迅猛。
  • 「不顧疫情」大搞獨立日慶典,美媒:美多州大難臨頭
    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美國經濟正迅速回暖,2021年將是非比尋常的一年——美國總統川普2日的這番說辭令美媒大跌眼鏡,「即便已經知道,他習慣於根據自己的政治利益來編造事實」。川普口中「得到控制」的美國疫情,2日的新增病例數達到5.5萬例,據英國路透社報導,這不僅刷新了美國自己的數據,也超越了巴西在6月19日創下的單日新增病例的全球紀錄(54711例)。
  • 美媒:白宮疫情顧問宣布辭職 群體免疫等言論曾引爭議
    來源:海外網原標題:美媒:白宮疫情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宣布辭職海外網12月1日消息,據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白宮疫情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當地時間11月30日正式辭職。美媒曾曝出白宮疫情協調專員黛博拉·伯克斯私下要求副總統彭斯開除阿特拉斯,稱自己不相信他。
  • 雙語|美媒解讀第二波疫情風險:從哪來?怎麼防?
    當世界各地政府考慮何時取消這些限制措施時,每個人心中的恐懼可以用三個字表達:第二波。大家擔心的是,暫時平息之後,疫情將以新的強度捲土重來,再次導致感染病例增加、衛生系統癱瘓以及必須實施封鎖。1.What’s a second wave?什麼是第二波?
  • 港大教授袁國勇:必須阻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進入第三波傳染
    中新社香港1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早前在武漢觀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後返港,他於21日記者會上透露,本次疫情現時可能進入第三波傳染,即在家庭和醫院內傳播,因此必須以足夠防禦措施阻止疫情傳播進入第三波。
  • 我們理解「錯誤」,並不代表我們縱容「錯誤」
    而我們可以理解的道理就是這「前因後果」。對於一件做成「錯誤」的事,必然存在著引發這個後果的起因。請注意!是理解它的發生與存在,但並不代表我們欣然接受某些不良的「錯誤」,我們理解它做錯了事(比如小孩),但是我們不會縱容「錯誤」。「存在就有道理」的實際作用不僅僅是理解「錯誤」,更不是縱容「錯誤」。
  • 世界周刊丨疫情曲線緣何第三次出現快速上揚?
    吉羅爾強調,這是在朝著錯誤的方向發展,疫情的惡化已經到了絕對危險的程度。11月1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為新冠肺炎病亡者集體默哀,此前一天美國的累計病亡人數達到25萬,佔全球病亡總數近五分之一。華盛頓大學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預測稱,全美有11個州的醫院承載能力將在12月至明年2月間面臨「極限壓力」,有25個州的醫院病床數將面臨「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