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國星等紛紛擴產,LED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020-12-05 LEDinside

2017-03-15 13:39:02 [編輯:nicolelee]

「不擴產,毋寧死。」

兩年前,一位LED封裝業者用上述話語形容未來的競爭業態。而今,各大主流封裝廠商的動作似乎是對此語的驗證,它們在「擴產」的道路上已然越走越遠。

而伴隨擴產而來的還有產業間乃至產業外的兼併購,「大魚吃小魚」,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多家封裝廠紛紛擴產

13日,國星光電一紙公告宣稱,公司基於自身發展戰略規劃,結合對LED封裝市場的判斷以及現有客戶訂單需求情況,擬投入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進行公司顯示屏器件項目的擴產。本次擴產項目建設周期為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

事實上,這已經是國星光電自2016年4月以來的第三次擴產。

2016年10月11日,國星光電公告稱擬投入不超過4億元進行公司封裝項目的擴產,此次擴產項目建設周期為2016年12月到2017年6月。

2016年4月27日,國星光電公告稱擬投入不超過2.4億元用於公司封裝和組件項目的擴產,擴產項目建設周期為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


♦   中國部分LED封裝廠商擴產計劃一覽

除了國星光電,同樣大力擴產的還有木林森。2016年5月26日,木林森發布公告稱,木林森擬募資淨額不超過 231,573.94 萬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小欖SMD LED封裝技改項目、吉安SMD LED封裝一期建設、新餘LED應用照明一期建設三大項目,分別擬投入總額61,575.50萬元、94,317.33萬元、75,681.11萬元。

在今年1月17日,木林森發布公告稱將「新餘LED應用照明一期建設項目」變更為「新餘LED照明配套組件項目」。變更後的募投項目擬在江西新餘高新區新建一個LED顯示屏照明板和LED室內照明板生產基地,項目設計產能為年產1,590.3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金額為103,529.91萬元。

同為封裝大廠的鴻利智匯、瑞豐光電也紛紛有擴產動作。鴻利智匯還在近期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中提及,「2017 年,LED 封裝以擴產為主,通用照明、汽車照明等應用領域要在現有的業務上擴大規模。」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伴隨擴產而來的還有行業間上下遊乃至行業外的多起兼併購案例。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兩年間,與LED行業相關的兼併購案例超過70起,涉及金額數百億元。

今年3月,木林森等聯合體收購歐司朗照明事業LEDvance案塵埃落定。本次交易的最終金額約為5億歐元。歐司朗還將收到買方團隊就未來幾年內使用其商標權而支付的高達1億歐元的專利許可款項。

木林森執行總經理林紀良曾表示,「歐司朗是全球第二大照明企業,其具有極其優秀的技術力量、品牌形象和產業優勢,營銷渠道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收購歐司朗,不僅有利於木林森品牌的提升,也是木林森一個很好的國際化『出海口』。」

大者恆大,在木林森等聯合財團拿下LEDvance之後,未來木林森將向百億元規模進軍。

其他封裝企業也紛紛在通過外延併購擴大規模。此外,依靠外延併購,不少企業的業績也顯得更為「靚麗」,譬如瑞豐光電將玲濤光電納入合併報表、萬潤科技將北京鼎盛意軒網絡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北京億萬無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納入合併範圍,紛紛入圍「十億元俱樂部」。


♦ 主要LED封裝上市企業2016年度業績一覽

註:1. 以上數據來源於各企業2016年度業績快報;2. 表中所述營收為相應企業2016年度總營收,表中所述淨利潤為相應企業2016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就LED封裝行業而言,除卻鴻利智匯收購斯邁得之外,大廠兼併小廠的橫向併購鮮有發生。

業內人士分析稱,LED產業已經逐漸進入成熟期,LED封裝行業也概莫能外,一般來說一個行業進入成熟期,都會伴隨企業數量減少,行業集中度提升,留在產業中的企業盈利水平才能逐漸恢復。只是企業數量減少這個過程在LED封裝行業表現與一般的電子產業有所不同。

一般的電子元件,進入成熟期後,產品工藝和技術會趨於穩定,生產設備更新速率會變慢,行業的企業往往會通過兼併的方式來實現擴張。而LED封裝目前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的進步空間,生產工藝和產品類型也還沒有完全固化,這樣一來,對領先的大廠,與其併購一些設備和工藝存在淘汰風險的同行,不如直接將資源用於直接採購最新的設備。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LED封裝行業一邊是中小封裝廠逐漸退出行業,而大廠仍在逆勢迅速擴產,但是大廠兼併小廠的橫向併購卻絕少發生的現象。

大型封裝企業不斷擴產和外延併購的背後,是中小企業的生存彌艱。國信證券10月11日的一份研報指出,2015年近4000家LED相關公司退出市場,中低端落後封裝產能更是已經充分淘汰,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文:LEDinside Sophie)

 





如需轉載,需本網站E-Mail授權。並註明"來源於LEDinside",未經授權轉載、斷章轉載等行為,本網站將追究法律責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盤點】2017年LED照明行業十大關鍵詞
    在經歷過早期的野蠻生長,慘烈的價格大戰,到強勢崛起讓國外企業紛紛退出通用LED照明市場,國內LED照明行業已經逐漸發展成熟,爆發性增長機會已經不多,此時行業的驅動力量逐漸轉向資本,無論是上市還是併購,資本的力量在新的階段已經逐漸顯示出來。
  • LED企業盈利背後有啥玄機?
    許多廠家加速擴產,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受行業影響,供不應求下部分LED企業盈利將再度攀升,而這營收的背後卻大有故事。   2017年,由於原材料漲價,整個上遊LED晶片供不應求,導致龍頭企業紛紛提價,晶片市場再次迎來擴產。據了解,今年LED晶片龍頭企業增加約345臺機器,今年年底全球有效產能達到8328萬片/年。另外,LED晶片龍頭企業有效擴張產能,市值飆升。
  • 昕諾飛、歐普、洲明、木林森、豪爾賽、國星等照企年末發生這些事
    此次,豪爾賽集團獲批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將有助於公司構築「產學研用融」的合作交流平臺,進一步提升豪爾賽科研核心競爭力,驅動科研創新與產業共同發展。博士後在站期間,將開展前沿課題研究,覆蓋智慧照明、智慧文旅、智慧城市等多層創新領域,為博士後科研人員探討行業新技術、把脈行業新方向帶來更寬廣的拓展,從而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做出堅實的理論研究和技術貢獻。
  • 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即將面世
    力降成本 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即將面世 作為封裝行業龍頭,國星光電始終致力推動Mini LED商業化進程,為打破價格瓶頸,公司RGB事業部將於今年11月底推出高性價比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預計在2021年做到0.015元/像素點,力促整屏成本再降低,滿足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助推LED顯示屏P1.0以下應用加快布局。
  • LED封裝龍頭們紛紛走出原有業務領域
    打開APP LED封裝龍頭們紛紛走出原有業務領域 發表於 2019-08-06 16:12:18 如今,LED封裝龍頭們紛紛走出原有業務領域,開始對LED全產業鏈進行布局。
  • LED行業深度報告:Mini LED成就顯示之美,量產在即
    LCD 顯示性能,調 光分區更精細,實現高對比度、HDR、色彩還原更真實,同時可以做到功耗低、輕 薄化、高可靠性,適用於大尺寸 LCD 面板、中尺寸的高端顯示器以及筆記本電腦、 車載顯示等;顯示方面,Mini LED 顯示是小間距 LED 尺寸縮小、產品升級的結果, 解析度大幅提升、可視距離縮短,適用於高端顯示場景。
  • LED行業深度報告:洗盡鉛華,光芒更奪目
    行業洗牌完畢,景氣度持續  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晶片端的產能緊張造就了LED行業全產業鏈持續保持高景氣,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是2010~2011年間擴產的大量MOCVD機臺因為效率低下而陸續被淘汰,新增機臺產能還未釋放引發全行業產能緊張;二是近年來各地政府退出MOCVD機臺補貼,
  • Mini LED商業化的開啟為整個產業鏈注入了全新活力
    隨著MiniLED技術的逐步成熟、成本的下降,終端廠商紛紛導入Mini LED背光產品。由於Mini LED市場潛力巨大,LED上中下遊企業紛紛布局,設備、晶片、封裝、背光模組、面板、終端品牌廠商都對該技術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以求取得先機,佔領行業制高點,這也推動了Mini LED產業駛入快速成長的車道。
  • 國星光電:MINI LED應用來臨,產業鏈風口呼嘯而來
    2020年11月23日,老牌LED封裝龍頭企業國星光電(002449)官微發布消息稱,將於11月底推出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預計在2021年做到0.015元/像素點,力促整屏成本再降低,助推LED顯示屏P1.0以下應用加快布局。
  • 國星光電:高性價比 Mini LED IMD-M09 標準版即將面世
    IT之家11月23日消息 據國星光電官微,作為封裝行業龍頭,該公司 RGB 事業部決定於今年 11 月底推出高性價比國星 Mini LED IMD-M09 標準版,預計在 2021 年做到 0.015 元 / 像素點。
  • 國星光電:小間距封裝持續景氣 白光封裝和LED晶片業務相對疲軟
    事項:國星光電(002449)發布 2018 年業績快報,實現營收 36.26 億元(同比+4.44%),歸母淨利潤 4.46 億元(同比+24.3%)。Q4 營收 8.30 億(同比-6.66%),歸母淨利潤 6295 萬億(同比-37.51)。評論:公司小間距業務景氣度依然較好,小間距擴產速度略慢於預期。
  • 行業「五大巨頭」 暢談LED燈管的2014
    產品方面,以佛山照明1.2米LED T8日光管為例,其光通量約為1600流明,發光角度、光衰、光均勻度等均明顯**,而其出廠價不到19.8元/支,性價比優勢得到進一步凸顯。產能方面,佛山照明LED T5/T8產品月產量已突破100萬支/月,銷量也以同比月增長30%的速度推進。 在我看來,LED球泡燈的慘烈市場競爭已經告一段落。
  • 木林森併購超時代光源 搶搭燈絲燈熱潮打通歐洲市場
    根據全球LED研究機構LEDinside日前公布的全球LED照明封裝廠排名,木林森在2015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五大封裝廠。為了達成10年內晉升至全球前三大廠目標,木林森近幾年不但積極擴產,也不斷收購一些利基照明廠商,如2016年3月25日便收購了香港LED燈絲燈製造商超時代光源。  林紀良指出,過去木林森雖然有生產LED鎢絲供應到照明廠商手上,卻從未生產LED燈絲燈。
  • 未來LED將逐步替代白熾燈和螢光燈,LED照明市場規模迅速擴大
    行業上中遊整合基本完成,下遊競爭激烈 LED產業鏈上遊是LED外延片、晶片行業。自2009年開始,政府對LED晶片企業進行大力補貼,資本紛紛湧入,導致上遊產能過剩,LED晶片價格持續下降。經過十多年激烈的競爭,LED晶片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主要廠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等佔據了國內70%以上的份額,行業整合基本完成。
  • 國星光電全面布局UV LED市場!
    會上,國星光電研發中心主任袁毅凱作了以「UV LED在新興領域的應用」為主題的演講,分享了國星光電在UV LED領域的最新進展,公司非視覺光源事業部總經理趙森作為特邀嘉賓,在沙發論壇環節與行業專家一同探討了行業熱點,引發現場熱烈討論和廣泛關注。因國星光電在UV LED領域的創新研發和前瞻技術,深圳廣電集團眾創TV頻道《眾創新視野》欄目現場對國星光電進行了採訪。
  • LED照明行業 政策/電商/應用/封裝四方面剖析
    與此同時,LED照明行業在這期間上市的火熱程度再度點燃,木林森上市、LED中小企業掛牌新三板...下面看看LED照明行業2014年下半年至今發生的大事件!   3、《綠色建築評價標準》LED照明改造新動力   1月1日起,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為照明行業相關企業和具體執行者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標準規範尺度,進一步明確政策指導和對企業的激勵、補貼機制,從而推動包括LED建築照明在內的綠色建築的「市場化」進程。
  • 【原創】四大「風向」看LED晶片市場變遷
    華燦光電指出,受益於公司產品戰略轉型調整,Mini LED晶片、高端背光、高光效等產品的佔比有所提升,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產品毛利率和淨利潤有明顯的提升。此前在2020年高工LED年會上,華燦光電總裁周建會博士就指出,LED產業已從傳統照明、戶內外顯示、背光的傳統三大支柱業務發展至高光效照明、Mini/Micro LED新型顯示、高端背光的多元化創新階段。
  • 預見2021:《2021年中國LED產業全景圖譜》(附產業鏈圖、市場規模...
    行業上中遊整合基本完成,下遊競爭激烈LED產業鏈上遊是LED外延片、晶片行業。自2009年開始,政府對LED晶片企業進行大力補貼,資本紛紛湧入,導致上遊產能過剩,LED晶片價格持續下降。經過十多年激烈的競爭,LED晶片行業集中度逐漸提高,主要廠商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等佔據了國內70%以上的份額,行業整合基本完成。LED產業鏈中遊是LED封裝行業。
  • 乾照、國星等四大公司半年報一覽
    營業收入構成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生產經營取得快速增長,主要業績驅動因素是公司發揮綜合競爭優勢持續發力投資擴產,在行業景氣度向好的大環境下產銷能力得以快速增長。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對車燈行業具有重大的影響。公司生產的汽車燈具主要應用於新車配套,公司主要客戶新車產量的增長是驅動公司業績發展的主要因素。2、內部驅動因素:公司技術能力提升、產能擴大和市場競爭力加強。隨著公司客戶數量和訂單數量的增長,公司適時地進行產能擴張,以便滿足客戶市場需求。同時強大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公司開拓更多的客戶和訂單。
  • 國星:已合作開發出TFT玻璃基主動式驅動Micro LED全彩屏
    MiniLED產品的最新規劃,隨後,該公司在行業論壇上也透露了Micro LED技術研發的最新進展。 今年6月,國星推出第一代Micro LED顯示新品 nStarⅠ,採用玻璃基板工藝、RGB晶片巨量轉移技術以及一體式超薄封裝技術,有助於實現被動式驅動Micro LED全彩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