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星光電:高性價比 Mini LED IMD-M09 標準版即將面世

2020-12-05 IT之家

IT之家11月23日消息 據國星光電官微,作為封裝行業龍頭,該公司 RGB 事業部決定於今年 11 月底推出高性價比國星 Mini LED IMD-M09 標準版,預計在 2021 年做到 0.015 元 / 像素點。

官方表示,國星具有產業鏈協同優勢、材料成本優勢、封裝技術優勢,因此可在規模化和價格上可以完美承接 SMD 1010 已具備的優勢,並直稱國星 Mini LED IMD-M09 標準版未來價格只會比 1010 更低。

國星光電透露,國星光電現有的 IMD 產能是 1000KK/月,預計 2021 年 Q1 將有提升明顯。而公司 19 億元新基地擴產項目將於明年啟用。

IT之家了解到,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 1969 年,1976 年開始涉足 LED 封裝,是國內領先的 LED 企業之一。過 40 多年的發展,該公司形成涵蓋上遊 LED 晶片、中遊 LED 封裝和下遊 LED 照明應用的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發展模式。

相關焦點

  • 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即將面世
    打開APP 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即將面世 高工LED 發表於 2020-12-02 14:27:03 力降成本 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即將面世 作為封裝行業龍頭,國星光電始終致力推動Mini LED商業化進程,為打破價格瓶頸,公司RGB事業部將於今年11月底推出高性價比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預計在2021年做到0.015元/像素點,力促整屏成本再降低,滿足更廣闊的市場需求,助推LED顯示屏P1.0以下應用加快布局。
  • MiniLED IMD-M09成本壓縮到每像素0.015元 對行業將意味著什麼?
    這樣的背景下,小間距LED大屏行業怎樣快速突破mini-led帶來的P0.X時代的考驗呢?必然要依靠真正的「創新技術」。這就是國星光電的IMD技術:近日,國星光電錶示,即將推出MiniLED IMD-M09標準版、預計產品成本壓縮到每像素0.015元,且該公司已經實現1000KK/月的產能,預計2021年Q1將有明顯提升。
  • 國星光電Micro LED最新進展
    國星光電(002449)作為國內知名封裝龍頭,一直高度關注Micro LED顯示技術的進展,堅持自主創新,協同產業鏈各環節,力克技術難關,積極投入技術研發和產品布局。  今年6月,國星第一代Micro LED顯示新品 nStarⅠ正式面世,採用玻璃基板工藝,具備更高精度,更高透過率的優勢;採用RGB晶片巨量轉移技術,色域大於100%NTSC,使全彩化顯示更真實;採用一體式超薄封裝技術,可兼顧散熱與顯示一致性;同時具備更低能耗與更高可靠性的優勢,實現被動式驅動Micro LED全彩顯示屏。
  • 國星光電全面布局UV LED市場!
    會上,國星光電研發中心主任袁毅凱作了以「UV LED在新興領域的應用」為主題的演講,分享了國星光電在UV LED領域的最新進展,公司非視覺光源事業部總經理趙森作為特邀嘉賓,在沙發論壇環節與行業專家一同探討了行業熱點,引發現場熱烈討論和廣泛關注。因國星光電在UV LED領域的創新研發和前瞻技術,深圳廣電集團眾創TV頻道《眾創新視野》欄目現場對國星光電進行了採訪。
  • 國星光電:MINI LED應用來臨,產業鏈風口呼嘯而來
    2020年11月23日,老牌LED封裝龍頭企業國星光電(002449)官微發布消息稱,將於11月底推出國星Mini LED IMD-M09標準版,預計在2021年做到0.015元/像素點,力促整屏成本再降低,助推LED顯示屏P1.0以下應用加快布局。
  • 行業聚焦,MINI LED為何如此大「火」?
    國星光電MINI LED製造部MINI LED為何如此之火,是什麼把它推到顯示行業的風口?Mini LED在近期的熱評,和當年小間距LED的面世有得一拼,從上遊的LED晶片廠商,到下遊的LED封裝廠商,再到應用端的顯示屏等系統廠商,再到電視電腦的終端電子消費品廠商,都在談論Mini LED,甚至摩拳擦掌,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等資源要在Mini LED上大幹一場。
  • LG Innotek、國星、瑞豐、晶能等廠商專家談UV LED
    目前UV-C市場領軍企業是LG Innotek ,另外Seoul Viosys、NIKKISO、Stanley、DOWA、鴻利智匯旗下秉一光電、青島傑生、聚飛光電、紫嶽科技、國星光電、瑞豐光電、光寶科技、億光電子等都在積極研發UV-C產品。
  • 國星:已合作開發出TFT玻璃基主動式驅動Micro LED全彩屏
    日前,國星光電公布了
  • LED龍頭國星光電砸1億開採釩礦
    國星光電投資礦業的合作方河南南陽西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西成科技」),成立於2009年,主要經營高汙染行業清潔技術諮詢服務。今年3月,西成科技取得一項清潔提取釩礦的科技成果,被河南省科技廳認定達國際先進水平。
  • 玻璃基板:LED顯示的下一個焦點
    2020年,LED顯示行業最熱門的概念莫過於mini-led與Micro LED。尤其是7月份利亞德P0.4 Micro LED產品的發布,幾乎標誌著LED顯示進入「液晶 PPI」標準時代的開始。LED顯示成為能夠滿足中等屏幕到超大屏幕顯示主流需求,產品尺寸線覆蓋最長的直接顯示技術門類。
  • 2019年光亞展,Mini LED來勢洶洶
    億光電子、國星光電、易美芯光、鴻利等封裝企業都推出了Mini LED相關產品。 億光電子 今年,臺灣地區LED封裝領頭廠商——億光電子在光亞展上首度展出間距只有0.75mm的Mini LED顯示模組。 國星光電 國星光電此次攜Mini 背光 LED、Eyelove™健康照明LED、車用LED等白光尖端LED產品及非視覺前瞻LED產品重磅來襲。
  • LED行業深度報告:Mini LED成就顯示之美,量產在即
    機構:民生證券報告摘要: Mini 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顯示效果更佳、輕薄化 Mini LED 是尺寸介於小間距 LED 與 Micro LED 技術的技術,Mini LED 主要應用於 液晶面板背光模組、LED 顯示:背光方面,Mini LED 能夠提升 LCD 顯示性能,調 光分區更精細,實現高對比度
  • LED矩陣「基板」問題:從PCB到玻璃基板的升級大幕在2020年拉開
    LED顯示行業最熱門的概念莫過於mini-led與Micro LED。尤其是7月份利亞德P0.4 Micro LED產品的發布,幾乎標誌著LED顯示進入「液晶 PPI」標準時代的開始。LED顯示成為能夠滿足中等屏幕到超大屏幕顯示主流需求,產品尺寸線覆蓋最長的直接顯示技術門類。
  • 國星光電照明事業部推出全光譜LED照明燈具
    打開APP 國星光電照明事業部推出全光譜LED照明燈具 胡薇 發表於 2018-09-29 11:15:18 繼國星光電推出全光譜健康照明
  • 木林森、國星等紛紛擴產,LED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多家封裝廠紛紛擴產 13日,國星光電一紙公告宣稱,公司基於自身發展戰略規劃,結合對LED封裝市場的判斷以及現有客戶訂單需求情況,擬投入不超過人民幣2億元進行公司顯示屏器件項目的擴產。本次擴產項目建設周期為2017年3月至2017年7月。 事實上,這已經是國星光電自2016年4月以來的第三次擴產。
  • 2015年陽光照明/雷士照明/國星光電等LED企業是如何演繹精彩?
    國星光電  當務實成為一種品質  如今的國星光電「巨星」風範十足,一個又一個優異成績的取得讓它贏得市場越來越多的話語權。更為難得的是,在繁雜的市場中,它從未迷失自己,「理性」、「務實」,相隨左右。  國星光電《2015年年度報告》顯示,國星光電2015年營業收入183852萬元,同比增長19.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024萬元,同比增長10.70%。其中,外延晶片營業收入為8803萬元,同比增長126.47萬元;LED器件營業收入119634萬元,同比增長25.52%。
  • mini-LED會議屏的難點是什麼
    小間距LED顯示大屏,藉助mini-led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P0.X時代。這使得100+英寸的顯示單屏產品市場「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而面對會議室單屏銷售的「非工程化」LED屏幕,則是「標準單屏小間距LED」眼下增長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那麼會議室應用LED屏到底需要怎樣的產品技術進步才能滿足「會議」需求的特殊性呢?
  • 【六項標準 】關於類太陽光LED器件、LED殺蟲燈、光催化、誘蚊燈、番茄LED補光、LED集魚燈具等六項團體標準最新進展!
    2、T/CSA 067-202X《田間防治棉鈴蟲高選擇性LED殺蟲燈系統一般技術要求》團體標準草案投票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牽頭制定的T/CSA 067-202X《田間防治棉鈴蟲高選擇性LED殺蟲燈系統一般技術要求》聯盟標準形成委員會草案。
  • 國星光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
    國星光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 摘要10月16日下午,主題為「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的2020第一屆國星之光論壇在國星光電總部舉行。 10月16日下午,主題為「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的2020第一屆國星之光論壇在國星光電總部舉行。
  • 淺談Mini RGB顯示COB技術和IMD技術難題
    另外,紅光倒裝晶片的技術難度大,晶片轉移過程的良率和可靠性仍不高。 從封裝端看,錫膏等材料的選擇和固晶機的精度等也需要不斷突破。效率、良率與成本息息相關,每一個環節都面臨技術難題。同時,顯示屏對畫質和顯示效果要求極高,而封裝表面的處理工藝不同,像素間也存在光色差異,容易導致混光不一致,校正難度高等問題,進而影響高質量顯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