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巴彥呼碩大草原,唱一曲《敖包相會》,做一天草原人

2021-01-09 行影135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喲嗬……一曲《敖包相會》傳唱了半個世紀,直到有一天來到內蒙古大草原旅遊東線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呼碩草原,才知道《敖包相會》原來出自這裡。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改編的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在長春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敖包又叫鄂博,蒙語意為"堆子",最初是草原牧民為出行方便隨意擺放的幾塊石頭堆。茫茫草原缺乏標誌物,無法辨別方向和道路,敖包就起到了指路、辨別方向和劃定牧場邊界的作用。後來作為標誌的敖包逐步演變成蒙古族祭拜各路神仙和祈禱風調雨順和平安的場所,和漢族的土地廟類似。因為歌曲《敖包相會》,使得"敖包"一詞廣為人知。

敖包一般是堆石成臺,沙漠中則就地取材用柳條堆成。牧民們每年在六七月間祭敖包,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姑娘和小夥子則藉此機會躲進草叢裡談情說愛,互訴衷情,這就是敖包相會最初的來源。

敖包不僅是談情說愛的地方,也是牧民心目中神靈所在。傳說蒙古人的英雄成吉思汗曾被人追捕藏在孛兒罕山中,數百名敵人繞山三圈卻沒有發現他,因此得以脫險。孛兒罕山保住了他的性命,成吉思汗從此起誓將每年祭之,每月禱之。千百年來,成吉思汗的子子孫孫走出了山林,遊牧在遼闊的草原上,無山可祭便壘石成山,久而久之草原上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敖包。

蒙古人每到一個新地方居住,沒有這個地方如果敖包,就要請孛額或喇嘛指定修敖包的地方,在那裡堆一堆石頭,埋入一個裝有經書、護符、馬鬃或五穀的匣子,藉助高聳的敖包與神靈溝通。對於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們,敖包就是保護神,遠行的人路過敖包都要下馬參拜,祈禱平安,往敖包上添幾塊石頭或幾捧土後再上馬繼續趕路。

"祭敖包"是薩滿教的源頭。後來逐漸演化為一種圖騰。崇拜、信仰、許願、祈求,敖包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越積澱越深厚,越流傳越久遠。隨著歷史的發展,敖包作為路標的作用日漸淡去,逐漸成為一種祭祀和紀念活動,如今又帶上了旅遊文化的色彩。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山頂上,經常能看到一處處用石塊壘起的敖包,巨大的石堆矗立在山頂,五顏六色的經幡隨風飄動。敖包仿佛蒙古人的神靈,在茫茫天地間召喚著牧人,讓散落在草原各地的蒙古人,冥冥之中守護著共同的信念,祈禱著相似的祝願。

敖包以13個為最高標準。祭敖包時,人們都要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來到敖包前,把帶來的石塊加在敖包上,用哈達、彩帶、祿馬旗等將敖包裝飾一新,然後將鮮乳、奶酪、黃油、白酒、磚茶等物品擺放在祭包前的祭案上。據說若能分享敖包的福份子,將會萬事如意。祭敖包儀式結束後,眾人可聚在一起暢飲美酒美食。隨著時代發展,祭敖包活動在原有的祭祀禮儀和內容上又增添了許多文化內涵,內蒙古一些地區的祭敖包活動還加進了小型那達慕、歌舞比賽等活動。

巴彥呼碩敖包被稱作「天下第一敖包」,巴彥呼碩蒙古語意為「富饒的山崗」,牧草繁茂,牛羊成群。巴彥呼碩草原旅遊區在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距呼倫貝爾市所在地海拉爾區東山機場39公裡,是呼倫貝爾盟境內最大的草原旅遊景區之一。景區始建於1989年,以突出草原風光為特色,是我國鄂溫克族主體居住的地方,這裡還居住著達斡爾,布裡亞特,厄魯特等民族,由於多個民族居於此地,使呼倫貝爾這座最具民族風情魅力的城市更顯文化底蘊和深厚的內涵。

巴彥呼碩景區是蒙古草原每年舉辦民族節慶活動最多的地方。在這裡每年公曆5月初當地牧民為慶祝春季接羔豐收而舉行「豐收會」。每年農曆5月13在巴彥呼碩景區有喇嘛主持祭祀敖包,稱「敖包會」。公曆6月18日是鄂溫克民族獨有的傳統節日「瑟賓節」,與此同時一年一度的「國際敖包相會情歌節」也在這裡舉行。12月末內蒙古冬季那達慕也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下舉行。每逢節日,草原上的人們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雲集敖包,草原上一片歡騰,場面隆重而熱鬧。

據史料記載,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溫克人民就按照當地古老的習俗,以他們自己的方式開始祭拜巴彥呼碩敖包,歲歲年年,一代又一代的草原人沿襲傳統祭祀著這座敖包,祈求長生天祖先神靈保佑草原風調雨順,人畜兩旺。巴彥呼碩敖包是鄂溫克草原上最大的官祭敖包。是內蒙古唯一先有敖包而後建的景區。

巴彥呼碩敖包沿襲著傳統的形式修建,以13個敖包為準,主敖包一個,小敖包12個,手工銅頂13個,原始的石供桌、石香爐,無處不透出古老的敖包祭祀文化。距敖包山南側500米處有一座光遠寺,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據呼倫貝爾海蘭察碑碑文記載,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由嘉慶皇帝賜名。

電影《草原上的人們》就拍攝於巴彥呼碩,那首《敖包相會》就是從這個敖包傳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走進大草原,可以領略蒙古族、鄂溫克族民俗風情。這裡有有近百座設施完備,裝飾精美的新型蒙古包,還有裝飾風格各異的蒙古包餐廳,配以風味獨特的草原奶製品和正宗的民族美食。

進入巴彥呼碩敖包景區,有民族歌舞、還有下馬酒與歌聲,好客的蒙古族小夥和姑娘為您敬酒獻哈達,令您感受賓至如歸的熱情。還有篝火晚會、騎馬、騎駱駝、穿民族服裝、觀看鄂溫克族、蒙古族婚禮表演、歌舞表演、競技表演等多種獨具特色的活動項目供遊客觀賞並參與。

敖包相會,碧綠的草原一望無際,悠悠的白雲舉手可及,成群的牛羊散遊草地。情侶、戀人,都喜歡來到巴彥呼碩的敖包與心愛的人兒相會。在這裡,不僅可以豪放地愛戀,還可以領略以蒼狼和白鹿自喻的蒙古人對草原的感情。走進草原,人們把自己看作是這草原的一部分,把敖包山當成自己靈魂的歸宿,他們活著對蒼天詠嘆,對河水高歌,死後與草原共眠,一切便如此自然而安詳。

來巴彥呼碩大草原做一天蒙古人,唱一曲《敖包相會》,騎上駿馬,乘上勒勒車,漫遊陽光下的草原,在敖包相會中看夕陽.....看過敖包,您會被這神秘氛圍和傳奇色彩所吸引,來過巴彥呼碩,您會深深的愛上這個地方……

相關焦點

  • 遼闊與粗獷完美結合的巴彥呼碩大草原
    景區大門碩大的門欄在景區入口處有粗大的雕刻木柱分列兩旁,木柱雕刻人頭和獸面,神情兇巴巴的,森然欲噬人。從景區入口處另有兩排木柱,非常粗大,人間似無此木,疑為拼成。敖包巴彥呼碩敖包據說是全中國最大敖包,電影插曲《敖包相會》就是首先從這個敖包唱出去的。
  • 唱了這麼多年《敖包相會》,原來敖包是這樣的
    每年農曆五月前後,綠草遍野,燕子北歸,蒙古族開始祭敖包活動。牧民從四面八方雲集於敖包下,用松柏、紅柳、五彩花卉將敖包裝飾起來,在敖包前擺設全羊、奶食品、「阿木蘇」、糕點等供品,向敖包焚香,敬酒,獻哈達,唱祭歌,並請喇嘛念太平經。
  • .| 「天籟女聲」阿木古楞攜手「音樂外交官」帥德共唱《敖包相會》
    嚮往草原敖包相會,美麗的草原火紅的情感,還有清香迷人的草甸。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喲,為什麼旁邊沒有雲彩,我等待著美麗的姑娘呀,你為什麼還不到來呦嗬……」一首動人的歌曲《敖包相會》不僅描繪了草原夜空的遼闊、明朗,同時也訴說著人世間美好的愛情故事,成就了一個經典的、傳世的、不朽的草原愛情傳奇。
  • 格格《開門大吉》美出新高度 與李蘇亞拉獻唱《敖包相會》
    隨著悠揚的音樂響起,夢想之門開啟,格格身著藍金相間的內蒙古服飾出場,華麗十足又頗有民族風情,瞬間就成了全場矚目的焦點。而她和李蘇亞拉一同演唱的內蒙古經典民歌《敖包相會》也瞬間將現場推向了高潮,兩人各具特色的嗓音完美交融,大氣的颱風與默契的配合,贏得了現場觀眾滿堂喝彩。
  • 內蒙古有什麼值得去的草原?神舟飛船降落在哪裡?
    伴著一曲悠長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走進紅格爾大草原的那一刻,頓覺神清氣爽,遼闊的草原就像鋪了一屋厚厚的綠色絨毯,天空是那麼的藍,潔白的雲讓你的心海泛起陣陣漣漪。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充滿異常豐富的色彩,在距錫拉穆仁廟離不遠處還有元代敖包群。舉世矚目的載人航天飛船主著陸場就位於這裡。
  • 內蒙古12盟市金曲盤點 唱起家鄉的歌 作品徵集活動期待你的參與
    你有什麼喜愛的草原金曲?你有沒有為你的家鄉寫過一首歌?內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聯合內蒙古自治區旗縣級融媒體運營服務中心內蒙古新媒體研究中心面向103個旗縣(區市)徵集家鄉的歌速速把你的好音樂拿出來!我們一同在雲端唱起你家鄉的歌!
  • 世界四大草原之首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有多美?
    《敕勒歌》所描繪的大草原具體在哪裡至今仍無定論,有人說在山西的朔州、寧武一帶,有人說在內蒙古陰山下的呼和浩特大黑河流域,還有人說在內蒙古土默川平原......敕勒川在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內蒙古東北有一片大草原,完美地具象了民歌的意象,甚至補足了民歌的留白:不僅蒼茫遼闊,而且雲淡風輕,不僅一望無際,而且翠色慾滴,不僅草長鶯飛,而且曲水迤邐......
  • 音樂電影《大草原》奏響千年絲路上動人的旋律
    由著名導演李近朱擔任總導演的音樂電影《大草原》正在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緊鑼密鼓拍攝,片中主演斯琴高娃將帶領觀眾重走草原絲綢之路,一覽亞歐草原美景,深度解讀遊牧文明。近日,國家文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張朵兒與電影總編劇宗潭一行來到音樂電影《大草原》錫林郭勒拍攝現場探班,看望斯琴高娃老師和劇組工作人員。
  • 博物內蒙古草原夏令營 2018再出發!
    去年夏天我們組織了內蒙古夏令營,名額有限,好多朋友沒趕上。沒關係,今年暑假,博物內蒙古草原夏令營,2018再出發!內蒙古赤峰市的達裡諾爾是個神奇的地方,草原、沙地、鹹水湖、火山、溼地、石林都聚集在這裡,簡直是最理想的博物夏令營目的地。
  • 心靈、沐浴在草原的水墨
    我總是在蒙古包附近的一個大敖包等太陽落山,太陽落山的時候阿媽便會從牛場回家了,灶膛裡會生出火光,屋頂上飄起了炊煙,如果沒有風,炊煙會直立地升起。羊和狗兒也都從外邊湧進家門,這是團聚的時刻。 蒼穹之下,大地之上,家在其中,人在其中,草木及別的動物也在其中。條條小路和敖包相映成趣,遠遠近近的風景及往復更替的四季,屬於家園中的每一個人,每一隻狗,每一隻羊。
  • 自治區文旅廳召開「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新聞發布會
    對於我們內蒙古人來說,家鄉是詩,詩就是家鄉。從東到西,呼倫貝爾的草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到興安盟可以感受科爾沁文化的純粹悠長。通遼,是「草原絲路第一驛站」「敖包相會的地方」。錫林郭勒盟是「草原天堂」,而且可以遊覽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了解輝煌的蒙元歷史和文化。首府呼和浩特,已成為北上草原、西行大漠、南觀黃河、東眺京津的重要樞紐。
  • 神秘安代風靡草原
    9月8日晚,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點燃了如火的節日激情,中國庫倫首屆安代文化藝術節在這裡隆重開幕。   開幕式上,31個精彩歌舞表演使觀眾大飽眼福。由庫倫旗四所中學學生組成的2009人安代表演隊激情勃發,活力四射,帶著庫倫18萬人民美好的祝願,以蒙古族最盛大隆重的禮儀歡迎遠方的客人。
  • 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
    會議現場 張力軍 攝 4月28日下午,由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主辦,內蒙古民族大學和內蒙古科爾沁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第二十二屆草原文化百家論壇暨科爾沁歷史文化高峰論壇在內蒙古通遼市隆重開幕。
  • 草原民族風從內蒙古吹進冬日臺灣
    11月26日電 (烏瑤 李愛平)26日晚,「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內蒙古民族歌舞晚會」在臺灣精彩亮相,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為臺灣觀眾吹來一股濃濃的「草原民族風」。演出一結束,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院長李強就通過電話告訴了記者這個好消息。  據了解,當晚演出以蒙古民族傳統歌舞為主,內蒙古的姑娘、小夥子們身著傳統蒙古服裝,唱起草原的歌,通過熱情奔放的民族文藝表演使臺灣觀眾深切感受到了「風吹草低天蒼野茫」的蒙古族草原風情。  演出時間約90分鐘,精彩輪番上演。
  • 武漢市的木蘭草原,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絕對不比內蒙古大草原差!
    藍天白雲,風吹草見牛羊,這些都是在大家心中對內蒙古大草原的印象。在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上,我們可以騎著野馬,在蒙古包裡吃肉喝酒,在篝火前唱歌跳舞。在草原上,我們可以沉醉於大自然之中,感受草原的氣概。但是內蒙古大草原太遠了,尤其是對華中地區的人來說。
  •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內蒙古輝煌60年·深切關懷)
    「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喲,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發自心底的歌聲在內蒙古千裡草原迴蕩。  在新中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周年之際,能歌善舞的草原兒女,唱起悠揚的長調,跳起歡快的舞蹈,藍天下的遼闊草原漫溢著無邊的歡樂。
  • 人間天堂——呼倫貝爾大草原
    這隻屬於草原。這也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今天資訊8點半帶大家感受呼倫貝爾大草原的美和震撼!呼倫貝爾草原位於我國內蒙古東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高原上,因貝爾湖、呼倫湖而得名,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擁有詩一樣的遼闊草原和邊境風光。唯有你真正走近,才能感受到呼倫貝爾的美和震撼。
  •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我國最佳的天然牧場
    當然,對於很多有想法的人而言,自駕遊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代表著無拘無束。就目前情況來講,國人自駕遊去的最多的地方應該是內蒙古大草原,因為看膩了古城、水鄉以及百變不離其宗的人造景點,北方寬闊的大草原才是真諦。事實上,第一次去內蒙古大草原的人必須要對其進行一番了解或者熟悉。很顯然,談到內蒙古大草原勢必離不開呼倫貝爾和大興安嶺,畢竟三者之間存在密切關係。
  • 壩上草原烏蘭布統自駕必看
    現在孩子們放假了,可能人會多一些。另一種玩兒法就是租當地的越野車,連司機帶人一天幾百元,四個人能玩兒得很透,可以去到一般遊客走不到的草原深處,旅行體驗比較好。兩種玩兒法我都嘗試過,各有優勢吧,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景區門票120元/人,說是3天有效,但也沒人專門查這事兒。加油。
  • 內蒙古大草原環境優渥,為何沒有老虎生活?
    內蒙古大草原一直都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一望無際的草原遍布著各種各樣充滿生機的動物,那裡的人們也熱情好客。不過無論是生活在當地的人們還是其他人都沒有聽說過或者見過內蒙古大草原有老虎,而這又是為什麼?內蒙古是一個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地方,並且和北部的蒙古國接壤,當然我們經常提及的內蒙古大草原也並不是說這個地方只有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