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綦江區的一個小村寨中,有一座奇特的寨子,它本是一座普通的小寨,卻因為其門上的對聯而聞名於四川地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寨門上的奇特對聯又會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重慶綦江區隆盛鎮蓮花村之內,有一座名為梁山寨的小寨,此處人口不多且道路崎嶇,一直很少有外人進入。10多年來,寨子中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兒童生活在老家,一直過著平淡的生活。老人們大多數都十分迷信,家裡有個大事小情,往往都會到古寨門附近的一座石牆古廟內參拜,為自己和家人祈禱平安。
石牆小廟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它被建在一處石脊之上,整體設計結構堪稱巧妙,並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道靈寺」。廟內有一方廢舊的天井,共分為上廟與下廟兩個部分,上廟所供奉的神仙為玉皇大帝,藥王觀音以及女媧娘娘,而下廟的神像則是觀世音菩薩、王母娘娘、以及太上老君等諸位神仙。
不過有趣的是,下廟雖然列於下處,其知名度卻遠勝於上廟,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下廟正門門口上所雕刻的一副對聯。該副對聯高度約2米,寬度約0.4米,正門橫梁上還有一個橫批,對聯字跡被刻在灰白色的堅石之上,字體線槽處被刻意塗成了黃色。從整體來看,此對聯上下聯各有7個字,外加橫批上的4個字,正好有18個字。不過由於時間久遠亦或是人為損壞的原因,導致橫批中的第3個字有少許殘缺,已經無法通過肉眼辨識,其他剩餘17個字至今都清晰可辨。
此時有讀者肯定會好奇,如此一副石刻對聯似乎並無稀奇之處,緣何會知名度較高呢?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從對聯的內容說起。下廟門口上的對聯,字體的面積幾乎都與成年男子巴掌大小相當,而且每個字都有幾個單獨的漢字構成,若是分開來看,這些字尚且都十分簡單,可一旦組合在一起,卻令人十分費解。舉一個例子,在橫批之上的第一個字,整體分為上下結構,其中「正」字和「青」字於上方並列,下方則是一個「心」字。第二個字上方為「形」字和「道」字,下面是「金」字和「寸」字。
不得不說,如此一副奇怪的對聯,確實能令人如墜雲霧,一時弄不清其本來的涵義。據當地的村民反映,在此之前,曾有許多專家慕名來此,他們對文字研究了很久並拍下大量照片,可是事後都沒有了回音,顯然是未能破解對聯中的奧義。正是因為如此,不少人都將該對聯稱之為「天書對聯」,為其再次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近些年來,重慶工商大學教授曾與西南大學語言文獻研究所教授合作,一同前往綦江區蓮花村道靈寺,對此副對聯進行深入的考察研究。據兩位專家稱,雕刻於廟門外對聯上的字體,每個字都不能當作一個普通的字來讀,而是要將其融為一體,令若干個字組合成一個字,繼而表達一個意思。該種字體並非綦江石廟獨有,在重慶其他地方的道觀與廟宇中,也曾出現過類似的奇怪文字。初步推斷,該種文字應該是道教內部專用的通用文字,換句話說,它更類似於某種文字密碼。
至於對聯所出現的年代,兩位學者認為其最晚應該在民國時期。當地一位80多歲的村民證實了此種說法,村民稱,在他很小的時候,曾親眼看到一位高官在此題寫對聯,並且在當時,原對聯旁邊還有關於字體讀音的標註。這位高官究竟是誰呢?其實並不是別人,正是抗戰時期一個姓周的高官。至於他為何要千裡迢迢的來此題字?多半可能是因為自己做過太多禍國殃民之事,造成內心之中承受巨大的壓力,才會藉由祈禱神佛之舉企圖彌補以往惡行。
通過老人努力的回憶,最終記起了對聯中下聯與橫批的內容。據老人稱,下聯的字體意思是「古洞雲中神仙府」,橫批4個字讀作「敬德尊修」而上聯他卻記不清了。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聯中的第4個字「中」,其表現形式為「不」、「上」、「下」,表達的便是「不上不下即是中」的意思,而它很有可能是破解對聯字體謎團的關鍵參照依據。
時至今日,石廟對聯字體釋義仍然是一個謎,但是小編相信,隨著專家們的不斷努力,對聯之謎一定會被揭開,最終給所有人一個滿意的答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