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宇宙,它給人類的感覺既熟悉又神秘,一直到今天,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還是非常片面的,無論是宇宙的起源,還是宇宙的範圍、宇宙的現狀等,這些都沒有一個100%肯定的答案。不過前段時間,美國的科學家卻算出了宇宙的「終結日」。
宇宙的「終極日」是哪一天?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呢?現代研究認為,宇宙誕生於一場大爆炸,大約138億年之前,一顆奇點由於某種未知的原因在宇宙中引爆,讓原本無空間、無時間、無物質的宇宙,在大爆炸中擁有了空間、時間和物質,也形成了星系、恆星和行星。
來自美國的物理學家卡普蘭表示,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演算,他認為宇宙是有「終結日」的,因為當最後一批恆星演化到尾聲,經過最後一次超新星爆發後,宇宙就會進入到死寂的狀態之中,這個時候,宇宙將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只剩下黑洞在其中。
卡普蘭給出了宇宙的「終結日」,他表示,通過演算,他認為宇宙的「終結日」是在大約10的32000次方年之後。
為何超新星爆發決定宇宙終結?
什麼是超新星爆發呢?簡單來說,就是恆星在演化接近尾聲的時候,會經歷一種非常強烈的爆炸,這種爆發的時間很短,不過釋放出的能量卻非常的驚人,甚至突發的電磁輻射,可以持續數月才會衰變不見。
卡普蘭認為,最早一批消失的恆星,都是大質量的恆星,我們都知道,恆星的質量越大,它們的壽命就越短,演化周期也越短。
當大質量的恆星紛紛經歷了超新星爆發後,宇宙中的黑洞數量就會越來越多,當然,最後還會剩下一批小質量的恆星。
這些恆星在演化的尾聲,會變成一顆白矮星,這個時候,它還沒有經歷過超新星爆發,在變成白矮星之後,它還會在宇宙中經歷數十億年的時間,一直到亮度徹底消失,變成了一顆徹底的黑矮星之後,超新星爆發才會隨之而來。
這是因為雖然黑矮星不再發出光芒,但是因為它的前身是一顆恆星,它的內部仍然可以繼續發生核聚變反應,並在不斷的核聚變反應中,產生大量的鐵,最終當再也沒有辦法產生新的重元素之後,黑矮星就會經歷超新星爆發。
這個時候,宇宙中的所有恆星,才會徹底消失,宇宙也徹底變成了黑暗、陰冷的空間,這樣的宇宙之中,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有生命存在,所以,宇宙也就會迎來了「終結」。
那麼,宇宙「終結」後又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研究認為,宇宙的誕生、演化等一系列過程,很可能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這個理論也被稱作「宇宙大反彈」理論,認為宇宙「終結」後會重新變成奇點,之後開始新一輪的爆炸、演化。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8月17日文章《西媒:美國科學家估算宇宙何時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