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課堂教學要設「問」有道-生物|課堂教學-每日甘肅-教育

2020-12-01 每日甘肅網

作者:甘谷縣土橋初級中學 姚廣軍稿源:甘肅日報  2010-06-07 09:12

  生物教師提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是啟發式教學的主要手段,也是聯繫師生雙邊活動的一條重要紐帶。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談到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由此可見,問很重要,也有藝術。

  一是「問」的類型。設問,就是教師提出問題,暫不作解釋,也不讓學生立即回答,而是師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進行探索。設問一般用在研究某個知識點的開首,或一節課的開頭,有時也用在一堂課的結尾處。設問用得巧妙,可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使學生直入「佳境」。例如,我在講述生態平衡時問道:為什麼古代武松打虎成為英雄,而現在打虎將受到法律制裁?這樣的設問一下就引起了學生的強烈興趣,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的思維被啟動了。提問,就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後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這是我課堂教學中使用最普遍、最廣泛的一種發問形式。

  提問對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綜合思維、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對於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消化知識、促進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發問,就是我提出的問題全體同學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來,沒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讓某個學生回答。這種發問如果問得好,同樣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於把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但這種發問啟發價值不大,不宜多用。

  二是「問」的技巧。教師提問題的技巧,反映出教師知識的深廣和修養水平。

  「問」的科學性。一位同事引導學生理解水螅刺細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時這樣提問:「水螅為什麼能捕食活動的水蚤?」結果學生分別答出:「有觸手」「有刺細胞」「有神經網」……若從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看,這個提問具有一定作用。但提問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刺細胞的作用,由於問題的語言不嚴謹,指代不清,缺乏科學性,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其實,只需要將問題的範圍縮小些,目的再明確些,提出「水螅觸手上有什麼特殊細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細胞怎樣進行捕食」等這類問題,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問的用語做到有科學性,教師除了應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深鑽教材,在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才能辦到。「問」的針對性。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表現,隨機提出一二個問題,恰到好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儘量避免上無準備的課,提無準備的問題。所設置的問題要準備得當,用語巧妙有趣,問話難而有度,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一次次獲得成功的愉悅,激發了其探索的主動性。「問」的啟發性。啟發式教學作為教學的一個原則,是對生物教學的基本要求。在講述人類神經調節的特徵時,我先設問:「人們談及酸梅時,唾液的分泌也會增多,這是為什麼?」從而引出課題:(1)引起這種條件反射的刺激是什麼?(是語言)(2)語言和文字屬於什麼刺激?是具體刺激還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3)從人類大腦皮層的神經中樞看,人類這種條件反射與什麼中樞有關?(4)動物能否對語言文字形成條件反射?為什麼?要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必須對教材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還必須懂得學生的認識規律。

  總之,教學中的「問」是一門藝術,只有積極探索這門藝術,才能使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提問時多問幾個為什麼,給學生留出思維空間,培養思維能力,這樣便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創客教育對生物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
    本文在對國內外和創客有關的文獻進行研究之後,初步總結了創客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現狀,也明確了我國在創客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重點以生物學科為例介紹了創客教育對教學的積極影響,本著查漏補缺、進一步提升的原則探討和總結了日常生物教學上創客活動可行且高效的教學方法和深遠的教育意義。
  • 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生物新課堂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建立「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路上不斷追求的目標。近日,樂山市實驗中學八年級生物組以深化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出發點,立足學校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以學生為主講的生物新課堂教學活動。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明確知識點,並指導學生從自身角度去理解新舊知識的銜接以及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突破知識點。
  • 利用交互式白板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交互電子白板的出現,融合了傳統的教學與當前的信息技術,把傳統教學與計算機、網絡、軟體等現代教學結合起來,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創新開闢了新的平臺。筆者從4個方面闡述交互式電子白板對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作用。
  • 遂寧中學李洪霞名師工作室:探索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為有效提高學校生物教學水平,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9月26日,遂寧中學召開李洪霞名師工作室會議。名師工作室負責人李洪霞主持會議,初高中全部生物教師參會。  生物教研組組長蔣桂蘭就教研組的建設、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新學期工作計劃、教育教學常規、青年教師的培養等各項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數位化教育評價研究中心 朱雪梅、程晨    課堂就像是永遠的「黑箱」,蘊藏著太多的奧秘,而課堂教學評價就是為了揭示「黑箱」中的奧秘,為了探尋未知中的有知。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能力,使學生形成積極持久的興趣,根據兒童注意的這些特點,在小學英語教育中,教師就特別要重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啟發性和趣味性,同時積極地有意識地培養小學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穩定性。一、英語學習的核心追求《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核心追求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 眉山彭山一小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國網11月27日訊(蘇丹 楊潔)近日,由眉山市彭山區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組織的眉山市彭山區第一小學「蘇丹名師工作室——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展示及講座活動」在謝家小學舉行。活動中,「蘇丹名師工作室」成員陳川向參加活動的老師們介紹了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法。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相關專家認為,雖然疫情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衝擊,但大規模的線上中文教學實踐為今後中文教育網絡化、信息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學模式、教學形態。
  • 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能力,創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總目標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教書育人是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解題習慣。在布置作業時,注意作業分層,激發他們的克難攻堅的意志品質。
  • 玩轉智慧課堂,讓教學更高效
    今天下午,開福區三校聯合同課異構智慧課堂教研交流活動在長沙市北雅中學舉行。 為促進開福區信息化教學應用落地,充分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此次活動由北雅中學、周南秀峰學校和長雅中學三校聯合授課。其中,初一語文學科由北雅中學文藝璇老師和周南秀峰學校曹宇航老師授課,初一生物學科由北雅中學楊沐老師和長雅中學沈娟玲老師進行教學。
  • 教學案例:利用101教育PPT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導語: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處在信息的時代,課堂教學需要注入更多新的元素,使之煥發 文 | 廖瑞欣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 北師大嘉興附中姚旭昉老師在浙江省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比中榮獲...
    近日經公示確認,北師大嘉興附中姚旭昉老師在浙江省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評比中榮獲一等獎。10月28~30日,浙江省2020年高中生物學教學活動評審在省學科基地學校嘉興市秀州中學舉行。選手們不僅要基於新課程標準中的重要概念進行單元的整體設計,而且還要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錄製並剪輯製作成多段共計12分鐘的教學片段,最後在比賽現場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20分鐘的說課。這樣的比賽形式對於任何比賽選手都是不小的挑戰,面對全省各地的優秀選手,姚旭昉老師積極備戰,沉著應對,終有所成!
  • 「網際網路+」學校,重構課堂教學組織及形態
    班級組織形式上,採用「一人一張課表」組織學習 學校教學組織形態逐漸走向私人定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
  • 什麼教學一體機好用 有教學黑板的學校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
    本期就來說說幼兒園電子教學黑板及教學設備的相關知識。幼兒園電子教學黑板的主要作用和優勢幼兒園電子教學黑板主要是給學前的兒童使用的。1、既方便又促進家長和孩子的合作聽課老師發出的聲音經過傳感器檢測,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聽課,有多少人還沒有聽課。
  • 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首選的教學模式
    一維直線性結構在實際教學中雖便於操作,但它未能把構成課堂教學的每個因素都考慮進去,因而使這種結構不僅在理論上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而且在實際運用中也很容易「流產」,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探索一種新型的、全面的、在理論和運用上均具普遍性的課堂教學結構,也就勢在必行了。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筆者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多維立體性結構」的學說,以就教於方家。
  • 在線教學如何助力高校課堂革命?—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相信隨著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發展,在線教學會愈加完善,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對面的學校教育與課堂教學。之所以這樣,一是基於教育教學的本質,二是基於歷史經驗,三是基於信息技術固有的局限。因此,既要充分相信和依靠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教育,又不宜盲從迷信,要辯證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評價在線教學。
  • 「教師節」楊銳:向課堂要效率,精心設計問題導入和教學環節
    其中,他個人申報的課題《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 ( 編號 : pIG2019-060 ) , 被批准為濱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 高效課堂 " 建設專項課題。他所執教的數學課,2018年7月獲得濱州市德育課二等獎。由於工作成績突出,他在2017年、2018年、2019年的年度考核中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
  • 北京十六進位觀點: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
    在這場戰役中,學校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線上教學試驗。但是,這場線上教學試驗並沒有、也不會因疫情得到控制而結束,課程教學如何線上化,成為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師生和家長共同關心的問題。一方面,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財政支持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科技對教育影響已經深入到方方面面,AI教學、自適應學習、腦機接口頭環等概念在教育行業層出不窮,課堂教學信息化的變革正在加速。
  • 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了。那麼,課堂教學如何去做,方能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培養呢?這裡,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8種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