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打造高效課堂首選的教學模式

2021-01-09 立恆語文

課堂教學是由特定的空間(這個空間由教師、教學內容和學生構成)、時間和人(教師和學生)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而成的一種多維性立體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教學界對課堂結構的研究僅僅局限在對其一維直線性結構的描述和研究上。一維直線性結構在實際教學中雖便於操作,但它未能把構成課堂教學的每個因素都考慮進去,因而使這種結構不僅在理論上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缺乏普遍的指導意義,而且在實際運用中也很容易「流產」,教學效果不明顯。

因此,探索一種新型的、全面的、在理論和運用上均具普遍性的課堂教學結構,也就勢在必行了。正是基於這種考慮,筆者提出了「課堂教學的多維立體性結構」的學說,以就教於方家。

一、什麼是多維立體性結構

所謂多維立體性結構就是將課堂教學所涉及的教師、教材、學生和時間這四個要素以動態調控的方式有機地組合到一起,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種先進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這個概念有這麼兩個要點須把握好:

1.教師、教學內容、學生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三個基本要素,它們組合起來,共同構成了一個三維空間,但是,這個空間並不是靜止的,而是處於特定的時間範圍之內,是流動的。因此,它是一個四維結構。

2.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和學生在這個四維結構中,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客體參與其中,更重要的是他們是作為一個有生命、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而參與其中,因此,這個立體結構的較為恰當地稱呼應為課堂教學的多維立體性結構。

二、結構內部的動態調控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通過信息反饋對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體實施特定調控的情況下,所進行的一種預設與生成並行的學習活動。這種學習活動有效運行的前提是過程性調控,調控的目的是促使學習內容最大限度地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促使學習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身心兩方面的積極性,自覺地、主動地投入學習,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一)對學習內容的調控

對學習內容的調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組織好學習內容的序,使這個序儘可能地符合學生的心理接受特點;一是安排好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及不同內容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二)對學習主體的調控

這裡也有兩層含義:一是教給學生最優的學習方法,一是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引導他們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等。

(三)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對學習內容的調控,還是對學習主體的調控,其根本的依據都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習內容和學習主體的特點的精細的掌握之上的。任何一種調控,如果失去了這個前提,都將是盲目亂調。

三、多維立體性結構的特點

(一)把影響課堂教學的四個基本要素(即教師、教材、學生和時間)有機地統一了起來,從而揭示出了課堂教學的本質

大家知道,教師、教材、學生和時間是影響課堂教學的四個基本要素,長期以來,在教學論的研究中,這四個基本要素是被分開來的。

「教師中心」說只從「教」的方面探討教法,「兒童中心」說只從學的方面探討學法,現在在我國教育教學界流行的「主導主體」說雖注意探討教法和學法的統一,但教學內容和時間仍被丟在一邊。這種片面的課堂結構理論顯然是不符合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的,因此,必須進行完善。

在筆者設計的這個「多維立體性結構」中,教師、教學內容、學生和時間第一次實現了完全的統一。它表明,教師可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長的實際表現情況出發來獲取信息,然後根據獲取的信息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調控,使教學內容以最優的方式盡呈現給學生;

同時,也使學習主體在同樣的意義上儘可能地走近學習內容,這樣一來,不僅實現了教師、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有機統一,而且也把時間這一維度納入到這個有機結構中,使時間不再成為絕對的45分鐘,而成為相對的45分鐘。

換句話說,課堂教學就必然地成了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主體的信息反饋,對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體實行預期調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特殊的學習活動。

(二)真正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了「主導主體」說

「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的規律」是當前我們教學界流行的一條教學規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人們對這個規律的理解不盡相同,運用也自然也多種多樣、參差不齊。但無論如何理解,在筆者看來,這條規律的核心是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尊重和肯定,是一條充滿生機的人學規律。在筆者設計的「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中這條規律的這個核心思想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一點可從筆者上邊對課堂教學本質的表述上鮮明地看到。

(三)揭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兩條基本途徑

「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認為,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把努力的方向擺在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擺在教給學生最優的學習方法和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可以說,這兩條途徑是任何一個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不能不考慮的途徑。

(四)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常聽許多有志於教改的同行訴苦,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聽起來很誘人,但學起來卻不易。筆者也有過類似的體會。但現在想來,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難學的原因之一,可能就在於這些教學方法的結構上。就筆者所見到的這類教學方法而言,它們僅僅做到了教法與學法的統一,而對課堂教學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狀態則沒有直接納入課堂結構中來。

由於這個原因,人們在模仿他們的教學法時,就必須全面吃透他們的教學思想。而這一點,對許多教師來說,卻不是輕易能做到的。正是因為如此,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那麼容易上手了。

但是,筆者設計的「多維立體性課堂結構」由於把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時間四者有機地統一了起來,從而給模仿者不僅指出了如何引導學生去學,而且還指出了如何引導學生以最優的方式去學,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上述專家的教學法在運用時的不足,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相關焦點

  • 教學案例:利用101教育PPT打造高效英語課堂
    導語: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我們處在信息的時代,課堂教學需要注入更多新的元素,使之煥發 文 | 廖瑞欣課堂是進行教育教學的主陣地。
  • 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生物新課堂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建立「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是教學改革路上不斷追求的目標。近日,樂山市實驗中學八年級生物組以深化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出發點,立足學校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以學生為主講的生物新課堂教學活動。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明確知識點,並指導學生從自身角度去理解新舊知識的銜接以及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突破知識點。
  • 玩轉智慧課堂,讓教學更高效
    三湘都市報6月11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實習生 羅珊)透過屏幕,手指一點,通過大數據反饋,老師立刻就能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屏幕共享、搶答、互評互改……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專注力更強,一節45分鐘的課堂變得智慧又高效。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一)多元設置課堂觀察角色,多維選擇課堂觀察量表    在「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平臺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設置多元角色選擇多維量表開展課堂觀察活動,角色根據學校、區域中觀課者的身份分別可以設置為學生、觀課教師、備課組長、教研組長、校級管理員、區域管理員。不同的觀課角色設置了不同的觀課權限,便於區域、學校的應用和管理。
  • 眉山彭山一小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國網11月27日訊(蘇丹 楊潔)近日,由眉山市彭山區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組織的眉山市彭山區第一小學「蘇丹名師工作室——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展示及講座活動」在謝家小學舉行。活動中,「蘇丹名師工作室」成員陳川向參加活動的老師們介紹了舉辦本次活動的目的,旨在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法。
  • 邀請函丨全國中小學名師思維導圖高效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
    它有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能夠高效地激發思維和整理思維,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是一種非常優秀的圖形技術,是打開思路、挖掘潛能的鑰匙,是網際網路+時代幫助人們提高學習效果和提升工作績效的新利器,同時也是國家倡導減負增效教學的有效方法。
  • 集寧一中榆樹灣校區舉行第二屆「課堂教學改革好課堂大賽」
    為持續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打造高效課堂,集寧一中榆樹灣校區教務處經過精心策劃與籌備,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課堂教學改革好課堂大賽」。
  • 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
    2008 年,基於教育部項目的相關研究,筆者成功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結合自己的本科翻譯教學實踐,將教育部項目的科研成果移植到翻譯教學研究中,提出「翻譯課堂教學的關聯—順應研究路向」。該研究從認知語用學的理論視角,嘗試構建翻譯教學研究的新範式,旨在探討教師譯者、學生譯者、原文作者、譯文讀者之間動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的語用機理,探索他們的動態思維過程。
  • "合作課堂"模式盛行廣西 學校走向"開放式教學"-廣西新聞網
    「合作課堂」模式在廣西盛行越來越多的學校從「填鴨式」教學走向「開放式教學」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蔣曉梅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領下,「填鴨式」教學逐步被「開放式教學」取代,廣西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將「合作課堂」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    1、30多所學校嘗試「合作課堂」    19日上午,一場合作課堂的「盛宴」正在五一中路學校悄然進行著。
  •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應做到:利用音像和網絡資源等,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促進個性化學習;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和網絡等多種資源,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
  • 海洋學院精心打造線上教學課堂
    為全面實施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工作方案,保障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從3月份線上教學啟動至今,海洋學院高度重視、積極響應、全力投入,精心落實每一門線上課程的教學安排,努力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走心:院士、院長齊上陣,努力打造鑄金教學體系不管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教學質量始終是重中之重。
  • 探索未來數學課堂 育才中學開展創新型主題教學活動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23日15時50分訊(毛虹蘇 劉宇) 在當今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之下,如何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踐行到日常課堂教學工作中,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實際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打造獨具生活教育特色的行知數學課堂?這是縈繞在育才中學每一位數學教師心頭的教學之問。
  • 威海三中舉行基於學的「三環四步四維」課堂教學模式培訓
    威海三中充分發揮名師引領和輻射作用,9月14日在青年教師中舉行基於學的「三環四步四維」有效教學模式培訓。本活動由校級名師團隊主辦,孟令相老師主講,教科研處主任主持,校長及教學副校長參加了培訓活動。活動中,孟令相老師將多年「三環四步四維」教學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悉數傳授。
  • 文言教學妙生花 高效趣味聚課堂
    故事的穿插,使文言文課堂教學「趣」味大大提增。課後選取簡單易讀的課外文言文《書黃荃畫雀》小閱讀加以訓練強化,學生既能享受生動有趣的課堂,又能將所學知識加以運用和鞏固。朱延蓓老師執教的《書戴嵩畫牛》,由「看圖猜詩句」的遊戲導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朱老師重點指導學生讀準課文、讀好停頓、結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 國際學校所借鑑的西式教學理念,如何面對分層課堂?
    對於國課程我們老生常談,不少國際學校也以西方的教育理念為核心,那麼西式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是如何應用在課堂的,我們不妨溯源到到原汁原味的西式課堂去感受一番~西式的教學方法,學生佔據主導地位。我們都知道在一個班級裡,學生由於身心特點不同,展現的能力和水平也會有所差距,那麼面對進度分層的課堂,老師們會採取什麼措施,讓學生們既能吸收知識,又能同步進度呢?1.採用靈活「拼桌」式課堂通常老師們面對能力和水平分層的學生會進行差異化教學,雖然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會耗時費力,同時限制學生的發展。
  • 港北區港寧小學:「至美課堂」助推基礎教育改革
    近日,記者來到港北區港寧小學五年級(3)班教室時,班長李毅恆正在組織同學們進行課前三部曲,這是港寧小學打造「至美課堂」的一項內容。2020年3月,港北區被選為10個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範區之一,港北區港寧小學以建設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範校為抓手,實施「至美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構建育人新模式。
  • 利用交互式白板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講述大豆種子結構時,筆者在白板的空頁上拖入一個大豆種子的結構圖,由於此圖的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太小,後面學生根本看不清。於是筆者用魔術筆在大豆種子結構的胚芽、胚軸、胚根的部位畫一個方框,使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放大很多,這樣後面學生就很清晰地看見胚芽、胚軸、胚根的結構,從而能夠分清種子結構中的胚芽、胚軸、胚根。
  • 雲教學來了,單堂可容納3萬人的「空中課堂」是怎麼煉成的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學校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防控工作要求,延遲開學時間,開啟「雲開學」模式,全面利用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教育資源展開新學期線上教學工作,保障「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在全面迎接線上教學「大考」的戰役中,作為深耕教育信息化技術領域12年的在線教育平臺,樂課網即是其中一員,它正一步步化疫情之危為教學創新之機,利用在線教學的嶄新課堂形態助力各校師生抵禦疫情挑戰。
  • 線上教學成「主課堂」 雲端中文課催生教學新模式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中文教育的教學平臺由線下轉至線上。在線上教學成為中文教育「主課堂」的背景下,如何轉變思路,調整教學方法,中文教師們一直在思考並在不斷實踐探索。   相關專家認為,雖然疫情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衝擊,但大規模的線上中文教學實踐為今後中文教育網絡化、信息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催生了新的中文教學模式、教學形態。
  • 大數據遇上傳統教學,這個課堂的化學反應很「神奇」
    蚌埠市化學學科基於大數據的精準教學活動中,來自蚌埠一中的兩位老師分別帶來新授課與複習課兩種課型展示,智慧的教學手段與豐富的內容設計相得益彰,呈現出精彩不斷的課堂,為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如何融合發展提供了極佳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