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用好這8種方法

2021-01-08 立恆語文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品格、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應該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課堂教學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最重要的渠道,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了。

那麼,課堂教學如何去做,方能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培養呢?這裡,筆者結合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介紹8種方法,供各位有志者參考。這8種方法是:巧設懸念法、引導想像法、變式教學法、發散思維法、對比思維法、鼓勵探究法、批判思維法、自由組合法。下面一一解說之。

一、巧設懸念法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懸念具有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而動機對任何一個具體的學習過程來說,都起著正向的推動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能恰當地設置懸念,無疑地會對學生的課堂學習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師通常可以在這幾個方面設置懸念:

1. 課堂教學的開頭。開頭教師可設計一個富有懸念的導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有老師教學《孔乙己》,開頭設計了這麼一個導語:

老師問學生:孔乙己姓什麼?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姓孔。老師再問:真的姓孔嗎?有學生反應過來:不姓孔,不知道姓什麼。老師再問:一個人活在世上,連他的姓人們都不知道,這說明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後我們共同討論。

這個導語緊扣小說主人公孔乙己的悲慘境遇設計,一下子把學生的閱讀語文調動了起來。

2. 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在課堂教學的重難點上設置懸念,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重難點的解決有效,乃至高效。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理解魯迅先生的思想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有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對課文思路和基本內容把握的基礎上,設計了這麼一個懸念:假如你也生活那個時代,當你聽到劉和珍等人被殺的消息後,你會有怎樣的情感?文中魯迅先生的情感又是什麼?請結合文本相關段落或句子回答。

3. 在課堂教學的結尾。在課堂教學的結尾設置懸念,其目的就是給學生留下一個「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尾,引導學生回味咀嚼課堂所學,引導學生對所學學科發生興趣。比如有老師給學生上朱自清的《春》,當把課堂學習目標全部完成後,在課的結尾,教師再次讓學生閉著眼睛聽《春》的配樂朗誦。當那優美的旋律響起來時,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了課文所營造的境界中去,連下課鈴聲也沒能聽到。這就是這種結尾的好處。

二、引導想像法

想像力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作用巨大,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想像力往往就包含著創造的成分。因此,教學時,教師如能引導學生常常做想像力的訓練,那麼,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自然可指日而待。

就語文教學來講,引導學生開展想像力的訓練,常用的方法有:

1. 在組織學生學習散文詩歌時,可啟發、引導學生放開想像,再現或再造詩文中的意象意境。

2. 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尤其是寫寫景類的作文時,可引導學生放開想像,多方聯想,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創造能力。

3. 在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時,可引導學生放開想像,就某一個詞、或某一句話所蘊含的畫面展開想像。

4. 通過複述課文情境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

5. 通過挺讀來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

三、變式教學法

課堂教學既有成熟的、大家必須遵循的常式教學法,也有能體現教師個性、教師的教學思想的變式教學法。常式教學法是課堂教學普遍規律的反映,變式教學法則是課堂教學求新、求變規律的反映。作為一名教師,教學時,既要守常規,更要求創新,只有這樣,培育學生的創造能力才有可能成為現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變式教學法有:

1. 改變課文的教學思路。教學課文,通常的思路是按照行文順序,從文章的開頭教起,直至教到結束。但是變式教學法卻不是這樣,運用變式教學法,我們可以從開頭教起,但更常用的是可以從課文的中間教起,可以從課文的結尾教起;可以從文中的某個詞語教起,可以從文中的某個句子教起,等等。這樣教,既可以讓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學生創造能力。

2. 改變作業的形式。比如拿閱讀作業來說,通常的做法是讓學生作答課後的習題,作業形式是問答式。如果運用變式教學法,則我們可以讓學生以讀書心得的形式來做,可以讓學生以書信的形式來做,可以讓學生以改編課文的形式來做,還可以讓學生以電子郵件的形式來做,等等。這種改變從表面看,好像只是形式上的變動,實際上,任何形式上的變動,最後影響到的都是學生思維方式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正是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所必須的。

3. 改變作文的人稱、思路、角度、文體。變式教學法在作文教學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運用,比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改變作文的人稱、思路、角度、文體等方面的變化來體會創新的好處,體會創新的魅力。

四、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本身就是創造思維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訓練,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育自然是大有助益。

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發散思維的訓練,常用的方法有。

1. 在閱讀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多元解讀。

2. 在作文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圍繞一個中心,進行多為構思訓練;啟發引導學生圍繞一個素材,進行多元話題提煉訓練。

3. 考試答題能力訓練中,啟發引導學生開展一題多解的解題能力訓練。

五、對比思維法

對比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過對比,人們可以發現事物之間的差異,甚至可以發現事物在本質上的獨到之處。正是因為對比有著這樣的作用,因此,它自然地也就同創新牢牢地連在了一起。就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教學是開展對比訓練的最佳平臺。

比如我們可以開展同主題,但文本不同的對比;同主題,但作者不同的對比;同主題,但時代不同的對比。我們還可以開展,同話題但觀點不一樣的對比;同話題但材料不同的對比;同話題但角度不同的對比。我們還可以開展同材料但看法不一樣的對比;同材料但文體不同的對比;同材料但風格不同的對比。總之,依託閱讀教學進行對比思維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教師認真為之,相信學生的創造能力定會得以提高。

六、鼓勵探究法

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中,探究是培育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探究的終極目的就是發現與傳統的見解,或普遍流行的見解不一致的新見解。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探究,我們完全可以說,探究本身就是一種創造能力。所以,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中,只要教師設計好探究的話題,引導好學生的探究行為,探究就能為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添磚加瓦。

七、批判思維法

批判思維的實質是質疑,即對前人說法不盲從、不全信,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驗證後方能接受的一種富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在人類文化的發展史上,後人之所以能超越前人,原因當然有多種,但不盲從前人的成果當是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中小學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開展經常性的批判思維的訓練,應是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培育創造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

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完全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觀點、人物、材料、藝術特色等進行質疑批判,提出新的見解、拿出新的材料、開拓新的領域等等。

八、自由組合法

自由組合法的基礎是自由組合思維,而自由組合思維就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自由組合練習,也是培育學生創造能力的方法之一。就語文教學而言,學了一篇課文後,我們引導學生就課文中的材料重新排列組合,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就課文的思路重新排列組合,看看會有怎樣的效果;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改變課文文體,看看會有怎樣的效應;等等。總之,教學中,只要教師多加開拓,多方設法,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能很好地鍛鍊。

大家知道,未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競爭不是人才數量的競爭,而是人才質量的競爭;而在人才的質量上,世界各國都把創造性作為衡量人才素質的最重要的一項指標。換句話說,有創造性、有創造能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才;無創造性、無創造能力,即使你學問多麼淵博,你都是一個二三流人才。

那麼,創造性的人才從哪裡來?答案只能是通過學校的教育來培養,而且這種教育還得從幼兒園教育做起,貫穿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直至大學教育、研究生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所期待的創造性人才才能在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大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在未來激烈的世界科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課堂教學的關鍵不在於教師的講,而在於引導學生去做

相關焦點

  • 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現階段熱議的話題。英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與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作為教師,不能僅僅把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去教,僅僅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實現一種工具性的目標,而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 學點兒教育心理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五個要點
    其實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聰明機敏其實是創造性思維的一部分體現,而且天生是一部分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後天的引導和智力開發。創造性思維是指以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問題並產生具有社會價值成果的思維。通常來說創造性思維是人創造力的核心成分,作為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存在。那麼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又要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
  • 數學老師看過來:數學教學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思維叫創造性思維
    我們正處於一個文化、技術巨變的時代,社會不斷進步,提高民族素質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對於當代中學生而言,他們通常遇到數學問題時,多數同學只會用通用的方法來解決,而缺乏創造性。課堂教學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陣地。
  • 教師在教學過程安排上,注意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
    那麼,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我想通過多年的教學來分析以下幾個方面。1 營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教學氛圍民主,寬容和理解是學生創造性發展的先決條件。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曾說:「民主像一座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民主的程度越高,這座連通心靈的橋就越堅固、越寬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民主與和諧的氛圍,尊重學生的主觀地位,讓學生自由地發展。
  • 全腦開發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
    數學家迪卡兒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新時代,思維的變革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掌握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教育是為培養人才服務,需要以各種科學的知識為內容,更需要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理念作為指導,教育工作者需要緊跟時代脈搏,時刻關注各學科發展的前沿成果,造福社會。
  •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教師要善於誘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3、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整合。①.英語課與語文課相結合。這兩門課都與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緊密相關,英語的表達同樣也需要像中文一樣有血有肉,生動形象。把學過的單詞、句子用拼音寫在黑板上,讓他們用英語表達其內容,這樣一來,既讓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氛圍中學會了英語,同時又鞏固複習了語文課的拼音,一舉兩得。
  • 教學設計如何指向學生物理觀念的培養
    歡迎關注清華附中蔣物理公眾號各位教育同仁大家好,出於對教學科研的愛好,特在公眾號中開闢新的欄目《
  • 什麼教學一體機好用 有教學黑板的學校不僅要做好課堂教學
    本期就來說說幼兒園電子教學黑板及教學設備的相關知識。幼兒園電子教學黑板的主要作用和優勢幼兒園電子教學黑板主要是給學前的兒童使用的。1、既方便又促進家長和孩子的合作聽課老師發出的聲音經過傳感器檢測,可以知道有多少人可以聽課,有多少人還沒有聽課。
  • 蓮光小學特色課堂系列報導③科學課:小組合作建地形模型 培養學生...
    科學課應該用什麼教學方法來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課堂結束,怎麼才能知道同學們是否已經掌握知識?    在蓮光小學,科學老師餘蕁佑回答了這些問題:「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能夠接觸到的與生活相關的東西,我們都可能會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建造模型,從而反饋學習情況;講解正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
  •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最常見的課堂小組活動,有哪些弊端?慎用為好
    小組活動在課堂上的弊端包括,教師必須對小組活動進行周密的的教學安排和計劃。小組合作的好處不僅包括提高參與性,還包括許多其他好處,如增強對主題的理解等等。今日與大家分享-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最常見課堂小組活動,有哪些弊端?
  • 注重實驗探究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初中物理在初中教學中處於重要的學科地位,如何全面實施素質 教育 呢?我認為,應該加大實驗探究教學的力度,追求實驗探究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多種能力。「實驗教學應擺在物理教學中的首要地位」已成為廣大物理教師的共識。
  • 歷史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讓學生敢於質疑 教學民主是形成批判思維的前提。要想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 首先要改變傳統課堂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 我們也積極實踐,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思考。例如, 學習「對成吉思汗的歷史評價」時, 我讓學生對成吉思汗進行討論。有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少數民族領袖, 對國家的統一和對中華民族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 用這8種方法批改作業,既能應對檢查,又讓學生受益!
    下面給各位老師推薦幾種實用的作業批改方法: 隨堂批改作業 新課後,簡單的作業可當堂完成,採用競賽搶答、小組比賽的方法,當堂集中統一批改。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完成作業的速度,還可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
  • 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
    2008 年,基於教育部項目的相關研究,筆者成功申報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翻譯課堂教學的語用學研究」,結合自己的本科翻譯教學實踐,將教育部項目的科研成果移植到翻譯教學研究中,提出「翻譯課堂教學的關聯—順應研究路向」。該研究從認知語用學的理論視角,嘗試構建翻譯教學研究的新範式,旨在探討教師譯者、學生譯者、原文作者、譯文讀者之間動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的語用機理,探索他們的動態思維過程。
  • 詳解:數學老師如何用101教育PPT讓學生秒懂知識難點
    對於小學數學老師而言,最困難的莫過於如何讓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點。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弱,光靠語言描述難以讓他們充分理解知識點,這時候就需要用新的方法加以突破。能否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去突破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了衡量一位老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重要標準。
  • 「有效教學」的批判性思考(深度好文)
    「它倡導教學是教師個性化的、『沒有公共的方法』的行為, 是一種『憑良心行事的』、『約定俗成的』行為。」 (1) 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 人們才明確提出, 教學也是科學, 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 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於是, 有效教學應運而生。有效教學的提出及日益明晰化, 顯然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這是歷史的進步。
  • 當教師在課堂上提倡創造力和技術時,會發生什麼?
    2019年,蓋洛普(Gallup)進行了一項全國範圍內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探究美國課堂上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創造力的程度,教師、家長和學生在學習中重視創造力的程度,學習中的創造力是如何通過技術的變革性應用得到支持的,以及它們產生的結果。
  • 一位數學老師的教學方法:如何推導圓的面積計算?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在學習新知之前,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探究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引導學生發現「轉化」是探究新的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好方法,為下方探究圓的面積計算的方法奠定基礎。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隨著這一系列立體化、網絡化的管理策略和具體措施的落實到位,平湖市的「數位化課堂觀察」不僅得到持續有效的開展,而且真正促進了平湖市「高效課堂」和「精準課堂」的建設,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課堂教學評價能力。在南師大數位化教育評價研究中心組織的三屆「開拓杯」論文競賽中,平湖市提交了近200篇論文,獲得了非常好的名次。